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问鼎天下 >

第57章

问鼎天下-第57章

小说: 问鼎天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形淦鳌5比灰灾<业牟屏Γ苋氲弥H糍夥ㄑ鄄⒈皇詹氐奈淦鞅形抟徊皇悄训靡患木贰T谥<揖偌冶鄙贤局兴陀胝云降摹胺尚恰北闶瞧渲械馁摺

汉时张骞通西域,以及后来丝绸之路的形成,为当时的汉朝打通了联通东西的通路,使得东西两方的贸易往来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乌兹弯刀便是自此时传入中原的,但由于极为昂贵的价格,而且事关一国的军事机密,因此传入中原的乌兹弯刀数量非常稀少,也只有权势熏天的大贵族才能拥有。乌兹弯刀不仅锋利,而且坚韧;更因为刀身的弧度,比之中原出产的长刀不仅是破甲能力,还是从品质上以及对战斗的适应上,无疑都要胜出一筹。

中原曾有巧匠仿制过乌兹弯刀,但仿制出来的弯刀不论是锋利程度还是坚韧程度都远远不及正宗的乌兹弯刀,据巧匠们的反复推测,最终得出结论,可能是由于矿石质量的问题。

听得弟弟缴获了一柄乌兹弯刀,郑若兮十分高兴,对一个收藏家来说,一件好的藏品永远是让人兴奋的事情!不大功夫,郑行便提着一柄长约三尺左右、弧度极为诡异的长刀来到了郑若兮房中,郑若兮从弟弟手中接过长刀后,便将全部心神放在了手中的刀上,郑行知道姐姐的嗜好,早已是见怪不怪,抱着酒坛在一边自得其乐。

郑若兮细细的鉴赏了足有小半个时辰,自司棋手中取过一方绢帕扔向半空,手中的弯刀刀刃向上,恰恰迎向自半空中坠落的绢帕,绢帕轻轻的在刀刃上拂过,顿时一分为二,轻轻的飘落在地上,郑若兮忍不住赞道:“久闻乌兹弯刀之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其锋刃竟与飞星不相上下!”

郑行懒洋洋的靠在墙上,一边喝酒,一边说道:“那是当然!”郑若兮喜滋滋的将弯刀收起,问道:“彦明不是整日抱怨自己的刀不趁手,如今却为何又将如此好刀送与姐姐?”

郑行干笑一声,说道:“倒也没有其他缘故,姐姐喜欢收藏”,看到姐姐一副似笑非笑的样子,郑行呵呵干笑两声,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此刀小弟用着并不顺手,所以便送与姐姐,也算是物有所值。”

郑若兮摇了摇头,将弯刀收起,说道:“也罢,先前师父离开时曾言道你的武艺未达到一品之境时不可给你好刀,免得你依仗利器,而疏于武道。”郑行闻言顿时苦着一张脸,说道:“一品?姐姐饶了小弟吧!小弟又不是仓舒兄那般大才,若到一品,至少还需五年!”

第八十八章 伤情

见姐姐脸色一暗,郑行知道自己提了不该提的人,心中大为悔恨,恨不得打自己一巴掌。姐姐对赵平一往情深,只是赵平使君有妇,姐姐心中自然是难免难过。郑行只得在心里叹了口气,面上却是一脸的微笑,道:“不如姐姐暂且通融一下,小弟业已从军,没有好刀实在是心里没底。”

郑若兮收拾心情,微微一笑,说道:“早给你准备好了。”说着,莲步轻移,自墙边的柜中取出一柄长刀,递给了亦步亦趋的弟弟。郑行接过姐姐递来的长刀,稍一打量,顿时大喜,叫道:“龙鳞!竟是龙鳞!”说着迫不及待的抽刀出鞘,挽了几个刀花后,细细的端详起来。

这柄龙鳞也是大有来历的,虽比不上此前送给赵平的“飞星”,却也相去不远,此刀乃是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集全魏之巧匠,耗时三年方才制成,同时制成的刀共有十二柄,皆以“龙鳞”命名,传到今日,当初的十二柄仅剩下这一柄。此刀刀身狭长,只因刀身上因反复锻造而形成的鳞状花纹,故名为“龙鳞”。

郑行得了宝刀,又得知了兄长的去处,便心满意足告辞了姐姐,出去寻郑裕等人去了。

郑若兮目送弟弟离开后,脸上淡然自若的笑容再也维持不下去了,默然长叹一声,轻轻的低下了头,不由得黯然神伤。来到晋阳后,自己的父母、兄长多次在赵平面前露出想将自己嫁给赵平的口风,无奈赵平一直不为所动。

因为赵平的关系,赵、郑两家走的极近。自己经常与赵平的妻子马月窈见面,二人一般的水晶心窍,玲珑剔透,竟有惺惺相惜之情,于是自己更无法表达自己的心意,只好将满腔的情思埋在心底,眼见自己已经年过二十,比国家规定的女子十六便可嫁人的年纪超出了甚多,眼见韶华易逝,如水年华已然虚度。自古多情最苦啊!一滴晶莹的泪珠蓦然垂落,落在地上摔成无数瓣,犹如郑若兮破碎的芳心。

此时的雪已经渐渐的停了,晋阳城里城外,一片银装素裹,分外妖娆。郑行怕冻伤了马蹄,这匹马可是郑行千挑万选出来的,平时便如郑行的心肝宝贝一般!于是郑行便用皮裘将马腿齐膝裹住,连马蹄都不露在外边,示意众人不必跟随后,便直奔城外的祝家别院。

