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金手指-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秦军对四川的攻略,到这里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造成这一原因的真凶,说来也讽刺,却正是秦国出售在外面的棉布。
采用蒸汽机或者水力之后,布匹的纺织空前的提高,一个纺织厂一天出产的布匹是以前一个同等规模的手工作坊的二十倍有余。大量的布匹被产出,除了一定数量的布匹被销售到了秦国境内,其他的都作为出口使用。
大量廉价且质量优越布匹被销售出去,其结果就是百姓们宁可购买这种布匹,也不愿意购买哪种价格偏高,而且质量不算太好的土布。一开始自然没什么表现,但随着那么两三个月过去了,陕西几个周边地区开始出现了破产的农民。无他,原本赖以维持家计的男耕女织,耕种本来就没办法获得足够的食物,主要还是得依靠女方织布获取。
奈何如今织出来的土布卖不出去,贱价出售的话成本都收不回来,更别说维持家计了。没有了吃食,百姓往往会考虑到借钱过日子,他们或许希望这样的棉布只是一批就算了。
却不曾想,这样的棉布那是不断的运到市场上出售,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布匹完全卖不出去。如此下去,就算借再多的钱也是活不下去了……
逃难,百姓是被活生生逼得逃难的。否则,以华夏百姓的性格,谁会忍得住抛弃自己的土地?
贱卖土地,甚至借钱太多的话索性土地都不要直接就走人了。本来还活的过去的几个地区,硬生生被棉布给闹的家破人亡。最后自然是心愤难平,一起来到了府衙那边抗议,表示必须要禁止这样的布匹,否则他们就要逃到别的地方去生活,至少也要走到那些没有这种布匹的地方生活。
实际上百姓们不知道,在这样抗议的背后,依然有着几个士人和世家的手段。
他们对那种廉价质量却不错的布匹也是非常眼红,恨不得独家经营。而有些则是家中本来也有织布作坊,但是成品却比不上这种布匹,心里那是满满的怨恨和恼怒。
在自私自利的推动下,就有了这次闹剧。
官员本来就和这些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哪怕经营这种布匹的商会给了他不少的好处,也没办法让他忽视那些世家大族的影响。要知道所谓的东林党,背后就是这种世家支持的,哪怕是商人世家。
果断的,这种布匹被禁,甚至还上书给皇上,要求全国禁这种布匹,否则天下财富只怕都要落到秦军手中。更别说,这百姓被搞得家破人亡的,今年的税赋只怕也收不上来了。
好吧,关系到钱袋子的问题,崇祯就变得非常敏感。也不管这种布匹到底是怎么来的,又或者它存在又有什么意义,他只知道这种布匹的存在,会让他收不上税,这就是必须要铲除的!
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全面禁止这种布匹的出售。
只是问题又出来了,什么样的布匹才是被禁止的?说真的,商人们也分辨不出来,官员也分辨不出来,其结果就是当地人只能够购买当地的土布,这下子那些有纺织厂的本土商人,算是差点没有因此破产。
最后给出一个明确的声音:那些布匹来自陕西,来自逆贼手中。只要把陕西收回来,那这种布匹自然就会消失。又或者若是掌握了这种布匹的纺织工艺,大明的织布技术也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之前大明和秦国相安无事了一段时间,实际上崇祯却一直没有放弃过收回陕西的想法。
如今东林党的人跳出来嚷嚷,而且打下陕西不仅可以得到最先进的火器图纸,还能够得到许许多多可以换钱的好东西,那么富裕的副本,崇祯若是不去打那就太脑残了。
不,实际上以大明目前的状况,以大明当前士卒的精神和训练程度,若是明年或许还好,今年的话显然还是早了。
只是崇祯等不及了,他给洪承畴和卢象昇下达了命令,连同山西的参将张弘武一起,对陕西发动攻击。
邸报发布之后,张弘斌自然不敢怠慢,毕竟这可是超过三十万大军的大型战役。于是他不得不调回能够担当一方主将的李定国和曹文诏等人,另外统领别的部队,正面应对这三路大军。
当然,其实这是两路大军,若是可以,张弘斌不介意趁着这次行动,把山西给收了。
山西煤矿,他也是垂涎了好久啊!
第一百三十四章 坑了洪承畴
按照大明最新的战略部署,三路大军分别自山西平阳府、太原府以及河南的开封府三地杀入陕西。
太原府一路,以洪承畴为主的新军队伍,补给由当地官府负责;平原一路,乃是张弘武的地盘,他和张弘斌的关系至今没有人知道,故而他早已以参将的身份,在这里站稳了脚跟,实际上成为了这里的掌权者;河南一路,之所以从这里出发,主要还是山西的官府已经没办法提供太多的补给,所以由河南府分担一下。
原本河南也有两路义军来过,奈何已经被新军消灭,又或者远远遁去,所以相对别的地方河南反而宁静许多。故而这里不仅仅是要稍微支持卢象昇的军需补给,甚至还有补充一些张弘武和洪承畴的补给。
大明的朝廷穷,穷得皇帝即位那么久了都没有更换过龙袍。奈何皇帝正在长身子的时候,这几年龙袍已经显得窄了,看来不稍微换一身都不行了,可见崇祯又得心痛很久。至于地方的军务开销,他却是真的一分钱都挤不出来了,只能够让地方最大限度的分摊一些。
三路大军,扣除张弘武一直驻扎在山西防备秦军以外,洪承畴和卢象昇一直都在全国各地剿灭流寇。
原本若是再努力个半年,流寇也就彻底没有了,休养一年多,完全可以针对秦军发动一场国战。到时候凭着大明的财力和国力,动员百万大军直接杀入陕西,哪怕秦军火器犀利,也不得不束手就擒!
