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宋枭 >

第724章

宋枭-第724章

小说: 宋枭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说来,整个战争中,辽军都在溃退。南京沦陷,牵住了辽军的辽军的主力,仅仅依靠蒲奴宁的部族军,根本不可能与山后军主力对决,双方的战斗力完全不在同一个层面上。

这样一想来,宋军能够快推进到大同府,也就不是什么太过奇怪的事情了。

在怀仁城外驻扎了下来,杨荣命令传令兵去通知山后军,要山后军尽快在大同城外集中,准备短期内将城池攻打下来。

传令兵离开后,杨荣在军营里等了两天,才得到山后军已经开到大同城外,将城池包围起来的消息。

得到大同被围的消息,杨荣丝毫没做耽搁,下令西塞军立刻北上,与山后军一同包围大同城。

潘美被召回东京,山后军眼下可以说根本没有核心的指挥,依靠这样如同一盘散沙的军队,包围城池还行,若要他们攻下大同城,几乎是没什么可能。

大同城已经被山后军包围数日,城内守军始终关闭着城门,坚守待援。

当西塞军的战旗出现在大同城外时,城外的山后军沸腾了起来,他们早已经得到消息,这一次作战,将由杨荣来指挥他们。

而城上的辽军在看到那湛蓝的大旗在风中翻舞时,坚守的信念霎时崩溃了。

在辽军的印象中,凡是有西塞军参与的攻城,从来没有哪次的结果不是城池被攻破,守城辽军全军伏诛的。

“如何了?”到了山后军大阵,杨荣刚见到临时接管山后军的潘维清,就向他问道:“你们有没有尝试过攻城?”

“父帅未回东京时,我军已然攻打过数次。”潘维清抱拳给杨荣行了一礼,对他说道:“只是这大同城不同于其他城池,这里城防牢固,守军数量也颇多,实在是不好攻破。”

“即刻命人修书,用弓箭射上城楼,信里就写上限定守城辽军三天内开城纳降,否则一旦城池攻破,玉石俱焚。”扭头朝大同城看了一眼,杨荣拧着眉头,对潘维清说道:“若是辽军真的不开城,恐怕少不得一场血战了。”

潘维清应了一声,连忙安排去了。

在潘维清离开之后,杨荣又吩咐鲁毅,要他即刻接管山后军指挥权,另外再命人建造五十门砲,以备使用。

没过多久,一名宋军弓箭手跨步跑到城墙附近,张开长弓,把一支包裹着信件的箭矢朝着城墙上射了过去。

箭矢飞上城墙,钉在了木质的城楼板壁上。

一名辽军伸手从板壁上把箭矢摘下,递到守城辽将手中。

守城辽将取下信件,仔细看了一遍,随后把信件递到一旁的副将手中,对副将说道:“给了我们三天。”

看了信件之后,副将扭头看着主将,语气中带着几分不确定的问道:“将军对此事是如何看待?”

伸手接过信件,又看了一遍,辽军主将轻轻叹了一声,对副将说道:“我们还有三天时间,三天应该足够我们考虑了。”

杨荣的到来无疑是给山后军打了一剂强心针,在他下过命令要山后军建造石砲的时候,山后军立刻行动了起来,才到第二天正午,石砲已经初具模型。

看着城外的石砲,守城辽将舔了舔嘴唇,下意识的向身旁的副将看了一眼。

“将军,投降吧!”见主将看他,副将抿着嘴,犹豫了好一会才说道:“那杨荣以往攻城,一旦城破,绝不留活口。如今他在城外架起这些砲,无非是要先轰破城墙,然后再率军杀入。我等若是坚守,必定死路一条。”

主将犹豫了好一会,最后还是点了点头,对副将说道:“你说的没错,只是杨荣刚来,我军便向他投降,是不是会被他轻视了?”

“若是不让他轻视,恐怕连同城内所有官兵在内的性命都会被杨荣取了!”见主将还在犹豫,副将神情中带着几分焦躁的说道:“将军不能再犹豫了,离限期越近,我军越是危险,若是杨荣真的开始攻城,那时再献城,恐怕已是晚了。”

城外宋军建造石砲的进度是越来越快,双手扒着城垛,看着宋军的进程,辽军主将终于抬起一只手臂,向守城的辽军喊道:“将士们,西塞军军力强大,我等镇守大同,恐怕到最后不过是玉石俱焚。打开城门,献城!”

经历过与山后军的数次搏杀,守城辽军早做好了在没有外援下死守的准备,听到主将这么一喊,几乎所有的辽军全都愣住了。

每个人都把视线转移到了主将的身上,在这些辽军的脸上,浮现着浓重的不解。

与西塞军还没打,主将竟然就喊出要献城,几乎所有的辽军心里都多少带着几分不服。

看到附近辽军的脸色,辽军主将把手中的信件提了起来,抖了几抖,对辽军喊道:“将士们,杨荣限我等三天之内献城,否则将起强攻。你等或许好不晓得,那杨荣但凡攻城,还未有过不破的先例,而且他攻破城池,绝对不会留下任何活口。我等虽为大辽军人,可眼下大辽在东线已是优势尽失,五十万大军,竟被杨荣打的连温榆河都过不去。试想大同城内着万余人马,如何可以与他抗衡?”

