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大唐第一庄 >

第644章

大唐第一庄-第644章

小说: 大唐第一庄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岭山沣河旁的火电厂也几乎完工了。

这个火电厂,占地面积比后世装机量大于它几十倍的火电厂占地面积还大,发电量却不怎么高。主要是提高煤的燃烧力,以及利用水力沉淀清除粉尘,保证烟囱里排出的只有蒸汽,没有粉尘,以及排水净化,保证无污水排入沣河。

仅这两项环保标准,'w‘w‘w。wr‘s‘h‘u。‘c‘o‘m'就花了两倍火电厂的投资额。

次日天刚亮,李元兴就急着叫安排进长安城。王语烟披着衣服坐在床边问李元兴:“二郎有急务?”

“就这几天了!”李元兴没头没尾的说了一句。

王语烟倒也没有再追问,她能够明白李元兴的意思,就这几天,李元兴可能就不再回去了。而且还有两人会到大唐来,其中一位在王语烟心中那是太上皇一样的人物,高高在上,与她们倒是关系不大。

倒是另一位,王语烟紧张过,也思考过,最终的答案却是与自己无关。

那位真正要争,也是明月公主与她争,不会和她有太多的关系,她只需要作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至于秦王庄后院的规矩,也不可能因为来了一人就坏了规矩的。既然是天上的仙子,断没有欺负她们这些普通人的道理。

“语烟通知府中准备一下?”

“不要太过于隆重,简单一些就好了。”李元兴在王雨烟贴身侍女的帮助下,费了很大力气才穿好了秦王的袍服,看着这衣服,李元兴有些无奈,这个复杂的衣服什么时候才能改掉,当真是很麻烦。

长安城北,新皇宫。

新皇宫可以说几乎是完全不设防的状态,除了宫门口站岗的禁卫,花墙内侧甚至没有巡逻的军士,只有几个宫人正在修理着花草。

站在正殿前,拿着望远镜观察的李二也是心满意足的笑着。

历朝历代,有谁敢在皇宫不设宫墙。他才是千古一帝。

特别是看到宫墙外那慢慢变的繁华的街道,那些如禁军卫士一样,时时盯着围墙外任何一个可疑之人。

李元兴那稿子写得好呀。

大唐皇宫是有墙的,长安的百姓就是大唐皇宫之墙。

别说是没有闲杂人等敢跳过花墙,每天早上李二看着百姓自发的给花墙浇水,捡起落叶枯枝,就让李二感觉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李元兴的马车没有进城,而是从城外绕了一圈。

李二将望远镜交给高公公:“去安排一下,朕与秦王在书房用午餐!”

高公公赶紧叫人去吩咐厨房,然后小跑着往宫门处去迎接李元兴。

李二书房。

“五郎来长安,是为了听天英阁会议之事,还是有其他的事情。要是听天英阁会议,五郎可以回去再休息几天,当然也可以与为兄在这里看看会议纪要!”李二拉开帘子,给李元兴看到的是堆成山的本子。

大唐之前纸张贵,连公文都不方便多用纸。

造纸工艺提高之后,文字记录下才是最可靠的,所有要紧的事情自然是要记录的。

硬笔是武将们喜欢的,文臣们却喜欢用非常细小的毛笔,写着蝇头小楷。

“原本是说农业,结果六部以及各道这些人积下的旧务陈案,各衙门扯皮之事全部都拉了出来,非要说个清楚不行。当然,新事好事也有不少,岭南、江南、淮南三道合起来要修运河之事,却是极大的好事。工部、户部、商业部都认同这个建议,这个讨论清楚,再完成设计,怕是没有半年难开工。真正用上这运河也在两年之后了。”

李元兴没有接话,直接说道:“我的时间快到了。”

李二愣了一下,立即就反应了过来。

想了想之后,李二说道:“这个是要让礼部安排一下了。”

“臣弟的意思是,不要搞太麻烦。就依皇族同宗的长辈就好了,离开了天庭就是凡人了,那些多余的规矩反倒不象一家人,不够亲近了。”

李元兴想的也足够深远了。

如果真的依神仙这条道,怕是以后会有无数的谎言要圆,直接就说变成凡人,什么事情都没有。

“依同宗长辈!”李二迟疑了一下,轻轻的摇了摇头:“这是不敬!”

“就这么办了,没有必要兴师动重,再说了柜爷闲散惯了,自家人亲近一些好!”

“迎接之礼可以免多少,家宴依什么规格,邀请什么宾客,为兄也不能答应你,为兄要与父皇商量一下,此事五郎也不要多说了,礼法不可废。不如说一说长安至洛阳的铁路,工部与刑部立下了一些规矩,五郎也来参详一下!”

李二不跟李元兴再扯那些迎接的事情,只说到铁路了。

这铁路却是一件大事,李元兴叹了一口气坐了下来。

一看那规矩,李元兴就知道这是武曌提的大纲,由工部、刑部又根据大唐的情况修改过的。李二指着其中一条说道:“工部认为,铁路两边修三排树,名为防护林带。一来可以减轻火车烧煤的粉尘,二来可以阻止人畜靠近铁路。”

李元兴心说,这是好事,而且是大好事。

“可是,这个育林之事,树种却是数量不够,如果进山去挖树苗人力物力消耗都是极大的。更何况户部认为,这种树之事花费也过于巨大了,是不是有这个必要,正在申请天英阁讨论。”

“树可以每年种一些,没有说一次种好的。臣弟是支持种树的!”

