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篡唐 >

第532章

篡唐-第532章

小说: 篡唐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公子不是吴县人吗?

可这一口东都口音,却是一点都听不出来啊。”

李言庆心里咯噔一下,连忙道:“哦,我是在洛阳长大,以至于这家乡话反而说的不好。”

“张公子在洛阳发财吗?”

虞排军又问道:“早年间我兄弟也在洛阳呆过,不知张公子住在何处?”

“哦,我住在怀仁坊……”

李言庆顺口回答。

怀仁坊,是天津桥老军户们的住处,要说熟悉,李言庆倒是真的非常熟悉。

“怀仁坊?”

虞排军的眼中,闪过了一抹喜色。

“我知道那边……”

突然,他豪爽笑道:“难得在这都稜镇遇到老乡亲,不如今日由我做东,咱们一醉方休,如何?”

“啊!”

这本来是李言庆准备说的话,没想到被虞排军抢了个先。

李言庆越发肯定,虞排军这样做是另有深意。只是从目前来看,他似乎并没有恶意。

迅速做出决断,李言庆道:“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客气了……”

“罗窠,找个清静的上房。”

虞排军既然是都稜镇的团头,自然熟悉这酒楼的情况。

罗窠是酒楼的掌柜,不过看打扮,却是夷僚装束。

言庆道:“也不必找了,我刚退的房间,就挺清静……虞掌柜若不介意,就在那里吧。”

“好,就按你说的来。”

虞排军哈哈大笑,上前一步,蓬的攫住了李言庆的手臂。

就在他抓住李言庆的一刹那,手上似浑不经意的,使了一个巧劲儿。而这种用力的手法,李言庆同样是似曾相识。他心里一动,看了虞排军一眼,便走上三楼。

有伙计非常麻利的撤去食案上的残羹剩饭。

李言庆等人走进房间后,虞排军突然道:“百人,到门口守着。”

“虞大哥,你这是什么意思?”

沈光激灵灵打了个寒蝉,警惕的盯着虞排军。

李言庆摆手,示意沈光稍安勿躁。然后,他施施然在食案旁坐下,对沈光笑道:“老沈,烦劳你也到外面盯着……我相信,虞掌柜没有恶意,你只管放心。

柳青,你也出去!”

说罢,李言庆撩衣坐下。

沈光有些疑惑,但李言庆既然这么说了,他也不好反对。

再者说了,沈光有十成把握。如果虞排军真的心怀恶意,他可以在十息之间,干掉虞百人。至于李言庆,本身也是有功夫在的。虞排军想对付李言庆,并非易事。

“张公子,你就不怕我使花招吗?”

虞排军怔怔看着李言庆,沉声问道。

李言庆说:“虞掌柜若真想对付某家,某家此刻恐怕已经人头落地。”

“哈……”

虞排军大笑一声。

这时候,酒楼的伙计送来了酒水,不过被柳青拦下。

沈光先是检查了一下,才让柳青送进去。他没有做任何掩饰,而虞百人也不阻拦,笑呵呵的在一旁看着。

虞排军倒了一杯酒,举杯相邀。

“我记得,怀仁坊……呵呵,似乎没有张家的产业吧。”

李言庆眯起眼睛,并没有接口。

虞排军仿佛自言自语道:“怀仁坊,住的都是当年汉魏老城天津桥下的老洛阳。

虽说他们表面上依附于郑家,不过我知道,那些天津桥的老洛阳们,并不卖郑家的帐。他们只听从一个人的调遣。不过那个人却不住在怀仁坊,而是龙门山下的竹园。

李兄弟,我说的对不对?”

虽然已经有所准备,可是当虞排军一口道破了自己的身份时,李言庆还是不免汗毛乍立。

他圆睁虎目,凝视虞排军。

“你,究竟是什么人?”

虞排军的眼中,却突然闪过一抹晶莹的泪光。

“李兄弟,我给你提一个人,看你还记不记得?”

“谁?”

虞排军低下头,沉默许久后,轻声道:“李兄弟,尚记得当年峨嵋雷神殿中,传艺之人否?”

“啊!”

李言庆呼的一下子站起来。

这时候,他再也无法保持冷静,紧紧盯着虞排军。

虞排军的那张面容,突然变得有些模糊。而后,一副熟悉的威武相貌,渐渐浮现在脑海中。

雷神殿……

李言庆只觉得嗓子眼里有些发涩,声音更微微的颤抖起来,“鱼师父,是你何人?”

第二二章 都棱镇(六)

能被李言庆称之为‘师’的人,普天下不过寥寥三人而已。

其中李孝基化名李基,收李言庆为徒,可算得其一;李言庆曾师从长孙晟学习兵法射术,自然担得上一个‘师’字。除了这两人以外,能算得上李言庆老师的人,只剩下一个。那就是开隋元老之一,官拜隋朝上柱国,大都督鱼俱罗……

大业十一年,鱼俱罗奉命征讨江南逆匪刘元进。

因江南匪患颇重,鱼俱罗深知不可强行镇压,当徐徐图之。

可由于当时的情况糜烂,又加之杨玄感之乱刚结束,杨广二征高句丽无功而返,急需一场大胜来鼓舞人心。鱼俱罗这种徐徐渐进的方法,自然不被杨广所喜。加之鱼俱罗属关陇贵族,杨广素来忌惮。恰逢当时洛阳灾荒,鱼俱罗担心局势混乱,故而借商船运送粮食,更希望能把妻儿从洛阳接走。可如此一来,就给了杨广足够的理由。他借口鱼俱罗谋逆造反,命监军在阵前诛杀鱼俱罗,更将鱼俱罗一家打入牢狱,准备满门抄斩。

