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娇妻如云 >

第490章

娇妻如云-第490章

小说: 娇妻如云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傲露出市侩的笑容:“保利兄啊,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我大宋这边,和你们那边的规矩不同。做生意,讲的是行情,此一时彼一时,方才那个条件你没有答应,可是行情就不同了,比如现在,关东那边若是没有方圆一万五千里的地,每年不拿出三十万两白银来,本王岂能轻易答应?实话和你说,这还是一口价,等见了那个什么什么信,说不准还要涨,你自己思量着办吧。”

沈傲的这张笑脸,在保利久眼中实在欠揍得很,深吸了口气,道:“好,就这么先定下来,王爷要哪一处港口?”

沈傲的精神大好,连忙让人拿了地图来,这地图,是他按着记忆画的,实在不敢恭维,比如那倭国,和一条虫子差不离,细节肯定没办法描述,但是大致的位置却是差不多,他用手指了指东京湾,道:“这一条海湾,沿岸的土地全部归大宋所有,由大宋驻军五千人,你家家主负责三十万两军费,其他的,我们自己筹措。如何?”

这东京湾在后世绝对是世上数一数二的海湾,后世的倭国,十几个港口城市密布云集,最是繁茂不过。拿下这片土地,足以扼守住整个倭国,且行船便利,船只吞吐量极大。这个时候的东京湾,仍是一片荒芜,并没有太多的商业往来,估计也就是沿岸一些渔村打渔罢了,对关东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以割舍的东西。

保利久只是大致看了看,见家主的主要领地城市并没有容纳进去,反倒是松了口气,深深鞠了个躬道:“拜托王爷了。”

说罢,保利久才是告辞出去。

等他走了,沈傲忍不住吹起了小曲儿,所以说为什么西洋人最喜欢煽动内乱便是如此,内乱一起,为了防止外部的强力打破割据的平衡,各处军阀,就少不得要争相贿赂,里通外国,只要能保住自己的地位,真是什么条件都敢答应。倭人这边就是如此,大宋的力量就算关东借用不到,也绝不能倒向赖源家那边,否则对那保利久的主子来说,就是灾难性的。

今日一席促谈,算是将大宋海路的事一股脑解决了,各处都建立了大宋的军事据点,又有大宋的港口中转,再加上沿途的海盗再不能为患,诸多便利加起来,使得海商的安全得到了极大的保证,另一方面,大宋这边获得的利润肯定丰厚。千万不要小看了那各处的港口,有了这个,现在或许看不出什么,可是十年二十年之后,凭着大宋的经营,肯定可以作为诸国第一大港口的存在,而这个港口控制在大宋的手里,就相当于取得了诸国的海关权利,一切船只出入,海关的盈余不是流向诸国,而是大宋,有了这个,大宋水师这边定然膨胀,因为港口太多,且获利丰厚,为了保证这些港口的收益和安全,朝廷那边肯定不会减少对水师的投入,到时候整个南洋是什么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倭国那边,正处在割据的前夜,大宋在关东建立商港,又占着东京湾如此便利的出海口,到时驻扎军马,足以控制整个倭国的贸易,甚至干涉倭国的内政、军事,到时候的局面肯定是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最终各军阀不得不更加依靠大宋这边,只要努力经营,东京湾成为东海海湾上的明珠是可以预见的。

第570章 厘清海路

如今的泉州已经有了些模样,这里本是天下第一大港,遍地都是腰缠万贯的商贾,此后沈傲那里与各国使节的消息传出来,各行各业更加兴旺。

大宋当真在诸国驻军,这即意味着出海的风险已经降到了最低,也少了和番人打交道的必要,出海贸易像在国内一般,都是汉人和汉人这边交涉,到时再将货物中转出去即可。

从前做海商的,都是些大胆的角色,如今有了这个便利,许多人觑见到了商机,也都愿意加入进去,定制的船只更加多了,泉州这边的船坞是日夜赶工,一时也赶不完,在附近的几个小港,如笋冒尖似的一座座船坞也都建了起来,现在海船的需求实在太大,不管是急需扩张的海商,还是一些有意下海的寻常走货商人,都肯出银子买船,还要越大越好。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从前跑海的,那是拿命去搏,一旦遇到海盗或是凶恶的番子,那便是血本无归,说不准连命都要搭进去,现在没了危险,利润又丰厚,打交道也容易,大家都肯吃一杯羹。

除了这个,脚夫、水手也是紧缺得很,从前招募水手,都是尽量要熟手,生手是不要的,无它,宁愿多花几分银子,至少多个保障。可是现如今又不同了,在这泉州,还想招募熟手,那是想都别想,就算偶尔能挑中几个,那价钱也是不菲。

热情高涨之余,福建各处的人力,也都往这边涌,毕竟在乡下做佃户,还不如去跑船,至少能挣个饱饭之余,手里还能落下几个闲钱。泉州城门司那边,设卡清点外乡人,每年大致都有四千人上下涌入,这个数字,着实让人膛目结舌。

