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迷茫在隋唐 >

第63章

迷茫在隋唐-第63章

小说: 迷茫在隋唐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时候,又难打了,当务之急就是在对方有所准备之前,拿下这些镇子。

泉男建没有说谎,诸葛山真可以确保这一点,所以薛仁贵把兵力分开给各个将军,同时出发,攻打各地要镇,并且要守住镇子,十五天之后,泉男建掌握的镇子全部变成了唐军的地盘,这是一个绝好的开端。

行军副总管庞同善因为对于高丽地理很熟悉,所以权作先锋,在庞同善的引导下,唐军又攻克数座要塞,可是不多久之后,庞同善的先锋部队在往金山的路上,遭遇到高丽大军十数万人马,庞同善毫无准备,溃败回逃,十几万高丽军队紧追不舍,薛仁贵再次带队杀出,也是诸葛山真算到了庞同善可能遭遇埋伏,于是薛仁贵带军队追上,斥候回报前方有军队的时候,立刻把队伍埋伏到两边山内,十几万高丽大军过了不到一半,薛仁贵带队杀出,拦腰截断了队伍。

诸葛山真带另一支队伍埋伏在另一边的山上,看到高丽人的军队被截断,于是指挥着人冲下山,冲击前半段追击庞同善的队伍,诸葛山真舔舔嘴唇,一到秋天,他的嘴角就会溃疡,舔嘴唇几乎成了到秋天必须做的事情,可是这次不是,他开始感觉浑身血液再次沸腾起来了,一马当先,不着铠甲,素白的文士袍随风飘起,闪着金光的盘花棍直指为首大将,等到对方反应过来,已经脑浆迸裂了。

因为大队人马散布在各个重镇,所以这次唐军人数远远少于高丽军队,不过一阵冲锋,高丽军队阵型大乱,正是冲杀的好时候,诸葛山真的座下马远不如曾经的“咖啡”好,“咖啡”就是为了战争而生的,闻到血腥味,它就会精神振奋,可是这匹马的速度、体力、反应都不如“咖啡”这让诸葛山真很不满意,果然,冲杀一阵之后,这匹马就被一箭射中眼睛,惨嘶一声倒在地上,诸葛山真立刻跳起,在半空看到射箭之人,一个缩地术就到了那人身后,“诡异吧?”那人只听到这一句话,便觉得右肩一振,胳膊便掉了下来,诸葛山真抽出了腰间的仪刀,据说仪刀就是日本刀的前身,不管是形状还是打造方法都是,仪刀的锋利自然不在话下。

所有的唐军都看到自己的主将,一身文士袍,毫无阻碍的穿梭在高丽大军中间,每一次出现,一定有几个人会被杀死,不由得精神振奋,奋力挥动陌刀,诸葛山真终于看到高丽的主将了,直接闪到他的马背上,大喝一声:“看着!”如同震雷一样的响声,所有人不由自主的看着声音的来源,都清楚的看着高丽的大将被一个左手拿棍,右手持刀的文士挟持着,然后一刀就把头颅砍了下来,唐军又是振奋不已,高丽军顿时喧哗一片,“杀!不留活口!”诸葛山真大声命令着,然后又消失在马上,人群里又飞起几个高丽棒子的人头。

前军的主将被杀了,高丽军队大乱,前边逃跑的庞同善也整顿残兵调转回头,诸葛山真很快把高丽前军镇压住了,活着的高丽人少之又少,诸葛山真又带人杀向后队,薛仁贵正在带人砍杀,诸葛山真杀到薛仁贵近前,二人都是白衣,现在却都是血红色的,诸葛山真玩起老一套,不断的闪现,不断的斩首,高丽人只看到自己人的人头飞起,不知道怎么回事,心里胆怯,居然把手里的兵器全部扔掉,跪下求饶,薛仁贵正找上带队的大将,三人联手战薛仁贵一个,诸葛山真出现在他们的马背上,一脚一个全部踢昏,他的仪刀已经砍变形了。

这一战仅是斩首的便有五万之多,其余的大多是被砍死、砸死、踢死,还有不少逃跑的,浑身浴血的唐军没有停下,而是急行军,趁势拿下三座城池。

经过审讯得知,这支高丽队伍居然是高丽军队的精锐部队,他们的目标是已经被占领的新城,可是路上,却遇到了庞同善的军队,于是一场遭遇战展开了,“他们的消息渠道是不是太差了,我们已经占领多座城池,他们却还以为我们只是占领了新城?”诸葛山真也感到惊讶,高丽人在情报上远远输于唐军,不过既然如此,他们倒是可以安心的休整一番。

一个月后,辽东开始降雪了,高丽人常年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一旦降雪,对于唐军不利,“诸葛先生,降雪了,这对于我们不利,诸葛先生能否停止降雪?”薛仁贵在中军帐外,看着漫天鹅毛大雪,很是担心,希望诸葛山真可以停止降雪,“为什么要停止降雪呢,这不是挺好的嘛。”诸葛山真放下手里的书,走出去,仰望着漫天鹅毛雪:“高丽人以为我们不习惯在这样的环境下作战,想拖垮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将计就计呢?”“将计就计?”“元帅不知道吗,高丽大军正集结在扶余城。”“我知道。”“那就是了,他们所以集结,是为了抢夺新城,新城是大唐与高丽之间的唯一枢纽,高丽人一直想把新城夺回去,这次集结绝对不是要守城,而是要攻城,他们要趁大雪,突袭新城,他们突袭新城,自然就会把扶余城空出来,即便有守军,也是少之又少,高丽人太少了,绝对没有多少人可以守城。”

薛仁贵立刻下令点起玄甲骑兵五千人,就要去截击,有人拦阻,理由是人数太少了,薛仁贵却道:“兵贵精不贵多。”临走的时候,诸葛山真却不见了,薛仁贵知道他也许有事情,但是他的本事绝对可以赶上的,于是先出发了,果然出发不多些时候,诸葛山真就赶上来了,还带着一百匹白布,“所有人都披上白袍,这样的话,他们不会发现我们!”

