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弄臣-第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贤弟,你可是问对人了,愚兄我赶在经筵那天就到了京城,这事儿从头到尾我是一清二楚,正好趁着排队,我给你讲讲好了……”唐伯虎微微一笑,对李冰河的识情知趣很是满意,然后神秘兮兮的从袖子里掏出了一张纸卷,道:“贤弟请看……”
李冰河略微迟疑了一下,他好歹也是苏州本地人,对唐伯虎也算知根知底了,知道对方除了才名之外,还有点不太雅致的爱好,现在看了对方这副神秘兮兮的神情,他心里还真的有点不托底。
可转念想想,对方即便再疯,应该也不至于在大庭广众之下搞那勾当,因此这迟疑只是短短的一刹那,他探头过去,飞快的扫了一眼,见上面没有图画都是字迹,这才放了心。
“这是……”只看了个开头,他就感觉有些惊异了。
“招生简章。”唐伯虎还是一副贼忒兮兮的样子,低声解释道:“贤弟你是不知道,这是候德坊最开始的时候发放出来了,结果一转眼就被人抢光了,连发了数次都是如此,最后干脆不发了,直接贴在报名点了,你瞧那里……”说着,他抬手往报名点指了指。
李冰河循着他手指一看,报名点那里果然也贴着一张差不多的,只是比唐伯虎手里的这张大了些。
“这东西愚兄我得来不易,贤弟切勿声扬,以免被人抢了去。”见他看完,唐伯虎又是小心翼翼的把那张纸卷起,很宝贝的揣回了怀里,收藏妥当,这才继续解释道:“常春藤书院招生分了几个级别,最初的级别就是小学,然后是专科学校,再后来是研究院,愚兄我是想要进研究院的。”
“这简章上写的太过简略,唐兄可否详细说说?”李冰河被他煞有其事的模样搞得也有点紧张,此外好奇心也上来了。
“反正还要等上很久,就从头说说好了。”唐伯虎抬头看看长长的队列,点点头,“小学就是专门做启蒙教育的,先是教读书识字,然后再教点算学知识,从小学毕业出来的,考科举是不成的,可毕竟能写会算的,去外面谋个营生却是不难。”
“确是如此。”李冰河点点头,在北方可能还不明显,可是在江南一带,商业非常繁华,商家们对能写会算的人才的需求很大,不过普通读书人自然是不屑的,他们也只能自己培养,效率低得很,他看在眼里,对此也是颇为赞同。
“贤弟你还不知道吧,候德坊可是说了,这小学教育是免费的,只要报个名就行,虽然现在还不能完全普及,可据说将来是要在全天下推行的。”唐伯虎摇摇头,显是对李冰河平淡的反应不太满意,因此又是爆了个猛料出来。
“咝!”李冰河果然被吓到了,当即倒抽了一口冷气,他也是平民出身,如何不知求学之难?各地官府倒是都有设立官学,也是免费的,甚至还提供食宿。
可除非是那种才名极大的,其余的,要是没有功名也没有关系,想要进这官学,那是想也不要想的。否则,以天下人对读书人的看重,谁还不把孩子送进官学念点书啊?万一能出人头地呢?
“小学毕业的,或是原本就有基础的,就可以选一个专科来深造。格物学也包含了多门学问,比如算学、天文、物理、化学、音律等等,每一门都博大精深,只要学通一门,至少可以去军器司里面混个高级匠师了,若是学得好,甚至还能当上工程师也未可知呢!”
“这也是免费就学的?”想到日前听说的军器司中匠人们的待遇,李冰河也有点动心了,当官固是为了求名,提升社会地位,实则也是为财。在科举希望渺茫的前提下,若是能谋个报酬丰厚的差事,也未尝就差了,至少可以让家中父母的日子过的好些不是?
“贤弟这见识终是浅了,比之那位谢大人,相差良多。”唐伯虎摇了摇头,沉声道:“岂止是免费,在专科学校,如果学的好,还有奖学金发放呢!此外,若是家境有困难的,还可以向学校申请助学金,这是何等的心胸气魄,果然是个非凡之人呐!”
“唐兄说的是。”李冰河心中震撼,只是默然点头。大明朝对士人相当的重视,按开国时的规矩,秀才除了免除自身税赋,一个月还有一两银子的禀米,这已经让不少寒门的读书人感激涕零了。
可这规矩也只是在开国时昙花一现,到了如今,虽然依然是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可优待士人的规矩渐渐的变成了优待举人以上的士人,秀才除了免自身的税,其他待遇就只能遥想当年了。
相形之下,常春藤书院的这项规矩显得是那么的耀眼,比朝廷还要优厚的待遇和重视,而立下这规矩的,却是个不读书的弄臣,这不是讽刺是什么?
