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娇妻如云 >

第862章

娇妻如云-第862章

小说: 娇妻如云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日要面对的,是大辽的死敌,耶律大石不来,必然人心思动,军心必然土崩瓦解,今日,只有报仇雪恨,没有勾心斗角。

朔风刮在耶律大石沧桑的脸颊上,这皮肤略带黝黑的汉子双目阖起,心潮涌动,眺望了远方,看到成群结队的宋夏联军之后,耶律大石嘴角勾起一丝笑容,随即,他侧过头,看了耶律阴德一眼。

耶律阴德身材修长,也穿着铠甲,只是这一身铠甲略显宽大了一些,让他坐在马上显得有几分可笑,恶劣的天气,让他有些弱不禁风,吸了吸鼻涕,耶律阴德不由得打了个喷嚏。

耶律大石心里又是感叹,这个儿子,确实不该出现在这里,正是因为太了解耶律阴德的为人,耶律大石的心里,才越来越生出一股淡淡的隐忧。

“看,女真人来了……”

……

泉州,海面上风平浪静,凉风习习,虽是冬季,可是这里并不见风雪交加,那刺眼的烈阳普照在大地上,与那荒凉的大漠相比,这里不啻是人间仙境,那一栋栋延伸数十里的屋脊,青砖黑瓦之下如织的人群在涌动,货郎特有的吆喝声飘扬的极远,北方的战事,反而让这里繁华更胜。

大规模的战争,就必须消耗大量的物资,而这些物资,再不像从前那样依靠征募而来,工坊的产量已经越来越庞大,价格也越来越低廉,那一捆捆的箭矢,一箱箱的火火药,一船船的冬衣、范阳帽,还有大量的酒食,都是直接将订单下发给商贾。

若说着世上还有谁更渴望战争,只怕唯有这群商贾了,在越国之战尝到甜头之后,这些人几乎是沈傲最有力的支持者,对别人看来,抗金是大义,可是在他们看来,抗金便是利益,这样的利益关系反而更加牢固。

行宫已经暂时被人遗忘,陛下已经连续半个月没有出过门,甚至连旨意也不见出来,人们依旧营生,多谈及的仍是与战局息息相关的事多些。

在这行宫里,每个人却都是脚步匆匆,所有人都有点儿担心受怕,陛下的身体越来越坏,心情也越来越低沉,甚至已经到了数日水米不进,只靠丹药进补的地步。

身为随侍大太监, 杨戬的心情低沉,几次劝说陛下不要再进食丹药,赵佶只是一笑而过,他的时间大部分都在病榻上,整个人像是抽空了一下,肤色渐渐变得苍白。

唯一让他还记挂着的,多半就是大定府了,所以每到清晨,赵佶总会随口问一句:“战局如何了,沈傲那个家伙没有捅什么篓子吧。”

这句话问的很奇怪,平西王殿下深入敌后,能捅什么篓子,这话儿倒更像是父母担心顽劣的孩子。

杨戬的回答总是赵佶略带几分惆怅和失望,这里离大定府天长水远,消息并不通达,没有要事,也不可能传递什么消息过来。

这么久没有消息,赵佶的心情变得更难以捉摸了,有时突然要兴冲冲的回汴京,有时又突然黯然失色,絮絮叨叨的说要在泉州过了冬,更有一些话让杨戬听得心里滋生出寒意,瞠目结舌。

今日仍然是照旧,赵佶洗漱之后,由人搀扶着到了榻上,进食过丹药之后,脸色终于见了几分红润,他精神渐渐变得好了几分,随即含笑,讲杨戬叫来,道:“大定府如何了,沈傲那家伙现在在哪里?”

这是很寻常的一天,原本杨戬在此之前,就会先去水师衙门一趟,各地的奏疏和军情都是先传递到水师衙门封存,才挑选入宫的,不过昨夜杨戬睡得晚,也是起的迟了,还没有来得及去问,因而笑吟吟的道:“陛下少待,老奴去问问。”

说罢退出寝殿去,赵佶的问话,无非是例行而已,其实心中也不抱什么希望,他叫人斟了茶来,在这榻上默坐了一刻,过了一炷香的时间,便听到外头传出匆匆脚步。

杨戬几乎是连滚带爬的进来,高呼道:“陛下,好消息。”

“好消息……莫非是沈傲那小子又有大捷,今次不知又收复了女真哪座城池,或是击溃了女真多少军马。”赵佶心情一松,焕发出笑容出来,连忙道:“什么消息。”

杨戬手里拿着报捷奏疏,道:“辅政王率军直捣临璜府,击溃金军六万有余,俘女真太后以下,王子宗室数百人,金人胆寒!”

赵佶手里捧着的茶盏,不自禁的从手中滑落,掉落在榻上,那流淌出来的茶水把锦被都浸湿了,他整个人呆滞了一下,随即道:“当真?”

其实赵佶心中所想的大捷,无非是攻占一座寻常的城镇,击溃金人数千就已是心满意足,大定府火烧五万女真铁骑,毕竟不可能有第二次,奇袭大定府这样的城池,也不可能次次都有机会。可是赵佶万万想不到,这一次的大捷比之上一次更加猛烈,直捣女真都城,俘虏太后、嫔妃、皇子、贵族,尽歼六七万女真铁骑,这这样的大捷,让赵佶疑似自己是在做梦一般。

第844章 变数

赵佶不可思议的接了报捷奏疏,仔细看了两遍,确认是沈傲的笔迹无疑,才长吸一口气,目光落在杨戬身上,激动得道:“这么说,金国人算是完了?”

