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海外大明 >

第82章

海外大明-第82章

小说: 海外大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不等人,圣上催得越来越急了,原本预定于明年六月的出航,预计在近海还有半年的演练时间,然后船队才集结长乐正式远航。

但南洋那个自称黑水明国的华人国家实在是引起了圣上很大的不满和猜疑,金银流水般的拨了下来,锦衣亲军时常穿梭于各个船厂,沿海的各个卫所也都动员的起来,目的只为了一个:舰队能够越早起航越好。

不少督促不力的官员已经被裁撤了,承宣布政使司上下一片惊慌,它所管辖的福建八闽之地还从来没有让皇上这么关注操心的事情。

而南京作为最初始的舰队出发地,那是老国都,不管是资源还是人员的调配难度,比起福建来说都小,所以就苦了福建这个预定的远洋出航地了。

“啊!小心,避开礁石!”一声惊呼把郑和从沉思中拉了回来,左右已经有人忙扶住了他,免得被颠簸的航船晃倒。

正值三十出头壮年的郑和一把甩开了左右,走到船舷边向下一看,巨大的宝船灵敏的向右偏过,险险的躲开了隐藏在水下的一块暗礁,近海水文情况复杂,对于这种大船来说,航行所需要的经验和配合要求就来的更高。

这次出航用了十天的功夫,在海上经过海风和海浪的考验后,证明这艘航船拥有行驶于大海之上的实力,也让原本还怀着忐忑心情的郑和放下了心来。

最有制造难度,而且又是经验并不充足的长乐造船厂制造的宝船,试航的结果却是如此之好,让这次远洋的前景又灿烂了一分。

不能在此做过多停留的郑和召集了掌管此地政务的长乐县尊和临时在此地负责军事事宜的福建都指挥佥事,严词厉色的给他们透了些口风,要做好年底迎接舰队的准备,虽然是冬季,但后勤准备一定要做好,起航的物资必须在一个月后整整齐齐的备在码头上。

对于都指挥佥事来说,无非是管好自己份内的军事,沿海卫所早就动员起来,在福建造好的船只上的军人水手早已选拔完毕,自己不过是带着一些亲兵维持港口秩序,严防乱民或是探子破坏罢了,而现在时日太平,怎么可能有人傻得做那掉脑袋的事情,所以他神态轻松的向郑和大拍胸脯保证无事。

而县尊老爷就头痛了,对于草民而言他是一县父母,但对于此刻厅中的几人他就什么也不是了,唯有点头称是的份,偏偏这还不是个简单差使,虽然物资不用自己凑齐,但这物资运送,境内防止火耗亏空,民夫徭役的征发,都是吃力不讨好的职司,不过想到以后的前途,想想这个事情办妥贴了那可是能直达天听的,只能是强打精神,务必做好。

确定长乐港口准备无误的郑和带着满意的答案回到了留都南京。

南京龙江港造船厂中也已试航成功归来了两艘宝船,加上云集在龙江港中的各色福船斗舰,聚集了近有两百之数的各类船只,士兵水手更是汇聚了数万之多,每天这额外的人马消耗就让南直隶各级官员头痛不已。

汇报的折子郑和在福建就发出了,只是不知道圣上的意思,自己虽然不惧提前于计划半年多出航的变动,无非就是少些舰船磨合,少了几艘还没完工的大船而已,自己有信心这舰队已经是举世无双的,郑和根本不怕遇到除天气外的任何问题。

焦躁的等待中,终于迎来了宫中的使者王景弘。

“郑公公,皇上有旨。”

这一天,终于来了吗?

“……命郑和为正使,王景弘为副使,领航船百艘,自龙江港口出……宣王化于四夷,加威德于海内……”

“臣领旨谢恩!”郑和大礼参拜后上前接过了圣旨。

“王公公,以后还要多多仰仗你。”同时郑和也不忘与王景弘寒暄几句。

王景弘此人虽与自己一样,是名宦官,但为人豪爽好武,也是随从当今圣上一同起兵靖难的功臣,虽然平素与自己的交往不算太密切,但他年岁比自己还长着几岁,平常做事诚恳稳重,倒也确实是自己此次出航的良伴,也亏得圣上为自己挑了这么一位好助手。

既然以后两人便要一起承担起远航的重担了,自然是好好寒暄了一番,郑和将船队的情况介绍一番后,王景弘马上便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疑问。

“旨上说领航船百艘,现在时间提前,起码有十来艘宝船福船都在船厂难以来得及完工,若是远洋船只,定难凑足整百之数,不知郑公公意见?”