此时赵平、郑裕、徐仲、祝昭、王统、崔和等六人正在悬瓮山祝家的一处别院内围炉赏雪,一边饮酒清谈,倒也逍遥快意。赵平本不欲前来,但抹不过郑裕、崔翔二人的面子,郑裕与他是生死之交,而崔翔又是他的表哥,这二人出面赵平自然无法推辞,于是便一同来了。

赵平与晋阳的这些世家子弟们的关系并不融洽,所谓木秀于林。赵平过于优秀了,晋阳的这些世家子除了徐仲勉强能够与赵平相提并论之外,其他人与赵平一比都是碌碌之辈。说不嫉妒那是假的,因此晋阳的这些世家子都在刻意的疏远赵平,这是人的天性,对于比自己优秀的人,既然无法赶上,孤立便成了常用的手段。

而赵平又是一副不为外物所动的个性,淡泊从容,自然也不会刻意去结交。因此即便赵平偶尔与这些人聚在一起,也是一副不冷不热的样子,除了偶尔与郑裕低声谈论几句外,便静静的坐在那里,仿佛一切事物都与他无关。

这份淡然的从容看在一些人眼里真是如百爪挠心般,嫉恨交加!这种从容是赵平经过数年的战斗,在血与火的考验中磨砺而成的;当然他过人的才识也功不可没,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些只会清谈高议、吟风弄月的世家子弟是无论如何也学不来的。

王统看向赵平,极力压抑住心中的那丝嫉恨!只是他的怨念过于深重,以至于以他的心机根本难以掩藏如此深重的怨念。赵平轻轻的抬头,淡淡的将目光扫向了王统,以他的身手,对于这种恶意的目光自然敏感异常。见赵平看向自己,王统慌忙将自己的目光移开,心中却是忐忑不安,生怕赵平教训自己。

看到王统一副见鬼的模样,赵平心中好笑,着实懒得理会这些蝇营狗苟的小人,而且这种乏味的聚会其实也就是那些闲得无聊的世家子弟无病呻吟的地方,若非无力推辞,赵平根本懒得过来,摇了摇头,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赵平索性长身而起,负手走到院中。

作为世家,祝家虽没有所谓的当世六大世家那般显赫的地位,却也有着不容小觑的势力,特别在一年前那场与赵氏的争斗中胜出,赵氏除了地方政权之外的大部分势力虽被军方接管,但以吕氏为首的四家联盟也得到了不少好处。

祝昭之所以将这些人请来,其实也是存了很大的私心,一来打探众人的口风,二来也是刻意的结交赵平以及赵平身后的军方。

晋阳赵氏的势力此时已经跌倒了谷底,军方趁机将事关军队大事的军工作坊、铁矿等掌入手中,从此军方再无被掣肘之险。

当然军方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壶关的守将易位便是军方与吕氏妥协的结果;相比收获,这点小小的代价还在军方份额承受范围之内。

况且以吕氏为首的四家联盟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郑氏因为赵平的缘故,已经将合作的对象慢慢的转向了军方,虽说郑氏从发迹之日起便依附于吕氏,但面对强势的军方,以吕氏为首的四家联盟根本有心无力,只能默许了郑氏的倒戈。

这种情况还发生在四家联盟的徐氏身上,徐氏也慢慢的将家族的势力与军方联合,只是徐氏做的比较隐蔽,让人无从发觉而已,与家族的存亡、未来相比,亲戚间的情义反而不那么重要了;这就是世家,为了保全宗族,什么都要让步。

四家联盟实质上已经名存实亡,成为了三家联盟。如今的并州,军方及吕原为首的三家联盟二分天下。晋阳赵氏势力大减,已经无力对抗任何一方,不过晋阳赵氏毕竟底蕴深厚,虽然在去岁的博弈中因军方和四家联盟的联合打压而失利,失去了对并州战略资源的把持,但在地方政权上却也未有太大的损失,仍旧把持着一些重要的岗位,这成了晋阳赵氏东山再起的唯一凭借。

第八十九章 围炉夜话(1)

院中错落的几株虬曲的老梅凸出了几个花苞,衬着远近的雪色如点睛一给这有些沉闷肃杀的景色增添了几分生机。

赵平抬头望天,彤云密布,阴沉沉的,显然这雪还未下够,心中不由有些担忧,这场雪已经下了七、八日了,再继续下去,百姓的房屋恐怕难以承受,就连鲜卑的牛羊也要冻死大批。

如此一来,来年开春鲜卑便会兴兵犯境,抢夺粮食。近几十年来,鲜卑甚少能够成功的突破雁门防线进入中原,但这并不能阻碍他们继续出兵,鲜卑每年都会如一个疯狂的赌徒一般,明知事不可为,却偏不肯放弃。

当然赵平并非怯战,只是每场战争下来,所耗费的钱粮都不是小数,以并州一州之力根本支持不了这种耗费。只要鲜卑不灭,战争便不会休止,受苦的最终还是百姓。“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是文人士子们一脉相传的忧国忧民的胸怀。

想到此处,赵平忍不住长叹一声,看来是时候开始限制鲜卑与中原的盐铁贸易了!以前盐控制在吕氏手中,铁却控制在晋阳赵氏手中,因此即便是赵平有此想法也无法实施;如今却不同,并州七成的铁矿现在都控制在军方手中,盐也有三成的产量被军方控制。说是由军方控制,其实与赵家直接控制没有什么区别。

因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