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宋时明月 >

第233章

宋时明月-第233章

小说: 宋时明月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历史的真相却如此苍白。

不过,这一刻,赵兴可以肯定,历史改变了。他会唱的曲子虽然少,但无疑不是现代音乐的典范,光看廖小小会那么几首,已成为歌坛不可动摇的霸主,就可以知道,当琴操姑娘学唱了赵兴的这首歌,她最后的处境一定不会像传奇中那么凄凉:削发为尼,孤灯残卷渡一生。想必多年后郁达夫、林语堂和潘光旦也不用攀援辗转,寻找那条枯叶埋没的小路,凭吊小路尽头那座孤零零立着的一丘荒冢……

局面缓和了,苏轼酒醒后也觉得再胡闹下去,即使不看参寥子的面子,也要为这佛门净地留点面子,他示意琴操搀着他,醉醉咧咧的向参寥子告辞。

就这样,原本是一场胡闹,最终演化成一件极风雅的事件。

赵兴回了家,皇太后赏赐的东西也到了家中,程阿珠产后不便起身,由陈伊伊代替她迎接了赏赐,等这些东西一一送回房内安置好,陈伊伊又问赵兴:“官人,你说太后怎么莫名其妙搞这份赏赐?”

“活在中国,有两大禁忌,第一别让官人关心,第二别让贼惦记……唉,现在虽然是大宋,它或许要好过任何朝代,可甭管太后为什么赏赐我们,从今往后,我们已经让官家惦记上了,人生最大的危险莫过于此。伊伊呀,今后我们可要小心呀”,赵兴摸着下巴说,脸上的表情看不出是哭是笑。

想想当年中国股市几万亿的资产,都快赶上当年的GDP产值了,原本自个儿发展的好好的,人人都乐呵呵的,可官家一关心,立马大崩盘。

万亿资产都怕官家关心,赵兴能有多少钱?这点小身家,浑不够让官家关心几次的。

原本,赵兴送信给宫中,是想引起小皇帝的注意,没想到引出了太后的注意。太后的关心是人能承受的起的吗?苏东坡最受太后的宠爱,可瞧瞧太后死后他被折磨成什么样子就知道:官人的关心有多恐怖。

其实,陈伊伊也多少知道太后赏赐的原因,陈伊伊刚才的问话,半是求证,半是想让赵兴重视她的聪明,然而,看到赵兴直接将她的话打断,她隐隐明白赵兴的意思,马上转移话题:“官人,那你看,今年的红利怎么分配?”

赵兴正打算开口,一名厢军匆匆跑来,向赵兴禀报:“通判大人,知州有事,请你过去。”

苏轼掌管着杭州军事,所以苏轼使唤的人不是衙役,而是正规的禁军人物。这名禁军赵兴也认识,他是苏轼身边的正规使唤人,名叫“李二”。赵兴跟着他一路跑进杭州府衙,他进去的时候,发现苏轼吃饱喝足了,正摸着肚子在府衙的小院里散步。

苏轼没看到赵兴进来,因为赵兴进他的院子是无需通报的。苏轼显然又喝了两盅,神态很悠然,他一边摸着肚子,一边问身边伺候的女使、小婢与朝云:“你们说,这肚里都装的啥?”

赵兴笑意盈盈的靠着门站着,因为他听过这段典故,他即将见证一个成语的诞生。

女使们有的说苏轼刚才吃的菜名,学问高一点的说一些高雅一点的话,比如夸奖他满肚子诗文,苏轼听了她们的话,频频摇头。朝云正在给苏轼缝衣服,她缝上了最后一粒扣子,回答:“学士肚里满肚子不合时宜。”

苏轼大笑——这才是他想要的回答。

等苏轼笑完,看见倚门而立的赵兴,他连忙招手:“离人,我正有事找你……”

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嘴巴的苏东坡

赵兴与苏轼家里人熟,见到他来,苏遁首先跳了出来,他向苏轼拱手,口称:“嫡父,我想跟大大住几天,望嫡父允许。”

“嫡父”或者“爹爹”是宋人对父亲的正式称呼,而“大大”不是宋代称呼。那是苏遁年纪小的时候,口齿不清,把“爹爹”误叫做“大大”,一来二去,这个称呼就成了赵兴的专用称呼,他的含义相当于现代的“义父”。

赵兴没等苏轼回答,一把抱起苏遁,一边用手帕擦着苏遁脸上的口水和汗水,一边说:“挺活泼的一个孩子,老师,看你把他教导成什么了。”

朝云不满意了,她脆声说:“叔叔,人都说遁儿最近颇懂进退,深知礼节,你怎么说这话?”

王夫人过来打圆场,她接过朝云缝制的袍子,抖开来呼唤苏轼:“都吵什么吵,来,官人,该冬天了,这身新衣赶紧试一下。说起来,这料子真不错,还得感谢离人,好几年没见过这么上好的蜀锦了。”

苏轼一边讪笑着,任由老妻给他套衣服,王夫人套上了以后,还比量着他的身材,计算一下哪里该紧一紧,哪里该松一下……其实,这种针线活早就不该由她亲自动手了,赵兴家中的衣服都是由倭女缝制,而苏轼这方面,只要他开口,成百上千个倭女会抢着给他做衣服。

嗯嗯,妻子亲手做的衣服,现代称之为“温暖牌”。苏轼一边任由老妻唠叨,一边冲赵兴无可奈何的笑了,王夫人在衣服上做了很多记号,嘴里也不闲着,回答苏遁刚才的问题:“干儿(苏遁乳名)要去离人那里,有什么不放心的,那里孩子多,让他跟着去玩,难道离人会亏待了他?”

