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泱泱大唐 >

第142章

泱泱大唐-第142章

小说: 泱泱大唐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父亲有勇有谋,治军极严,深得将士们爱戴,是一员极难得的虎将,朕对王大将军甚是敬佩,一直想能和王大将军结交,探讨一下行军作战之经验,只可惜…”李世民说着叹了口气,眼睛盯着王易,有点“伤感”流露出来,“你父亲蒙难后,朕听闻后甚是痛心,也一力企求父皇,下旨嘉勉你父亲和你父亲手下的将士,如今也终如愿了…朕也听说你们朋友俩自小聪慧无论武艺还是行军作战之道,皆得自王大将军真传,你们不入军中任职,实是很可惜…”

“陛下有令,微臣等不敢不从,臣一定尽心尽力,努力带好兵!”王易想着李世民已经下旨了,他也到了军中任职,今日这皇帝又这样说,他也只能顺着李世民的意思说了,只是心里挺是无奈。

李世民对拱手行礼的王易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再说道手右亲卫府中的军士都是贵胄之后,并不是真正要上战场打仗的军士,他们只负责王府执仗、执乘亲事,每月番上者一定数,余者宿卫内庑及城门,给禀食……左、右卫中亲卫、勋卫、翊卫这五卫府非权势子弟辄退番,因此你对属下不必那般严格要求,你也不需要每日都去军中报到,朕已经有吩咐了…”

“陛下,这…”王易料不到李世民会说这样的话,一下子不发现如何说。

听刚才的话,李世民已经发现他昨日所做的举动,不成这皇帝并不认可他所做的举动?王易挺是疑惑,也没弄明白他不需要每天去军中报到是何意。

“朕会时常找你聊一些事,你常去军营中,使人传唤麻烦!”李世民一脸无耻地说道手朕不是还授你以朝散大夫职吗?再过个把月就过年了,临近年末,朝事纷杂,再加上前方不时有军报传来,朕需要听取更多朝臣的建议,你对诸事见解不同于常人,一些建议朝中没有人能想到,因此一些事,朕自然想听听你的意见!”

“是,陛下,臣明白了!”王易有点明白过来,但却未完全明白,他自然发现如今他位卑言轻,虽然一些建议挺受李世民的赏识,但肯定没有说非听他意见不可的地步,李世民如此吩咐,应该还有其他目的的,只是李世民不说,他也不好问。

“明白就好,朕可不愿意看到你整日在军中带着军士们训练,连朕想找你聊事也没得便!”李世民话一停,语气一转,“不过你刚到军中,就镇服了手下的军士,甚是不无,需要把这份威严保持下去!”

“臣明白!”

“晨阳,听说你在杭州时候还提议李弘节加固钱塘江两岸的塘堤,以保两岸的百姓和农田不受其侵害…可有此事!”李世民拿起刚刚翻看过的那份厚厚奏折说道。

“是的,陛下,钱塘江潮水祸害两岸百姓近千年,在潮涌之时无数的良田被淹,不少百姓的性命被吞噬,祸害无穷!”王易看了一眼专注盯着他的李世民,稍稍降低了点声音说道手陛下,在贞观元年时候,臣都曾被潮水卷入江中过,差点…所幸捡回一条性命,但对潮水已经有了深深的恐惧,这些年来也看的多潮水给钱塘江两岸带来的灾难,深发现潮水的祸害,依臣所见,在钱塘江两岸修建坚固的塘堤,实乃治本之策…”

“你说的不无,只是大唐之天下,给百姓带来祸害的大江数不胜数,然如今天下尚贫,国库空虚,实无财力去考虑这样的事…”李世民说着,微微地叹了口气。与疏浚西湖的建议相比,修筑钱塘江塘堤所需的钱财与人才要多上几倍,可能需要花了好几年才能完工,再加上修筑钱塘江塘堤所产生的直接效用并不太明显,对此事李世民自然兴趣度少了一些。

“陛下,钱塘江两岸杭州、越州一带,都是肥沃的田地,如今因为钱塘江潮水的咸碱影响,再加上潮涌的祸害,许多田地不能耕种,直接导致的农作物减产数量甚巨,间接带来的损失更是无法计量,臣是觉得,细细计量一番,杭州、越州一带每年因潮水遭受的损失,即使以钱粮计,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量!”王易说着,看了李世民一眼,看到李世民眉头紧锁,说话也变得小心了,“臣觉得,可以在农忙之际,可以陆续征用民工,修筑塘堤,特别是可以在一些险要的河段先一步修筑塘堤,让钱塘江潮水的祸害慢慢开始减退,修筑塘堤的事需要好些年,如此反复几年下来,到时朝廷的赋税收入一定增长很多,杭州、越州一带如果得到有效开发,粮食赋税收入一定非常可观,臣觉得,如此细水长流之举,几年或者十几年下来,钱塘江潮水的祸害必定能减少的最低!”

“细水长流之举,说的还是有一些道理的!”李世民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认可,再把手中的奏折举了一下,“这是李弘节回京叙职时候所曾交的奏本,他也力请朝廷允许杭州、越州两地,联手整治钱塘江…此事朕会派员去调查一下的!”

