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盛唐夜唱 >

第245章

盛唐夜唱-第245章

小说: 盛唐夜唱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叔祖说得倒轻巧,交出去……交出去若是对方还不放心,要灭口怎么办?莫非把我也交出去?交出了我,一个县里的差役就可以将你剥得一干二净,你们这一房难道就能有好日子?”

听他不客气地训斥,那族老缩着脖子,再也不敢吭声了。

“况且,我又不是没有交出去——那水泥配方,便是我交出去的,朝廷把持着它,一年几十万贯收去了,可见着我落一文钱的好处没?结果呢,上回朝廷派出个内监来召我从军,那内监很直接便要我酒坊,我若不给,便要唤甲士杀我。”叶畅将此事说出来,众人都是悚然一惊,个个都紧张起来:“若不是他死在边疆,咱们叶家少不得要挨上这一刀!”

“十一郎,要不……咱们就安安稳稳过日子,反正如今的钱也够用了,咱们就全力支撑你,让你能早日当大官。你做了大官,咱们家的家当便无人敢觊觎了。”

叶淡见识比起其余族老要多,当下想出了个解决办法。

叶畅苦笑摇头:“怕是不成了,如今消息还没有传到,我在朝廷里得罪了大人物,今后仕途艰难。”

“大人物?什么大人物,莫非比公主还大?”

“还大,当今太子与宰相。”

“嘶!”

众人齐齐倒吸了口冷气,好一会儿之后,叶淡狐疑地看着叶畅:“十一郎,你……莫非是诳我们?”

“这种事情,能诳么?”叶畅又苦笑:“并不是我真去得罪他们,实在是有人给我栽上了罪名,只怪我太能赚钱了。”

这话是半真半假,若真有什么官员在,必是糊形不过去的,但是叶家的这些族老们却见识有限,想到叶畅确实极擅长惹麻烦,一个个都变了脸色。

也不是没有人想着将叶畅出卖的,但叶畅紧接着道:“自然,我能平平安安从朝廷里出来,也是因为背后有人支持,可那些人动不了我,未必动不了咱们叶家。”

这一番说辞下来,叶家诸族老终于认清形势,但饶是如此,想要让他们真正接受搬迁,还需要叶畅再加一把火。

于是叶畅此时将底牌揭出来:“诸位族老故土难离,我很清楚,我也如此。因此去辽东乃是狡兔三窟之局,抽调族中青壮跟我去,一部分实在不愿意走的,还须留在修武看守家业,诸位长辈觉得如何?”

第205章 北海猎狐胆开张

时值三月,草长莺飞,气暖水温。

一群人鲜衣怒马,在北海郡博昌县原野上奔驰。

此时青苗已长,这些人纵马于田,踏得青苗东倒西歪,但众人弯弓放鹰,只顾着田猎,根本不在乎这些青苗。

“李公倒是个豪客,年近古稀竟然还如此矫健!”其中有一人仙姿逸发,卓尔不群,凤目斜视,甚为欣赏地道。

“太白……甫觉得有些……”

“怎么,有话直说,子美你切莫吞吞吐吐!”

“李公纵马于田间,怕是有些不妥吧?”

“放心,李公身手好,虽是年长,行动灵敏不逊于你我呢。”

“哎……我担心的不是李公身手,而是这些青苗。”

“咦……子美说得是,这些青苗若是被踏了,百姓如何安生?”

说话的正是李白与杜甫,看了忧心忡忡的杜甫一眼,李白又哈哈笑了起来:“不过,子美,你只管放心,李公自有主张,想必此处百姓已得其补偿矣。”

杜甫心里还是觉得有些怪异,不过见李白兴致高昂,终于没有开口。

他心中又有些惋惜,高适因为要去剑南赴任的缘故,并没有随他们一起来,若是高适在,或许能劝说一二。他人微言轻,并不太得那位“李公”看重,而那位“李公”虽是重视李白,偏偏李白与他一般,是跳脱的性子,根本不会开口劝说。

“李公”乃是北海郡守李邕,时之名士,声高朝野。望着这位年近七旬却犹自精神焕发的老名士,李白心里满是羡慕。

大丈夫当如是耳,名动天下,鲜衣怒马,醇酒美人。

“我记得叶十一郎曾玩笑说道,大丈夫一生之志,当是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李公近于此矣!”

“可惜,你们与叶十一陇右边关一行,甫却未曾赶上!”杜甫甚为遗憾地道。

他与叶畅等人错过了,去年【#文#】六月叶【#人#】畅动身【#书#】西去时【#屋#】,他却东返洛阳,这一直是他心头憾事。

“放心,叶十一的性子,只怕也是耐不住寂寞,迟早要出来生事。他也不是走科举的脾气,边疆立功乃是进身之阶啊。”

半是调侃的李白让杜甫有些无奈,心中同时也开始有些犹豫,自己一心走科举之途是不是正确,或许如叶畅、李白一般,另辟一条通天之路?

就在这时,众人纷纷叫好,却是李邕射着一狐,身边的猎犬飞闪扑出,将那狐狸衔了回来。

看着仆人收拾了兔子,李邕朗笑四顾,发觉李白、杜甫不在身边,他拨马过来:“李太白,你与子美在那边说什么话儿,今日可是为了你,我才田猎于此,还未曾见过你在陇右立功的箭术呢!”

