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临战国-第4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一会,这些元老贵族进殿,按照顺序跪成一片,白发苍苍的贵族八元老跪成了一排,都是一身葬服黑袍,高举着白绢,上面却是血淋淋的红字——“国法害人”“外臣野心”“尾大不掉”!
仲孙隶在八人中间,元老后面是一些当朝官员,再往后,是一些外戚小吏,也跟进来,谢阑、郭佟赫然也在人群中,前后加起来,足足四五十号人。
辰凌坐在王位上,冷眼旁观,身上散发出一股慑人的气势,丝毫不为所动。
苏秦、乐毅、剧辛、秦开等人,看到这架势,都倒吸一口气,看来守旧派终于要做最后一争了。
等淳于臻三人赶到时候,见到这场面,也有些面色,知道今日有大事要发生了。
辰凌见人到齐了,郑重其事开口道:“诸公卿皆是燕国元老重臣,今日出此狂悖举动,究竟所为何事,目前国法推行,你们身为公卿贵族,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朝廷官员的形象,现在容尔等欲谏之言当殿说明,如果所言欠妥,寡人还是要追究此等轻浮罪过的!”
仲孙隶轻颤胡须,抖动着那幅“国法害人”的血书,嘶声道:“我王明鉴,燕国自西周建立,燕公立国,传承至今六百余载,放眼当今诸侯,未曾有之;燕国正是因为未曾改变祖制,才能抱拳,君不见,那齐国曾变法,却被田氏夺权,晋国变法,有了三家分晋,归根到底,是变革之中,坏了祖制,人心不古,新贵就要吞并王权,篡夺王位。”
“昔日先王欲托付相国子之变法图强,到头来,子之手握大权,也要逼着先王禅让,引发燕国大乱,这种种一切,都表明,新法更改祖制,万万不可,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而,克己复礼,遵从周制,也只有周礼才是最完善的礼仪,维持诸侯传承,没有那权臣僭越之事。”
辰凌微微摇头,冷冷一笑道:“真是荒谬之言,迂腐之见,苏秦丞相,你为仲孙大夫解说一番吧。”
苏秦站出一步来,他可是纵横家的代表人物,口才当世无敌,根本不用打草稿,信手拈来,口若悬河,字字如珠道:“顺势而动,应时而兴,此乃三千年来邦国兴亡之大道。五帝不同道,三王不同法,舜变尧,禹变舜,商汤变夏桀,周武变殷纣,平王变西周,三家分晋变春秋,李悝新法变战国,商鞅新法变强弱。亘古三千年,一个‘变’字囊括了天下风云!善变者强,不变者亡,岂有他哉!战国以来,魏国两代巨变而成霸主,秦国孝公与商鞅变法三十年,而成天下第一强!所谓国法害人,违祖制而衰亡,可曾在一个国家应验?”
第0655章 打压守旧派
苏秦一番话滔滔不绝话直接给堵噎住,以仲孙隶的口才,难是苏秦纵横大家的对手,气得后者胡须颤动,脸色发青,偏偏对方展开实例,囊括古今,从三皇五帝,到近代战国变法,逐步图强,联系起来,很有说服力。
辰凌目光逐渐转寒,沉稳问道:“还有什么谏言?”
这时一位六旬年纪的元老钟离冶高举那幅“外臣野心”的血书,声音颤抖,恨意十足道:“我王明鉴,非吾族类,其心必异,纵然变法,也不能用外臣!他们生长在诸侯国,一个个野心勃勃,全无忠义之心,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完全没有燕国人朴实忠厚,更不了解六百年传承老牌诸侯国的民风和习俗,冒然推进变法,给燕国伤筋动骨,最后定然会外臣掌权而独大,逐渐吞噬掉本族的贵胄,那是燕国还是燕人在掌权吗?”
燕王听完,看了看苏秦道:“苏卿,你对这个言论,有何话说?”
苏秦拱手一礼,说道:“回我王,此言论,捕风捉影,目光短浅,荒谬之极,臣素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君不见,楚国变法用的魏国吴起,秦国变法,孝公启用卫人商鞅,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破六国之纵,齐国稷下宫更是广揽天下英杰名士,如果故步自封,将天下人才推之门外,毕竟造成人才贫瘠,国力凋零,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实不可取!”
辰凌、乐毅、剧辛、淳于臻、秦开等人都暗暗点头,不愧是纵横名士,这一番言论,犀利毒辣,入木三分,普天之下,无人能敌,除非张仪复生,两人还有一辩之能。
“尔等还有什么话说?”辰凌见钟离冶被气得咬牙切齿,满脸通红,却无从可辨,心中暗笑。
又一位元老晃动一副“尾大不掉”的血书,气愤填膺道:“臣有话要说,我王变法,却执意启用毫无根基的新贵,乐毅、剧辛、苏厉等等,连郡县官吏都尽数换了外人,那乐毅是哪里来的鸟,竟然做了丞相,掌管政事堂,剧辛掌管枢密院,苏秦做左丞相,苏厉做御史大夫,重要官职全都由这些不知根、不知底的新贵执政,变法进度过猛,伤了大燕元气,这些人逐步得势,栽培自己的势力,要一步步蚕食掉本土贵族,其心可诛啊!”
