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大盗-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佩孚一笑说道:“有杨兄弟这句话,子玉敢不从命!”
三个人说笑着一同向酒楼走去,半路上正遇着孙烈臣带十几个士兵走过来。
“赞尧,过来!”杨丰急忙喊道。
“干吗,喝酒去?”孙烈臣跟杨丰已经很熟了,自然知道他的性格。
“净他妈废话,不喝酒我叫你干嘛!老朱呢?去个人一起叫上。”杨丰说道。
“朱统领被赵大人叫去了。”孙烈臣说完朝后面的士兵喊道:“走,兄弟们,跟杨标统喝酒去。”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涌进一家熟悉酒楼,连那些士兵在内开了三桌,酒酣耳热之际,杨丰便把请吴佩孚到自己那里帮忙的事说了出来。
吴佩孚犹豫了一下说:“这个事光我愿意不行,我现在还属于北洋督练公署的,必须有上面的差遣才行。”
“那还不简单?赵大人跟袁宫保是什么关系?他要你过来还不就是一句话的事情?”杨丰说道。
孙烈臣看出吴佩孚不是怎么很愿意,这并不奇怪,杨丰的新军第一混成标到现在为止,还并没有得到朝廷的正式承认,只是赵尔巽暂时编成的。
不过这也只是程序没走完而已,在各省编练新军这已经朝野一致认可的,只不过国库没钱,所以只编成北洋六镇。
现在又能白捡一支,朝廷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阻挠?于是他便说道:“吴兄,你可别小看杨兄弟这一个混成标,除了火炮不足以外,各种枪械就是跟北洋新军比起来,也只强不弱。
至于士兵,虽然都没有怎么经过正规训练,但却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兵,多数人的手上都沾过俄国人的血,不信你可以问中川阁下。”
一旁的中川点了点头说:“杨将军的部队,在不使用火炮的情况下,同我们帝国军队进行山地作战,我很难判断谁会成为胜利者。”
听了中川的恭维,吴佩孚这才有些心动,便说道:“左右现在我在这里也已经没什么事情,就先过去帮着,至于是否留下,就由上头定夺吧!”
吃过饭以后,杨丰先带着吴佩孚去了赵尔巽那里。
一见面赵尔巽就说道:“朝廷的旨意已经正式下来了,在奉天直接编成一个混成协,下属两个标。
协统可能会从北洋六镇中调一个来,两个标统你一个,朱庆澜一个,另外成立奉天督练公署,督练大臣由我兼着,另外还要成立武备学堂。”
杨丰听完不由一愣,好大的手笔,看来那老太婆被日俄战争给刺激得不轻呀!
“手笔是不是有点大了?”他小心地说。
赵尔巽何偿不知道手笔有点大,实际上他很赞成杨丰暂编一个混成标的想法,现在的奉天可谓满目疮夷,省府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一下子编出一个协来。
当然只是多弄出一个标并不困难,把朱庆澜的中路巡防营改编一下就行,可武器装备呢?总不能让他们继续用那些老掉牙的毛瑟71吧?
另外还有炮兵,大炮价格贵得惊人,如果把这一个混成协全部按照北洋的标准装备起来,再加上武备学堂,督练公署,全部建起来,恐怕得上白万两的银子。
这笔钱就算户部拨款和奉天自筹全加起来,也是远远不够的。
钱是一方面,另外还有人,上哪儿找这么多军官呢!杨丰那里都凑不出足够的军官来,更何况再加上一个标?
“你那里还有多少枪支?”他皱着眉头问杨丰。
“一千五百支水连珠。”杨丰说道。
“也就是说步枪方面我们勉强能够,大不了暂时编一个比你小一号的标,就是火炮方面不好办。子玉啊,按照北洋标准一个炮营需要多少火炮?”赵尔巽问吴佩孚。
“一个炮营十二门野炮,六门山炮。”吴佩孚说。
“也就是说如果编成两个炮营的话,我们还缺二十四门野炮,六门山炮,再加上另配一个骑兵营的战马,骑枪,马刀,以及所有士兵的服装,七八十万两银子啊!”赵尔巽头疼地说,户部只给了他三十万两。
“还有人都从哪儿弄,老朱那里跟我这边情况一样,都是一帮旧军,他们甚至还不如我手下的土匪们,至少他们都是实实在在上过战场的。”杨丰也愁坏了。
“军官方面先不管,暂时由原来的人担着,你部下的人回去以后你自己定一下,报给我就行。”
老赵很聪明,他始终没提动杨丰的人,要知道他完全可以让杨丰把骑兵营,和炮兵营交由协统直属,这样他的麻烦一下子就减轻了,按照编制这也完全可以,但这未免就寒了杨丰的心,除非让他当这个协统,但这又不太可能,毕竟他几乎没有任何资历。
杨丰也没有多说,当一个标统或者协统,对他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现在这些人马他就已经够头疼了,要是再给他加上一个标,他不还得崩溃呀!
