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红色警戒-第9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再加上占去大头的武器开支以及军队建设的其他费用,绝对是很多人一辈子仰望到绝望的数目。
当然,这一座座金山堆砌出来的数字对一些人来说也意味着巨大的利益。
老蒋等人的发难,也有想把军费开支摊开亮出来,在其中分润一二的意思。
孟享顺水推舟的却选择了按照他们中不少人的意愿,做出了裁军的部署。
此裁军,非彼裁军。
一帮子战兵放下武器,当起了工程兵,依旧还是兵。不过,减少的费用可不小。
军队在打仗的时候,费用很高,即使是训练的时候,各种补贴费用和损耗费用也是不少。有了二百万军队不上战场,缩减训练,省出的费用足以让财政缓一口气。况且,华夏也需要他们挑起建设兵团的重任。
当初开发西伯利亚的时候,不少人还在那些优惠政策吸引下,还有兴趣去当移民。但随着国内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国民骨子中的故土难离的思想开始发作。那些偏远地区哪里能和越来越繁荣的家乡相比?说实在的一些地区的小县城也比西伯利亚的城市繁华。
数百年来,华夏人的冒险开拓的基因早已经沉寂,小富则安的思想占据着主流。
这也导致华夏自愿去移民的人数越来越少。
偏偏这种东西,用强制的手段,效果并不好。要不然后世俄国人也不会大量的从北方跑回欧洲,导致西伯利亚出现大量的空巢城镇了。
澳洲这个富饶的地方,不需要多鼓动,就能凑齐百十万的移民,但北方和南洋的一些地方,确实是环境很恶劣。
当然,中亚、南洋甚至西伯利亚都有不少乐土,但人们已经先入为主,即使舆论大肆宣传鼓动,也很难鼓动人积极的去做,需要慢慢的影响。
偏偏孟享缺少足够的时间。
移民了一千万的北方还好说一些,中亚和目前华夏打下的东南亚的部分都局势不稳。
仅仅靠着军队来弹压是不足的,最佳的方式莫过于用华夏的人口多的优势碾压所有的民间抵抗意识,把那些地方彻底变成华夏的主场。甚至连台湾、朝韩等地,也需要有掺杂华夏大陆的移民,来影响整个地区的思想意识。
北方赶走了苏俄人的一张白纸上的作画自然简单了一些,中亚那边还保留一些不愿意来开的本分的少数民族,需要在信仰和文化上磨合以及同化都需要时间和足够的移民大军,但显然整个中亚的二百多万移民还是少了些。
至于中南半岛更是如此,当地的土著人人口增长速度不逊于华夏,而且人口众多,要想彻底消化掉,也只能打着一手削减一手掺杂的手段,移民少了同样不管用。
但现在的移民人数是远远不足。
即使孟享已经派人提前研制出来了青蒿素,但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环境和气候还是让众多的华夏移民不适应,一些环境好的地方好安置,但一些重要地区条件却恶劣的地方,依旧无法长期维持。靠周围的华人,人员又偏少了些,也不是长久之计。
“移民之举,军队先行!”孟享沉思良久后,做出了这样的指示。
古代边疆的屯田,虽然也有减轻经济压力的举措,但其中也透着军队先行的意味。依靠军队的纪律性,把周围的恶劣环境当做对手,一点点的把周边的环境改善,通商交流方便了,才会有更多的移民跑来荫遮受益。
华夏很多重镇无不是如此而来。
眼下,在移民不足的情况下,孟享也不介意军队先行做一个表率。
华夏的国防军,填充了不少的地方军阀,在当初统一国家的时候,不适合直接清理,但时间长了稳定下来后,有一些可以适当的削减。即使是先锋军中,也有一些人不适应漫长的战争,需要退出激烈的战斗队伍行列。
而且从38年到现在,也有一些不少的老兵成家立业,厌倦了战争。
并不是所有的青壮都适合做一名合格的士兵,但孟享需要建立起服兵役的义务理念,当安排一些士兵的去向的时候,孟享想到了建设兵团。
那些半军半民的建设兵团将很快带着数倍于他们的家人,成为华夏新边疆的拓荒者。
现在西藏、新疆和外蒙就已经有了二百万左右的建设兵团,随着国防军向机械化精兵战略发展,孟享再次甩出了二百万的名额,向中亚和南洋发展。甚至以后随着大战的结束,这个数字还会更多。
在同时迷惑了外界视线的情况下,连英美也不知道,华夏军队在一边向外裁军的同时,一边也在不断精挑细选的吸纳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的兵源。
除去建设兵团和国内的武警部队外,目前仅仅华夏的正规作战军队人数依旧超过了八百万,正枕戈达旦的准备着新一轮的对外扩张。
第0903章 美国人的第一轮登岛行动
