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权术天下 >

第51章

权术天下-第51章

小说: 权术天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闹卸哉庑┦孔涫钦娴匕ぃ运拍苣昙颓崆峋统晌淮

太后和长公主不知在说些什么,不过我想一定是太后劝长公主不要让萧朗告老。

过了一会儿,太后站起身来:“这天也热了,咱们不如到湖上去,湖上凉快。”

我们随着太后走了出来,太后坐上了香舆,长公主坐也上了银装车,我们步行,一行人到了北海。

太监们已经在湖边预备好了一只船,冯成忙扶着太后上船,又有太监过来扶长公主上船。

到了船上,只见四周的纱帘都已经卷了起来,船舱里的桌椅都是固定在船板上,因此不会移动。

一会儿船就慢慢的动了,太后和长公主站在窗边看湖里的景致,乐安公主拉着我找萧元策说话。

太后对冯成说:“今天也不用讲那些虚礼,各人坐各人的席,反觉得生分,你让人把酒席摆在那张圆桌上,大家坐在一起也热闹。”

冯成忙答应了,指挥小太监们摆好。

那张圆桌本来是预备游湖时即兴赋诗作画用的,因此不是很大,但我们几个人坐倒是刚刚好。太后和长公主坐在上首,长公主之下就是萧元策,太后之下是乐安公主,我坐在乐安公主和萧元策之间。

桌子上只有稀稀疏疏几个盘子,一尾轻蒸的鲤鱼,一盘新摘地菱角,一盘酒酿藕合,一大碗八宝莲子羹。

长公主指着一个盘子问太后:“太后娘娘,这个盘子里是什么东西,臣妾竟不认得。”

太后笑着说:“长公主先尝尝看。”

长公主尝了一口:“甜香酥脆,还有一丝淡淡的清香,臣妾竟尝不出来是什么东西。”

太后指着我说:“这是水音想出来地法子,将荷花瓣裹上藕粉用奶油炸了,再撒上糖霜。”

长公主忙说:“三姑娘果然是兰心蕙质。”

这时有五个宫妆女子走了进来,朝上磕了头,就坐在一旁的绣墩上弹起琵琶来。当中穿紫衣的女子先弹起来,另外四个女子相和。弹得是一会儿如闺中女子伤春,如怨如诉;一会儿如金戈铁马的战场,金鼓齐鸣。

众人都停了杯箸,听那些女子弹琵琶。琵琶弹完了,那些女子站起身来,又磕了一个头就出去了。

太后看了看船外:“恰好到了迎仙山,不如我们下了船,上去走走。”

冯成忙去吩咐将船停在迎仙山,这迎仙山是北海里的一座小山,也不甚高,是当时开凿北海时,特意堆砌而成。

太后带着众人到了山顶,山顶上有一座小小地八角凉亭,上面有一个小小地匾额,写着“观澜亭”三个字。站在凉亭里,湖上的风迎面吹来,真使人有飘飘羽化成仙之感。

从凉亭里看北海,碧波万顷,金光万点,湖边绿柳如烟,与波光相应,微风一动,清沁人

太后绕着凉亭看了一周,就有小太监在凉亭里地石椅上铺上织锦褥子,又有小太监端上茶来,太后和长公主坐下喝茶。

坐了一会儿,太后笑着站起身来:“也该回去了。”

众人随太后下了山,上了船,船就如离弦之箭一般向回划去。

 第77章 万寿节(上)

也不知道太后是怎么和长公主说的,但是自那次游湖之后,长公主就再也没提过萧朗想要告老的事。

今天是太后的万寿节,其仪制大体上与贾皇后的千秋节也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先由皇上率群臣在勤政殿给太后贺寿,因为我没有品级,倒也不便于陪太后到前面去。待皇上率群臣贺寿毕,太后回长乐宫,由贾皇后率内外命妇给太后贺寿。

行完礼,照例是太后赐宴,由皇上代做主人陪群臣饮宴,宫里则是太后亲自陪内外命妇饮宴。

次日就是皇室家宴,是各亲王、郡王、驸马、郡马、王妃、公主、郡主诸人进宫赴宴。太后因为昨日有些劳乏,就令皇上代做主人在长乐宫正殿款待亲王等人,贾皇后代做主人在长乐宫偏殿款待王妃等人。太后自己则和长公主、陈太妃、李太妃在长乐宫后面的戏楼上喝茶说闲话。

太后笑着对长公主说:“长公主很久没进京了,这次索性在京师过了十月再回去也不迟。”

长公主忙说:“臣妾遵命就是。”

太后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这茶是今年新贡进来的,喝着反没有去年的好。”众人只是陪笑而已。

太后又回头看着我:“就这么坐着也怪闷的,你下去传两个人上来弹首曲子听听,倒还热闹一点。”

我下了戏楼往前面走,突然看见前面有一个人正倚着树站着。仔细一看是萧元策。

我忙走上前去,只见萧元策微闭着双眼,脸色通红,忙问:“萧少将军怎么了?”

