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陆权强国-第8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月31日新疆督军杨增新在李汉的威迫下已先后拍发通电,宣布“起义”加入护国军阵线,武装反袁。虽说目前地方仅有此一省如此,但也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它代表着地方各实力派已经开始对袁世凯的实力产生了怀疑。
国外与国内的政治困境加在一起,使袁世凯夜不能寐、食不甘味,短短几天工夫,竟如衰老了十几岁一样。整个人看上去憔悴不堪,心病愈发加重的他就连日常国务会议也没有精力主持了,都是委托孙宝琦、周自齐等人主持。而他本人,则基本上就呆在总统府自己的办公室内,与几名亲信商议如何应对眼前的局面。
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消饵“内患”,内患一除,北洋上下才能坚如磐石。内患不除,这北洋就是一盘散沙。盛宣怀归来带来的不利影响袁世凯已经看到了,只能怪两人之间结下的仇太深了。当年袁世凯‘归隐’可不乏盛宣怀的功劳,甚至在他归隐之后几年里,盛宣怀一直都在配合摄政王争夺北洋集团的控制权,以至于曾派遣杀手欲致其死地。
而袁世凯复出之后,清廷本来只是名义上‘惩处’因提议铁路国有闹出了诸多祸端的盛宣怀一番。但是袁世凯记得他给自己找的麻烦,不惜以拒绝付出为代价,逼迫清廷下令拿办盛宣怀,迫使其最终逃往日本,两年之间不敢踏足国内一步。不仅如此,袁世凯窃取了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更是无视盛宣怀的示好,下令强制接管了大清银行、交通银行、招商轮船等。不但查封没收了盛宣怀的易园等诸多私产,还连他在国内十数年间苦心经营的全部实业一扫而空,手段之恶劣比强制摊薄了盛宣怀汉冶萍股权的李汉还要恶毒百倍。逼得盛宣怀差点无力偿还他拖欠横滨正金银行的上百万欠款,最后还是拍卖家私、产业,总算是还上了欠款,一番折腾之下偌大的盛家已经被袁世凯削弱的不敌全盛时的十分之一。
也因为如此,两人之间结下的仇怨已经深不可解,难怪他要趁机出来闹事,同袁争夺北洋系的控制权。
为了对抗袁世凯,盛宣怀选了一个好时机,利用北军大败的大好时机对袁世凯实施了反击。而他手里最重要的武器就是金钱,但是这些金钱并不全是盛宣怀自己掏腰包,在他的身后,还有一大帮袁世凯的政敌。这些人中有的是袁世凯的老政敌,早就巴望着袁世凯完蛋。有的是不满袁世凯的满清遗老遗少,他们早就对这背叛了大清的活曹操不满了。更多的还是存心落井下石的投机者,盛宣怀跟日本有关系世人皆知,面对其将获得列强支持的联络声,有不少人都动了心思,感觉跟他走近一些,在已经不能遮风挡雨的‘袁氏烂墙’上推上一把,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妥!
所有的这些人联起手来就组成了“倒袁派”,他们手里或许没有什么武力。可以利用的只有政治资源,这一点他们不如袁世凯。但是仙们并不是在孤军奋战,护国军在实际上也充当着他们的盟友的角色。山西、河南各大重镇的接连陷落,成为了他们的最好武器,一刀一刀的捅在袁世凯的身上!
当然,这些袁盛北洋之争还是次要的。袁世凯最头痛的,还是现在如何应付护国军的北伐兵锋。面对着护国军装备的飞机、战车,北军无论野战还是守城都不能抵抗,面对着一座座雄关失守,他最近闹心的荒!
一个内敌,一个外敌,这内外夹攻之下袁世凯已是无法招架,心力之憔悴,也只有他身边的人才能体会。但众人也是无能为力,事到如今。连自己的前途都是渺茫,哪里还顾得上袁老帅呢?
人心惶惶之间,却无人察觉到,一把刺刀已经悄悄的解了封,目标直指总统府!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五百一十九章 刺袁(下)
四月一日,西方愚人节。
“陆秘书好!”
“你好!”
“陆秘书起得这么早啊!”
“呵呵,昨天实在困乏结果早睡了一阵,还有几件任务没有完成,今天早起一阵,早些做完了好给总统府送去!”
一大清晨的陆绩早早便起来了,稍微用了些饭便往总统府走去。看得出年轻的他人缘很不错,这一路走来不断地都是跟他打招呼的声音,年轻人一边忙着点头回应,脸上始终带着和煦的笑容。哪怕,他的心中此时已是犹如波涛翻涌!
