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宋时明月 >

第655章

宋时明月-第655章

小说: 宋时明月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世界变化真快,金人已经会使用火炮了,南洋诸小国还要多久会把火炮知识搞到手……我要求你们加强监管,加强火器管制,尽量迟滞阿拉伯人获得火器的时间,同时,尽可能快地利用我们目前的技术优势,将南洋彻底征服。

这段时间我顾不上你们了,我要立刻返回杭州,筹划应变……对了,燧发枪还有多少库存,我要求继续生产燧发枪,大量装备民间——嘿嘿,金人要跟我们比武器,我们就跟他们比人口,他有十万火枪兵,我就在民间装备一千万火枪手,比不死他们。”

詹范曾在海外担任过一届总督,他胆子较大,听完赵兴的话,他狞笑的说:“太师何用担心,那样小国,一村知道火器的秘密,我们就屠一村;一岛知道屠一岛;一国知道则屠一国。岛外军舰一围,事干完了也没人知道,朝中大臣何来呱噪。屠,我就不信,哪里会有割不尽的草。”

赵兴竖起大拇指:“异族屠夫,本族英豪——詹守这么说,说明詹守在做总督期间,一定很好地维护了大宋利益。更说明广南的殖民政策执行的很好,我放心了!”

周文之比较温柔,他在荆湖担任过州官,受谢麟的影响,为人比较君子。他是从另一个方面考虑的:“太师,广南军械局不是制造出了新枪么?我看过,新枪威力比旧枪大,但它却是吃钱的老虎,连弹壳采用黄铜制做,那些铜弹壳冲压一下就是铜板。全是钱呐!

用这种枪打仗,战争已彻底改变了,今后战争打的就是钱,打的就是铜器的拥有量。太师,我们现在有大理铜矿,有勃泥铜矿,这些矿藏储量丰富,导致境内铜价低的不成样,现在已没人融化铜钱铸铜器了——不够工钱!

但辽国、西夏呐?到哪里寻找铜?过去他们连铸造钱的铜都没有,完全靠收购宋钱融化成铜,这需要多少物资才能换回……嘻嘻,可惜太师现在已经开始推行纸钞,今后,我们大宗交易都采用纸钞结算。辽人还想像往常一样通过交易收购宋钱,他们收购的不过是一堆纸。太师印刷的纸,或者朝廷印的纸钞。

如此一来,辽人拿什么跟我们打?我以为,即使新枪技术泄露出去,那两国也没那么多铜打仗……火药,对了,还有火药原料。倭国硫矿、小琉球硝矿,都控制在我们手里,辽人、西夏人想要打一场火器战争,它拿什么跟我们打?靠熬人的屎尿提炼的那点硝石吗?且让他闻屎闻尿吧!臭不死他!

我看要从根子上控制辽人、西夏人手中的火器,只需要控制铜矿流出、控制火药原料的销售,这两国即使偷得了我们的火枪技术,也拼不过我们——太师回去,必须加强对日本、小琉球的封锁,不能全指望北洋事务局,今后我们的硝石必须由我们的海军军舰进行运输,卸货也必须在指定的地点,而民船不得参与硝石的运输与储存。

这硝矿、硫磺矿归太师负责严防死守,我两广地带则着力控制铜料的流出,如此一来,大理今后还需要加派兵力,勃泥也要再驻扎一支舰队……我听说吕宋王已经抵达杭州,太师,不如由我两广派舰队护送吕宋王南下,顺便直接强驻吕宋。”

无利不起早,周文之君子,他这是想借机控制勃泥大型铜矿。

詹范立刻拍着大腿叫嚣:“没错,我宋国要驻军勃泥了,当地土王不愿意,就让他们问问我们的大炮。为了大宋,我们必须如此,必须严密控制住铜矿外流。”

瞧瞧,这都成了什么?周文之,君子也!两湖对此早有公认,在官场一片潜规则的时候,周文之依仗在广南工作过,宦囊丰厚的他绝不参与两湖官员的贪小钱行动。如今,这个君子说话时依旧和煦地笑着,嘴里吐出来的话语确包含灭国、入侵、强占的阴谋。

至于詹范……嗯,这人说的话太血腥,赵兴不认识他!

赵兴站起身来:“就这样吧,你们把两广的铜矿控制好,我立刻回去封锁渤海湾,封锁日本海,以防止金人得到火药。

还有,军械局设在广南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它的天高皇帝远,使朝廷不易插手控制,今后你们替我把军械局看好了,我准备开放两广民间火器买卖,准许猎人购买燧发火枪狩猎,准许衙役枪手自行配置火枪作为个人防身——让他们开足马力,加大生产量。今年底,我需要让军队换装新枪完毕,还要对外销售百万杆燧发枪。这可是大买卖,让他们都动起来,燧发枪的产量要达到今年百万,明年三百万,后年五百万,且要维持年度百万的维修能力……”

赵兴最后一句话一说,眼前这两人都知道赵兴的脾气,马上问:“太尉大人这么急,是打算明年动手……有广南的事吗,我两广富足,筹措一笔战争费用不成问题。太师,肉不能光让两浙路吃了,我两广商人也要喝点汤。”

赵兴摇头:“我还不打算对辽国人动手,现在还没有准备好,况且对他们动手必须经过朝廷,需要全国的力量,还必须与北洋事务局协商……我也不打算对西夏人动手,对夏人动手需要陕西地方协助。

