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权将-第5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不容易等莫平平静下来,齐震缓缓说道:“莫大人身为朝廷命官,不思为国,反而惊慌失措,看来莫大人做得还不够好啊。”
莫平脸色瞬间变黑,他不知道齐震说这句话的意思,他有家,家里有一个温柔可顺的婆娘,还有三个长得活泼可爱的娃娃,这辈子正是如意之时,突然听到元军已杀到了门口,眼看这一切就要烟飞灰灭,谁能镇定下来?
“不过也难怪,”齐震像是看透了莫平的心思,淡淡说道:“莫大人有妻儿,如今又是官运亨通春风得意之时,自然是难以接受。”
“下官、下官确实是怕了。”莫平尴尬的拱手,道:“任凭大人处置。”
“怕,谁都会害怕。”齐震突然站起来,有点微怒说道:“你莫平害怕,难道前线的将士不害怕吗?难道一无所靠的百姓不害怕吗?难道皇宫中的太后皇上不害怕吗?难道你的妻儿不害怕吗?”
“人只有一条性命,死而不能复生,说不定有些人比你更加害怕,但别忘了你自己的身份。”
“不,我不是说你是朝廷的命官,你是一个女子三个小孩的依靠,你是青衣巷数百户人家的依靠,你是昌化县数千户百姓的依靠。”
“你害怕了,将会有更多人害怕,别以为元军是好相处之辈,举目看一下北方,尸骨遍地,饿殍遍野,数百里不见人烟,难道你也希望江南如此?难道你希望临安如此?”
“或许你会说,自己只是一个文官,没有守土之责,但我告诉你,你的职责并不比守土的将士轻,百姓需要你们的安抚,百姓定则国家兴,正是因为有千百万百姓的支持,大宋才会继续辉煌下去。”
齐震声音越说越大,他是均州书院第一届学子,选修的是经学,而这所谓的经学却经过了大儒谢枋得、均州军统领张贵的改良,变成了带有其他颜色的经学,他也曾经希望自己如千百万前线将士一样杀敌,但是张贵告诉他,自己所学并不比任何人的差。
“动员百姓、凝聚人心、一致对外。”想起张贵张大人缓缓说道:“战争在爆发之际,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动荡。为使得顺利地进行战争,都要首先解决‘人心归向’的问题,人心,是决定战争的最重要条件之一,若失人心,则离失败也不远也,所以你才会比战场上的勇士更加重要。”
良久,莫平才惭愧说道:“下官、下官惭愧,下官要怎样做,还请大人吩咐。”
齐震摇了摇头,自己的脾性还是如此,谢枋得老师当初就说自己性格嫉恶如仇,恐怕会误了大事,然而张贵张大人却说正是因为自己的性格,才会把事情办得更好。
沉吟片刻,道:“其实莫大人也不需要做什么,大人只要多派小吏,鉴别其中的暴*子民、元军细作,但重要的是安抚百姓的情绪,告诉他们我大宋将士的战绩,让他们知道我大宋将士有必死之心,我大宋万万子民有必死之心。”
“只要众人万心归一,元军一定会无功而返,我大宋万万子民,岂会甘心欺辱于荒原的蛮子,临安城内外,来自各地的三十万大军枕戈待旦,只要一声令下无往而不用;文天祥丞相率领十万大军镇守平江,随时可以接应,姚訔大人率领五万大军把伯颜大军堵在常州,至于独松关的张弘范,有张大人在一点希望也没有。”
“时至今日,元军只不过是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而已,就算元军兵临城下又如何?只要我等同心一致,甚至有可能把元军拖在临安,一战决胜负,元军元气大伤,别说是再次南下,能够自保已经很不错,我大宋收复中原,旗卷幽云十六州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收复中原,旗卷幽云十六州”说得莫平意气激扬,这是天下读书人的梦想,大宋国祚将近三百年,旗卷幽云十六州一直缠绕在他们读书人的心头,到了南迁之后,收复中原又成了他们的心头之恨。
“元军言百万大军南下,如今仅存者不过是水师二十万,伯颜率领大军十五万,留守建康大军五万,张弘范所领大军不过仅存八万,至于吕师夔那个降将,更是不足一万而已。”
“满打满算,元军不过仅有不到五十万大军,而我军数倍于元军,更重要的是元军动员百万大军南下,如果不能攻下临安,就已伤到了元朝的根本。”
“张弘范所谓八万大军已是必死之师,建康五万大军也是无路可逃,至于吕师夔他敢去冒犯江陵,估计连他自己也逃不了。”
“若是再能留下伯颜大军,那元军恐怕元气大伤,离崩溃也不远矣,这反而是我大宋的百年难得一次的机遇啊。”
莫平不住点头,想起这半年来,元军虽然强势南下,但却处处受阻,仅是两淮战役就损失将士近二十万,如今兵分三路,不是被堵就是被围,然而这一切都仿佛有均州军的影子在,莫非是均州军在下一盘大棋,甚至连元军水师南下也是均州军故意所为?
