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蛊手记-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医生替楚海洋回答:“那木牌是一个标志,提醒旁人下面有尸体。那家的老太太前月刚去世,现在就埋在下面呢。”
豹子吓得往后一跌:“你……你是说我拿了人家的墓碑刮泥?!”
“差不多,”医生笑了,“所以她要打你。”
“那……那那!”豹子不甘心,“这家人凭什么就把死人埋在屋后头!我们外面人又不知道!”
“不是一家这么埋,也不是长久埋,是埋了等她烂。”医生说。
“还真是拾骨葬?”楚海洋问。
“你们的专有名词我不太懂,”医生说,“我观察来,一般是家人过世后,不论男女,都埋在屋后背阴地方,每天拿滚水浇三次,等到完全腐烂了,就把骨头拣出来——肉当然烂没了——洗干净后用白布包着,拿到族长家里去做一番仪式,然后装进瓦罐子埋到山里去。”
“山里哪里?”
医生凑近了,压低声音:“你知道吧,拥翠山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这种事情外人当然是不能参与的。但1968年寨子里老族长去世,出殡时我偷偷跟着去了,是那边一个大山洞。族长的尸骨是用棺材盛着的,小伙子们用粗麻绳系着腰挂在山崖上,慢慢把棺材悬下来放进洞里。”
夏明若拍着老黄说:“哦,原来是那个洞,难怪,难怪。”
“那我再问你一件事。”夏明若说,“关于豹子身上的白毛你知道些什么吗?”
“我也觉得挺奇怪,”医生支着头说,“明明是濮苏彝族的遗传病,他怎么就患上了。”
“啥?”楚海洋和夏明若同时站起来,木排很是晃了一晃,医生紧张说:“别乱动!要翻的!”
“遗传病?”
医生点头:“嗯,濮苏彝族这个支系非常小,大概全中国也只有这么一个寨子。濮苏寨子的成年人其实背后都长有簇状白毛,有多有少而已,所以他们一般不光膀子,而且也不与外界通婚,结果种族便退化萎缩得很厉害。1966年我来的时候寨子里有一百一十户人家,现在只剩八十一户了。1975年疾病普查时我还为这个打过报告,不过一直没有回音。唉,到底什么毛病呢?”
另两人心里想:程同志啊,这不是毛病啊。
“别信,过来,”楚海洋勾住夏明若的脖子拉他到一边,“把你爸捏造的养蛊理论再对我说一遍。”
“混账!”夏明若怒目而视,“家父治学严谨,每一字一句,均经严格考证!”
“行,”楚海洋说,“你将他严格考证后捏造的理论对我说一遍。”
“家父是这样捏造的,”夏明若凑到他跟前,“蛊虫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哎哟我的妈!不会吧!”
“你说呢?”楚海洋反问。
“不管会不会,我先去吓了人再说。”夏明若奸笑着往木排前方走去,不一会儿豹子的号叫夹杂着老黄的惨叫声,凄厉地回荡在平静的江面上。
水流转了个弯,桃花江两岸的青山连绵,山峦间遍布梯田,在夕阳下亮晃晃如明镜一般。再走三四里就是拥翠乡,靠了岸豹子却死活不肯下来,夏明若越劝他越不肯,于是只好就此分别,楚海洋和夏明若跟着医生去乡政府投宿。
夜幕降临,草丛里的蛐蛐儿轻轻叫,所谓的乡也不过是个稍大的村庄。
三个人慢慢地走着,楚海洋低声与夏明若说话:“我们假设,附骨之蛆,只在他一个民族支系里传承,外人也必须接触骨殖才能被传染。如果人是活的,肌肉皮肤还在,就不会影响到旁人对不对?”
夏明若点头。
“那同样是接触了骨殖,为什么我们俩没出现豹子那种状况?”
夏明若撇头想了想:“难道是我被老黄咬过?”
“……这么说来我也被它咬过,”楚海洋说,“但是……喂!别信!”
夏明若已经抱着老黄呼天抢地去了:“老黄啊——你告诉我!你告诉我你只是一只普通猫啊!毛主席啊——我苦命的老黄啊——”
道德明显有点儿偏差的医生竟然还劝:“唉,人各有命啊,小夏同志你想开些……”
夏明若一看,太好了,有人鼓舞,表演更加投入。
终于有天籁般的声音阻止了这一切,电线杆上的高音大喇叭响了起来。先是一段激越的进行曲,而后是乡广播站播音员不知所云的本地普通话:说是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万年长,水稻产了多少斤,土豆产了多少斤……
再然后,还要报点儿本地新闻:
“程静钧!”播音员扯着嗓子喊,“程静钧!林少湖今天给你打电话!说!写了几百封信都不回!你没有良心!又说!你再不回去他就来云南!死也要把你拉回去……”
医生捂着脸在前面逃,夏明若跟在后面追。医生贴着墙根溜进了乡政府大院,夏明若也跟进去,这一下便看到了熟人。
“孙老师!”
孙明来拍着桌子站起来吼道:“夏明若!”
楚海洋正好进来,再躲已经来不及了。
“你们两个小同志啊!”孙明来叹口气,“做事情这么急,等我一两天又何妨呢?”