至少,洪承畴和卢象昇偶尔聚会的时候,都是那么提及的。
只可惜如今皇帝因为钱袋子的问题,不顾轻重的要对陕西用兵,若是抗旨不遵……两人还真做不出来。哪怕是洪承畴,也是被后金俘虏之后,暗示了好半天功夫,得到黄台吉的礼贤下士这才顺着台阶投降的。若是黄台吉拿着刀指着他的脖子逼迫他投降,只怕为了所谓的气节和所谓的清名,这位或许还真的不会投降。
两人里面,卢象昇忠于大明,洪承畴此刻自然也是忠于大明的,既然皇帝下达了旨意,不管心中觉得多么可惜,也不得不放弃对流寇的追捕,全心全意投入到对陕西的战斗之中。
其结果,就是流寇得到了喘息,不过为了进一步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曹操罗汝才、新闯王李自成、老回回马守应等巨寇,纷纷上表纳降,朝廷为了稳住他们,也同意了他们的降表。
本来投降书上来,洪承畴是打算让他们当攻打陕西的炮灰。只是他们多番推脱,用各种理由不听调配,洪承畴和卢象昇就反应过来,这些都是听宣不听调的主。说是投降,还不如说是打着投降的名义割据一方。
然而当前最重要的,是对陕西的攻略,故而对于这帮家伙的敷衍,也只能默认了。
一番集结调配,转眼也到了六月份。
他们却是不知道,在得到大明要对陕西用兵的那一天,整个陕西已经迅速运转起来,不过半个月已经调配好了六万士卒,分成两个部分迎接来自太原府和开封府的明军。至于平阳府那边,只需要去一个信使就可以了。
集结完毕,眼看对方依然在慢吞吞的集结,李定国甚至都有直接主动出击给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算了。只是觉得主动出击的效果不如以逸待劳划算,只能乖乖在集结地点进行最后的磨合。说到底,这不是他们习惯的部队,那些部队此刻还在四川保宁府,对于这些新兵,他们要驾驭得顺利,还需要慢慢的磨合。
磨合了不知道多久,别说李定国,就算是曹变蛟都有了杀出去的心思。
好歹,终于等到了敌军集结的日子,曹变蛟得到情报之后,都不由得吐槽:就这速度,不亡国都难了。
同一时间,洪承畴也是刚到太原府,被告知张弘武前来拜访,自然是不敢怠慢。此前他刚来到这里,已经隐隐知道一个消息,那就是张弘武仗着手中有人,而且在大量金钱开路之下,已经成为平阳府,甚至包括太原府的太上皇。在山西,皇帝的命令都未必有张弘武的一道军令有用。
洪承畴对这种情况很不满,但是他也知道如今大明正是多事之秋,只要张弘武还是大明的军人,还肩负着保家卫国的责任,那么他的私人行为就不得不默认,否则把他推到秦军那边,真正亏本的只能是大明。
至于他的这种行为,等到天下平定,会好好算账的。
大明没有一个拥兵自重,或者掌握绝对兵权的武将,是能够善终的,这个传统可以追溯到太祖皇帝那一代。
“洪总督,初次见面!”张弘武在亲兵的引领下,来到了洪承畴的面前。
此刻的洪承畴,身负三省总督职位,总管山东、北直隶和河南三个地方的剿匪工作。就品阶来说,比张弘武还要高得多。只是这里是山西,乃是崇祯明确划给张弘武负责守卫的地方,在这里他这个三省总督实际的权力其实还比不上张弘武这个参将。
洪承畴也不是一个死板的人,他很清楚当前自己的立场和身份,索性也没有拿捏什么官位。
“张老弟不需要如此,如今我等集结在这里,共同征讨陕西逆贼,应当同心协力才对,说别的就太伤感情了。”洪承畴也是非常热情的迎了上去。
“既然老哥你那么说了,那么老弟我也不矫情了。此番老哥你来到小弟的辖区,小弟身为东道主,自然不会亏了老哥你的补给。对了,小弟我也带来了不少好东西,今晚与老哥不醉不归?”张弘武也是打蛇随棍上。
这位昔日的武痴,在经历了许多的事情之后,也开始世故了起来。
难怪常听到有人说:磨练人最好的地方,就是官场。
“呵呵,这个自然!”洪承畴也没有拒绝的意思,他刚好想要和张弘武拉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