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唐-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什么大家大户,没有那么多的礼数,也没有那么多的规矩。李老丈还是随意一些好,不必动不动都站起来回话。这样,你麻烦,我感觉也别扭。”
待李德臣弯身坐下,柳一条又接着说道:“刚才李老丈说有话要对柳某讲,不知是什么事?”
“回东家话,”李德臣不由得又拱起了手,回道:“小老儿这次来本是想找柳老爷商量一下这土地干旱的问题。现在东家回来了,正好与东家您说一说。”
“东家这些时日一直都不在家中。自是不知这地里地情况。”李德臣说道:“地里春粟已经种上有小半个月,现在粟苗也都已长出,高的都有一要手指那长了,长势都很不错。不过这几天却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田地有些旱了。”看柳一条向他望来,李德臣接着说道:“今年是个暖春,从过完年,天气就一直晴朗。除却年前下过的两场小雪,天上就再没落下过东西。现下眼见着之日子就奔向了四月,这天却还没有要下雨的意思,今年的春天,怕是要大旱啊。”
“嗯,这个李老哥说得有理。”老柳也搬着椅子从屋里出来,贴着柳一条把椅子放下,一屁股坐了上去。面色显得有些担忧。
当农民的。尤其是唐朝的农民,平常最担忧和最害怕地是什么?无他,天灾而已。而天灾里,最常见和最频繁的又是什么?无他,水、旱、蝗三灾而已。
现在地柳一条,很不幸地。遇到的就是旱灾。
“柳老爷好!”李德臣冲老柳拱手见礼。老柳向他点了点头,说道:“原来李老哥也看出来了,今年这个雨,怕是难下啊。”
“柳老爷明鉴,照是往年,春耕过后,天老爷定会降下一场或大或小的春雨,以解耕后之干旱。”李德臣抬头看了看天:“但是您看今年,这春耕过了都有小半个月了,可这天。却还是这般的晴朗。小老儿真担心,这天要是再有半个月不落雨。这田里的地皮,怕是就都结成了一块啦。”
“爹,李老丈,”柳一条听得有些糊涂,不就是地里有些干旱么,至于这么愁眉苦脸的么?他向老柳他们问道:“耕田种地,涝排旱灌,地里边既然缺水了,难道就不能引水进行浇灌吗?记得咱们这古田村附近,不是就有一条专门用来灌溉耕田沟渠么?”
老柳看了柳一条眼,说道:“一条说得不错,在村东是有一条沟渠,但是那条沟渠离咱们家的地头有多远你知道吗?至少有一里地地距离。而且西边又是一片高岗,你就是想引,也引不上去啊。不然村西怎么会空出来那么多的荒地呢?”
“是啊,东家,远水解不了近渴。”李德臣随声附和,道:“而且村东的那条沟渠,水好似也不是很多,根本就灌溉不了多少的田地。今年的旱灾,怕是难以再避免了。”
这样啊,柳一条点了点头,轻靠到椅子上,微皱着眉头。
记有有句话是怎么说的,春来雨水贵如油。从一个侧面很好地反映了在春季,农作物对水份的严重需求。这时期,正是地里各种庄稼生长发育的好时机,怎可缺了水份?
“既然引水不成,那咱们就挖井溉田!”柳一条坐起身,坚声向柳老实和李德臣说道:“在每户地地头都挖上一口深井,汲水溉田,一劳永逸。爹,还有李老丈,你们看如何?”
“挖井?”老柳与李德臣对视了一眼,同时都皱起了眉头。感觉这个方法比引水还要有些难办。
水井难挖,尤其是深井,一口水井一般就是十个劳力轮番挖上一个月,也不定能挖得好。不然附近的几个村落,每个村子里怎么会只有一口或是两口吃水用的水井?就是在城里,水井也都是固定的那么几个,只有一些大户人家,才会请人专门在自家家中挖上一口。
而且,就是真的费心费力地在地头儿把水井挖好了,他们又拿什么去灌溉?总不能还像平时吃水时一样,一桶一桶地往上打吧?
“一条,你的这个方法很不实用。”最后还是老柳直直地说了出来:“要是实施起来地话,怕也只是会劳心伤财,起不了实质的作用。”
“是啊,东家,凿井溉田不但难以实施,而且效用也极不有限,根本就不适于田地的灌溉。”李德臣也出言劝说:“咱们还是再想别的方子为好。”
别的方子?柳一条看了柳老实与李德臣一眼,算是明白了他们这些人的心思,也想起了古人种田时的一惯习惯:天旱了怎么办?要么从河里引流灌溉,要么就等着雨水降临,靠天吃饭。除此之外,再无他法。
但是,但凡大旱之灾,那河里又怎么可能会还有水在?这也是为什么,在古时候,旱灾最容易造成庄稼绝收这样重大灾难的原因。
“爹,李老丈,大旱之时,除了使用井水,你们还有别的方子吗?我知道你们心中顾虑的是什么?不就是深井难挖,和没有合适地灌溉工具吗?”柳一条看了他们两人一眼,坚定地说道:“这些问题我都可以很好地解决。你们只管照我说的去做便是。”
“一会儿我去村头地铁匠铺去定做一些铁器,明天或是后天分发到各个佃户的手中,每隔两户都要在各自的地头给我凿出一口深井来。”虽然此次不定就是大旱,但却也给柳一条提了个醒,种地,怎么少得了灌溉?在地头凿口井,才算是有了长久的保险。
柳一条站起身,冲李德臣吩咐道:“一会劳烦李老丈回去跟各位佃户说上一声,嗯,就说凿上一口深井,东家奖赏五百文银钱,第一个凿出的,赏八百文。反正现在正是农闲时分,佃农们手头也没有什么重要的活计,从明天就开始吧。”
五百文?八百文?!一口井?李德臣张大了眼睛,眼神里透出了一丝渴望,这可又是一个不小的诱惑啊。
“一条!你……”听了柳一条的话,老柳的心不禁猛地收缩了一下,大小子这样做不是明显地在败家吗?挖一口不知能不能用的破井,竟然要赏出这么多的银钱?