“陛下,李刺史回京了?”王易惊问道。李弘节回京了,自然要去找他叙叙话,聊聊事的。

“正是!”李世民点点头,“李弘节已经离开杭州回京,年后即可抵长安。这些年,杭州在他治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年的粮食产量比去年翻了三番,他在奏折中详细地与朕报告了这些年在杭州所采纳的举措,也盛赞了你的诸多提议,给杭州带来了新生,呵呵…”

“陛下,臣只是提了一些建议,所行之措都是李刺史所制定的,是他给杭州带来了新生!”王易谦虚了两句后,又马上说道手陛下,臣觉得,稻麦种植技术在杭州一带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微臣觉得,与杭州地况与气候相似的地方,在明年都可以采取此策,那样粮食产量比将大幅地提高!”

“此事朕已经责成民部的官员在做了,你不必担心,明年会有许多地方采取此等种植方式,只不过这样的种植方式被更多的百姓接受,还得需要过一些时候…”

“陛下,百姓们看到一亩田收成大幅增加,只需要传出去,不需要有人强迫,他们自然会随从的!若再经朝廷之手将这样的种植方式推广出去,官田率先采纳,那百姓一定会竞相跟从的!”

李世民听了点点头,“说的有理,朕会再做考虑的!不过今日叫你来,是有另外的事问询与你的!”

“陛下尽管问询,臣一定知无不言!”

“朕先告知你一事,想听听你对此事的看法!”

李世民又绕起了弯弯,让王易有点好奇起来,他也越加不明白今日唤他进宫来到底要说怎么事了,当下也赶紧问道手陛下,是何事?”

李世民拣起份军报,翻了一下,扔到王易面前手此是任城王李道宗传来的军报,击突厥于灵州以北,大破之…我定襄道的大军,终于与突厥人交上手了!”

“陛下,突厥人的末日来到了!”王易听了大喜,也不再客套,马上打开了李世民扔过来的军报,看了起来,李道宗在军报中称,与突厥人在灵州北遭遇上,杀敌两千,我军大捷!

“北方已经降雪,大军行进不方便,我军初战告捷,突厥人也很快就发现我大军的动向,朕今日召你来,想听听你对这场战事后续如何进行的看法!一会朕再与你说说前方的具体军情,你要与朕说说,要是你是领军的将领,你将如何进行下一步的动作…”

第六十二章 惊天的论断

听李世民此话,再看这皇帝脸上那怪怪的表情,王易总算有点明白过来,很可能是李世民这段收到军报及前方消息挺多,各路大军相继展开行动,那份天生对战争的狂热涌现出来,很想与人探讨一下前方大军可能的动向,及李靖下一步会如何安排,但朝中善战的将领几乎都参加了此番征战,没有怎么可以深入探讨军事行动的人找到,因此今日就把他唤过来,一道吹牛打屁来了。

想到这,王易有了主意,以李世民示意下,马上跟着站起了身,走到另一边殿墙壁上挂着一的幅巨大的军事地图前。

这是一张在王易眼里画的过于简单的军事地图,只把大概的山川地名等画在上面,没有详细的地形、两军动向标注,也没有比例尺,与后世时候普通版的民用地图精细程度都差了不知多少倍,并无太多的参考意义,不过在如此这样一个对地形考量不可能精细的时代,地图只能是这个样子了。

王易站在地图边上,很认真地听李世民讲解这段收到的前方的消息,并按李世民的吩咐在地图上标注敌我两方的动态。

李世民讲解完毕后,地图上已经多了好些枚标示敌我双方动向的小旗,王易也是明白,如今信息传递手段落后,现在收到的这些消息,应该都是数天甚至十数天以前的军情了,在他们讨论军情的现在,两方的军队早有了新的动向,很可能大队人马已经遭遇上了。

看着地图上标注的地名,及最新标示的两军大概动向,王易大概能判断出来,李靖所做出的布署应该与历史上记载的差不多。

但王易却发现,这样的布署看起来很周密,但在实际作战中却不尽完美,主要是李道宗所领的大同道、薛万彻所领的畅武道、检校幽州都督卫孝杰所领的恒安道三路大军布署过远,以至在战争全面展开后,这三路大军没有从西北及东北两侧及时包抄的缘故。

以王易的理解,这三路差不多五万余众的人马,主要是用来防备其他那些摇摆不定突厥部落的可能攻击,薛万彻部及卫孝杰部主要防突利部、李道宗部主要防备灵州以北突厥人的进犯,这样的布置应该说很周到,但结果却证明,这几部人马却并没能发挥特别的作用,战事进入白热化后,这几路人马也没做出及时的应变,在李靖率部突袭颉利的牙帐后,李道宗军及卫孝节军、薛万彻军并没快速支应时间。王易一直在想,这几部人马若能快速包抄时间的话,那突厥人遭受的打击会更加的大,一些原本逃脱的突厥残部不可能再有北逃的机会。

王易不发现是李靖过于小心了,还是因为命令传递不及,才出现这样的情况的。

已经将所收到的军情都讲给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