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医卫-第4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边防无小事,蓟镇若被攻破,京师便有险情,嘉靖年间鞑虏入寇,便有先后两任蓟辽总督渎职被斩,十任总兵接连罢官,这可不是说着玩的。
秦林是锦衣卫指挥使,有权参预机务,梅相作为监军太监,更是理所当然的在座。
戚继光全副戎装,亲口将情况介绍了一遍。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戚继光老来得子,亲生儿子年纪还小,戚金就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勇将,待主将说完,立刻踏前一步:“大帅,末将请命率军去援桃林口,愿斩董狐狸、图门汗的狗头,献于大帅帐下!”
一员豹头环眼的将军出列争道:“杀鸡焉用牛刀,少将军且留镇中军,派末将去吧!”
“末将愿往!”更多的将军抱拳请命,刀剑与盔甲碰撞,铮铮有声。
戚继光笑着摆了摆手:“各位弟兄的勇气,本帅心中有数。不过,朵颜董狐狸与土蛮部小王子图门,两家合在一处,号为十万控弦之士,若是真的来打桃林口,恐怕必须由本帅亲自提兵赴援。”
真的来打桃林口?将军们面面相觑。
除了烽火台传警、斥候出关哨探,观察河水也是蓟镇方面提前预警的重要手段。
从蒙古高原到华北平原,地势是一路降低的,大部分河流也就顺势从高流到低,从北方的蒙古草原流向南面的蓟镇方向。
潮河、白河、滦河、青龙河等等河流,无不如此。
虏骑叩关,必须先在草原上完成集结,上万人马的饮水绝不是轻易能够解决的,一定要借助这些河流饮马,于是便会把河水搅得浑浊,河流中还会漂浮包括马鬃毛在内的杂物,让下游方向发现了,就能提前准备。
当然,如果虏骑在上百里外的草原腹地就完成集结,然后快速催兵南下,超过河流流速,那就不会被提前察觉了。但这样做的话,相应的后勤压力也大,人马疲惫。
另外,即使很大的蒙古部落,也是分散成小群落散开放牧的,否则地方小了哪有那么多草来喂牲口?这些散开的群落要集结成数万控弦之士的大军,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到。
万历三年、万历六年,乃至隆庆年间虏骑叩关,相应的都有河水变浑的现象,所以将军们觉得,这次一定是董狐狸、图门汗又贼心不死,南下来讨打了。
“本帅却不这么想……”戚继光指着地形图,“桃林口以南,的确有永平府,囤积着不少粮食、衣甲和兵器,图门汗和董狐狸要是打下永平府,他们就能吃得满嘴流油……”
“没错啊,他们就是要攻破桃林口,直取永平府!”梅相插嘴,摆出一副精通军事的样子。
秦林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地道:“能不能暂时闭上嘴?咱们听专业人士的。”
梅相被噎得说不出话,鼓着腮帮子生闷气。
戚继光冲着秦林笑笑,话锋一转:“但是,诸位请看,桃林口以南五十里内,有建昌营、台头营、燕河营三位参将,屯扎七千军队,而我们三屯营的大军两天就可以赶到,鞑虏就算攻下了桃林口,有时间去打这三座营头吗?要是不打,直接去取永平府,到时候咱们大军一到,加上三位参将接应,就是关门打狗,他们劫了永平府的军资,怎么逃回关外?”
将军们看看地图,大家都是久在边关、精通军事的,立马觉得戚继光说的有理。
想到年图门汗和董狐狸屡次被戚继光挫败,其实力已经不可能直接打到京师了,对他们来说最合适的战术就是快速攻击长城沿线的某一处,打开缺口之后迅速突破,劫掠长城后方的城市,然后满载而归。
这一次,对方却要打桃林口,难道他们自信能打得过天下无敌的戚继光?能战胜拥有火器、依托坚固长城的明军?
而且对方的攻击迟迟没有发动,熬到现在这时候,反而因为河水浑浊被发现了进攻意图,怎么想都觉得有点不对劲儿……
将军们立马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有人说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敌人就是要打桃林口,有人说声东击西,怕是要打白马关,莫衷一是。
梅相几番欲言又止,看看秦林坐在旁边,终于什么也没说,他呀,实在被秦长官顶怕了。
秦林晓得自己并不是出身行伍,对这些边关上的事情不算了解,便只听不说,听将官们吵吵嚷嚷谈论军情,倒也津津有味。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将官们谁也说服不了谁,戚继光则微笑着并不阻止,任着麾下将官争论。
倒是戚金先想起来:“呀,不对,咱们派往关外的游骑斥候,怎么还没把消息传回来?不好,恐怕是……”
正说着,那管飞鸽的把总就神情悲戚的跑进来,跪下禀道:“启禀大帅,燕河营参将又发来消息,咱们从桃林口派出去的斥候,都被该死的鞑虏杀了,尸体顺着河水漂下来,里头还混着一个鞑子的那颜千户,看样子是双方突然遭遇,力战之后同归于尽的。”
这一次,戚金成了乌鸦嘴,他摸了摸自己嘴巴,又看看秦林,不敢乱开口了。
将官们都面面相觑,眼睛睁得老大,立刻摩拳擦掌要替同袍报仇雪恨。
梅相咚的一下从椅子上跳起来,身手矫健无比:“果然,连千户那颜都在带队,虏骑就是要打桃林口,戚继光你推三阻四,定是畏敌不前!”