我琢磨着:我们需要进一步控制倭国的口岸,那里离辽东比较近,据说当地人腰上别个葫芦就能游过海去。虽然倭人现在看不起金人,心中对大宋充满仰慕,但硝石矿必须控制在我们手中,所以我打算去倭国转一圈……”

第三百八十五章 公主的婚事

七月七,赵兴带着庞大的舰队返回杭州,当时,广州汇报他抵达消息的邸报刚刚刊行天下。

没有人注意到,赵兴抵达杭州的时间是五月,而他只在广州停留了十余天,这期间有近两个月的时间差距。

除了一些感觉敏锐的海商见到赵兴行程的报道,不知所谓的嘀咕了一声:“广州到杭州,只需三五天的功夫,太尉居然走了一个半月。”

但这些海商的疑惑,读书人却没有在意。在他们的感觉中,朝廷邸报刚刚刊载赵兴抵达广州的消息,他又返回杭州了,这速度已经够快的了。他们并没有在意赵兴行程上有两个月的时间空白。

七月不是自广州顺风航行到杭州的时间,大多数人把赵兴行程的延误归结为海路漫漫。而随舰的士兵对他们这两个月的行程也保持缄默,只是有心人从赵兴随船带回来的大量南洋货物,多少猜到了一点内幕。

赵兴随船带回来的还有五十万杆燧发枪,原本新枪制造出来后,旧的燧发枪已经准备停产淘汰。但军械局的鼓动惊喜的发现,旧枪居然卖的很火,赵兴一口气下了一张百万的单子,而且价格给的不低。随后,两广经略司又联手宣布开放民间火器贸易,大喜过望的军火商们立刻降低了对赵兴《后装火枪管制令》的抵触情绪,开始兴高采烈的扩大生产,而这批五十万杆燧发枪就是他们多年以来的库存。

满载燧发枪的战船吃水很深,赵兴返回杭州的时候,时间已经接近钱塘大潮的潮期了。由于卸货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战船只能靠上杭州湾外围的萧山码头。等赵兴下船的时候,已经正午了,随从们拉过来几匹战马,也赶过来几辆马车,赵兴摆手拒绝了马车,拉过一匹战马骑上,轻松的挥舞着鞭子,在明媚的阳光下,兴冲冲的向家中走去。

宋代治安状况的良好是令后来的人为之发指的,即使在宋徽宗大兴花石纲,将百姓残害的苦不堪言的时候,皇帝依然青衣小帽,就带两位手无缚鸡之力的太监穿梭于京城汴梁的街道,寻找“人情茶馆”让人帮助他传递约会的信息。所以在宋代,无需担心刺客的危险,即使一个望县的武装力量只有十五名步弓手,行走在这样的城市也无需担心有人身伤害。

当日正是七月七,这个时间刚好是夏收结束,南方大多数地方已经结束了秋播。古代中国这个时间正是“祈巧日”,祈巧日的主力军是妇女,她们烧香参拜织女,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所以,街上往来的都是身穿艳丽服装的妇女,她们结伴去织女庙中上香,这种结伴出行的日子,对于妇女来说就是节日,许多妇女手中还提着篮子,瞧她们的模样,哪里是去拜神,分明是打着这个借口,从丈夫与父亲那里祈求一天的休息,借此游玩而已。

祈巧日不是宋代的官方节日,所以地方官并不放假,但工厂放假,在这一天里,工厂主都依旧传统放女工们去求神拜佛,他们也希望自家的女工能够心灵手巧。

满街都是喜气洋洋呀的妇女,登徒子自然也不肯放过这样的节日,他们穿着轻薄的薯莨纱,摇着从日本进口的金丝折扇,满街的招摇着,引逗着妇女发出一片咯咯的笑声。赵兴就在这片咯咯的笑声中催马漫步,瞧他的样子很自得其乐。

马车上坐着一丈青与秋日,她们受到节日的渲染,撩开车帘,从车厢里探出脸来,观望满街的喜庆,不时的还评价着街上妇女的服饰,嘴里啧啧称赞不止。

宋代的祈巧日已经逐渐演化成“斗绣日”,杭州当地风俗,妇女们会在这一天穿上自己刺绣的作品,满街招摇。宋人的《碾玉观音》这曲戏中,女主角就是在祈巧日戴上自己的绣帕上街,从而被王爷看中,收入府中,成了王府御用绣娘。

这是一个祈求创造力的节日,现代七月七已经演变成“年度拐卖妇女纪念日”,在这一天,牛郎绑架了织女,胁迫她做自己的妻子,而后利用织女的纺织技巧,迅速使自己脱贫致富,摆脱了奴隶身份。所以这一天也被称为“中国情人节”。

从祈求创造力的节日演化成“拐卖日”,这也许就是“崖山之后无中华”的真正悲哀——异民族来了,他们进入中原靠抢劫拐卖脱贫致富,所以这个祈求创造力的节日就要符合他们的民族传统,讴歌他们的民族习惯……

生在宋代是幸福了,赵兴骑在马上左顾右盼,路边不时有妇女向他扬着绣帕,甩动着裙角,这些妇女做出如此姿态,也不是想勾引男人,而是向赵兴推荐自己的绣功。

赵兴这一批人鲜衣怒马,左右跟随着大队护卫,这些护卫都是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