孟享多种手段齐下,终于打消了美国人的顾忌,在瓜岛受到日本人阻拦的情况下,不断的投入大军。
即使双方打得最为激烈的情况下,华夏都没有在澳洲有所异动,只是一个劲的完善澳洲大陆的防御体系。
就连日本人都看出了华夏的异样,在几番试探确认后,不光华夏人没有继续在澳洲进攻唾手可得的几个临近小岛,甚至连北方箭在弦上的库页岛,都迟迟的隐而未发。
面对着美国人一轮强过一轮的攻势,日本人还是放松了对华夏的防御,集中兵力来对付美国人。
不拼也不行,双方的谈判底线差距太远,加上美国人要立威,直接拒绝了日本人提出的所谓和谈,誓要一洗之前两年的耻辱。
随着战争机器的运转的愈发完善,美国人两洋作战的底气越来越足。趁着华夏人似乎无力扩张的时机,美国人爆发了。
后方源源不断的船只驶来,一部分船只在继续支援瓜岛,一部分船只则搭乘着海军陆战队和陆军支援部队,在海空掩护下,准备直接夺岛。而且夺岛的首轮目标不是瓜岛,而是背后的新喀里多尼亚、斐济和瓦努阿图等。一个是为了消除背后的威胁,一个是为了在身后建立一个安全的补给基地。
在连续的空中缠斗下,即便是日本人偶有反击得手,但总体来说日本人的空中力量在不断的缩减,甚至不足以去支援斐济等地,而在珊瑚海的美军舰队牵制住了日本人的海上力量,也抽调不出兵力去支援。
更多兵力扑来的美国人很快碾碎了日本人在沿海海域的防御,打到了陆地。
但是他们似乎忽略了日本人从澳洲撤回的那些士兵还聚集在斐济和新喀里多尼亚等地区,而且为了防止美国人在这些地方捡便宜,他们还在这些前线岛屿上驻扎了近十万军队。
即使向后抽调,也只要是海军的主力战舰以及部分战机,陆军的力量却并没与多少减少,12万日本陆军一直在憋着气等着美军士兵的到来。
当美国海军陆战队靠着强大的海军舰炮和空中轰炸掩护下在瓦努阿图攻城夺岛的时候,美国陆军主攻的新喀里多尼亚却遇到了麻烦,而陆战队和陆军共同攻击的斐济群岛却遇到了大麻烦。
日本人自知守不住沿海,干脆就放美国人登陆上来,在海岸线甚至在内陆狠狠的给了美国人一击。
自从体会到了华夏的炮火饱和攻击后,日本人早就学乖了,向地下和山洞发展。在日本人毫不吝惜的刺刀威胁下,当地的土著人和那些白人俘虏累死累活,半数耗尽后所修筑起来的工事堡垒经受住了美国炮火的考验。
美国人一开始的24小时的下马威式的舰炮和空中轰炸清场,根本伤不到日本人的筋骨。
当美国人大兵们踏着尚带着炮火的余温和焦黑颜色的松软的土壤,登上目标岛屿的时候,没等在一片狼藉的海岸线上欢呼,就迎来了日本人的机枪和火炮的报复。
除了瓦努阿图的岛屿太小,使得日本人只能缩守在桑托岛上,卡死最后一道屏蔽,让美国人进展顺利外,在新喀里多尼亚岛和斐济岛上的第一轮进攻都以失败告终。
……
“这帮小矮子难道都是老鼠变的?”亚历山大…帕奇中将焦躁的怒骂道。
他的美洲师在损伤超过了四分之一后,依旧拿前方的维提岛这座斐济的最大岛屿没辙。
美国人的炮火似乎已经把整个海岸线的前线阵地已经犁了三遍了,但总是有日本人从硝烟中跳出来,疯狂的向登陆的美军冲锋。
他站在战舰上在望远镜中看着美军刚登上海滩就急匆匆的后撤却毫无办法。
如果他要像苏俄人一样在他们背后架起机枪的话,恐怕不等军事法庭来审判他,就会有士兵超他背后打黑枪了。
“我们需要更多的火力支援,可那些该死的山羊们却没办法让他们的角更锋利一些!”他只能继续跳脚的咒骂。
美国军队遇到硬骨头,首先指望的就是火力掩护。现在帕奇的军队的火力支援唯有依靠海军的战舰和海航战机。
只可惜海军的主力战舰在清理完岛屿外围的威胁后,大多在珊瑚海上,剩下的主力也去支援海军陆战队的进攻了,分配到陆军这里的支援火力自然偏少了些。
本来这也没什么,帕奇之前曾叫嚣不需要海军的长筒炮,就能打得日本人举手投降。但现在遇到了难题,他极度渴望海军的更多火力支援。
偏偏有些难以出口,只能对着那只比尔吉祥物骂上几句。
“若是长官还在就好了!”他心中暗叹道。
他说的是现在正在华盛顿接受调查的麦克阿瑟。
如果麦克阿瑟在,敢直接跑到尼米兹面前去喝骂。但新任的陆军总指挥官还迟迟没有下达,使得陆军的作战没有统一的指挥,即便是麦克阿瑟的参谋长萨瑟兰中将是个强硬派,但依旧无法替代麦克阿瑟的地位,压住陆军内部以及强势的美国海军。
凭着家教以及多年积累下来的人脉,麦克阿瑟的强势不是其他人能替代的,尤其是在亚洲,整个美国陆军的现役军官里,能代替他接手太平洋陆军事务的人寥寥无几。
这也是华府迟迟没有做决定的原因之一。
虽然美国国内不少人依旧在指责麦克阿瑟的失败,但主流舆论已经在倒向有利他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