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血魂碑-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个棚姓氏与当地居民世代相处,繁衍生息。当时薛家棚出了一个乡士,称‘薛乡士’。他经常外出做生意,下扬州,游洞庭,逛九洲。有一年薛乡士远游,于敬‘亡人’之前这一天即农历7月11日归家,妻子和女儿们设酒宴相待。乡士唤来九个女儿,其中第九个女儿叫‘珍珠’,他对女儿们说:‘明天早晨你们姐妹可以理头善装,上街赶场,游玩一天,平时不可。’薛乡士的妻子当即表示不同意,说,女儿家赶场到商埠游玩,成何体统。乡士开导说,江湖一带女子,当老板,当掌柜,做店员,经商是里手,水上会划船,饭店会厨师,服装会缝纫,能歌善舞,杰女如此之多,令我钦佩啊。我要女儿们上街赶场,商埠游玩,增添友谊,见多识广,大有好处啊。妻子于是再也不说话了。于是珍珠等姐妹第二天一早便梳妆打扮一新,上街游玩,顿时令街上行人个个惊奇艳羡。自此,每年7月12,趁过月半节之机,‘十个棚’的女儿们都学着薛氏女儿的做法,梳理打扮,穿着一新,相邀上街,游玩一日。久而久之,相沿成习。女儿家不可抛头露面,有伤风化的禁锢,便由此打破了。从此,当地青年男女,趁7月12这天,相约上街,无拘无束,眉目传情,互吐爱意,以结良缘。自此,7月12这天,青年男女趋之若鹜,上街赶场络绎不绝,经商贸易也从此兴旺起来,众口皆碑,一时风传开来,7月12的石灰窑集市,便成了‘十个棚女儿会’……”
“那……大山顶女儿会又是怎么回事儿呢?”还是那个微胖的小伙子乍乍呼呼叫道。
“这位帅哥看来等不及要找一个土家妹娃儿当媳妇了!别急啊,我马上就要介绍嘛!”导游笑笑接着说,“大山顶响板溪,由一条古道从街心穿过,路面全是青石板铺成的甬道,凡挑担的、背力的、过骡马的、赶女儿会的走在上面,就发出啪啪的响声,因此得名‘响板溪’。大山顶女儿会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说大山顶盛产党参、天麻等名贵中药材,过去为王、贺两大富豪垄断。因山大人稀,信息闭塞,商品往往积压,为改善经营条件,两家商定举行商品交易会。贺家定在5月初3,王家定在7月初9,这两天放宽男欢女爱的界限,以吸引各地客商前来交易。因赶场的人多为女人,故称女儿会;一说大山顶肖、王、贺、李、赵五姓人家,为推销药材,商量建集,决定在响板溪兴修街坊,定于5月初3奠基,7月初9竣工。这两天大请宾客商贩前来祝贺,男女欢爱不禁,久而久之,则形成了这两个场期。为什么把集市建在响板溪?传说与这里的水和庙有关。街西头的石板路边有一股溪水,长年从长满百草药的山中流出,汇集于池,可治百病,尤其可治妇科病。因此,夏天的夜晚有不少妇女在池中裸浴。久之,响板溪女人裸浴治病就传开了。街的东头,有一座庙,人称‘娘娘庙’,或‘傩娘庙’,是供奉女神的地方。丰富的女性文化,浸透着昔日繁华的响板溪女儿会,生意不好才怪呢?一说响板溪街上肖、赵两家开有栈房,给入川背盐的行人提供食宿,方便附近过端午和月半节的人们购物,两家规定端午节前二天即5月初3和月半节前三天即7月初9为场期。场集的形成,为“女儿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5月初3和7月初9这两天,山里山外的商人纷纷涌进响板溪进行物质交换,山外的日用百货源源不断的运来,山上的中药材又源源不断的运走,长此以往,年复一年。凡女儿会场期这两天,本来就不大的街道往往挤得水泄不通,当地卖小吃的、卖土特产的满街都是。街上挤不下了,就把‘街’沿石板溪无限延伸,一直接到山边、路边……当地风俗因商而开放不禁,山妹子可以在交易中寻找意中人,并‘以歌为媒’,互定终身;过了门的妇女还可以与自己的情人幽会,约好这天带上粮食和锅碗,在街边三个石头搭口锅,一起卖小吃,做生意,然后在山里搭个棚子过夜,第二天各自回家。也有在街上现认识而中意的,也可进山幽会。据当地老人讲,响板溪过去还有男女幽会的‘公房’。所以人们叫赶‘风流场’,赶‘野老公场’或‘邀妹场’……”
一干人等听得神驰目眩、口干舌燥、热血沸腾,眼神中露出无限向往的神色。那个微胖的小伙子高声嚷嚷,“走走走!赶风流场去,我要做野老公!!”
导游妹娃儿噗嗤一笑,“哥哥也,你这个愿望恐怕要落空了哟!”
