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领主-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麻烦,来的是士鲂与魏绛………士鲂胆小,魏绛聪明,一个胆小而且聪明的组合,他们住进一座豆腐渣城里,会做什么?”吴熏恍然:“他们会拼命加固这座城市!” “这就对了,这就是我的意思,我们只要把这个城市修整出大致的模样,剩下的事让士鲂去担心去,咱们回家过年去。”
赵武与吴熏正在交谈,田苏远远地走了过来,他拿着一份文书说:“郑国派人来了……”。
赵武打断田苏的话:“让他们跟国君说去。如今,全世界没人拿郑国的投降当回事儿,他们想投降,那得看寡君承认不承认,我说了不算。”
田苏一下子挺起了胸,心中暗自得意:太好了,如今,咱也有机会当面训斥郑国国君的使者,一国的国君啊!骂起来一定很爽。“我这就去骂他们………小小的郑国居然反复不定,我们晋国要文治有文治,要武功有武功,我们送给郑国的酬劳足够了,他们居然敢背弃我们,看我骂不死他们。”
赵武微笑:“一贯阴沉多智的田苏,居然像个孩子一样的控制不住情绪,你骂他们有用吗?郑国会因为这顿谩骂而放弃摇摆不定的立场吗?省省吧!让他们跟国君说去。”
田苏兴冲冲向虎牢城跑,吴熏在背后感慨:“这田苏可怜的,还一向被人称为智者,也不知道在新田城受了多少委屈,这次我们连续大胜,他总算是扬眉吐气了。”
此前,随着虎牢的商队流转,楚王对赵武的评价也辗转通过郑国商人的渠道传入晋国。总的说来,楚王的评价就一个意思:赵武的成就属于他的谋士。具体来说,就是属于田苏本人。在国都憋屈了那么多年,如今得到楚王亲口赞赏,田苏总算觉得光芒压过了齐策,成为国中第一人,难怪他最近有点把持不住。
平心而论,赵武这次战绩太疯狂了,连他自己都难以想象,骑兵的初次亮相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怪不得后来,赵武灵王采用简单版本骑兵战术,就已经使列国恐惧。
“我们的骑兵暂时还无法超越。”骂完了郑国使者,心满意足的田苏回来,向赵武分析战况:“大规模运用骑兵存在两个障碍,它们不是个人努力就可以满足的:第一需要大量的战马。普通的马要训练成战马,整个训练过程中,要损伤或者淘汰好几匹马,其它的国家想仿效我们的骑兵,首先它需要一定的畜牧基础,需要大面积的牧场,足够的战马储备。
第二就是人的因素。在训练过程中,既有战马的损伤,也有人的损伤。列国是不会冒险让他们优秀武士接受战马训练的,所以他们即使获得了我们的马鞍与马蹄铁技术,也不可能仿效我们建立起一支大规模的骑兵。”
稍停,田苏继续说:“我问过郑国人,我们丢弃的攻城器械果然被郑国人研究了,他们还画成图纸,送给了楚国人。有了这些图纸,楚国人获得攻城技术不再是难题。所以我预计,攻城器械将很快大面积推广,今后的攻守战,将更加激烈……主上,我看你就别费心了,这座小城,在你的攻城器械下,根本守不住。”
赵武没有在意田苏的说法,他又问:“还有什么?”
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们无兵可战了
田苏回答:“我预计,这次战事后,弩弓技术也将迅速推广,这种击杀了养由基与潘党的武器,经过韩氏几次临战演示,各国都看在眼里,他们会很快研究推广。我预计,随着弓弩的推广,今后的战争规模会越来越大。因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无需经过多年武士培养过程,就能手持弩弓作战。想想未来的战争场面,真让人不寒而栗。”田苏说的这话让在场的武士们都沉默下来。过了一会儿,田苏语气沉重的补充:“所以我们赵氏的出路在于骑兵,我们唯有往骑兵上面发展,才能在家族争夺中取得优胜。”
赵武心情沉重的拍了拍田苏的肩膀:“你说得对,看来,我们今后必须减少战车的开发了。”
谁知,田苏马上表示反对:“战车不能丢,赵氏的战车依旧大有可为。在车轮上装上尖刺的赵氏战车,在平地冲击的时候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一次跟楚军交手,我们的骑兵根本没法与战车正面冲撞,只能采取骚扰与侧面攻击的战术,正说明战车的优势所在:战车,绝对是对付骑兵的利器…”
赵武马上鼓励的对田苏说:“齐策当初写了一本兵法书,被人称为“兵策”。不如你就写一本骑兵战术的书,作为我赵氏的骑兵指导战书……决定了,我赵氏以后就向骑兵方向发展。”
这次谈话之后不久,留守国内的晋国新军到了,他们主要由魏氏士兵组成,还有少量赵氏补充兵,赵武留下英触统领赵氏部队,配合魏绛指挥,自己带着其余人,压着浩浩荡荡的俘虏队返回国内。
路上,最兴奋的是郑国人,一名郑国俘虏正竭力向赵兵解释:“我不是俘虏,再说一遍,我是赵氏的奴隶,从赵兵攻击郑国国都起,我就是赵氏的奴隶了,我的服役期限应该从那时算起。你瞧,我在虎牢城的时候,干活多卖力,瞧我的胳膊多壮实!三年之后……我只要熬三年,就可以自称是赵人了。”
那名赵兵纯粹是闲着无事,跟郑国人开玩笑说:“服役期限,郑国人居然强调替我赵氏工作的服役期限?”