话说到这里,辽将抬了下手,很是无奈的对身旁的副将说道:“开城吧!”

第二卷血火河山第150章辽国求和

大同城守军主动开城受降,在山后军官兵的想象中是根本不可能生的。

可往往越是认为不可能生的事情,越是有可能生。

领着西塞军先进了大同城,看着曾经熟悉的街道,杨荣心内涌起了一阵阵莫名的感慨。

刚来到这个时代的时候,他最早进入的城池就是大同,而且还在这里住过许多日子。

那时候完全不懂得什么叫做危险,整天像个傻*似的在街上多管闲事。如果放在当今的杨荣身上,那时候做的事,是绝对不会生的。

守城的辽军主动把兵器堆积在城门口的街道上,他们列成了两队,站在街道两侧,每个人都低着头,连正眼都不敢多看杨荣一下。

一直走到这两列辽军的尽头,杨荣看到在前面不远处,站着几个身穿辽将衣甲的辽国将军。

这几个辽国将军全都卸下了兵器,当杨荣快要来到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都躬着身子,双手抱拳,领先的一个辽将对杨荣说道:“大同城守军向大宋忻宁军节度使大人敬献城池,请节度使大人接纳。”

“众位将军不必客气!”杨荣朝这几名辽将虚抬了一下手,脸上带着一抹淡淡的笑意对他们说道:“各位将军深明大义,本将军很是钦佩,还请众位先去休息,连日作战,想来也是累了!”

“大人不用我等陪同接受城池?”杨荣的话音落下后,辽军主将一脸疑惑的问了一句。

不过他问了这句话之后,立刻就又后悔了。既然已经献了城池,他们这些人如今就是宋军的阶下囚,杨荣要接收城池,哪里还需要他们陪同?

“这大同城我太熟悉了!”朝城内的街道看了看,杨荣对辽军主将说道:“昔日我曾在这城中居住过些日子,只是没想到,好几年过去了,这里竟然还是没有多少变化。”

几个辽军将领躬身低头站在一旁,目送着杨荣从他们身旁走过。

凭着记忆,杨荣沿着街道一直朝林牙府走去。当初离开大同时,是马鹏将他放走,可后来,马鹏竟然是死在他的手中。

人世就是这么奇怪,许多事情完全不可能知道将来的展如何。就譬如他现在得到了大同城,不用多久,整个大宋都会知道他是大宋的功臣,可谁又能肯定,再过几年,宋太宗还会像现在这般倚重他。

得到大同,杨荣已经做好了准备,这次返回东京,他将主动向宋太宗请辞。

原本他还想做个官场的不倒翁,可经历过许多事以后,他现,这官场真不是像他这种个性的人应该混的地方。

如果没有经历天柱庄那一战,得了大同之后,杨荣一定还会率军继续向北挺进。

可这次,他没有这么做,西塞军进城之后,他下令全军就地驻营,而城内的辽军俘虏,则由山后军接收。

兵不血刃拿下大同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南京。还在南京没有返回东京的宋太宗在得到消息后,不无兴奋的一拍龙椅扶手站了起来,对朝堂上的大臣们说道:“杨荣已经拿下大同,如今我大宋正是如日中天,朕今日特敕封杨荣为平北候,掌忻宁军军政要务,以示恩宠!”

大宋封侯,与以往的朝代不同,战功不积累到一定程度,想要封侯,简直是想也别想。

给杨荣封侯,确实已经是对他的无上恩宠。

与此同时,李继隆大军已经开拔,向着辽国的中京方向挺进。

五十万大军在温榆河损失惨重,辽国国内早已兵力空虚。李继隆大军向北挺进,竟是没费多少工夫,就占领了数个城池,兵锋直抵中京。

中京城内,萧太后听闻大同失守,接着又得到李继隆大军已经兵临城下的消息,早已是急的食不安寝,夜不能寐。

韩德让重伤,强撑着去南京面见宋太宗,回到营地后就一病不起。耶律休哥在南京城破的时候,被宋军所俘,如今生死不知。

能够给萧太后出主意的人此时多数都缄口不言,自从掌管朝政以来,萧太后是第一次感到无力。

大势已去,若是再强行与大宋作战,最终只能落个国破家亡的命运。

“来人!”在殿内来回转了好几圈,萧太后好像是下了极大的决心,对门外喊了一声。

随着她喊声落下,一个宦官推开房门走了进来,躬身站在萧太后面前。

“去把北府宰相叫来!”宦官走进来之后,萧太后又来回的走了几圈,终于还是对那宦官吩咐了一句。

宦官躬着身子退了出去,在房门重新关上的那一刻,萧太后走到屋内的桌边,在椅子上坐了下来,长长的叹了口气。

做这个决定,对她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困难。后世的契丹人在提到她的时候,也可能因为这个决定,而让他背负千世的骂名。

可她如果不做这个决定,中京有可能会沦陷,整个辽国都有可能被大宋的军队夷平。

在千世的骂名和辽国的生存中,她只能选择后者。

半个多时辰之后,宦官引来了萧继先。萧继先刚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