两人低着头不说话。
这时大喇叭又响了起来:“楚海洋同志!有你一封北京的电报!快点儿到广播站来拿!”
楚海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地去了,回来手里的确拿着封电报,可惜上面只有一个字:“回!”
发电报,一个字七分钱,两个字一毛四,老头儿精打细算,决定前因后果一概不讲,将一个字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化。
于是,第二天,楚海洋和夏明若便莫名其妙地回了。
医生站在江边送他们。
夏明若问他:“你什么时候走?”
医生含糊说:“再等等。”
夏明若说:“林少湖要来了。”
医生终于暴走了:“去他妈的林少湖!”
夏明若发足狂奔,然后扶着楚海洋的手跳上木筏,绝浪而去。
中原篇
北京,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
当然李长生没这么好命,老头儿在筒子楼里挥汗如雨,脑袋上还缠着纱布。
大伏天,小史在筒子楼厕所纠集了一群人,那“醇厚”的气味无孔不入,隔着三条街都能闻到,夏明若捂着鼻子终于行进到目的地,见别人都跑了,就剩小史一人坚守。便说:“都是你这孙子选的好地方,说吧,什么事?”
小史戴着八层口罩,偷偷摸摸地说:“你别告诉别人,老头儿找人打架,结果不小心自己撞了。”
“嚯,精彩!”夏明若说,“有输赢吗?”
“自然是老头儿赢了,”小史说,“当年他带领工作组在洛阳北瑶掘墓八百座,那毅力,跟豺狼一样。”
夏明若要出厕所敲老头儿的门,却被小史拦住了:“别,还在气头上,别抓住你说教个没完。”
夏明若吐吐舌头,小史问:“海洋他人呢?”
“在他爸那儿。”
楚海洋的爸爸正在写遗书,写到“我愧对国家,愧对四化建设,我将用生命给党和人民一个交代”时,老泪纵横。
楚海洋问:“爸,你哭什么?”
“海洋……”文物学家抬起泪汪汪的眼睛,“你爸爸是民族的罪人啊!那蟠螭……”
“蟠螭刀掉架子底下去了,我刚捡起来,”楚海洋说,“你们所的保管员也真是的,这么贵重的文物拿出来除锈都不放好,一点儿专业素养都没有。”
他爸说:“啊?”
“你别好好先生,”楚海洋继续,“该扣奖金扣奖金,以唤起他薄弱的责任心。”
他爸说:“啊?”
“那我有事先走了。”
他爸捧着那封遗书:“……啊?”
夏明若蹲在李老先生门外和小史聊天,就听到里面拍桌子摔茶缸:“胡闹!激进!‘左’倾!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一挖出来又是一个定陵!”
夏明若问:“怎么回事?”
小史说:“咳,元德太子墓。”
夏明若仰头想了半天,小史提醒:“杨广的儿子。”
“不可能,扯淡。”夏明若说。
“我知道,史书上没有。你别说关于这个墓的记载没有,就连元德太子本身,《隋书》也是寥寥几笔便带过了。”小史说,“但最近有几个好事的硬说洛阳附近某村东边一个土包包就是元德太子墓,非要开挖,还写了内参送到上头去了,这几天正论战着呢。唉,哪儿都论战,《人民日报》论战,学校里几个系也闹得不可开交:青年应不应该有理想,这有什么好吵的,没理想去码头扛大包啊?真是……”
夏明若打断他:“真是陵寝?”
小史点头:“是,据说探铲打下去全是五花夯土,但老头儿非常反对发掘。”
“一挖又是一个定陵!”屋里头老头儿又开始扔茶缸,反正是搪瓷的,砸不碎。
定陵是明代万历皇帝的陵墓。
发掘定陵则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失误。
1957年贸贸然发掘,挖到一半考古队员被拉去反右。好不容易到了清理随葬品阶段,考古队长又被“彻底的革命派”打倒,下放到农村改造,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由此导致上千件出土文物失去保护,大批丝绸、刺绣、木器霉烂。
而最荒谬也是最令人痛心的,是万历皇帝的棺椁被一位愚蠢的芝麻绿豆大的——办公室主任之类——当权派以影响上级检查卫生,有碍观瞻为名,扔进了山沟里,就此再也没能找回来。而帝后的尸骨则在“文革”中毁于红卫兵的一场大火,于是明史中有关万历皇帝的许多谜团,再也无法解开。
讲到定陵,李老先生十分激愤。夏明若溜进门,站在他身后,轻拍他的背为其顺气。
“条件不成熟!”老头儿痛心疾首。
就算政治条件成熟了,考古工作者的知识技能储备呢?文物保护条件怎样?修复水平又怎样?
“学界一直在反思,这些皇陵、后陵、太子墓、诸侯墓,别说现在不能动,三十年后也不一定能动。你知道考古发掘为什么有时是跟着盗墓贼跑,盗一个发掘一个,有时被盗了还不能发掘?就是因为教训太惨痛!一旦挖了便连载体都永远地失去了!”
老先生说:“有些人心心念念想立功,却不知道很可能在对子孙犯罪!”
“我知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