“正与子美说及陇右之事。”李白抢着道,却是怕杜甫真说起田里青苗之事,扫了李邕的兴致。

“哦?”

“忆起与叶十一……”

李白才说到叶畅,便发觉有些不对。

李邕的神情顿时冷淡下来,目光也带着森冷,有不善之意。

“这个叶十一……近来他的大名,可是如雷贯耳啊。”李邕慢慢地说道,却将李白的话打断了。

“叶十一着实不凡,非一般俗流可比。”李白只道李邕是对叶畅很感兴趣,当下便道:“经济之术,怕是天下再无其匹。”

李白对李邕有些了解,此人甚好黄白之物,穷奢极欲,甚至不惜向着公库伸手,以满足他的奢侈生活。约二十年前,他曾经因为贪污挪用府库公款而受到当时宰相张说的弹劾,几乎丧命,幸有一个叫孔璋的人上书李隆基,称李邕名高功大,愿以自身代替。于是李邕只是贬官,而孔璋却被流放岭南,最终死于流地。

但是李邕并未从这件事情上吸取教训,依旧是好为大言,总以为自己乃是宰相之才,又不知收敛。他虽是礼贤下士,有古人风范,可对钱财的追求,却多少有损他的品德。

故此,李白投其所好,说叶畅极擅赚钱经济之事。他看出李邕似乎对叶畅有些不屑,却不知不屑的缘由是什么。

“哦,果真如此?”李邕果然起了兴趣:“这叶十一乃是修武人……修武,对了,元明府,你此前不就是在修武为县尉么,可知此人如何?”

被问的,乃是博昌令元公路。

与新近来访的李白、杜甫二人不同,元公路在博昌令的任上已经有两年了,对李邕甚为熟悉。

李邕这个人……怎么说呢,可以说就是那种走极端的人。

“下官在修武时,与这位叶十一郎确有交往。”想到李邕方才的神情,还有隐约的传闻,元公路慢慢开口道:“李学士说他善经济,这倒是不假,不过此人有一些象北海公。”

“哦?”

“便是出手豪奢,积不住财。”元公路道:“他在京城中与韩朝宗结交之事,不知北海公是否听过。”

李邕为北海太守,故此元公路称之为北海公,或者李北海。他点头道:“听说过此事,就是献水泥那一回?”

“正是,水泥之利,不逊盐铁,叶畅说献就献,可见其人豪气。再如京中球市,亦是其所为,转手便赠出……叶十一如此豪气,手中自然难有余财,如北海公一般啊。”

元公路说到这里,心中干笑了声。

李邕点头,也大笑起来。只不过他的眼中,却是光芒闪烁,不知在想着什么。

“各位,今日兴尽,且返北海!”他挥手道。

他返回北海,元公路自回博昌,结果才过数日,却有李邕使者来,召他至北海。

此时北海,便在后世潍坊,元公路只道是有什么紧急公务,赶到之后,李邕将之邀入衙后,笑着道:“昨日得到消息,那叶十一来了!”

“什么?”元公路听得这个消息,不由得愣住。

“此人亦是天下名士,某向来好结交人物,原本是欲请李太白或杜子美去邀来,不意他二人已往泰山去了。想来想去,便请元公一行,为我相邀,不听元公意下如何?”

上司有令,元公路哪里会拒绝,他心里只是好奇,叶畅怎么会在此时跑到此地来。

“下官自当从命,只是不知叶十一人在哪儿?”

“就在莱州。”

莱州一直是重要港口,与青州相临,听得叶畅到了莱州,元公路心里更是奇怪。叶畅此际,怎么会跑到莱州,不是听说他去了陇右么?

此时消息不畅,元公路又只是一个区区县令,故此并不知道叶畅从陇右回返的事情。

“事不宜迟,若是去晚了,这位叶十一可以走了,与之失之交臂,实在是大憾。”李邕又笑道:“元公,你且去。”

李邕对元公路倒是相当客气,一直称为“元公”。元公路奉命出来,他心中满是狐疑,倒没有急着赶路,而是召来自己的一个随从。

“去问问申先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小声吩咐了番话后,元公路最后补充道:“不要吝啬钱帛,咱们这次有财主报销!”

莱州城水关之前,这几天可是人来人往甚为热闹,原因无它,便是那两艘海船。

与此时海船不同的造型只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最重要的是随船而来的人在莱州招募水工——作为一个港口,莱州不缺水工,来人开出的价钱,虽不算坏了行规,但比起别家足足多出了三成,这让许多水工都是怦然心动。

便是那些渔夫,算起账来,也觉得去这两艘船上充任水工更合算。

“当真有这等好事?”莱州城谢家酒楼前,渔夫卞平放下自己的鱼篓:“掌柜的千万莫哄我哩!”

“骗你做甚,你去只管说是我们谢家酒楼介绍来的,必然让你进去!”掌柜的笑吟吟道:“也不瞒你,来人说了,我介绍一人,若得用,便赠我半贯钱为谢礼。”

卞平听得这里,不禁冷笑起来:“谢掌柜,你这说得……为何某觉得有些象是被卖的新罗婢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