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军阀-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盟常任主席。经过真纳和印度国大党领导人的共同努力,1916年,穆斯林联盟和国大党在各自召开的勒克瑙年会上,通过双方共同拟定的《勒克瑙协定》,建立两党正式的合作关系。协定重申印度人民的斗争目标是实现自治,并提出扩大省立法会议权限,增加民选议员等改革要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正是在《勒克瑙协定》精神的鼓舞下,m。k。甘地支持基拉法特运动,伊斯兰教徒积极参加不合作运动,促成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
1924年基拉法特运动自行结束。穆斯林群众情绪低落。还由于政治经济原因以及殖民当局的挑拨,印度教教派组织“印度教大斋会”的煽动,伊斯兰教教徒和印度教教徒之间的纠纷屡起。穆斯林联盟与国大党之间摩擦多于合作。真纳和穆斯林联盟其他领导人反对甘地倡导的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张全印穆斯林联盟是印度伊斯兰教徒的唯一代表,国大党只能代表印度教徒;要求实行穆斯林单独选举制。1937年,穆斯林联盟虽然还要求实现印度自治,但同时已在酝酿建立独立的穆斯林国家。
1937年省自治选举中;全印穆斯林联盟只取得108个席位(一说123个席位),仅占总席位的22%。此后;穆斯林联盟积极发展组织,全力攻击国大党,两党之间的矛盾加深,关系恶化。穆斯林联盟决心为在印度建立独立的穆斯林国家而斗争。1940年3月,全印穆斯林联盟在拉合尔举行会议;通过建立“巴基斯坦”的决议;要求在次大陆西北部和东部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地区建立一个独立的穆斯林国家。联盟领导公开声明,为建立巴基斯坦而斗争是其主要目标。为此,穆斯林联盟同主张建立统一印度的国大党进行了各种斗争。在英国殖民者的挑动下,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徒之间不断发生纠纷和相互仇杀,伤亡甚多。
王九龄在打算向英国开战的第一天,就已经决定了要扶持穆斯林了,原因很简单,秦国要是单独跟英国对抗已经很吃力了,要是万一死对头日本人趁火打劫,那王九龄和秦国就真的要完蛋了,没完蛋也成为了废墟。
而伊斯兰人,宗教信仰强烈,而且人口众多,能拉拢他们反抗英军,肯定能把战火烧到英国在中东和北非所有的殖民地,到时候因国人就只能到处救火、疲于奔命,同时为了防守那些地方,肯定要增加兵力,那个时候就没有太多的军队来攻击秦国,人数少了,对秦国也没有什么危害,王九龄就可以集中力量移民、发展经济。
而全印穆斯林联盟是最好的对象,王九龄要拉拢穆斯林,自然要给他们甜头,这个时代他们梦寐以求的就是独立建国,那王九龄就支持他们建国,到时候这些穆斯林就会横在王九龄控制的区域和英国控制额区域之间,要想在陆地上攻打秦国,就必须先打败穆斯林的孟加拉人,这些好不容易独立的人,又有秦国的支持,肯定会将体内的兽性激发出来,跟英国人死磕到底,包围国家。
而雅鲁藏布江东岸有近一半是孟加拉的穆斯林人,秦军占领雅鲁藏布江东岸之后,很快就联系上了全印穆斯林联盟的人,不过作为全印穆斯林联盟主席的真纳并不在秦军控制的区域。
秦军和穆盟在秦军控制区域的领导人展开了谈判,独立一直是穆盟的心愿,今天又这么好的机会,他们应该高兴才是,不过很明显他们一个个邹着眉头。
秦军虽然支持他们独立,但是并不是在秦军现在控制的区域,而是在恒河下游以南的孟加拉邦,同时在秦军控制区域内的孟加拉人全部需要迁移去那边,这样就有上千万人需要安置,同时他们在孟加拉邦立国,就直接与英军对峙,而且不想现在的地方东面有秦军依靠,北面是是喜马拉雅上,南面是海,西面又是宽阔的的雅鲁藏布江。
穆盟的人正在考虑应不应该接受,秦国是一个刚刚立国的国家,但是他们的工业和国力肯定是比不上英国的,要是万一失败了,穆盟肯定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秦国代表知道他们在纠结什么,于是道:“各位,如果这么好的机会你们错过了,就不会再有第二次了,老实告诉你们,不管你们答不答应,在秦国的国土内,我们是不会允许有大量别的宗教徒的,所以你们不答应也要离开这里,可是如果你们答应的话,虽然也要离开,但是你们讲得到秦国的友谊,你们将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你们将名留青史。”
顿了顿,秦军代表继续说道:“我知道你们担心秦国没有英国强大,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你们的想法是错我的,同时我还要告诉你们,如果你们永远只想活在别人的保护之中,又想要这个,又想要那个,你们觉得可能吗?如果你们不能证明你们有存在的意义,我们秦国为什么要帮助你们呢?”