赵兴没有亏待苏遁,苏轼的几个孩子里,苏遁的玩具最多,那时赵兴没孩子,很溺爱这个圆滚滚的胖小子,朝云知道情况,王夫人一开口,她也退让了:“离人抱去,我有什么不放心的,只是孩子顽劣,这才学了几句诗文,又……”

苏轼一摆手:“几步路的功夫,离人那里什么人都有,不亏了教导他的时间,以后你想看,只管去,孩子在离人那里玩腻了,顺路就回家了,无需挂怀。

离人,我叫你来还有点事,这眼看又到天宁节了,子由(苏辙)现在辽国,我放心不下,你能不能帮我送封信去,问问他的情况,还有,也给李廌送封信,让他别灰心,明年继续考……信稿我已经准备好了,你速速送去。”

苏轼的信放在桌上,赵兴不见外的拿起来,打开信封,里面是一首诗,序言说:“余与李廌方叔相知久矣,领贡举事而李不得第,愧甚!作诗送之:与君相从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

平时谩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

我惭不出君大笑,行止皆天子何责。

青袍白纻五千人,知子无怨亦无德。

买羊沽酒谢玉川,为我醉倒春风前。

归家但草凌雪赋,我相夫子非癯仙。”

赵兴一阵胆寒,这话能说吗?

科举作弊,没做成功,居然大摇大摆向对方承认自己的失误——古往今来,能把作弊的事情说的如此风雅,如此坦然,恐怕也就苏轼这个傻大胆了。

苏轼从来是个肚子里憋不住话的爽快人,他在密州的时候,曾经写过一首诗,描写他在夜里爬上密州的一座桥,看着两岸的灯火,看着天上的星星,很有感触,觉得景象很美。于是他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直接把密州团练使吓瘫了。

密州是防御州,苏轼跑到密州“左牵黄右擒苍”还则罢了,半夜,密州的大桥是禁止人通行的,苏轼半夜三更坐大桥上写诗,这不是直接暴露密州团练使的疏忽与失职吗?那厮可是苏轼朋友啊!他是被苏轼闹得没办法,才任由其半夜三更上桥的。没想到苏轼桥是上了,还写诗自夸这种行为。

密州团练使苦苦哀求苏轼不要发表这首诗词,苏轼倒是答应了,但第二天他又忘了,于是,这首诗还是发表出去了……

这还不算,苏轼在贬谪黄州时,还写了一首诗,说他在徐知州家里喝酒,喝醉了,半夜三更散席,城门已经关了,他爬上城墙,看了看星星,然后翻过城墙回家。

他说自己在城墙上的感觉——很爽。

徐知州都被这首诗吓傻了,半夜三更苏轼翻城墙,当时他还是个罪官,徐知州应该是监视人,他却记录了徐知州与他喝酒喝到半夜翻城墙……

关于这首诗,徐知州也照常央求苏轼隐瞒,苏轼答应的也很爽快,就如他答应赵兴隐瞒《刺牛》那篇文章一样——一样的不遵守,都发表了。

奇怪的是,无论徐知州与当时的那位密州团练,事后都没有受到处罚,大宋人把这看做一件极其风雅的事,一边看着苏轼的诗,一边偷笑这人的大胆,还欣赏的评价后者的憨厚。

这首科举舞弊诗会不会也获得相同待遇呢?

赵兴拿着诗稿,琢磨半天,百思不得其解:你说苏轼在“乌台诗案”中,什么都没写还被人诬陷折磨的困窘不堪,这几首明白的罪证诗——瞧,半夜上桥、翻城墙、宰杀耕牛、科举作弊……怎就没人找他麻烦呢?

好奇怪!?

不管了,赵兴默默的将信件折叠起来,塞进信封,回答:“我的快舟最多五日送到李廌手中。辽国那里,也不成问题,密州有一条路能通到辽国,老师想说什么话?”

苏轼想了想,提起笔来说:“写首诗吧,我写一首诗,递交子由的时候,就当作普通信函,不过,送信的人你要选好,给他带个口信,问问他的情况,问他需要帮助吗?”

苏轼能怎么帮助苏辙?赵兴苦笑一下,点头答应了苏轼的委托。

苏轼挥笔而就:“江淮流落岂关天,禁省相望亦偶然。等是新年未相见,此身应坐不归田。

白发苍颜五十三,家人强遣试春衫。朝回两袖天香满,头上银幡笑阿咸。

当年踏月走东风,坐看春闱锁醉翁。白发门生几人在,却将新句调儿童。”

啊啊,“白发苍颜五十三,家人强遣试春衫”,说的就是刚才的情景。“白发苍颜”,一个新成语诞生了。赵兴看着苏轼,忍不住轻轻摇头。

货比货的扔,人比人气死——据说今年是苏轼创作的最低潮,秦观说他自从来到杭州任上就没有看书,这一年,他总共只写了八十八首名传千古的诗,这是第八十七首。

朝云说苏轼“满肚子不合时宜”,哪里?苏轼满肚子诗心、诗肝、诗肠,随便一摇晃就是几十首诗,而赵兴拼命剽窃,到现在满打满算也就盗版了四五首诗。你说苏轼满肚子是什么?

面对这样一位大诗人,在他面前谈诗是件令人绝望的事,赵兴不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