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领主-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今后他们为了免于受到军法惩处,必须紧紧依靠栾氏才能免灾。如此一来,我们跟魏氏的盟约算是彻底作废了。”
赵武走到大帐门口,撩起帐帘眺望外面的军营:“我想起一句话:国家之间,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魏氏狡猾啊!他们在必要的时候敢于牺牲,在需要保全自己的时候,从不会有片刻犹豫。鄢陵之战,魏氏拿出一个家主(魏锜)来牺牲,换取了魏氏提早撤出战斗,以保全实力,然后他们换得了两个卿位。这份智慧,这份舍得,我自叹不如。
这次伐秦,魏绛趁着栾黡胡闹,毫不犹豫的将事态扩大。原本只是栾黡一家撤退,魏绛把它弄成了整个下军、晋国四分之一兵力大撤退。弄出这么大的事来,魏氏居然丝毫不担责任,由此可见魏氏的智慧。他们真擅长借力打力、临时变卦,在该不出力的时候,比我还懒,这份智慧值得我学习。魏氏不值得依靠,这倒让我想起韩氏……”
齐策马上接过话题:“我认为家臣彼此交换这项策略很好,我们知道韩氏的虚实,韩氏知道我们底牌,彼此做事透明,相互了解,才能相互依靠。主上刚才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为了永恒的利益,我们不能像栾黡那样,把所有人都当成敌人、当成竞争者,我们必须至少绑紧一个家族,比如韩氏。”
“那就扩大家臣互换的范围。韩起不是一直抱怨,韩式没有合格的管理人才吗?我们可以允许韩氏派遣人手进入赵城学宫。另外,把学成毕业的学生尽量多的派向韩氏,让他们深入基层,从上到下的亲密彼此关系……。”
此时,范匄率领大军要入周王室的领地。他这次南下,是得到了楚国新任令尹子庚出兵的消息。前任楚国令尹子囊去世的时候,虽然已经认识到楚国无法与晋国抗争,但新的楚王与新的令尹还是不以为然,新官上然三把火,他们无论怎样都要努力一下,测试老牌霸主晋国的实力。
晋国的实力他们能够测试到。绵上阅兵之后,晋国军队实力鼎盛。下军栾黡与魏绛,一个是前任元帅的领主武装,拥有晋国最肥沃的土地曲沃;一个是晋国最勇猛的甲士集团,拥有晋国顶尖的重装步兵。荀偃与范匄听说楚国出兵,正想挽救伐秦的失败,两人顺水推舟,领着晋军军队主力南下。他们对胜利充满信心,因为对面的楚国军队,只是一只由疲惫的楚国临时拼凑的游行队伍。
周王室听到晋军南下的消息。派遣自己的卿单靖公出营,单靖公拱手向元帅荀偃行礼:“伯长,王室现在有灾难了,我们请求伯长予以调解。”
单靖公称呼荀偃为“伯长”,这个称呼是针对晋国国君悼公的。赵武的岳父、单婉清的父亲单靖公如此称呼,不是逾礼,这个称呼的意思是说:我们现在遇到的事,需要晋国国君、或者是以晋国国君的身份,出面处理。
春秋时代,爵位等级为:公侯伯子男。这个爵位等级是有特殊意义的………公爵是姬姓人的封爵,周王姓姬,公爵爵位意味着:享有公爵爵位的人,有资格继承王位。但并不是所有姬姓人都有资格封为公爵。晋国国君也是姓姬,但他最初获封的是唐国,侯爵,后来才改称为晋,自称“公爵”称“晋某公”。
其实,早期的侯爵与伯爵,并没有明显的等级差异。一般来说,替周王在边境地区守卫边境的战区总督,称之为“侯爵”。因为他处身边境,为了国内安全,资源不免向他倾斜,于是,在对外战争时期,他的待遇稍稍过于伯爵。
而早期“伯”的意思是“王的管家” 、“诸侯之冠”。春秋时代,这是“霸主”的专用名词,《左传》、《春秋》中称霸主为“诸侯之伯”,“称霸”也成为“称伯”。在中国,兄弟间排行称之为“伯仲叔季”,“伯”就是老大。“诸侯之伯”就是代替“王”管理诸侯的老大,管理诸“侯”,被管理者中当然也包括“侯爵”。
侯爵完全彻底高于伯爵是纯德国的。德国独一无二的设立了“选帝侯”,这位侯爵在国中也独一无二,他专门负责代替各贵族领主行使领主权,在公爵中挑选合格继承人继承“大公爵(即国君、封君)”的位置。
至于侯爵伯爵满天飞;公爵没有王位继承权,甚至需要替大公爵(或称国王、皇帝)倒尿壶以打工求生;爵位不值钱,所有领主都没有封地只有封号,甚至连“封”号都不是,既没有司法权,也不准“建”城堡,只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小地主,也“被封建”称为“封建小地主”,那就是“春秋后中国”或者称“郡县(奴隶)制中国”。
就在中国确立这套封建制时,希腊正处于城邦共和制末期;罗马处于部落联盟(七丘同盟);埃及、巴比伦处于奴隶制;印度还处于部落酋长制……这套封建制度传递到欧洲,已经是一千多年后的事了(但在现代中国,说春秋是封建,被称为“西化”)。
自晋文公打起“尊王攘夷”旗号后,晋国成了周王室理所当然的庇护者。单靖公现在如此尊敬的请求晋国出面,帮周王处理一点家务事。事情起源于周王室内部的一次纷争:两年前,周灵王的两位卿士王叔陈生(应该是周灵王的叔父)与伯舆争做天子的执政。灵王支持伯舆,王叔陈生怒而出奔。到达黄河边,灵王又派人挽留,并杀掉王叔陈生的政敌史狡以取悦王叔。但王叔陈生依然难以释怀,干脆在黄河边驻扎下来,双方一时难以开解。
荀偃听单靖公叙述事情的缘由,他指了指范匄:“这点小事,便由范匄、我们的副元帅直接处理吧!”