一行人往前走,果然,斥候回报,扶余城方向来了大队的人马,约有三万人左右,队伍立刻躲进了树林,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很快就看到大队人马出现了,“先生,你带三千人,去看着扶余城,我带两千人即可。”薛仁贵点起两千人冲了出去,诸葛山真觉得不妥,又留下了一千人,他带着两千人向扶余城去了。

扶余城的守军毫无戒备,他们以为大军出发,一路所向披靡,而且扶余城是高丽有名的坚城,数万军队都拿不下的城池,所以他们的戒备松懈之极,这对于诸葛山真来说,是最好的事情,身披白布,又在鹅毛大雪内缓缓而行的两千人居然没有被守城军士发现,诸葛山真向身边副将道:“一旦,我打开城门,你们立刻冲进去,如有反抗者,立斩不赦!”“是。”诸葛山真点点头,然后消失在马背上。

毫无声息的打开了城门,而那些看守城门的士兵正在围着火炉烤火喝酒,忽然听到“哗啦啦”城门铰链放开的声音,赶紧站起身,却看到一个人正在放开城门,嘴里大声喝止着,抽出腰里的腰刀砍了过来……

诸葛山真看着倒在地上的几个人,继续把门放开,两千玄甲骑兵冲入扶余城,守城的八千高丽兵士毫无反抗能力的被拿下了,“缴获他们的武器,把他们关入地牢,在城墙上立起唐朝的大旗,看管好俘虏和城里的居民。”半天之后,有人报告,发现了薛仁贵的队伍,诸葛山真确认之后,打开了城门,薛仁贵带着三千人马,打败了三万人马,杀敌上万,其余的四下奔逃,薛仁贵担心这边诸葛山真攻城的问题,带着人赶紧过来,扶余城已经是唐军的了。

“元帅,其实,监军可以直接把高丽的国王给擒来,为什么不让他直接这样做呢?”一个好薛仁贵亲近的副将问他,薛仁贵笑笑:“如果只是把高丽国王擒来,那么签了降书之后,我们一退,他们仍然会反,所以,我们不需要把高丽国王抓来,我们需要的是用兵势震住这些呃,高丽棒子,震得他们永不敢反!”“原来如此。”“下面,我们就要打平壤,平壤攻下之后,这些高丽棒子,就会真的安生了吧。”

第七十一节 隋唐人生的落幕 绿帽子

 平壤之战即将展开,李绩带人从另一边包围上来,与薛仁贵的队伍顺利会合,军势大增,谁都知道,平壤一战的结果会影响到什么,所以高丽也集结剩余的兵马,备战了,大唐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震慑高丽,争取一劳永逸,所以,他们给了高丽足够的时间准备。

平壤城下,再次出现诸葛山真不见已久的阵势,两国军队列阵于城下,高丽阵中驰出一人,在军前叫阵,这样的场面经常出现在古代战场上,大将若是得胜,不仅是己方军威振奋,敌方也有可能自动投降,诸葛山真对于这样的阵势感到亲切非常,李绩也有些感慨,不管曾经攻打突厥,还是随李世民征伐高丽,这样的阵势一直都没有出现过,而现在,居然又再现了。

大唐的将领们屡战屡胜,薛仁贵更是亲自上阵,五战五捷,高丽军乱成一团,不论是武将的武艺,还是总体的兵力,远远逊于大唐的军队,但是为了面子,还是打了三天,但是表演的成分多些,第五天,高丽的国王高藏亲自出来呈送降书,诸葛山真安排声势浩大的纳降仪式,高藏在献上降书的时候,居然不敢抬头看一看薛仁贵。

捷报传回大唐,李治兴奋不已,从皇位上跳起来,来回走着,赶紧列队,前往祖庙祭奠李渊和李世民,以及那些曾经参与征伐高丽的烈士们,长安欢天喜地,虽然没有到过年的时候,但是一切过年的东西都被搬了出来,李治亲自书写圣旨,令薛仁贵留守平壤,封薛仁贵右威卫大将军,赐予平阳郡公爵位,兼安东都护,参与此战的将士皆有封赏。

接受封赏的诸葛山真却感觉到,李治对于自己的提防已经开始了,李治在他的门下省侍中之职之上,又给他加了“许开府仪同三司”这样一个虚名,“开府仪同三司”的意思就是允许诸葛山真可以有自己的官署,可以安排自己的手下,可是满朝都知道,诸葛山真孤身一人,即便身为门下省侍中如此位高权重的职位,诸葛山真也没有什么可以称为党羽的人,只是有一些走得比较近的关系,这个虚弦给他等同没有用,而万一有人告他结党营私,这又是一个把柄。

“本宫敬诸葛先生一杯酒。”庆功宴上,武则天当着所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