“连年多种,周边县上也少些压力。却给了一些小吏贪黩的机会!”李二也知道,多少有些官员,手头上并不是十分的干净。

李元兴也有自己的想法。

“皇兄,水至清则无鱼。换个角度讲,给大唐添砖加瓦的,偷偷摸走了半块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可什么也没有干,就想摸过砖走,那就应该罚了。有些人还要从墙角下挖一块砖走,这就会动摇墙的稳固,这些人是该死的!”

“五郎言知有理,不过这话我们兄弟说说可以,说到宫外了,怕是刑部这个度就无法掌握了。”李二也认同李元兴这个砖与墙的理论。

李二又翻到了下一页:“五郎,这个关于人与货的运价,户部与工部是争论不休,反倒是你耀州一言不发。户部认为定价过高会影响到长安与洛阳的商贸往来,工部认为价格低了,这铁路却是连成本都收不回。”

李元兴心说,这问题你别问我。

这事情太复杂了,一条铁路要考虑到的问题何止了票价与运费呀。

一条铁路带动的经济,增加的税收,等等,这都是要合理计算的。这支出可不仅仅是建铁路的费用,还有维护的费用,人员的工钱等等。

“明月说她不管?”李元兴追问了一句。

李二点了点头:“其实为兄也认为明月不管是对的,凡事都要宫里出主意,天英阁只是摆着好看吗?让他们去议,议出结果了再说。只是为兄想听一听五郎你的想法。”

李元兴用力的摇了摇头:“别问我,这笔账太难算了。而且谁都有理,所以没有一个准确的价格。皇兄要是把这价格当成一种手段,或许皇兄就心中有数了。总之先把价订的高一些,以后慢慢再减少,或者再增加也行。”

“为兄懂了,那么接下来一条铁路,五郎选在何处?”

“皇兄的意见呢,天英阁的意见呢?”李元兴不答反问。

“为兄的意见是往西域走,天英阁的意见是往南修,加强对岭南的联系,仅靠水路虽然运力强,但速度慢。可工部的意见却同,造价太高,除非河南道来提供足够的钢材、水泥、江南道与河南道,还要提供足够的人力,枕木!”

李二说到这里,李元兴就不想再听下去了。

“皇兄呀,这么复杂的事情,交给天英阁去议吧。按臣弟的说法就是,连修八条铁路,可这花销、人力、钢材,怎么样节约,怎么样修最利于大唐,这要讨论的就详细的多了,如果先修一条,往北绝对是好事,但不是往西域,先往兰州去!”

李二拿出地图,开始与李元兴一起谋化。

他们考虑的是战略,怎么样占更多的地盘回来,天英阁与六部考虑的,就是如何发展了,不仅仅是军事,还有民生,经济,以及控制成本等许多细节。

李元兴作事,之前干的,那是完全没有考虑过成本的。

李元兴进皇宫,原本是打算说柜爷来大唐的事情,结果被李二拉着讨论了两天政务,第三天李元兴说什么也不留在皇宫了,找了一个借口回到秦王庄,当天晚上也不顾时间差的变化,再一次回到了现代。

现代这边,仅仅才过了一个小时。

第731章 留下一个传说(一)

李元兴回到现代,李岚姗还坐在地下室之中对着一只盒子发呆。

那是她结婚的首饰。

那一套,已经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首饰。

注意到李元兴已经回来,李岚姗将首饰盒慢慢的盖上:“突然间我有些佩服她,连身体都可以放弃,首饰只是身外物,带不走,也不能带走。”

说罢,李岚姗拿出了两把刀,没有任何装饰的刀。

“现代工艺的极致,我几乎说不出这种材料的名字,配方我通过特殊的手段复制了一份,可惜大唐达不到六千度的极高温来合成这种材料,而且这种材料是经过多次合成,属于复合型合成材料,唯一没有的,就是钢了。”

两把很普通的刀,没有一点点华丽的装饰,连刀鞘都没有,仅仅是两把刀刃。

“正好拿去给皇兄作礼物,算是柜爷送的。另一把,作为大唐统帅的兵符。”李岚姗给李元兴建议着。

李元兴笑了:“在大唐,好刀不见血,是对刀的侮辱!”

李元兴将两把刀收了起来,却将自己那把天策拿在手上:“还有五天,我再回去一次之后,就是决定性的日期了。”

回到楼上书房,李元兴却看到柜爷正在擦枪,一把很老旧的手枪。

“爷爷,这枪还能用吗?”李元兴看到枪的残破。

柜爷轻轻的摇了摇头:“不能用了,这把枪跟了一辈子。是我得到的第一件战利品,我用了头十年都不知道这枪的型号,也不是什么名枪。但这把枪正如你的刀一样,是我的,老伙计们看到这把枪,就等于看到了我。”

“就象我的天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