“圣上想咱们多带些船只兵士,也是为咱们好,既然情况有变,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我的意见是带上龙江港的近四十艘二十丈长以上的大船,从扬子江口出海,试航至太仓刘家港,途中完成基本的操练熟悉和舰队编练,最后再到长乐港内会合其余二十余舰,做最后的试航准备后,借着冬季季风的良机,扬帆入海,不知王副使意见如何?”郑和条理很清楚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王景弘毕竟刚接手不久,他用手比划着海图,思索了一阵后,认可了郑和的这个基本计划。

对于带兵打仗,两人都是内行,在他们清晰有力的命令下,龙江港内所有的士兵民夫都被动员了起来,大明的龙旗在每艘舰船上挂了起来,还有“明”字号,“郑”、“王”以及各个领兵将校名字的大旗,在挑选出来的舰只上都高高的挂了起来。

这天,大旗在风中猎猎飘扬,这支史无前例的舰队,即将正式起航。

(郑和提前了,马上就要来了,朱明该何去何从呢~战争,是否可以避免,请大家继续支持,谢谢——)

第一卷 东南风乍起 第一百二十章 郑和出航

永乐二年十一月,郑和率大小舰只四十艘整,从南京龙江港出发。

出发的这天,鼓号喧天,江南各地汇聚到南直隶的各色精美商品载满了四十艘大船,苏杭的纱绸,景德镇的瓷器,川渝的蜀锦,这些都是远洋商人们最稀罕的商品,平时大宗采购都没地方可买的,这一次仿佛不要钱一般,被大车一车车的拉到了雄伟的船上。

看看这些港口中的船吃水线,就知道这些大船中满载了多少令人垂涎的财富!

虽然这是一次令方方面面关注的出航,南京城中不少达官贵人也来到了港口为舰队送行,但郑和只是摆了一个简单的香案,一来祭拜天地,二来遥拜天子,至于出航的那些豪言壮语,这次开天辟地的出航本就是无言的宣布,东方这个最强盛的国家将要开始一次最伟大的航行。

随着岸上披着红绸的大炮三声轰鸣,各艘船上的精壮汉子缓缓的转动着船上的绞盘,随着咯吱咯吱的声响,一个个大锚带着淤泥从海底被拉了上来。

在相邻船只的旗语信号指示下,井然有序的,港内的船缓缓驶入了航道,而一些从各地汇聚而来的出航舰只也慢慢的汇入了这支庞大的队伍。

不管是常年在海上打滚的老水手还是初上航船的卫所士兵,都对这次航行表现出了极大的兴奋。

是啊,就算是大明的舰队如何强大,这些水手何曾见过这等众船竞渡的场景,而且这些船还都是几十上百米长的巨舰,就算是最老的水手,也没有见过这么多海船同时出现在江面上。

郑和乘坐临时的旗舰安济号宝船居中调度,王景弘则在另一艘宝船清和号上,其余众船拱卫,舰队浩浩荡荡的杀入了入海口,眼前的视野猛然开阔起来。

接下来舰队会凭借着充足的补给,在海上进行一段时间的航海演练,让新老水手充分适应这些崭新的或是半新不旧的海船,同时也让登船的卫所士兵们习惯海上的颠簸和风浪。

郑和此刻与船上的向导正在交流着,这些向导多是南洋归国的华侨,常年奔波于南洋到大明的各个海港,算得上是识途的老马。

郑和与他们交流一是为了了解此去沿岸的大致情况,也尽量了解一些必要的水文情况。

虽然按向导的说法,大的航船借助着司南的精确指示,即使在茫茫大海上也能找寻到一条正确的道路直达海外,不像小船需要躲避深海中滔天的巨浪,但此次第一次出航,郑和觉得稳妥为先,而且圣上的意思,西南的安南和占城地区情况,也是此次出航需要着重了解观察的。

这次海上的演练预计半个月,随后航船会返回太仓刘家港,只做稍稍的补给,随后便顺风南下直达福建了。

就在郑和舰队在海上紧密操练,准备正式出航的时候,朱明在家中也没闲着。

算算时日离过年也不久了,马上就是永乐三年,一直记得永乐三年郑和才出航的朱明倒是觉得郑和起码还有一年后才会过来,现在急也急不来,对于现在,各地人手极度缺乏才是最最要命的事情,他甚至想着是不是趁郑和还没来的时候自己先北上一趟,到大明的沿海去抢人,见到村子就用银子砸晕他们,把全村一起都搬到南洋来。

知道这种想法也只能是想想,朱明只能自己想些奇巧发明来减少各处的劳动力需求,而各个工厂中工匠们也开始开动自己智慧的头脑,献计献策的减少人手。

各地的稻谷还是用比较原始的方法脱壳的,石舂或是晒谷场棒打脱壳,现在的机械制造也有一定的基础了,简单的脚踏式脱壳机很轻松的就制造了出来。

原本刚被朱明设计出来,由工匠做好放到自由城外进行试用的时候,就让所有人都惊奇的发现,原来工具还可以这样设计,不需要非常复杂的结构,没有上过自由学堂识过字一样能做出巧夺天工的东西,大把的稻谷放进去,只要脚轻轻的踩动,稻谷就颗颗被从谷穗上打了下来,同时也都裂开了大口子,只要经过简单的筛选就行了。

这种简单的农具也不贵,二两银子就能买上一架,对于一些勤恳的农家这也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价格,所以销售十分火爆,不少商人也发现了商机,这种简单的机械还不像水力磨坊之类的有地域限制,只要有人,摆在哪里都能工作,商人便大量的买进贩卖到暹罗、天竺、吕宋等地,让机械厂的人手越发的捉襟见肘起来。

机械厂的人在朱明的启发之下都开始研究起能减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