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君临战国 >

第381章

君临战国-第381章

小说: 君临战国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封密函起草好后,朝着账外喝了一声:“荆鹏——”

应声又一名侍卫走了进来,抱拳道:“大帅!”

“这有一封机密,让老家的人,立即连夜送往两地,一个是曹州城内,一个是卫君王所在的濮阳,把消息传播出去,以离间计,代卫君之手,让卫山童露出身子手脚来,三日内,必须见到成效,让他们加大宣传。”

“遵命!”荆鹏接过密函,揣好入怀,然后出了大帐,去找传送书信的锦衫卫转递情报的秘谍。

一个时辰过后,叶羽和景砚一起归来,进入了帅帐内。

“景砚,这次紧急调你回来,有几件事,立即着手去吧,一是刺探曹州城内粮草位置,二是曹州与东明城邑、定陶城邑的联系,兵马分布,三是派人去往卫宋边界,给我好好调查一番,宋军出动了多少人马,由谁统军,每一步的动向。”

“卑职明白!”

“弄得越详细越好,及时准确送回,另外,派几名秘谍混入卫军行辕内,哪一晚,我军偷袭行辕时候,立即砍到帅旗,最好能刺杀掉军营内的守将。”

“喏!”景砚全部记住了,躬身一礼,退出了帅帐。

这些军令布施下去后,辰凌长吐一口气,一个多时辰的算计,整个人像被掏空了一般,筋疲力尽,有时候,发号施令,动用智谋,损耗精神,不比一番大战损伤大。

不过,自己能做的只有这些了,卫军能否中计,宋军能否被抵挡住,一切是否环环相扣,按照预计中进行,就要看天命了,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世间许多事,都与神秘莫测的命运有关,非人力所能主导、操控!

第0574章 离间计

锦衫卫经过一年的努力,已经在各诸侯国,城邑安插了落脚处,通常是一个分头,来到一个诸侯国,带来几个下属,把下属派往各个城池,然后这些下属在城邑内,再发展自己的下线。

有了雄厚财力支撑,情报站多种多样,有商铺,有酒馆,有客栈,有猎户、有民夫等等,各种身份掩饰,然后买通一些当地贵族府内的丫鬟或家丁,套取各种情报。

当两封密函被相继送至,首先曹州的情报站开始活动起来。

一间普通酒肆内,由于到了夜间,早已打样关门。

在后室一个隐蔽的房舍内,桌前坐着四个人。

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穿一身青衣,那服饰打扮,根本就是一个贵族人家的小厮家仆,在他右边端坐一个魁梧的大汉,这人穿一袭圆领皂衣,年约三十,颌下一部粗髯,根根粗如钢针,神情很冷。

少年左手边却是一个胖子,这胖子不到四十岁,大腹便便,圆脸肥腮,像是经商的小贩。

另外一人,坐在少年的正前,约四旬年纪,穿着一身团花交襟衣领的长袍,头戴折角纱巾,袍子是较好的棉布,有酒肆老板的范儿,有一脸的威严,看身份,似乎是四人中的小首领。

这四人,就是曹州锦衫卫的一个情报站支线人员,那个酒肆老板姓洪,名武全,曾是燕国军中的一名百夫长,坐姿都有几分军人气息,他沉着脸道:“刚接到上线的任务,这一次,要煽动城内的卫军和百姓,得知宋军已经出战,偷袭了南部魏军的后方,大魏军后线败退,城外的主力很快就要撤退了。”

少年叫梁希,是安插在当地贵族的一个家丁,有几分武艺,穿墙过院不在话下,他由于年少,心性不如其他人稳重,奇怪问道:“这条消息莫名其妙,咱们究竟在帮哪一方?小卫军?还是大魏军?怎么给我弄糊涂了,这两国交兵,跟咱们好像没多大关系。”

粗犷男子和胖子都没有说话,性情沉稳老练,坐在那,只管听情报命令,不问缘由和青红皂白。

洪武全盯着少年,眼神一冷道:“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问那么多做甚?知道多了,对你没好处,每一个情报人员,知道的事越好,对自己越安全,只管去完成任务,其它的,不需瞎操心!”

梁希搔着后脑头皮,嘿嘿一笑:“我知道了,只是好奇问一下,绝对没有其他想法。”

“没有疑惑,那就去行动吧,三日内,要让城内军民和贵族,特别是军方将领都得知这个消息,明白了吗?”

“明白了。”三人都回应一声,然后相继从侧门离开了。

曹州另一处客栈,也有几个锦衫卫情报人员在传递信息,独立小组,纵向为线,衡向小组之间,相互都不知道还有谁存在,即使一窝被端,也只是几个人而已。

就这样,一夜之间,消息悄悄被传开,夜间最容易传播情报的地方,自然是青楼了。

有的客人,一边与青妓歌姬运动着,一边把情报散播出去。

“美人知道吗,魏军要撤退了,宋军出兵了,正包抄魏军的背后,南部的魏军很快就要大溃败了……”

“啊,魏军要撤退了,啊,宋军出兵了……”

一个歌姬知道了,自然又传播给了下一个客人。

“官人,你知道吗,宋军出兵了,啊……,魏军要撤退了,啊……坏人,轻一点……”

“啊啊啊……魏军要大撤退了……”