杨戬道:‘陛下,金国人苟延残喘,覆亡只在旦夕!”

赵佶颤抖了一下,似乎觉得这天有些冷,声音嘶哑的道:“方才沈傲在奏疏中说,这既是将士用命,也是朕的功劳?他这话,莫不是嘲弄朕?”

赵佶是个很敏感的人,尤其是驻在泉州之后,更是害怕天下人议论,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一场胜利是沈傲迎难而上的结果,和自己一点干系都没有,这时问出这句话,倒也在意料之中。

杨戬却是呵呵笑起来,道:“辅政王其实说的并没有错,没有陛下,就没有沈傲的今日,今日沈傲之所以能大放异彩,便是因为陛下栽培之功。奴才没有读过什么书,也说不出什么道理出来,不过奴才倒是听说昔年汉朝武皇帝在得时候,也未必当真上阵厮杀,北扫匈奴,凭借的是霍去病和卫青这样的功臣,可是世人都称武帝战功赫赫,这是为什么?”

杨戬自己都想不到居然能脱口而出这么一大番道理出来,吸了口气继续道:“正是因为有了武帝,才有霍去病,卫青这样的人能专诸军事。现在沈傲这般说,并不是讥讽陛下,实在是心存对陛下的感激,没有陛下,又哪里有他的今日,正是因为陛下的识人之明和支持,沈傲才能平步青云,才能建武备学堂,编创水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今日大获全胜,这首功当然非陛下莫属。”

赵佶听了,心中大是舒畅,长久的阴郁一扫而空,不由哈哈大笑:“正是,正是这个道理。”他浑身颤抖一下,笑容突然僵硬了,整个人骤然面色死灰,直挺挺的倒下去。平素本就体弱,身体本就虚脱到了极点,这时候情绪过于激动,一下子气血上涌,这般刺激哪里吃得消,眼前一黑,已是晕了过去。

杨戬见了大惊失色,大叫一声:“陛下……”将赵佶抱住,接着又是大叫:“来人,来人,太医……太医……”

整个行宫立即混乱起来,不安的气氛蔓延开来,提着药箱的太医疾步如飞,飞快进入寝殿,接着是泉州上下的官员听到了音信,都是惊慌失措起来,以吴文彩为首,几乎所有的官员都在行宫之外不安的等待消息。

原本临璜府报捷,泉州上下都准备热闹一番,可是行宫里出了这种事,谁还有这个心思,天大地大皇帝大,陛下出了事,影响实在过于深远,谁也不敢有丝毫怠慢。

行宫隔着水师衙门,水师衙门这边,聚集起来的官员议论纷纷,偶尔有内侍出来,立即便被一干官员揪住,先探病情,内侍苦着脸,道:“用了药,现在还没醒呢。”

泉州知府马应龙冷笑,道:“都是你们这些权阉,吃丹药吃丹药,弹劾了多少回,若不是你们这些人惯着,又怎么会出这种事?”

士人于宦官一向都是不容水火,平时大家都相安无事,现在出了大事,少不得发作一下。

那内侍唯唯诺诺,对方虽是个知府,却是辅政王的人,当然不敢招惹。

“什么权阉,马大人说的是谁?”有人冷冷一笑,气冲冲的道。

众人朝声源看过去,才发现来人是杨戬,马应龙不禁语塞,他方才也不过是一句气话,权阉二字当然不是说杨戬,这时有些下不来台,既不好赔罪又不好硬顶。倒是那吴文彩道:“马知府不过是一时气话,什么权阉,杨公公是辅政王的泰山,我等是辅政王名下走卒,杨公公若是权阉,我等又是什么?”

又了台阶,马应龙也借坡下驴,道:“杨公公莫要误会,下官只是一时情急,请公公恕罪。”

话说到这个份上,杨戬的脸色也就缓和下来:“罢了,大家都是自己人,杂家计较这个做什么?不过马知府方才一句话说的倒是没有错,这陛下的病情倒是当真是吃丹药引起的,几个御医虽没有明说,可是言外之意就是这意思……”杨戬叹了一口气,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几岁,嘴唇哆嗦一下,红着眼睛道:“辅政王几次进言劝阻,陛下总是不听,上一次辅政王来信给杂家,对此事也是忧心忡忡。不管如何……”杨戬眼眸一厉,恨恨道:“那进献丹药的术士,一定要拿住了,此人随圣驾到了泉州,马知府,你立即带着差役,给杂家去拿人,围了他的道观,仔细看押。”

马应龙也知道事态严重,立即道:“怕就怕消息走漏,那术士逃了,本官这便去。”匆匆走了。

众人不安的等待了一会儿,行宫里终于有了消息,立即传吴文彩和杨戬觐见,二人收拾了衣冠,听说陛下醒了,脸上都露出喜色,一前一后进了行宫,到了寝殿,这寝殿之中有些昏暗,几个太医在耳室那边会诊,偶尔有几个托着铜盆的内侍进出,榻上的赵佶此时已经悠悠转醒,气若游丝的用呆滞眼眸空洞的看着塌棚。

“微臣(奴才)见过陛下,陛下万岁。”

二人一齐拜倒,吴文彩倒没什么,眼见赵佶这个样子,心酸无比,眼中噙出泪来,双肩抽搐。

赵佶微微偏了偏头,仿佛费了很大的气力,淡淡一笑:“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