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煞星夫妻励志实录 >

第143章

煞星夫妻励志实录-第143章

小说: 煞星夫妻励志实录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氛蓦地有些冷。

璧容正要出言提醒,沈君佑已经脸上带着笑走上前去。

“来了这么些天,没来得及去拜会大哥,倒叫大哥先来看望我们,真是小弟的不该。”沈君佑抱拳作了个揖,向沈君照赔罪。

沈君照笑着扶了他的胳膊:“诶,都是自家兄弟,什么先不先的,谁先来看谁不行。”看见抱着孩子的璧容,不由得走了过去:“这就是弟妹吧,我还是第一次见呢。”

眼睛从上到下咕噜噜地在璧容身上转了转。

璧容蓦地对他投过来的目光有些厌恶,面上却还是忍着,恭敬地喊了声:“大哥。”

沈君照笑着叫她不必多礼,伸出手也要扶她,璧容抱着如意向左后方退了一步,巧妙地转身把孩子交给了身后的顾氏。

沈君照讪讪地甩了甩手。

一旁站着的杜氏见了,笑着走过来,指着顾氏怀里的如意道:“这就是五小姐吧,长得可真是漂亮,眉眼像极了二奶奶。”说着叫丫鬟把东西拿过来,红色的帕子里裹着一对赤金的小镯子,“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还请二奶奶别嫌弃。”

瞧这杜氏的手笔,哪里像是别人的妾氏,就是一般的当家奶奶也比不上,不过璧容倒是可以确定一件事,这杜氏是真喜欢金饰,以往的小家碧玉模样只怕都是装出来的。

“这哪里好意思。如意还小,这么贵重的东西杜姨娘还是拿回去吧。”这话说的却是错漏百出,瞧小丫头满身挂的玉石,只怕哪一件都要比这个金镯子贵重。

“我原本没打算带她过来,可她飞吵着要来沾沾小侄女的喜气,好生个这般如花似玉的女儿来。”沈君照笑着解释道。

杜氏怀孕了?

难怪竟能挤下了最得宠的易姨娘,跟着沈君照去串门。

杜氏因有午睡的习惯,吃了午饭,沈君照就带着她回去了。

——————

初六,沈君佑夫妻二人又带了东西去回了沈君照的年礼,从沈君照家里出来又去了吴家拜访,给吴夫人送了尊白玉菩萨像,给严宓和她两个妯娌各一匹沈记的妆花缎子,给修哥儿送了方端砚。

转眼就到了十五闹元宵的时候。

自太祖皇帝恩命以来,每年的这一天都是京里最热闹的一天。就是她这个从来没来过京城的人也听说过“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

一大清早,沈君佑先是陪着璧容娘俩去了大报恩寺给观音菩萨上香,出来时还排了好久的长队去摸祛病辟邪的香炉。

说起来沈君佑从前是不信这个的,可从璧容生下如意,每次璧容再去寺庙都能看见他的身影。他嘴上虽没有明说过,可璧容心里知道,那一次确实把吓着了。

回程的时候,沈君佑特意去买了陈记的窝丝糖来讨好如意,晚上又允了豪哥儿今天不必念书,叫洪顺带着三个孩子在家里放烟花。

安排了一切,沈君佑和璧容才能顺利出来看花灯。

天上皓月当空,秦淮河上水波悠悠,河边泊着上百只游船、画舫,船头挂着明亮闪烁的各式花灯。有年轻的男男女女蹲在河边燃放水灯,不一会儿的功夫,成千上万只水灯飘荡了起来,在波光水影中恍若无数朵睡莲悄然绽放。

早在几天前,沈君佑就预定好了画舫。

上一次坐船,还是小时候跟着父母一起。

这会儿再踏上船,璧容有些兴奋。

沈君佑牵了她的手,故意吓唬道:“坐稳了,可别掉下去,这水冷的都能把鱼冻死!”

璧容白了他一眼,扯开他的手,自己走了进去。

画舫内的装饰颇为典雅,船顶上悬着四个六角纱绸宫灯,如意纹的挂落飞罩,里面摆着一张四脚茶桌,桌上放着一壶刚烫好的热茶,几样有名的秦淮小点。

璧容轻轻地掀开帘子朝外看,外面华灯映水,游民如织。河畔两岸楼宇林立,飞檐漏窗,雕梁画栋。

沈君佑见她兴致高,乐于给她做起了向导:“沿着这条河一直往东边走就是秦淮河的龙头,站在九龙桥上远眺,这河上的一切美景便可以尽收眼底。”

沈君佑又给他讲起了九龙桥的来历,璧容听得津津有味,险些以为他就是个土生土长的京城人。

船临近岸边时,有人瞧见了他们这艘船,忍不住惊叹道:“这是哪家贵人的画舫,可真是漂亮,你瞧那船上的幔子,是扯的上好的妆花缎子吧。”

“诶,可不是嘛,我瞅着像是隆和记的东西,你看这彻幅的花样,也就隆和记织的出来。”

话音才落下就被人否定了。

“你睁大了眼睛仔细看看,隆和记什么时候出过这样的新鲜样子啊。”

这只画舫上的幔子都是沈君佑特地装上的,样子是一幅邀月起舞图,在水波浩荡的河水里,画舫里的灯照上去,从外面看恍如真的在起舞一样。

船靠了岸,沈君佑扶了璧容的手出去。

人群里有认识沈君佑的,走过来打招呼。

“哟,这不是沈二爷吗,这位可是二奶奶?”见沈君佑点头,那人忙向璧容见了个礼,道了句二奶奶贵安。

“小人是荣平斋的二掌柜周茂生,我们少东家正在里面吃饭呢,还有飞仙阁的廖东家,广昌记的冯大掌柜都在呢。”那叫周茂生的又问道:“您可订了座位?这个时候座位可是紧的很呢。”

沈君佑客气地同他笑笑,唯一抱拳道:“有劳周二掌柜费心了,只是带夫人过来尝尝正宗的金陵菜。”

周茂生见状忙侧身腾出了道来,还招手叫了酒楼的伙计来领他们进去。

等他们进去了,人群里才有人问周茂生:“周二掌柜,方才那位爷是什么来路?”