次日,曹州城消息铺天盖地,一传十,十传百,事关曹州的安危,卫国生死存亡,军民欢呼,士气高涨,甚至经济又恢复几分,城里许多要逃难的商旅和国人,都稳了下来。

这一日,同样的消息也在濮阳传开。

“宋军出兵,包抄南路魏军的后方,魏国右路大军即将溃败……”

“曹州守将卫山童,故步自封,不敢与宋军联合,龟缩曹州,不敢出击,将要错失良机……”

“卫山童年纪已老,雄心不在,缩头缩脑,将要错失良机,宋军得不到卫军配合,止步不前……”

这种谣言四起,先从濮阳城的街巷传开,有官员大卿坐车入朝,听到了谣言,在早朝上立即禀告了卫国的国君。

“宋国终于出兵援救我卫国了吗?”卫嗣君激动万分,差点流下热泪,眼看卫国被切割成三份,有沦陷灭国之危机,听到了这则消息,仿佛溺水的人,发现一个救命草,看到了一丝生存希望。

有的大臣比较沉稳,劝谏道:“大王,还是等宋国的文书,还有咱们的斥候,探来的情报,再做定夺此事真伪吧。”

过了一日,有斥候在宋国边界印证了这一说法,通过飞鸽及各种渠道,一层层传来消息,宋军的确击败了右路军后方的兵马,正在朝着成武邑进发,要围堵辰凌大军。

卫嗣君得到证实,在意按耐不住了,在朝廷上大骂卫山童这个胆小如鼠的老匹夫,立即下王令,命卫山童准备主动攻击魏军,与宋军围堵辰凌率领的右路军,解决黄河以南的威胁,那将是卫君朝廷的退路之地。

有大臣听说南面即将告捷,形势好转,纷纷推荐族内青年小将,前往曹州参战,取代吓破胆的老将。

“大王,卫山童将军,似乎被辰凌的名气吓破了胆,不敢出兵,也在情理之中,我族内有一位年轻小将,名卫殷,勇武非凡,不惧辰凌,可派往曹州统领大军,追杀辰凌残部。”

“启奏大王,老臣举荐一人,乃是孙膑族中的一位祖孙,兵法大家的后人,姓孙名括,二十有四,此人精通韬略,自幼研习孙子兵法,可惜我卫国一直未重视军伍,常年无战事,此人报国无门,今朝正好启用,大破辰凌,收复南疆,与宋军汇合,渡过黄河,解除卫国的兵患……”

卫嗣君一听孙膑族中的后世子孙,立即来了精神,欣喜点头道:“擢孙括为曹州主帅,降卫山童为副帅,卫殷破格为将,跟随孙括出征,早日收复黄河以南的卫地山河,与宋合围,歼灭魏军,然后挥师北上,出兵勤王救驾,不得有误!”

“大王英明!”卫廷文武官员,同时朝贺,生机勃发,有一种死灰复燃的景象。

卫嗣君今日意气奋发,一扫宫内阴霾气氛,被这则喜讯冲昏了头脑,兴致一起,酒色难免,大摇大摆下了王驾,回后宫宴饮去了,憋了多日,终于可以与后宫嫔妃畅快爽一夜了。

第0575章 布下圈套

离间计施展的很顺利,因为在它最需要的时候,很多卫国官员,对这个消息,都打心眼里儿相信,关乎他们的生死,都喜欢听到好的消息。

既然宋国出兵打败右路军魏军后方的消息得到证实,使得卫国朝廷上下备受鼓舞,覆亡的动摇之心坚定起来,卫国君立即下令,其它两路要疯狂阻挡了左路、中路大军的进攻,再坚持一段时间,宋军与曹州大军围歼了辰凌的队伍,就会北上,渡过黄河,消灭另外两支孤军。

尽管魏国实力雄厚,但毕竟不能抽动所有的兵马前来作战,毕竟还要留守一部分,守卫本土,而且异地作战,三路军马同时进攻,消耗的人力、物力庞大,卫人越来越觉得,魏军要败退的日子很快就要到来了。

孙膑祖地的族孙,二十四岁青年孙括,得到卫王的破格提拔后,意气奋发,自备了一身铠甲,命家丁带上一车兵法书简,与副将卫殷,带来五百近卫,赶往曹州走马上任。

孙括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十分俊俏,但是这些年来,一直梦想成为祖上孙武、孙膑那样的兵法大家,寒窗苦读十年,所有兵法倒背如流,信手拈来,终于机会来到了。

而且这次是要围歼锋芒初露的魏国小英雄辰凌,如果真能擒杀他,很显然,瞬间就会名动六国,一战成名。

孙括想到这些,眉飞色舞,马不停蹄,迫不及待地渡过黄河,赶往曹州城。

这些消息,被锦衫卫情报组织,及时准确地送回到了辰凌手中。

“卫人终于上当了,动作够迅速的,这才两日,就迫不及待派来的新主帅,孙括,孙膑旁系的族孙,熟读兵法吗?”辰凌冷冷一笑,他可不管对方是否精通不精通兵法,真要领军,可不是背下兵书就能做到的。

做将军,要有胆识、果敢、毅力、胸襟、大魄力、大勇气,书生来领兵,只会被教条主意束缚,凡事都对照古人云,忽视实战中的灵机多变,那是大忌。

如果一步步从小兵做起,经验和学术相结合,或许能磨练出来,但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