“大人,不如找日本人商议一下,从他们那里聘请几个教官怎么样?”吴佩孚说道。
“最好别这样,要外聘还不如从欧洲,特别是德国。”杨丰说,他可不想自己的部队里搀进日本人,以后肯定得和日本人冲突甚至战争,他学生打老师可基本没什么好结果。
“欧洲方面,没有熟悉的人很难找到合适的教官啊!”赵尔巽皱着眉头说道,他也不喜欢日本人,所以同样不想用日本人做教官。
“这个交给卑职吧!”杨丰说道,荣龄现在就在上海,让她帮忙聘请几个德国教官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赵尔巽眼睛一亮,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便说道:“好吧,由你负责此事,价钱方面不需要太在乎。”
三人正说着话,门前侍卫进来通传道:“启禀大人,王承尧在外面求见。”说完他递上拜贴。
赵尔巽随手接过,放在书案上,然后叹了口气说道:“让他进来吧,正好你们两人帮着参谋一下,这件事该如何处理。”
第一八四章 煤矿
“王承尧是什么人?”趁人还没进来,杨丰赶紧问道。
“抚顺煤矿的矿主。”对这事吴佩孚倒是知道点。
“抚顺煤矿不是让日本人占了吗?”杨丰不解地问。
“日本人占了就是他们的了吗?那这世上还有没有公理?”赵尔巽脸色一寒,沉声说道。
杨丰没敢多说,心里却想,屁公理,这年头谁拳头硬谁就是公理,反正现在公理肯定不会在中国这头。
王承尧看上去年纪跟赵尔巽差不了多少,他有一个捐的虚官,因此也穿着官服,一进门先给赵尔巽叩头。
赵尔巽随即让他起来,又给介绍了一下杨丰二人,然后由他自己来介绍了一下抚顺煤矿的情况。
原来1901年王承尧和翁寿两人以杨柏河为界,各开办了一家煤矿,他的叫华兴利,翁寿开的叫抚顺煤炭公司。
俄国人进东北并修建中东铁路以后,便用一个俄籍华人以参股形式进入翁寿的煤矿,然后逐渐将其完全吞并。
日军占领抚顺以后,以翁寿煤矿为俄国人的资产,直接强行占领,随后又逼迫王承尧将华兴利也停产,然后日军直接进驻,将两处合并开采。
王承尧此前也找过赵尔巽一次,希望政府能够出面和日军交涉归还他的煤矿。
赵尔巽随即派人前去日军司令部交涉,但日军司令部回复,现在正在交战期间,此时暂时没空处理,然后就没了下文。
而与此同时,大批的日本技术人员和采矿设备还在源源不断赶来,王承尧的煤矿里,一车车煤炭还在源源不断运往日本。
现在这事很明显日本人就准备赖了,反正你们中国人也没本事来撵我们,至于交涉,你们爱咋整咋整,我们是闷声挖我们的煤。
“哎呀,真不要脸。”听完整件事以后,连杨丰都不由感慨地说。
“你先回去吧!本官会继续同日本人交涉的。”赵尔巽皱着眉头送走了王承尧。
杨丰二人也没有好主意,这事情太简单,派兵把日本人撵走就行,可问题是自己这边拳头不行,所以好处理的也没法处理了。
刚一出来,就看见王承尧还等在外面,一看他二人出来,赶紧迎上前。
他不傻一看就知道这两人是赵尔巽的心腹,所以一人塞上一张银票:“二位大人常在赵大人身边,希望帮在下多提醒提醒。”
吴佩孚脸色立刻就变了,刚想说话就被杨丰拦住。
杨丰把两人的银票递给王承尧,然后说道:“王先生,我给你透个底,你这件事短期内是绝对没有指望的。
如果想尽快要回你的煤矿,找赵大人没有用,最好直接闹大,到京城找外务部,由他们出面同日本政府交涉。
同时在各地报纸上广造舆论,由其是那些西方人开的报纸,不怕能把这件事宣扬到国外去。
另外还有一点,如果你还想有朝一日要回自己的煤矿,就不要同日本人达成任何形式的协议,否则你永远也要不回来。”
看着王承尧感激不尽地离开以后,吴佩孚皱着眉头说:“这样能有用吗?”
杨丰摇了摇头说:“没有外部势力介入,他想要回煤矿,等我们能收回租界的那一天吧!”
两人有些心情黯然地走着,这时候已经是傍晚了,回军营已经来不及,索性准备先找地方住一晚。
正走着呢!就看见孙烈臣和朱庆澜匆忙迎了过来,杨丰不由一笑说道:“请客的来了。”
胖乎乎的朱庆澜跑出一头汗,到了杨丰跟前立刻拉着他的手说道:“杨兄弟,可算找到你了。”
“怎么了,老朱,什么事把你急成这样?”杨丰故意逗他。
“杨兄弟,你就别逗我了,你说就我手上那些破枪,还想充新军,这不是弄出来丢人吗!”朱庆澜一脸郁闷地说。
“那你找我干嘛?让赵大人给你买一批新枪就是了?”杨丰装模作样地说。
“赵大人都快囊空如洗了,上哪儿弄钱去?你那儿不是还余着不少水连珠吗?借给我先用着呗,等过些时间财政宽裕了,买来新枪再还给你。”朱庆澜一脸巴结地笑容说道。
赵尔巽很会做人,在没有得到杨丰同意之前,他根本没有对朱庆澜说从杨丰那里调枪的事。
这让杨丰心情很好,他一拍朱庆澜的肩膀说道:“老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