“忻州沈记布庄的东家。”周茂生抚着胡子道。

他和这人本来没什么交情,可他们家老东家不知怎么对这个人颇为看重。

想想也不过就是去年夏天隆和记和广昌记闹得最凶的那会儿,江口的潘家货栈从山西运了些沈记的妆花纱来卖,小赚了一笔银子。

旁边有人听了艳羡,啧啧道:“原来是山西来的,怪不得这么财大气粗啊!”

他们来的这家醉仙楼是京里名声赫赫的一家酒楼,据说是某位皇亲贵胄出资建造的。

沈君佑先把璧容送去了二楼雅间,才过去那边和荣平斋、飞仙阁的几位东家打了个招呼。

回来的时候菜已经上来了。金陵菜口味醇和,素以鸭馔驰名,花色菜品样样玲珑细巧。

沈君佑夹了片盐水鸭放在璧容碗里,“尝尝是这里的好吃,还是你老家的好吃。”

方才那个掌柜璧容虽不认识,可是荣平斋的名字确实知道的,京城数一数二的丝线铺子,据说广昌记的布大都是用的他们家的丝线织的。

“你这才来了多久,就有人认识你了。”璧容打趣他。

“前阵子京里各家商铺在醉仙楼里摆桌,我闲来无事便过来凑了回热闹。”沈君佑解释道。

璧容闻声仰起头看他,“就只来了这里?没再往别的地方逛逛?”

她今天穿着件大红缂丝百蝶穿花纹的对襟褙子,里面是件齐胸高的藕色中衣,一仰头,露出白皙的颈子来,明晃晃的洛阳宫灯下,散发着宛若羊脂玉般的柔和光泽。

察觉到身上这道火辣辣的目光,璧容低咳了一声,拢了拢领子,侧过头去。

“你看我做什么,再不吃菜都凉了。”璧容夹了块松鼠鱼放在他碗里。

“你喂我。”沈君佑笑着指了指自己的嘴。

“这么大的人了,也不知道羞!”璧容红着脸剜了他一眼。

“嗯?喂还是不喂。”

那声音,那声音,低沉中带了丝诱人的慵懒。

好似鬼魅附进了身体了,她不由自主地拿起筷子夹到了他的嘴边,看着他张开嘴,看着他一下下的咀嚼、下咽,一切仿佛都被放慢了速度。

直到那两片温热的唇覆上来,她才察觉到他的手不知在何时揽上了她的腰,他们的身体紧贴着彼此,心口处的跳动此起彼伏。

“别的地方哪有这里美,浩浩十里秦淮,唯有此时、此处、此景,最美。”

花前月下,霓彩辉虹,本是柔情似水。

可偏偏这个时候,门被人推开了。

“自己跑来吃大餐,也不告诉我们一声,真不够义——气……”那个“气”字淹没在了嘴里。

秦书怀呆愣愣地看着面前的两人,意识到沈君佑此时的“举动”,他猛然咽了口口水。

“那什么,我们先出去逛逛,一会再来,你们,嘿嘿,你们继续。”说完,拉着还在呆愣中的赵思思,飞快地逃了出去。

关上门的一瞬间,屋里传来男人咬牙切齿的声音。

“秦书怀!”

☆、第136章 打开销路

二月二龙抬头那天,沈记在锦绣坊正式开了张。

开张的当天,严宓带着一众官员内眷来过来捧场,给沈记开了个亮堂的开门红。

铺子里的一应料子,除了元宵游船那日用过的那匹“邀月起舞”外,不见一匹彻幅独花的缎子,可以说是摆明了告诉隆和记和广昌记,沈记没有要同他们抢生意的打算。

以往在山西那样自织自染,垄断市场的法子搁在京城是万万行不通的。

就说在锦绣坊里,做丝线买卖的有三家,染布的作坊有七家,织布的更多,至于做刺绣的便是数都数不清了。所以,在这里,织布的就做不了染布的买卖,卖丝线的也别妄想着能自己开绣坊。

一晃半个多月过去了,沈记的布卖的不好不坏。因为有着之前那些夫人奶奶们的宣传,每天来铺子转的人不少,可仔细算起来真正肯花银买的人却只是看的人里面的三分之一。

今年的春天来得早,三天初的天,桃花已经开的嫣然一片。街上、河畔,到处洋溢着暖暖的春意,枝嫩风声摇翡翠,花妍曙色绽氤氲。

沈记铺子后面的内堂里,沈君佑正坐着听账房报账,屋里还有大掌柜刘庸,二掌柜关恒。

账房老吴撂下算盘,在账本上又添了一笔,递到了沈君佑面前。

沈君佑看了眼新添的数字,撂下账本,没有说话。

一旁站着的刘大掌柜见了,不由得伸出袖子在额头上抹了抹汗。

他原是朔州铺子里的大掌柜,是年掌柜向二爷举荐才得以提升到了京城做新铺子的大掌柜,可如今生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