那名郑国俘虏不好意思的讪笑起来:“以前我家的邻居在鄢陵之战被俘,前几年他偷偷派人来赎自己的母亲,说他现在也是自由民了,要接他的母亲去赵地享福。我们原本以为他是胡说,没想到后来断断续续有不少人来接家眷,我们是从他们嘴中知道赵氏的规矩的……”
赵武的战车恰好路过谈论的人,他冲田苏感慨:“奴隶制不得人心啊!眼前这群奴隶,还不知道反抗,只知道逃跑。一旦他们拿起了刀枪,开始觉悟起来,恐怕很多国家的面貌都要改变。”
田苏对此表示赞同:“我们当初能够顺利的攻下郑国两重城郭,跟奴隶们抵抗不力有很大关系。”
说到这儿,赵武看了看专心驾车的潘党,凑近车身前部询问:“昆,这次你接连射杀了好几名楚国将领,心中有什么感觉?”
潘党正在专心赶车,他头也不回的回答:“你听见刚才的话了吗?连奴隶都知道从郑国投奔赵氏,我这个赵氏的武士,食用赵氏的禄米多年,怎么能不为赵氏持弓而战?”
“噢噢,人的思想果然是最不可捉摸的事,想当初……嗯,不用想当初了,如今我赵氏内部团结,诸位和睦相处一致对外,就是有什么外敌……哼哼,我忍了很多年了,正想让他们知道一下:我赵氏可不是软柿子。”
听了赵武的话,田苏得意洋洋的晃动马鞭,一指附近背着大包小包前进的赵氏武士以及俘虏,欣然说:“这次我们的收获真大啊!主上你看,我们劫掠了楚军殿后军,楚国军中的工匠技师都被我们俘获,还有这数不清的郑国楚国农夫。主上一直担忧我们的人力不足,现在有了这批忠心的奴隶,我们的实力不止上了一个台阶啊!”
赵武被他提醒,满意地望了望四周,附和说:“吃亏就是占便宜,韩伯(韩厥)说的话我终于明白了。人都以为我南北转战是吃了大亏,可战前谁能想到,我军能大获全胜,而且……”
田苏微笑着补充:“人都知道这次出战“吃亏”,所以前不愿随行。结果,战后,连跟我们争夺战利品的对象都没有……你看我们离开虎牢的时候,魏氏栾氏的眼睛都喷出火来,可他们没有参战,连评论的资格都没有,更不好向我们开口了。”
赵武沉思起来:“没错,“独自”去吃亏,这意味着事后“独自”享受成果。人世间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有些事情看着像座大山一样不可逾越,但实际上,我们只是没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旦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整座大山都是我们的收获。故此,面对困难只知道忧虑,不是办法,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才是正路。我们这次收获了一座大山。”
田苏笑得很甜:“主上,我们在虎牢暂时停留,独自筑城,也是收获啊!利用这段时间,我们甄别了俘虏、给俘虏宣传了赵氏的奴隶政策,并利用组织劳动的机会,让俘虏熟悉了赵氏的纪律。这段时间,我们替国君筑城,吃的是国君的稻谷,却趁机将我们的俘虏整训完成。主上你瞧,现在这些俘虏多安静,数万俘虏只有几百人押送,他们的秩序井然,而且还自愿给我们背负行李。主上,这都是我田苏的功劳啊!”
其实,这也不能完全算田苏的功劳。在赵武实施租庸制后,奴隶制已逐渐趋于崩溃。奴隶主们还在拼死坚持,但随后,大规模的奴隶暴乱(教科书上说是“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迫使列国贵族不得不相继采用租庸制,以缓和彼此矛盾。
而春秋的终结正源于租庸制。列国国君坚持“传统”,用纯粹奴隶制管辖直属领地,但他们下面的贵族领主没那么多顾忌,纷纷改制成“租庸制”。于是,在列国奴隶眼中,贵族领主比国君更受尊重。紧接着,君权衰落造成“三家分晋”,贵族们的权威超越国君,由此,历史进入乱纷纷的战国时代。在这个时代,谁的拳头大谁的话语权重,春秋礼仪与秩序被彻底摈弃……
楚国郑国战俘对赵氏的服从,是源于租庸制、承包制的威力。对自由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得他们自觉自愿地追随赵氏武士北上,并诚心诚意的接受霸主国先进文明的管束。这一切确实与田苏无关,它全出于赵武的努力,但……
但赵武作为封建领主,他必须肯定家臣对工作的热情,以及急于表现的欲望。所以,他点头说:“没错,这全是田苏的功劳!论起来,制定家族发展大方向,规划具体操作细则(指规章制度),齐策最擅长,所以韩氏找齐策去制定与规划韩氏发展细则。但论到玩弄人心,策划对敌策略,还要看田苏的。田苏这次做的不错啊!施展阴谋诡计全无春秋人的禁忌,我喜欢!”
在轻松地闲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