打的是将元军一网打尽的主意?若真是这样,实在是太令人兴奋不过了。想到这里,莫平点头道:“下官知道怎样去做了。”
等齐震离开,莫平把主薄李焕请过来,把齐震的话给他重复了一遍,李焕虽已是一把年纪,不过听了莫平的话,还有禁不住心里的兴奋,高兴说道:“若真如齐大人所说,那大宋就有希望了。”
两人情绪高涨,竟然连夜喝了一点小酒,商量怎么应对可能发生的事,待得李焕离开,婆娘已经哄了几个孩子入睡,两人难得安静,再加上莫平喝了一点小酒,自然难免会发生点什么事情,待会风平浪静之后,婆娘抚摸莫平那不是很结实的胸膛,认真问道:“相公,你会保护奴家和孩子们,是吗?”
“嗯,你们就是我的命根子。”莫平也是认真说道,此刻,他心中涌起了无限的勇气。
因为睡得好,第二天莫平起了一个大早,想起昨天的齐震的话,他也不穿官服,信步走到街道上,勤快的报童已吆喝开了,莫平要了一份《大宋战地报》和一份《闲话临安》,果然看到齐震说的元军水师南下之事,但另有一篇文章看起来非常熟悉,巨大的标题就放在首版《元军南下兵力与宋军兵力分析》,上面说的正是齐震昨天晚上所分析的内容,另有一篇文章叫做《保护谁》,莫平看了,倒是跟昨晚齐震说的内容相视,看了一下署名,竟然是陈汝龙。
陈汝龙作为战地记者早已名动天下,这《保护谁》也写得激扬,即使莫平昨晚听齐震说了大概的内容,如今看起来也是热泪满眶,几乎要掉下来。
“爹爹,娘亲说让爹爹带孩儿去一下罗大娘家。”等莫平回到家里,最大的小男孩偷偷的看了一眼莫平,低声说道:“爹爹带孩儿去吗?”
“今日不用去书院吗?”莫平放下报纸,婆娘以前跟娘亲种菜供自己上学,如今倒是睹物思情,看来是想让三个孩子知道自己的良心所在。
“爹爹,你又忘记了,”排名最小的小女娃扑过来,抱住莫平的手臂,摇了摇,撒娇道:“爹爹,今日冬至,书院里放假呢”
原来是冬至日到了。莫平尴尬的摸了摸小女孩的头发,只不过如今情况不同往日,自己却是不能放假,于是点头道:“可以是可以,只不过不知道罗大娘他会不会拒绝。”
“相公,反正奴家一早就想带他们出去走走,罗大娘要是拒绝的话奴家就四处走走,冬至总不能让孩子们闷在家里呢?”婆娘已做好饭菜,并用篮子装好,看来一早就有了这个心思。
莫平双手一摊,道:“你们娘亲都已经做好准备了,爹爹再拒绝的话就有点不近人情了,爹爹就尝试一下,罗大娘若是拒绝,爹爹也没有办法。”
由于不是正式工作,莫平只穿了便衣,走在街道上竟然没几个人认识,一路上茶馆、酒馆甚至小摊子,都能听到百姓议论纷纷,是惊讶还是兴奋?但至少没有惊慌,莫平心安了不少,心想只需要再引导一下,百姓必然能够坦然面对,就算他日元军来到临安,也不会惊慌了。
不过莫平眼力很好,在街道、茶馆、酒馆甚至小摊子的角落,或多或少总有一两个面容比较陌生的人,莫平心里计较了一番,回去得让衙役注意一下,莫不是元军的细作就麻烦了,不过也有可能是朝廷的人。
莫平心里有事,一直走到青衣巷尽头,要不是婆娘把他叫醒,还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了。虽然来得老早,但是罗家的小门已打开,隐约看到罗大娘在里屋忙乎什么,昨天那个高大的汉子好像在给罗大娘读报,莫平有些吃惊,这大汉看起来只是码头上的苦力,想不到竟然是识字之人。
“罗大娘在家吗?”莫平故作不知叫了一声,这句话其实没有什么意思,就跟平常问人家吃饭了,要不然我请客一个道理。
很快那个大汉和罗大娘就从里屋走出来,看到莫平几人,罗大娘好奇问道:“这位公子,不知道你们找谁?”
公子?莫平吓了一跳,自从当官以来,都不知道多长时间没有人这样称呼自己,见鬼,差点没反应过来。
汉子倒有点眼力,疑惑问道:“莫非是莫大人?”
莫平笑了笑,堆起自以为最好的笑容,诚恳说道:“在下正是莫平,如今白衣,小哥就不用客气了。”
见两人要行礼,莫平连忙摆手,诚恳说道:“大娘昨天给的青菜非常好,贱内带孩子们过来,要见一下大娘,多谢大娘给的青菜呢?”
不等罗大娘说话,莫平的婆娘连忙上前,真诚说道:“大娘莫要惊慌,小女子以前也是种菜为生,如今看到大娘冬日里还能种出这样的好菜,实在是好奇得很,故此带孩子们过来见识一番。”
“若有打扰大娘之处,奴家也不敢强求。”
“大娘,就让我看看呢?”几个孩子很争气,见罗大娘迟疑不语,纷纷上前拉住罗大娘的手。
罗布头从军之后,罗大娘已很长时间没有看到这样活泼可爱的孩子,心中的母爱瞬间泛滥,哪里还顾得对方身份,点头道:“这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之事,只是小地方见不得人,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