“爹,”柳一条抢先出声止住了老柳的话,很认真地看着老柳说道:“这件事情我心里面有分寸,爹你就不要再担心了。”
“呃,”老柳看着他们家大小子满是自信的眼睛,又想了想里屋里那一麻袋一麻袋的银钱,刚到嘴里的话又给缩了回去。大小子不是傻子,或许他真有办法也不一定?
“行了,李老丈,”柳一条扭头对李德臣说道:“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你这就回去跟村里的人说一声,明天就开始吧。”
“是,东家,那小老儿就先告辞了。”李德臣弯身给柳一条及柳老实行了一礼,便匆匆地离开了老柳家。
“爹,”把李德臣送出门外,柳一条转身向老柳叫了一声,想跟他解释一下关于凿井灌田的事情。
哪知老柳却冲他甩了甩手,很是酒脱地说道:“行了,你不用多作解释,爹相信你。你现在已经长大了,懂事儿了,心中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以后你若是再想做什么就用心地去做吧。爹和你母亲,还有二条,小惠,家里边的每一个人,都会支持你的。”
“唔?”柳一条搬起椅子,楞在了那里,显是没有料到,老柳竟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第156章 第一把铁锹
不是有个词儿叫‘理解万岁’吗,老柳现在就已经快达到了万岁的标准。
楞了老半天,柳一条这才回过神儿来,冲老柳点了下头,很诚心地说了一句:“谢谢你,爹。”之后便搬着椅子进了屋。
“这孩子,”老柳轻笑着摇了摇头,随后也搬着椅子跟了进去。
“你要挖井的事情爹不管你,不过有些事情你还是得听爹的。”老柳把椅子放下,然后弯身坐了下去,正儿八经地看着柳一条说道:“你这次长安之行,一去就是一个整月,家里边连你的音讯都少有。你老丈人家里更是担心地不得了。你那个大舅哥儿,这一个月里都往咱们家都跑了有不下十趟。现在你回来了,抽空定得去他们家瞧瞧,报个平安,让他们也都把心放下来。”
“嗯,知道了爹,我明天,不,我今天晚上就去小辛庄一趟。”柳一条点着头应了下来,张楚闻这个书呆子会这么着频繁地跑来,定是有人在他的身边不停地催促着,请求着,这是有人在关心他,惦记他了。
柳一条的心里面不觉得升起了一种很甜蜜的感觉,就像是以前在外出差时,敏敏常常在半夜打电话说想他时的情景一样,很温馨。
“爹,我下午还有一些事情要做,没有太多的空闲,一会就劳烦爹去帮多准备一些礼物,晚上我给岳父他们带去。嗯。记得要丰厚一些,最好再带上两瓶好酒,我也好跟我那岳父和大舅哥儿好好的喝上两杯。”柳一条坐下身,向老柳说道。
“嗯嗯,这个要得,你等着,爹这就去为你置办。保管妥妥贴贴地。”老柳也是一个急性子,说风就是雨的。屁股刚坐到椅子上,就又站起身来,冲柳一条和柳贺氏打了声招呼,就抬脚出门了。
“一条,你爹这是去做什么啊?怎么风风火火的?这老头子,”柳贺氏抱着小惠从里屋走出来,看着柳老实匆匆忙忙的背影。有些疑惑地向柳一条问道。
“呵呵,娘,”柳一条站起身,扶着柳贺氏在椅子上坐下,笑道:“我晚上要去一趟小辛庄,去拜会一下岳父岳母他们。这不,刚说完,我爹便着急着去置办礼物去了。”
“哦。这样啊,这也是应当的。”柳贺氏闻言点了点头,把柳小惠放地上,让她自己去玩,然后笑着向柳一条说道:“你啊,确实该去看看。这一个月来,你岳父他们一家人可没少为你担心。”
“尤其是楚楚那丫头,每次娘去亲家那里,楚楚都会缠着娘,旁敲侧击地问上半天,生怕你在外面会遇到什么意外。这丫头,真是有心了,还没过门儿,就知道心疼人了,将来把你交给她。娘也放心了。你可不能亏待了人家。不然别说你爹,就是娘也饶不了你!”
听柳贺氏说话的语气。竟还有一丝威逼的意思,柳一条地额头不禁流下了一滴冷汗,忙不迭地点头应承着,心里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