“而且,此次三衙门以国法抓人,抓的多是旧贵公子和官吏,这是以公谋私、结党营苟、公报私仇、狼子野心,日后逐渐得势,盘根在燕土,将尾大不掉,架空国君,挟制王室,演变下去,难保不会出现齐国田氏取代当年的姜氏公室,被人取而代之!”说道最后,竟然嚎啕大哭起来,悲壮痛哉!
三道血书,果然是一道比一道狠辣,杀人不见血,尤其第三道言论,正是所有君王的大忌,最忌讳有人在国君面前,谈起架空君王,挟持王室社稷,最后取而代之的话,简直大逆不道,乃君王之逆鳞所在。
当这位元老以含恨的语气一说完,明显带着几分壮烈,今日拿不下激进派的新贵们,他也要为自己的逆反言论复杂。
此刻,殿中竟出奇的静了下来,贵在元老身后的那些官吏们,也都寒蝉若惊,不知接下来君王将会如何动怒,连乐毅、剧辛、徐渭公、淳于臻、苏厉等人,也都微微变色,想不到贵族元老,如此不留手,言论覆灭,扣上了谋反的大罪帽子,简直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如果是一位昏君听到这话,肯定会被激怒,起了猜疑之心,明知是激言,但仍会猜忌功臣、重臣,因为这些话,如肉中刺,喉中梗,让人日夜难受。
“这位元老,当真斯文扫地也。”苏秦开口了,笑容里充满了蔑视:“大臣风范,弹劾当言之凿凿,岂能以私愤戏弄君臣于朝堂?先生言论,更是包藏祸心,血口喷人,乐毅、剧辛等人,皆为列国名士,不见得名动天下,但却皆为君子,入燕近一年来,战战兢兢,推行办法,从无失职,更无以权谋私之说,府邸皆为朝廷所赐,食客不超过几十人,遵从王令,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此等胸襟,耿耿可对日月,何来尾大不掉?何来狼子野心?”
苏秦辩解一番,但并没有说的太过,毕竟这一条有谋反的罪名,如果涉及过多,反而弄巧成拙,越描越黑,如此表明心迹,不过多纠缠此点,让君王对此事减少猜疑,这是他的真实想法。
不得不说,作为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避重就轻,口若悬河的本领,已经达到宗师大成的地步。
苏秦一说完,所有人都寂静下来,不光不约而同投向燕王身上,最后如何,还是要他来决断,是非曲直,全凭圣意了。
燕王本来还打算渐进性推行变法,慢慢消磨元老贵族层的愤懑,但今日八元老带人血书丧服闹殿之后,辰凌感到了一种骑虎难下的局势;贵胄们已经对变法打出了鸣金收兵的号令,变法大臣也已经与元老们做了最后殊死较量,剩下的就看他这个国君如何决断了。
辰凌冷静叹道:“寡人登基于危难之间,一心复国图强,报仇雪恨,雄霸诸侯,此心此志,终生不变,推出求贤令,广招天下贤士入燕,辅佐寡人,共图大业,推行变法,造福百姓,种种迹象表明,百万黎民受益,拥戴新法与朝廷,崛起指日可待,奈何这半年来,贪官污吏之风滋生,已经在阻碍国法,蔑视朝廷,与全国燕民为敌,势成水火,寡人不得以下令,重整朝纲,清肃官吏之风。”
“想不到,尔等元老与守旧官吏,仍不识大体,蛊惑之辞,阻挡燕国图强之路,寡人只要勉为其难,做出抉择:革掉八位元老贵族爵位,但凡八族之内的子弟,两代内不予录用,其它附和官员,一律降职查办,所有违法入狱者,全部依法执行,不可轻饶,但凡定死罪者,七日后,城郊搭建执行场,斩首示众,以正国法!”
骤然之间,元老贵胄们竟是放声嚎啕起来。
燕王厌恶的挥挥手,喝道:“都回去反省吧,若再蛊惑民众,挑起事端,造成王城动乱,尔等,满门抄斩——”语气中带着森森寒意,大殿内骤然降温,所有人浑身都涌起冷气,嚎啕哭者,也都惊悚起来,一时间殿内落针可闻,这才明白,年轻的燕王,是一位杀伐果断的英主!
第0656章 革除阻碍
辰凌身为燕王,一言九鼎,当机立断,在大殿上做出抉择,革掉这些元老贵胄们的官爵,贬为庶人,没收财产,但并没有斩杀这些官员,毕竟杀了也无济于事,反而背负暴君的形象。
再说,国法推出之后,辰凌不想任意行杀戮之权,即使身为国君,也要把权力关入牢笼,使朝廷上下所有人,都依法办事,这才能使众人信服。
如果作为君王,就可以肆意滥杀,造成一种君权至高无上,充满巨大诱惑,会使更多的人,贪婪这个位置,造成后代争皇位,血流不止,而且如果不提前做好典范,后代子孙,未必会明白国法和王权之间的界限。
君王一句话,就能肆意改变国法,这是最要不得的,如同儿戏,国法就没有了意义。
因为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