一切的起因都只因为一封电报,一台自他带到北京之后几年间只出现过两次动静的电台,在前天突然接收到了一封电报。
陆绩,安徽肥东人士,今年才刚28岁的他是第一批得到美国庚子赔款补偿前往大洋彼岸的美国留学的高材生,跟当时众多留学生的选择一样,他选择的专业也是法律系。1911年初归国之后他曾在湖北端方手下做过半年,武昌起义时他被带兵攻陷了督署的李汉所俘虏,后来发现了他的能力之后,便将他收入了麾下,成为了第一批加入情报司的百十人之一。
提起那个年轻人,他是满心的佩服。当初方才将他调入情报司,当时还只是一个革命军普通将领的李汉便给了他一个任务,跟一群因武昌之乱而北逃的官员一样,命他一同逃往北京,在北京布下了点。随后当他跟几个情报司的年轻人一起抵达北京之后,又经过了大半年的努力。李汉在他身上投入了众多的金钱,为他铺平了道路一路扶摇直上,直到他从当时北京政府的一个小科员变成能入大总统袁世凯眼眸的才华横溢之辈。
接下来便很简单了,他被要求接受了袁世凯的提拔跟考察,断绝了跟情报司的全部双向联系之后,进入了大总统府给袁世凯当幕僚,这一当便是一年多的时间。武昌从来没主动要求他发出过任何的情报,可就是因为此他才感觉到更担心,曾经接受过一段时间的军事培训,这几年来一直没落下练习射击的他隐隐察觉到了,一旦武昌要用到他,恐怕将是改变这个国家局面的大事。
这两年来陆绩在北京其实过得很不错,因为得到袁世凯的厚爱,去年年底他娶了一巴结袁世凯的张姓前朝官宦家庭四小姐,现在妻子肚子里已经有了他的骨肉。若不是调查局北京站的人拿着联络密码找到了他,答应为他安排好一切,恐怕这几年的安生日子,陆绩都要忘记了自己的隐藏身份了。
昨天晚上的妻儿岳父等都被调查局的人安排撤出了北京,亲自送一行人坐上了往天津的车,松了一口气的他现在却要准备博上一把,完成上面交给他的任务——刺袁了!
今天,似乎是个很好的机会!
大总统府,此时正在召开军事会议。
“大总统钧鉴!现在我军兵力太过分散,处处防守,便是处处不守,反观护国军一方,他们现在已转入进攻,攻何处,何时攻,这决定权在他们手里,我军被动防御。这就需要足够的预留部队,但是目前江苏战场第二军短时间之内无法抽调回来,我们的兵力总体捉襟见肘,实在无法在守卫如此宽广的战场同时还要发动反攻!”
大总统府里,蔡锷沉着一张脸,亲自走到地图前比划了一阵,希望劝阻袁世凯集中兵力发动反攻的想法。现在北军兵力不足,可是袁世凯却还打算在防守住偌大的直隶、山东甚至京畿的同时还要对护国军发动反击,这已经不是何其不智了,而是自找败仗吃。
自打清末编练新军以来,虽说训练方法跟装备都逐渐的追赶上了西方列强的步伐,但是北洋军乃是国内其他的新军战术素养却还停留在半个世纪前。自打新军成军以来除了庚子年跟八国联军打了一场之外,基本上都是用来镇压国内诸多农民起义。因此,北洋军的战术,还停留在过去的老思想上,便是有些进步进步幅度也不大。反观护国军这几年来、经李汉结合后世各大经典战役的指点,又有战术大师蒋方震亲自组建的陆军学院,雇佣了众多的德奥两国退役军官为教员,再结合一批他自保定军官学院拉拢吸收的本国籍教员,这几年来护国军的军官培训力度很大,仅军官培训这一项便开支不下千万,现在总算是有了成果了。
最起码,想北军之中只有高层或者少数留洋海外过来的精英才掌握的各种战术,护国军的底层军官们也许不如他们掌握的那么熟练,但总归整体军事素养经历数场大战的磨练,已经有了飞跃的发展。
蔡锷一直十分关注李汉部,根据目前的前线战报来看,他明显发现了李汉正在集中力量向北扫荡。对付这样的敌人,分散兵力防守已是犯了兵家大忌了。要想保卫京津地区,目前最好的选择是据坚城而守,然后靠着坚城等待各地援军赶来,一点一点磨死后勤线拉上数千里的护国军。结合这段时间以来前线陆续发回来的情报,蔡锷敏锐的发现了李汉所装备的飞机、战车两大对北军据有压倒性优势的利器的短脚,已是大致明白了这两种利器虽说用起来方便,但恐怕负担也是不小,否则他也不必一路打来走走停停,直接一口气依靠两种利器杀往京城便是了。说不得,他这是在等后续的物资跟上。
这蔡锷到底有些才华,他还不知自己已经猜得八、九不离十了。
说实话,蔡锷现在的心理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已完全看清了北京政府的实质,北洋集团掌握了全国政权之后迅速腐化,其领导的北洋军根本就是一支披上新式军装、操练新式武器的旧式军队,在这支军队身上,他完全看不到国防现代化的希望,这样一支封建色彩浓厚的军队越早完蛋,对于这个国家就越好。但是另一方面,作为袁世凯身边的高级军事顾问,为袁世凯出谋划策是蔡锷的职责所在。而且袁世凯着实待他不薄,若不是觉得愧对了他这份厚待,他也不会三番两次惹他不喜向他进谏。
“那依你之见,我军该如何布防?”袁世凯显然也动摇了,他没有去看段祺瑞,反倒将目光转向了蔡锷。
蔡锷看着最近半个月来气色越发无力、虚弱的袁世凯,突然感觉他是真得老迈不堪了。在心里叹了口气,他组织了一下语言,将自己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