“这还不算完,还有研究院呢!”唐伯虎似乎谈起了兴致,不消李冰河追问,便犹自滔滔不绝往下说了起来。
“这研究院就比前两者更高了一筹,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琴棋书画,又或各种技艺,包括经商的才能在内,但凡是有一技之长的,就可以进研究院深造。当然,除了自己专研学问,还有到专科学校教授的职责,可谓是工学一体了。”
“似乎跟翰林院有些相似……”李冰河想了想,觉得这两个机构很有些相似之处。
“切,那班蠹虫怎能跟这里相提并论?”虽然表面上似乎放下了,可实际上唐伯虎对当年的事情却并没有释怀,提起翰林院,他也是一脸憎恶的神情,言语间也是恨恨不已。
“翰林院的学士除了经史还知道什么?什么都不知道!这可是皇上亲口说的!他们只配抱着故纸堆发霉,跟研究院怎么相比?这里可是包容百家学术的地方!就算你研究的是儒家的经典,这里也有你的一席之地!”
唐伯虎感叹道:“朝堂上的昏聩之人会什么?他们只会党同伐异,耍阴谋诡计罢了。到底是天子开设的书院,这博纳百川的心胸就是不一样。”
“原来如此。”李冰河点了点头,他读过史,也知道翰林院的历史。
在唐代初设翰林院的时候,其实翰林院也差不多是这么个性质,虽是以诗词作为选拔标准,但是在其他领域有造诣的也是可以入内的。当然,匠人、商人是被排斥在外的。
“只要得到了认可,进了研究院,那么书院就会提供良好的治学条件给每一个研究员,俸银自不用说,跟军器司是同例的;如果有了成果,要著书立论,书院也会全权承办,不需要研究员费半点心;在研究院当中涉及学术的一切开销,也是由书院承担,甚至还会提供人手……”
唐伯虎越说越激动,到了后面声音也高了起来,吸引了不少人围观。
“唐兄,唐兄,该报名了,到我们的顺序了。”听了唐伯虎的一番评论,李冰河也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眼见到了报名点前,他心中犹豫尽去,只剩下了喜悦和期待。
第287章 久违的侧漏又来了
“马兄,今天招生的情况怎么样?”
谢宏这些日子可累坏了,开办学校真的是很辛苦的一件事,跟在书房里玩红袖添香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单是麻烦也就罢了,最关键的还是他手下没有趁手的人来用,所有的事情都只能他自己张罗,好歹他还见过学校,江彬、钱宁之流连青楼都去的少,别说学校了,原本他们泻火儿的时候都是去私寮来着。
所以,谢宏在原来的计划上又添了一项,所谓的研究院也就新鲜出炉了。这机构与其说是培养人才的,还不如说是谢宏打算笼络人才用的。
不过,虽然高薪厚禄的开了出去,可他心里还是没底,这年头没有义务教育,已经被发掘的人才多半都被士人阶层笼络过去了,而没被发掘的则需要慢慢培养筛选,对于解决谢宏的当务之急实在没什么帮助。
此外,小学那边的问题也不小,引起的轰动太大,导致报名的人太多,因此,不得已之下,谢宏又做了临时的修改,加了个年龄限制,只接受十三岁以下的报名,这才把局势稳住。若不然,就算把整个皇家公园都改建成学校,也放不下这么多人啊。
小学那边的问题,场地什么的还在其次,归根到底,无法扩大规模的原因还是人才不足,能去小学任教的至少也得识文断字,或者懂些算学的。
前者还好说,落魄的秀才还是找得到的,给些银子,让他们担任教员,教指定的教材也不用费多大力气;可后者就着实难找了,以最坏的打算来说,只能是谢宏先教一批人出来,然后再让这批人去教别人了。
可常春藤书院下辖的可不止是小学,还有专科学校,多数的专业也都只能由谢宏来教,想到要教授这么多人,还要编写更多的教材,谢宏只觉前景一片黑暗。
难怪后世的时候,天朝政府不喜欢在教育上投入呢,投入高,周期长,效果又很难确保,完全不符合投资原则嘛!
虽然谢宏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既然是做了相关的打算,他也只能是咬牙坚持了,最艰难的就是开头,只要艰难时期过去,那么就能见到彩虹了。如果能在开头的时候就收获点外来的人才,那就是意外惊喜了。
而且,教育是强国的必由之路,左右天下是皇帝家的,皇帝又是自己兄弟,谢宏也只能迎难而上了。
“谢兄弟,今天大有收获啊,秀才已经有了十几个了,而且,下午的时候,还来了一个举人!”马昂也是客串教员之一,当然知道谢宏的压力有多大,马上献宝似的把今天的收获倒豆子般说了出来。
“举人?”谢宏果然惊异了。
跟秀才不一样,秀才落魄了,若是不肯去入商家行当的话,就只能等着挨饿了;可举人再怎么落魄,混个师爷什么的当当,也是很容易的,那些同年、同乡的关系不是白扯的。
“可入了研究院么?”惊异过后,谢宏紧跟着又问了一句。
进了研究院,那就可以立马培训上岗了,谢宏虽然对儒教不以为然,可在这个时代,儒教是唯一的正规教育机构,能在其中脱颖而出的,至少智商和学习能力是不用怀疑的。
跟后世的学生一样,虽然学习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