单靖公看了看荀偃,此时,荀偃充满了战斗欲望,因为他也知道,楚国人耗不起了,这次与楚国人交战,可能是最后一次与楚国人交手,他担心自己动手过晚,楚国人闻风退却,那么,他的胜利就不完美了。故此,荀偃转向范匄,补充说:“王请求我们主持诉讼,派遣别人未免不慎重,但这点小事又无需整支大军停留于此,我带人先去虎牢,你在这里顺手替王处理了……”
范匄觉得很有面子,替王处理家务事,这是莫大的荣誉。但一开庭他知道坏事了,怪不得荀偃躲了。周王想启用伯舆,但又不愿意得罪自己的叔叔陈生,甚至杀掉叔叔陈生的政敌来讨好对方,现在他让晋国出面裁决。裁决什么?无论晋国作出的决定是什么,不免要得罪一方,而周王一点责任都不承担,事后,他还可以把得罪人的理由全推脱到晋国身上。
开庭地点就在周灵王的朝堂。由于诉讼双方都是大贵族,各派手下的家宰、大夫出席。周王叔叔、陈生的家宰诉言,指控:“蓬门小户出来的人(指伯舆)也想欺压上面的人,我们王室的事情,向来由王室的人自己处理,现在一个蓬门小户出来的低等贵族,也想管理王室事务,干涉王室的任命,上面的人也太难当了吧?”
伯舆的大夫瑕禽反驳:“从前平王东迁,我们七姓的大夫跟随平王护驾,各种物资全都供给不误。平王要依赖他们,因此赐予他们郑重的盟约,称封其“世世代带永享职位”。如果我们这样的贵族真的是蓬门,能跟随天子来东方定居吗?平王还会依赖我们吗?自从王叔执政以来,办什么政事都要行贿受贿,任用宠臣滥施刑罚,做官的都富得流油,我们这些人能不变成蓬门小户?希望大国(晋国)认真考虑考虑:下面的人有理却得不到申诉机会,还有什么公正可言呢?”
听起来,王叔陈生是一个贪婪昏庸的贵族,而伯舆方面则理直气壮。
士匄一向被称为“晋国第二才子”善于言辞,他的裁决是句漂亮话:“天子支持谁,我们就支持谁;天子反对谁,我们也反对谁。”全场哑然,范匄等于什么都没说啊!稍停,范匄冠冕堂皇的问:“嗯!你们双方相互指控,证据呐,双方都有什么证据?”
王叔一方勃然大怒:“我们是贵族,你以为我们会像村夫无赖一样撒谎吗?我们说的话,就是证据,这是贵族的保证!”
范匄庄严的回答:“我们晋国的法律,不注重贵族的保证,只在意拿得出手的证据。”
王叔的家宰骄傲的回答:“伯舆的指控毫无根据,他的指控有证据吗?他自己就是一个宠臣,如今他把自己做的事情强加在我们头上,我们跟这个低等贵族对薄公堂,已经是降低了身段,仓促之间,我们拿不出证据,只能祈求晋国的公正。”
范匄面无表情:“我宣布:伯舆胜诉!”
周王如愿以偿,赶紧派人追问范匄:“那么晋国的裁决是什么?是让伯舆做执政吗?”
范匄表情严肃,肃穆的回答:“任命谁做执政,那是王自己的家务事,我只是根据本职,做出了诉讼的裁决。”
周王不死心,催问:“虽然这样,我终究还是希望晋国作出判决,希望晋国明确判决由谁来担当本王的执政。”
范匄看了一眼旁边侍立的单靖公,嘴角浮出一丝微笑:“如果王非要一个判决,我的判决是:单靖公可以担当执政!”
“啊!”周灵王的朝堂上,下巴掉了一地。争讼的双方都没有想到结局是这样,他们谁都没有获得执政权,相反,倒是旁边看风景的单靖公,也就是赵武的岳父,平白的获得了执政之位。王的执政,这是什么地位?
王叔陈生大怒,叮嘱家臣:“这里别呆了。此处,低等贵族开始骑到了我们头上,王室已经污秽不堪,人们不再依靠才能赢得尊重,而只靠讨好巴结获得高位。我们走,收拾行李去晋国,我要找孙周(悼公没有即位时的名字)申诉。”
王叔反应快,首先开腔,大殿内其余的人面面相觑,找不出可说的话来。范匄嘴角含着微笑,起身,恭敬的说:“王如果没有别的事情,臣下臣范匄要去追赶本国军队了。”大殿里依旧鸦雀无声,范匄站起身,抬脚往外走,空无一人的大殿上回荡着范匄孤独的脚步声,每一声都仿佛敲击在人的心脏上。
许久,王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