将官们心头替大帅叫屈,却也不好和监军太监争论,尤其是现在的局势,又佐证了他的看法。
要知道那颜是蒙古鞑虏中的贵族,一名那颜千户会统领几百到一千多户牧民,要是蓟镇出关哨探的游骑探马打死了一个那颜千户,自己仍不免尽数被害,那就说明可能有更高级的蒙古贵族在领兵。
万户?台吉?或者就是图门汗和董狐狸,这两个大明朝北方的大患。
梅相虽然整天窝在家里享福,左拥右抱,吃喝“嫖”赌,但能做到监军太监位置的人,都是些狡猾奸诈的家伙,手底下都有那么点玩意儿,至少把边关的情势摸得很透彻。
“戚继光,你要是不肯出兵赴援,咱家就要告你畏敌不前、怯懦无能!”梅相得意非凡,本来就尖厉的声音,越发高了八度。
戚继光并不计较,只是低着头看地图,想着自己的事情,把他地叫嚣当作耳边风。
倒是秦林看不过去,站起来笑道:“戚帅,请问那些斥候的尸首,还有那颜千户的尸身,目前在哪里?”
梅相本来还要多发挥几句,见秦林站起来,他就转过脸:“哈哈,秦将军要找戚某人畏敌不前的证据吗?”
戚继光才不理他呢,朝秦林笑笑:“燕河营参将已经把那些尸首用马车加急运往这边,大约半夜能到。怎么,秦老弟神目如电,要帮愚兄?”
秦林点点头:“不错,军事上我确实不大懂,但看到那些尸首,或许能够助戚老哥一臂之力。”
第517章 检查尸体
军事会议结束,将官们从总兵府出去之后,整个三屯营的空气立刻变得紧张起来。
炮兵们忙着整理将军炮、佛郎机等等各式大炮和弹药,车营的工匠给所有车辆的轴承重新涂了一遍油脂,骑兵仔仔细细地检查马蹄铁,每一根钉子都不能有任何松动,刀牌手和长枪兵则用油石把刀枪磨了又磨,直到大拇指在刃口一刮就碜得人浑身起鸡皮疙瘩,他们才满意地放下武器。
有家小随军的官校,此时正与家人道别。
无论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青丝红颜的少妇,见惯了大军出征,即使生离死别之际也没有谁会喋喋不休,淡淡的来句“做的腊肉吊在灶上,再有三五天就该熏好了!”或者“小栓的爬犁坏了,等你回来修”仅仅三言两语,便已道尽了关切。
官校们匆匆和妻儿父母道别之后,也投入了紧张有序的战备工作。
就连北镇抚司出来的锦衣校尉,也被营中这股子热腾腾的血气激得心潮澎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上阵杀敌,也暗地里憋着劲儿摩拳擦掌,说要是鞑虏敢派探子进关,咱一定叫他知道锦衣亲军的厉害。
或许整个三屯营中,只有秦林和这股紧张的气氛截然相反,从大堂回到总兵府专门招待京师贵客的房间,他先是坐在院子里专心专意的修剪指甲,看看天色已晚,又吩咐在大木桶里灌满热水,开始舒舒服服的洗澡。
“这个家伙!”阿沙挥动着小拳头,在房间外面像个小炮仗似的冲来冲去:“别人都在忙,他倒好,还有空剪指甲、泡澡他是北镇抚司掌印,怎么不派密探去刺探军情,怎么不想办法查明敌踪?”
白莲教反元兴汉起家,虽因朱元璋“篡夺”他们教主韩林儿的江山、登基之后又严厉查禁白莲教,所以在过去的两百年里与朝廷为敌,但作为正统的总教始终秉承道义,绝不和蒙古鞑虏勾结。
阿沙从小就听师傅讲本教的往事,南宋刚刚灭亡之后,杜可用杜教主是如何高举抗元义旗,事败之后英勇就义,继任的钟明亮钟教主又是如何坚持抵抗蒙元,十年间屡败屡战,最后呕心沥血而死,直到韩山童、韩林儿两代教主,终于红巾军席卷天下……
这次来到蓟镇边塞,又听说鞑虏入寇,立刻唤醒了阿沙白莲圣女的血脉,别看她平时嘻嘻哈哈,这会儿却捏着拳头冲来冲去,恨不得直冲鞑虏大帐,把那什么图门汗、什么董狐狸都杀了才好呢!
听着房间里哗哗的水声,阿沙嘟着嘴,拍拍大黄狗的脑袋:“大黄、大黄,你说秦大叔是不是过分?鞑虏入寇,边镇有军机重事,他还不紧不慢、不理不睬,我们要不要鄙视他?”
大黄蹲在地上呜呜叫了两声,狗头狗脑地点点头。
又等了片刻,水声停歇,窸窸窣窣的穿衣服,阿沙砰的一脚踢开门,一阵风似的冲了进去:“秦大叔,现在情况紧急,你快派密探去打听消息吧!”
“再紧急,也让我把裤腰带系好,行不行?”秦林无奈地回答,他身上只穿着内衣,两只手提着裤子。
阿沙眼珠滴溜溜一转,很干脆的拒绝:“不行!除非你现在就下令,派遣北镇抚司的密探出关侦查!”
“现在出关?”秦林坚决的摇了摇头:“那绝对是送死,蒙古鞑虏真要南下,路上遇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