萧元策睁开眼睛看着我:“三小姐,在下没什么大碍。只不过是有点喝多了。”

我忙说:“萧少将军,不如找个地方躺一会儿就好了”

萧元策微微摇了摇头:“三小姐,在下没什么,不用麻烦了,在下歇一会儿就好。”

我见萧元策说话都没有气力,就知道他是不愿意麻烦我所以才推托的。恰好有个小太监走了过来,我让那个小太监把萧元策扶到我所住地西跨院。

青梅恰好在房中,她见我把一个外臣带进来,显得有些吃惊。我让青梅帮我将萧元策安置到外间屋子里。又让那个小太监扶他上床躺好。

我对青梅说:“你去御厨房让他们做一碗醒酒汤来。”青梅忙去了御厨房。

我走到桌边给萧元策倒了一碗茶。端给萧元策,萧元策接过碗:“有劳三小姐了。”

我只是笑了笑,拿了五两银子给那个小太监,让他好好照顾萧元策。

我出了自己的屋子,去前面叫了两个教坊的人。回到后面戏楼,众人正在说笑。

太后见我回来了,就说:“先让她们弹个《平沙落雁》。”那两个人磕过了头就坐下弹起琴来。

一时贾皇后又派人用点心水果过来。众人略用了一点儿。太后站起身来:“明日才热闹,今天不如就早点散了吧。”众人都纷纷告辞出宫。

待我回到自己房中,萧元策已经走了。

青梅见我回来了,忙低声说:“三小姐,那个人说多谢三小姐。说他留在这里多有不便。躺了一会儿就先走了。”我只是点了点头。

次日吃过早膳,贾皇后就带着妃子们都来了。因为是太后的万寿节,为图吉庆,贾皇后她们都是穿红着绿,满屋子里红飞翠舞。一会儿李太妃带着乐安公主,陈太妃带着琊王,长公主都来了。

太后见长公主是自己来的,就问长公主:“怎么不见策

长公主忙说:“策儿是外臣,今天不好进宫来,他明天进宫给太后娘娘磕头。”

太后笑着说:“哀家如今竟然是老糊涂了。”因为今天有贾皇后和妃子们在场,男女有别,所以萧元策倒是不好进宫来。

过了一会儿,皇上也来了。众人又说笑了一会儿,太后扶着皇上往御花园地方向走去,众人也都围随着太后。

惯例太后的万寿节,那些近支的亲王、驸马家里都要送戏给太后。就是这些人每家都在御花园里搭一个戏台,这些人家里都有戏班,选家里戏班的拿手好戏在自己家搭的戏台上演,以供太后看戏。

一进御花园,就见御花园的甬路两侧每隔十步就搭着一个戏台,一眼看去这些戏台都是披红挂绿,布置得花团锦簇。

一进园门的头一座戏台是成王府里送的戏,台上的人一见太后来了,都忙跪下磕头,然后才开始唱戏,唱地是“王母献寿”这出戏。早有小太监给太后、长公主、两位太妃和皇上搬了椅子,贾皇后扶太后坐下,长公主等人才坐下。

太后听完了戏,说了一个“赏”字,随行地太监就往戏台上撒金钱银钱。这金钱银钱是用金银做成铜钱式样,专供赏赐之用。

台上唱戏的人都忙跪了下来,齐声说:“谢太后娘娘赏赐,恭祝太后娘娘万寿无疆。”

太后站起身来,又往前走。这些人送的戏都是大同小异,不过是那几出吉庆戏文。太后只不过听完了几家的戏而已,这几家都是握有实权的亲王、驸马送地戏,其余的太后只不过看了几眼就走了。

又走了几步,就见前面的一座戏台格外与众不同。这座戏台只用紫竹围了半圈,戏台正中设了一个莲花台,莲台上站着一个玉面观音,头上戴着观音兜,身上穿一件纯白素绫披风。一手执着净瓶,一手拈着杨柳枝。观音身旁站着一个七、八岁地小孩儿,头上梳着双髻,上身只穿了一件红肚兜,下面穿了一条月白的绸裤,手腕上戴着一对金镯,赤着双脚,合掌而立。

太后看了忙说:“这个布置得巧,是谁送的戏?”

长公主在一旁笑着说:“是臣妾孝敬太后娘娘的。”

太后示意跟随的太监搬过椅子来,太后才坐下。那个装扮成红孩儿地小孩子就围着观音四面参拜起来,闪展腾挪,伏地翻转,令人眼花缭乱。

太后赞道:“好个童子拜观音。”

过了一会儿,那个孩子参拜完了,就和装观音地那个女子一起跪了下来:“恭祝太后娘娘万寿无疆。”

太后看着长公主说:“长公主可谓慧心巧思。”太后又对装红孩儿的那个小孩子招了招手,那个小孩子走了过来给太后行了礼。

太后笑着拉着他地手问了几句话,就对冯成说:“你带他下去,给他穿上衣服,别着凉了,再多给他些点心吃。”冯成忙答应了,带着那个小孩子走了。

太后又对众人笑着说:“走了这么久,也有些累了,不如我们到前面怡情轩歇一歇,也吃些点心,然后再看。”

到了怡情轩,就见怡情轩对面也搭着一座戏台,只是这戏台上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因为怡情轩对面就是跑马场,因此这座戏台显得孤零零的。

太后问道:“这是谁送的戏?”

琊王突然说:“启禀太后娘娘,是儿臣送的戏。”众人都一脸好奇的看着琊王。

 第78章 万寿节(下)(加更)

太后笑着问琅琊王:“宏儿这是要唱哪出戏啊?”

琅琊王正色说:“回太后娘娘,儿臣送的戏是关公战秦琼。”

众人哄堂大笑,太后也笑着说:“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