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大民国-第8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驻德国大使馆的武官亨利上校已经派观察员前往波兰战场,据目前所掌握的情况。德国人在这个方向上投入了250万到300万军队,大约占了目前德军野战部队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另外还有大批军队从法德边境调往东线,他们很可能将会参与下一阶段对苏联本土的进攻。”
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内,麦克阿瑟站在一幅临时挂起来的地图前。为罗斯福总统和内阁主要成员介绍波兰战役的情况。
但罗斯福对此却兴趣索然。轻轻地揉着太阳穴目光凝重,不知道在思索什么。反倒是国务卿赫尔、海军作战部长威廉。莱希、陆军部长哈利。伍德林等人都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当他们得知德军正将西线部队调往东线时,都很意外:“道格拉斯,这么说起来中德两国准备一鼓作气打败苏联了?如果德国将他们的西线兵力运用到东线的话,他们将能投入600万以上的兵力,中国人在西伯利亚和中亚投入的力量也不会少于这个数字。上帝啊,那可就是1200万人,莫斯科如何抵挡得了?”
“事实上莫斯科拥有的兵力要远远超过1200万。所以单纯比拼数量,托洛茨基并不处于下风。虽然苏军的武器装备不如对手,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麦克阿瑟摇了摇手,用教鞭敲打着地图上辽阔的苏联领土:“托洛茨基现在统治着全世界最庞大的国家,这个国家比美国要大一倍还多,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人民也勇于战斗和牺牲。这些对于入侵苏联的中德两国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而且托洛茨基还有一个优势是中德两国所不具备的,那就是苏联共产党对整个国家强有力的控制!
苏联的共产党政权无疑是非常邪恶的,但不得不否认,这个政权所执行的政策和体制要比中德两国的民主制度更适合战争。根据我国驻苏联大使馆武官多诺万上校的报告,现在的苏联就是一架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共产党政权已经将整个国家变成兵营和兵工厂,全部的社会生活都围绕战争展开。从今年年初开始,苏联政府就喊出了一切为了前线的口号,实际上也是这样执行的。所有同战争无关的生产和活动都已经停止,每一个人都必须为战争奉系出全部,要么在成为红军在前线拼死作战,要么在后方的工厂、田间劳作,每个星期工作七天,没有休息,也没有额外的工资,一切生活必须品的配给都是最低标准的。”
“看来俄国人生活在地狱当中!”美国海军部长威廉。莱希露出惊讶的表情,好像刚刚知道苏联是地狱一般。“可是俄国人为什么不推翻这个邪恶的政权呢?”
“因为他们被共产党绑架了。”国务卿赫尔叼着雪茄烟解释道:“在美国爱国和民主党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在苏联爱国就是爱共产党,共产党的领袖托洛茨基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意志,任何企图推翻苏联共产党和托洛茨基的行为都是反对苏联国家的行为。而且……德国人和中国人似乎也没有想将苏联共产党和俄罗斯国家区别对待的想法。《柏林协定》中给出的对战后苏联的安排,实际上就是瓜分和灭亡!因此,苏联人民只能同共产党和托洛茨基站在一起,抵抗到底。”
“那么说起来,德国人和中国人肯定会在苏联领土上陷入一场空前的苦战?”几个美国内阁成员都露出了幸灾乐祸的笑容,好像已经看到德国人和中国人的尸体铺满整个战场了。
“而且德国人背后还有一个法国!”国务卿赫尔道:“一旦德国人在苏联陷入苦战,法国再从背后捅上一刀,哈哈……”
“可法国人到底是怎么打算的?”罗斯福突然插了一句,现在波兰几乎已经完全落入德国之手了,可是法国对此却态度含糊。“霍普金斯现在到哪里了?”
“按照计划,他会在下午从巴黎飞往罗马。”赫尔回答道。就在苏德大战重新开启的同时,西班牙的局势也迅速失去控制。无论是盘踞马德里的西班牙长枪党还是以巴塞罗那为根据地的西班牙人民阵线都没有任何通过谈判解决冲突的诚意。意大利对西班牙内政的干涉又给本来就一触即发的局势增加了新的危险系数,而法国政府在苏德大战重新开始后也趋于强硬,不仅向西班牙人民阵线提供大批武器弹药,还向意大利提出警告,不允许他们直接派兵干涉西班牙内部事务。
而霍普金斯则是作为美国政府的特色去西班牙内乱双方和法意两国的和事佬的。罗斯福显然并不希望看到法国的精力过多被西班牙牵扯,他已经敏锐的感觉到,西班牙内乱极有可能是德国在幕后捣鬼,目的就是想让吸引法国的注意力,牵制法国的力量以保证德国的后方安全。
“法意两国会不会因为西班牙爆发战争呢?”罗斯福轻轻地问了一声,然后就将目光转向麦克阿瑟。
“不会,总统阁下,我认为法意开战的可能性极低。”陆军总参谋长回答道。“因为意大利的军事实力根本不足以击败法国人,虽然墨索里尼声称意大利拥有800万把刺刀,但是任何一个了解意大利军队现状的军事专家都不会认为他们有力量打败法国。
“可是意大利背后还有德国!”罗斯福提醒道。
“德国必须竭尽全力同苏联战斗,如果法意开战,德国肯定不会干涉,至少在打败苏联之前不会干涉。”麦克阿瑟分析道。“据我所知,德国总参谋部对上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两线作战的困境记忆尤深。”
“看来是我多虑了,”罗斯福轻轻点了点头,笑道:“不过还是要告诉霍普金斯,一定要设法让墨索里尼打消向西班牙派兵的想法,如果那个意大利独裁者肯答应,美国就可以向意大利提供一笔5亿美元的贷款。”
“好的,总统先生,我这就去给霍普金斯发电。”国务卿赫尔记下了罗斯福的命令,刚想离开办公室,又被美国总统叫住了。“科德尔,等一下,现在白俄流亡政府和波兰流亡政府在什么地方?”