第两百五十四章 穆盟主席真纳
经过认真考虑,在得知他们将会得到秦国的全方位的支持之后,穆盟立即行动起来,他们立即在秦军的帮助下建立一支无完人的军队,当然他们的武器都是秦军缴获的英国人的,从步枪到机枪,火炮甚至还有105口径的火炮。
穆盟的人真的相信秦国是真的要帮助他们建国了,要不然根本不需要帮他们装备这么好的武器,还有大量的重武器。
这支军队穆盟就称之为伊斯兰复国军,秦军将俘虏的土著印军中的所有穆斯林分了出来,另外穆盟的人在招募一些平民。
然后这些人要展开为期十天的训练,但是主要是政训,由穆盟和秦军的军官轮流给他们训话,告诉他们他们不是为秦军而战,而是为了他们的民族独立而战,这些人在后来的战斗中,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十分强悍,完全不像之前只是英军的怕死土著军。
而后来成立巴基斯坦就因为他们不屑的奋战,将英国人拖住了,为秦国的发展取得了时间和空间。
穆盟在与秦国合作之后就立即联系在印度其他地方的成员,不过秦军军方阻止了他们的行动,秦军军方认为这样可能会打草惊蛇,被英国人发现,那样对伊斯兰独立会很不利,秦军方让穆盟的人想办法联络穆盟的主席就够了,只要穆盟的主席在,其他的可以暂时放下。
穆盟的主席是穆罕默德·阿里·真纳,真纳是巴基斯坦的第一任总督,巴基斯坦国家的缔造者。
生于卡拉奇古吉拉特人一虔诚的穆斯林富商家庭。其父真纳巴纳·蓬迦巴依属伊斯兰教伊斯玛仪派分支霍加派(isma‘ilkhuja),母亲米蒂·贝伊也出身于霍加派长老家庭。真纳从6岁起,先后在信德伊斯兰学校、孟买伊斯兰协会和卡拉奇教会中学学习。16岁考入孟买大学。1892年1月真纳赴英国伦敦学习。临行前与埃米·贝伊结婚。在伦敦进入林肯律师学院攻读法律。他博览群书,刻苦学习,同时研究英国政治制度。1895年取得律师资格。1896年回国后加入“印度国民大会党”,在孟买高等法院注册任律师,被誉为法律界的泰坦(titan,即希腊神话人物)。他经常参加各种政治活动,发表演说,投身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印度著名政治家瑙罗吉、戈帕尔、克里希纳等人的自由主义思想对真纳政治观点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1906年他以国大党领袖瑙罗吉的私人秘书身份参加国大党加尔各答会议,把印度分治的政治主张写进瑙罗吉报告中,形成“自治决议案”。1910年,被孟买穆斯林选为中央立法议会议员。1913年加入“全印穆斯林联盟”,1916年和1920年两任该联盟主席。他积极支持穆斯林争取在立法议会中占有代表席位的斗争,并致力于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政治团结,提出团结就能得救的口号。在促进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的合作,谋求印度自治的活动中,成为著名的政治领导人之一。
1921年,因不同意国大党领导人甘地的不合作纲领,退出国大党。1929年提出要求穆斯林在中央立法会议中应占议席的1/3等“十四点计划”。1930~1932年,参加伦敦讨论印度问题的圆桌会议。1934年被选为“全印穆斯林联盟”终身主席。1940年他提出“巴基斯坦”计划,首先提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为“两个民族”,只有坚持政治上的平等,才能实现印度的安定和穆斯林自治。主张在穆斯林聚居地区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国家。此后,“全印穆斯林联盟”在政治上控制了旁遮普以外的穆斯林占多数的省份。1945年,“全印穆斯林联盟”参加了中央立法议会选举,赢得了穆斯林的所有席位。1947年5月,英国政府接受了穆斯林关于印度、巴基斯坦分治的政治要求,同年8月正式成立巴基斯坦自治领,真纳就任第一任总督。他在巴基斯坦制宪会议上发表演说,重述先知穆罕默德的遗训,强调穆斯林之间团结、平等和坚持信仰的重要性。著有《在巴基斯坦总督任内演讲集》。1948年9月,真纳因劳累过度,病逝于卡拉奇。被尊为“巴基斯坦国父”。巴基斯坦政府在卡拉奇修建了真纳陵墓,供后人瞻仰。
1896年,20岁的真纳取得高级律师资格回到故乡。不久后,又去孟买创办了律师事务所。非凡的辨才和渊博的学识使真纳很快名声鹊起。一旦掌握案情,在法庭上谁也辩不过他。有时甚至对法官,他也尖锐地反驳。一次,一位法官轻蔑地对他说:“真纳先生,说话大声些,我们听不见你说的话。”真纳回答说:“我是律师不是演员!”过了一会,那法官又对他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他不客气地回敬到:“您把前面的那堆书挪开,就会听见我说的话了。”1906年,真纳参加印度国民大会党,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三年后,被孟买伊斯兰教徒选为印度立法议会议员。1913年,他加入了代表印度穆斯林上层官僚、地主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全印穆斯林联盟(下简称“穆盟”)。
当时的印度社会还是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宗教情况非常复杂,东孟加拉居要是伊斯兰教徒,西孟加拉则多是印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