“为嘛?”小伙子瞪大眼睛。
“这个习俗要不得嘛,所以很早以前就废止了。不过,你要是有能耐的话,能喝酒、会唱歌,会侃价,待会儿进入石林后,说不定真能找到一个漂亮的意中人哩!但是……”说到这里导游妹娃儿故意停止不言。
“但是什么?”小伙子跃跃欲试。
“我就怕你被土家妹娃儿唱得哑口无言,又灌得你大醉,被她们丢出来哟!”导游妹娃儿促狭地笑道。
第二十四章 傩面
小伙子脸巴臊得通红,强词夺理与他同来的伙伴闹成一团。
导游妹娃儿嗬嗬笑了一阵,“所以,不管是石灰窑的女儿会还是大山顶的女儿会,都是土家儿女以经贸为借口的求偶行为,以对歌为媒介的恋情交流,以过月半为由的情人幽会行为。时间一长,女儿会这一独特的民族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那……为什么现在的女儿会放在梭布桠举行而不是在原来的石灰窑或大山顶呢?”一个看上去有点沉稳的中年人问道。
“环境!”导游妹娃儿神秘地笑笑,“呆会儿就知道了……好了,有关女儿会的来历我已经给大家解说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时间就是大家自己去寻幽探宝的时间,有没有收获就看哥哥们有没有本事了。好,不多说了,走!”
人群一轰而散,小伙子们争先恐后向梭布桠石林的入口涌去,大姑娘小媳妇也是满脸好奇,嘻嘻哈哈闹成一团跟在后面。
覃瓶儿不由自主向前跑了几步,随即又折过身来跑到我身边紧紧挽着我的胳膊,嘟着小嘴鼓起腮帮子两眼连眨直眨看着我。我正在想要不要进石林哩,瞥见覃瓶儿这幅神情,心里正纳闷,覃瓶儿吐气如兰说:“等会儿可不准你去对歌哈!”我恍然大悟,哈哈大笑,伸出手指在她小巧的鼻梁上刮了刮,“我去对个铲铲哟,我不是跟你说过吗?我只会唱‘扁口歌’,恐怕还没等唱完一句,早被那些妹娃儿撵出来了……这家伙明显是在制造噪音破坏气氛嘛!”
“那就好!走!”覃瓶儿脸色一松,拉着我就走。
“干嘛去?”
“进石林看看,你看,花儿已经跑进去了,说不定安叔和鸟鸟都在里面哩!”
我一听,是这个理,按照满鸟鸟那脾气,到这么一个满园春色无边的地方来,不去凑个热闹那才出鸡屙尿呢,花儿丢下我们不管跑进石林,恐怕真的闻到那两个伙计的气味了。还有,高鼻梁外国老头带领的那伙人恐怕也进去了,因为我在外面四处睃寻了一遍,根本没看见有什么行踪特别怪异的外国人。
说走咱就走,跟随在人群后面从那个弯成弧形的入口进入了石林。
这一进去,我们才发觉里面别有洞天。这一天阳光特别好,非常慷慨地洒向石林怀抱中的痴情男女。但见:每块怪石上,坐着三五成群的青年男女,绝大多数都是穿着传统服饰的当地土家人,男子们勾肩搭背,指手划脚,操着或粗旷或细腻的声音唱着情歌,吼着号子,打着唿哨,卖力地逗弄自己看上的妹娃儿。妹娃儿们呢?则打着小阳伞,或坐于高高的石台上,或立于陡峭的石柱间,犹抱琵琶半遮面,嘴里根本不示弱,或讥或讽、或笑或骂、或嗔或喜,或歌或和,与那些青壮小伙子震天价闹得热之闹之。
异石的头上、怪岩的旮旯里……凡是不甘石林一支独秀的地方,一片葱绿之间偶尔闪现几族火红的映山红,就在土家妹娃儿或红或蓝、或长或短的裙裾边迎风而舞。火红热辣的鲜花、令人心疼的脆绿、千奇百怪的异石、熏人欲醉的清风、莹白细腻的小腿、精致艳丽的服饰、满面含春的俏颜、秀气小巧的阳伞、古朴悦耳的歌声……这一切,不是人间天堂又是哪里?
我和覃瓶儿看得目不暇接,哪还有心思去寻找满鸟鸟、寄爷和那高鼻梁外国老头,甚至,我好像把浊世的一切都忘得干干净净了,全身上下从里到外都沉醉在这明珠般的世外桃源!
醉心之余,刚好听见那导游妹娃儿充满神秘地笑着说:“这里都是那些等不及娶媳妇嫁情郎的小伙儿幺妹娃儿在这里挑意中人哩,是现代版的女儿会,原滋原味的女儿会还在石林深处哩!”这一番话说得那些看得目瞪口呆心旷神怡的游客连声催促着相互推搡着往石林深处走。
我胳膊上突然一痛,原来是覃瓶儿狠狠揪了我一把,“瞧你,口水都流出来了!”我尴尬地抹抹嘴,看着那些鲜衣亮颜的妹娃儿一步三回头,跟着大部队继续往石林深处走。
这梭布垭石林奇就奇在它们不但形态各异,而且高低错落有致,有时成片石柱混为一体,岩体上层次分明、印迹明显,有时则是单独一根石柱朝天而立或低头迎客,如果仔细看,你会在石林中发现各种惟妙惟肖的生物或其它景观。石柱或石壁之间又有穿插来往复杂的绿荫小路,有时宽有时窄,有的能阔步而入有的则只能侧身而过。不管山石形态如何,总会在比较隐秘的地方看见许多露出一角的花阳伞,显然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正在上演……偶尔几声鸟鸣,显得石林中隔外幽静,入耳仅仅是一片窃窃私语……
游人到这里,总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停止喧哗,避开那成双成对缠绵绯测的男女,除了偷偷瞄几眼,无一例外悄无声息地绿荫小路上漫步而行。
过了神奇俊美的“一线”,眼前的景色又大变。据导游妹娃儿说,这里面才是原始的女儿会,很多传说中的情节都会在此展示。我们打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