听到这个问题赫尔微微一愣,随即回答道:“他们目前都在瑞士。”
“告诉霍普金斯,等他结束意大利的行程后就去一趟瑞士,把这两个流亡政府都请到美国来。”
“总统先生,您的意思是……”
“我们要做多种准备。”罗斯福淡淡一笑道:“或许中德两国真的能很快消灭苏联呢?”
第674章 大纵深突击VS诱敌深入五
在1934年4月的时候,对于正打得如火如荼的中苏德大战的形势,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大部分人的看法是,持续近两年的世界大战终于到了将要分出胜负的时候!苏联的力量在扩张到了极限之后出现了迅速衰退,中德在东西两线取得的巨大进展就是这种衰退的明证。从地图上看,苏联好像已经快完蛋了,不到两个月他们就丢掉了远东共和国南部、贝加尔地区、波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似乎只要再加把劲儿,东西两线的上千万中德大军就隆隆压向苏联的核心地区,将邪恶的布尔什维克政权彻底碾碎了。甚至有乐观的军事问题评论员在报纸上预测,这场世界大战最快能够在1934年内以中英德三国的胜利而告终。
不过中国总理常瑞青元帅显然不是乐观的大多数人中的一员,在他看来,1934年的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转折之年,苏联的扩张已经达到了极限,但是消灭苏联的战争才刚刚开始!苏军果断放弃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远东和贝加尔等地并不是他们力量耗尽的体现,恰恰相反,苏联的战争潜力还很充足。他们现在的退却,只是为了将拳头收回来,然后再更有力的打出去!单纯从军事角度来说,托洛茨基的确是一个比斯大林厉害得多的人物。如果现在统治苏联的是斯大林,那么苏联红军一定会集中在他们的东部和西部边境上死守,而且绝不逃跑。傻乎乎地等着中德两国把他们吃干抹净。…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祸福相依吧?由于自己的那一点蝴蝶效应,让苏联拥有了一个以世界革命为己任的领袖,结果将整个国家和俄罗斯民族都带领到了毁灭的边缘。但是。这个领袖的确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苏联红军在他的锤炼下,已经变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苏联更是被他打造成了一架威力十足的战争机器,不经过一番残酷的血战,中德是不可能将这架战争机器砸碎瓜分掉的!
托洛茨基的世界革命政策给了自己瓜分苏联领土的机会,而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又是自己达成目标的最大障碍!而且大洋彼岸的那位瘸子战略家,也不会眼睁睁看着中国和德国崛起成为足以同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所以。这场决定今后至少一百年世界霸权归属的斗争,才刚刚开始呢!
“总理,这是白健生的电报。第18集团军在苦盏遭遇苏军顽强抵抗。这座位于费尔干纳盆地入口处的城市已经被苏军要塞化。苏联人还在那里安放了10英寸和11英寸口径的要塞炮,守卫苦盏的部队至少有一个集团军。另外,根据审讯俘虏得到的情报,苏军天山方面军的司令部已经迁往费尔干纳市。至少还有一个集团军在费尔干纳盆地周围的山区布防。那里应该中亚南部苏军的大据点。”国防部例会上,总参谋长赵振,皱着眉头将白崇禧的电报放在桌上:“健生大哥还说,中亚苏军的主力仍然不见踪影,现在已经查明的部队就是费尔干纳盆地里的2个集团军,塔什干的1个集团军,杜尚别的1个集团军和撒马尔罕的1个集团军还有卡拉干达的1个集团军。”
“总共才6个集团军?呵呵,托洛茨基真的不要中亚了吗?要我说。咱们也不要被苏联人的空城计吓住了,干脆加大南线的攻势。先把塔什干、撒马尔罕和杜尚别三地给打下来。然后再集中力量会攻费尔干纳,不就是一个破要塞吗?没有什么好怕的,交给我们空军的斯图卡来解决好了,这款飞机能搭载500公斤重的穿甲炸弹进行大角度俯冲轰炸,连战列舰都扛不住,苏联人的破要塞能比战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