李言庆当时还在天陵山中为郑世安守孝,得知消息后,密令沈光前往洛阳,通过怀仁坊雄记商铺,联络到了当时在洛阳大牢担任狱吏的童环,偷偷就走鱼俱罗一家。

后来杨广多方查找,也没有找到鱼家人的下落。

随之时间推移,甚至包括李言庆自己,都忘记了这桩事情。

虞排军站起身来,推金山倒玉柱般,扑通一声就跪在了李言庆面前,邦邦邦磕了三个响头。

“虞掌柜,你……这如何使得?”

李言庆急忙过去,伸手搀扶。

虞排军虎目泪光闪烁,沉声道:“此家母临终前吩咐,他日若遇到公子,当行以君臣之礼。”

“你……是鱼师……”

“家父讳俱罗,我本姓鱼,当年在淮水下船后,家母担心会惹来麻烦(W//RS/HU),就改成了虞姓。反正这虞姓在江淮也算是大姓,不会引起什么怀疑,权作是保身之道。”

这虞排军,不对,应该是鱼排军,竟然是鱼俱罗的儿子。

如果算辈分的话,两人是平辈。

李言庆紧紧拉着鱼排军的手,激动的说:“鱼大哥,你怎么会在这里?”

当初,李言庆把鱼家上下安排到了岭南。不过不是邕州,而是崖州。那里是冯氏的大本营,冯智玳欠了李言庆一个人情,自然不会拒绝。加之崖州属于海外(即今日海南岛),属于俚人聚居地。天高皇帝远的,就算杨广也是鞭长莫及。

鱼排军说:“本来我们是想去岭南。

可是在快到石鼓山的时候,家母突然改了主意。家母以为,此次能逃出生天,已经给公子太多麻烦……所以我们临时改变了主意,取江南西道,来到了这里。

这边和崖州的状况差不多,而且家父当年也曾在此地平定过俚僚之乱,有几个可以托付的朋友……”

开皇初,番禺俚人王宣仁作乱。

时为谯国夫人的冼夫人领兵平定,鱼俱罗作为隋朝的将领,曾奉命出兵粤西地区。

这段历史,李言庆并不是很清楚。

不过他倒是能明白鱼老夫人的想法……

所谓墙倒众人推!

哪怕李言庆当时救了鱼家上下,但毕竟是大隋官员。

万一什么时候,李言庆改了主意,难保不会出卖鱼老夫人。所以鱼老夫人出于安全的想法,改变了行程。但由于岭南和中原路途遥远,加之后来局势迅速糜烂,李言庆和冯智玳之间的联络随之减少。以至于到了最后,李言庆竟不清楚鱼家老小的下落。

“你……认得我吗?”

李言庆奇怪的问道。

当年他师从鱼俱罗,可是和鱼家并没有太多联系。

从峨嵋山回来后,他先是前往高句丽参战,而后在家中守孝,几乎没有去过洛阳。

自然,和鱼家也没有过接触。

鱼排军笑道:“公子可能记不得了……

呵呵,当年公子和麦子仲圆壁城击鞠的时候,排军随家父在城头观战。只是公子那时候年纪还小,和现在的相貌大不一样。排军之所以认出公子,还是因为沈光。”

“沈光?”

“哈,当年通远市上肉飞仙,排军怎能不知?

而且排军还知道,沈光追随了公子。虽然排军没有见过沈光,然则剑术高明,又带着洛阳口音名为沈光者,并不难猜出端倪。况且公子的相貌虽然有些变化,但眉宇间依稀还能看出模样。公子您又说居住在怀仁坊,排军焉能猜不出来?”

竟是沈光露了破绽?

李言庆不由得愕然,旋即摇头苦笑。

原以为,这岭南不认识什么人,所以沈光也就没有改换名字。

不成想……

鱼排军说:“公子不必担心,这都稜镇中,知道肉飞仙之名,除我之外,再无旁人。

百人和千人是自小与我一起长大的好兄弟,绝不会走漏风声。

再者说了,这宣化那边若有行动,排军可以在第一时间知晓,绝不会有危险。”

“你在宣化……”

“呵呵,说来公子可能不信。

当年救我等出来的童环大哥,后来拜家母为义母,如今就在宣化城中担任邕州兵曹。”

“啊?”

李言庆又吃了一惊。

童环?

那个当年他用大笔钱帛拉拢的洛阳牢头,如今居然成了兵曹?

李言庆甚至记不清楚童环的模样,听闻鱼排军这么说,他还真的是吓了一大跳。

“当年我们来到这里后,郡府正是人手紧缺。

家母说,我们虽然可以依靠先父老友,但还需再找些门路。我性子粗,当不得官,容易得罪人。不过童大哥却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家母就托先父老友,花了些钱帛,让童大哥到郡府中为胥吏。这七八年下来,童大哥倒也做的颇有声色。

不但成了宣化的大团头,更官拜兵曹之职,负责训练郡兵。

公子可能不知道,这邕州地区太偏僻,而且以俚僚居多,汉人很少。郡以下不设郡尉,全都是有郡守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