没人种地也是不成,转运司那边倒是出了一个办法,就是下发公文,但凡是从南洋、倭国那边跑回来的海船,若是在货物中装载一半的粮食,就可免税一半,这样做,就是要加大粮食的进口,附近这么多劳力从土地上奔到海上,没人种地,粮产就不高,真要遇到饥荒,那可就完了。沈傲这边也是未雨绸缪,再说南洋那边土地肥沃,诸国的产粮都是不低,用丝绸、瓷器换来大把的银子,也总要进口一些实物到大宋来,反正一匹丝绸,便能换来十几担粮食,怎么算都比自己种粮食更赚一些。

大量货船要出海,就少不得巨额的货物支持,没有足够的货物,难道空船运出去?泉州这边,瓷窑已是遍地都是,那粘土都是从各地一担担运来的,劳力也是十分紧缺,到处都是要人。

泉州知府马应龙大清早就跑到沈傲那边去诉苦,这马应龙在从前四大姓还在时候,就和他们有点瓜葛,后来沈傲把四大姓宰了,马应龙是惶惶不可终日,谁知沈傲压根就没兴致去理会这小鱼小虾,真要杀人,一千七百个哪里够?杀到马应龙的头上,至少要一万七才能止步。

马应龙躲过一截,心道好险,这个时候也知道谁才是正主了,生怕沈傲什么时候惦记上他,所以对泉州这边的新政,他是卯足了力气去做,转运司衙门那边一声吩咐,他一点都不敢怠慢,事情办得不够妥帖,连睡觉都不安稳。

如今泉州这边四处缺人,虽说有大量劳工、佃户涌入,却还是不够,知府衙门这边也是急了,商人们看到了马应龙的软肋,所以特意请了一些有名望的乡绅出面去和马应龙谈,说来说去,无非就是一个,要人。

马应龙又不会七十二变,哪里能够变出人来,只好去和沈傲商量。

到了转运司衙门,叫人通传了一下,外头的校尉叫他进去,进了正厅,沈傲已经在那边等着了,待他还算客气,请他坐下,又让人奉了茶。马应龙心知肚明,自己这几个月鞍前马后的起了效果,郡王爷看在眼里呢,他早就摸透了沈傲的心理,因此也不说客套话,直截了当地道:“王爷,泉州这边百业兴旺是没错,有人造船要招募人手,造船的要木料,伐木的那边也要人手,伐木的需要工具,各处铁匠那边也跟着兴旺还是要人手,铁匠那边要生铁,泉州这边也有几个,可是开矿,还是要人手。更不必说水手和脚夫了,还有各地的商人也都会聚过来,客栈酒肆这边也是人满为患,新的客栈也都在建,可是土木还是要人手,劳力、泥匠、瓦匠、铁匠、水手都缺人,这是个大窟窿,填多少进去都不足够,平时泉州这边是怕流民多了,滋扰地方,现在却是求之不得。王爷,您看看,眼下该怎么办?”

沈傲也是苦笑,只是道:“本王能有什么办法?你那边缺人,本王这边招募水师也缺人,实在没办法,只能去广南东路那边招募了。”

马应龙只是叹气,道:“这么下去,真让人为难,下官这边只能尽力而为了,看看漳州、福州那边能不能通融一下,帮衬帮衬。”

说罢就要拜辞出去,沈傲却是叫住他:“本王还有件事要交代。”

马应龙重新欠身坐下:“王爷还有什么吩咐?”

沈傲道:“诸国割出港口十七个,这十七个港口,朝廷这边当然要拨出一点银子兴建,可是能拿出的钱也只有这么多,肯定是不够的。本王打算将码头处的地皮预先卖出去,价钱嘛,就以五百贯打底吧,让他们相互竞价,一个港大致卖三百个货栈的地皮,倭国那边肯定要多些,卖三千个,价钱可以低一点。”

马应龙目瞪口呆,这八字还没一撇,蓬莱郡王就想着点钱了?亏得他想出这个法子。

对这个事,马应龙也不知有没有把握,毕竟商人都是精明的,要眼见为实才肯信,放一个空泡泡出去,人家就肯交钱?

不过,马应龙还是应了下来,回到知府衙门那边,立即叫人把消息放出去,谁知消息才放出去一天,商人们就踏破了知府衙门的门槛。但凡有点头脑的都知道,这货栈的地皮是什么价位,比如泉州这边,一个地段好些的货栈,至少也两三万贯钱,就是不去做生意,租给别人去,一天也能收二十贯钱回来,坐地收租,一年下来那也是几千贯的进项。

大宋出海的船队滚雪球一样的越来越大,将来都是对这些港口直接贸易,那货栈的价钱肯定是日日攀升的,现在不买,难道等涨到天文数字的时候才买?

近七千个货栈,一波波商人来抬价认购,有些好的地段,已经竞价到了七千贯,偏僻一些的,一两千贯也肯定能找到买主。除了倭国那里价钱低了一些,只三天功夫,地皮便被抢购一空,一些福州、漳州等地的富商闻风而来的,结果扑了个空,只好饮恨而去。

马应龙这边几十个账房没日没夜地拨着算盘,终于得出了一个数字,足足三千万贯落手,马应龙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还在喝茶,等账房那边把数目报出来,一口茶水立即喷了出来,瞪大着眼睛惊道:“这么多?”

账房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