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悬疑推理电子书 > 加密的历史:山海经大揭秘 >

第39章

加密的历史:山海经大揭秘-第39章

小说: 加密的历史:山海经大揭秘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多的怪物,为什么呢?

因为这座翼望之山上的怪兽,太凶太凶,别的怪物惹不起,只好远远地躲开。生活在这座翼望山上的怪兽,就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蛟。蛟这种动物,跟龙是亲戚,古人说是像蛇的样子,却有四只脚,小小的头,细细的脖子,脖颈上有白色肉瘤,大的有十几围粗,卵有瓮大小,能吞食人。

用科学的眼光来看,这里的蛟,不过是一种史前恐龙而已,而且还是性情最为温和的蛇颈龙。这种龙是食草的,因为体形巨大,所以要从早吃草吃到晚,按理来说不应该有闲工夫吃人。可是蛟却非要吃人,你又有什么办法?

这个故事隐藏得比较深,让我们把思维拼图的空白部分填满,大概就清楚了:有一个原始勇士,他生平有一个美丽的梦想,渴望抵达只有老鹰才能够到达的地方,于是他出发了……后来人们去寻找他,渡过急水,涉过潜藏着海中野兽的水,到达了一个危险之地,是死亡地带,虫子的世界……发现了探险者的尸体……这里说的是上古时代的一位探险家的故事,这位探险家天天瞧着家门口的高山上火,说什么也要爬上去瞧瞧风景。大家左劝右劝,也拦不住他,最终,这老兄还是一个人离开了部落,登上了高山。

从此一去不回。

没过多久,他的家人央求部落中的年轻人,组成寻人小分队,分别登上了高山。小分队先是穿越了一条汹涌的大河,又经过了一个水里野兽很多的浅水湾,最后在一片丛林中发现了探险家的尸体。这位勇敢的祖宗,此时他的尸体已经生出了蛆虫,被虫子吃得不剩什么了。

原始人们无限哀悼这位勇敢的先行者,为了避免同样的悲剧发生,他们相互告诉说:千万不要爬那座太高太高的山,山上有吃人的虫子……后来关于虫子的形象有各种不同的描述,就综合形成了蛟的故事。

第二十二章:残酷的教化

?1暴政:渴望与期待

权力是协调社会平衡的一种有效手段。在这个世界上,人的智商有高有低,人的努力程度,有勤勉与懒惰之分,任何时候,总会有些精明的人抢在大多数人的前面,大捞特捞,这时候落后的人发现自己已经追赶不上了,又或是根本不想去追赶,于是就高声呼叫:政府也不说管一管……于是太古时期的老酋长只好出面来管一管,这一管,老酋长就不断地获得了额外的权力,这权力越来越大,终至成为了压在每一个人头上的一座山。

人人都在渴望权力。

只有权力,才能够对他人的能力构成否定,才能够让大多数落后的人获得心理平衡。

又南三百里,曰卢其之山,无草木,多沙石。沙水出焉,南流注于涔水,其中多鵹鹕,其状如鸳鸯而人足,其鸣自訆,见则其国多土功。

——《山海经·东山经》

这里说的是一座叫卢其的山,山上寸草不生,沙水发源于此,水中有很多鵹鹕鸟,外形像常见的鸳鸯却长着人一样的脚,发出的叫声便是它自身名称的读音,在哪个国家出现哪个国家里就会有水土工程的劳役。

因为《山海经》中提到了鵹鹕这种鸟,所以后世的人们在大自然中突然发现了一种鸟,感觉它特别像书中记载的鵹鹕,于是这个世界上就真的有了鹈鹕。

鵹鹕,即鵹鹕鸟,也叫做伽蓝鸟、淘河鸟、塘鸟。它的体长可达两米,羽毛多是白色,翅大而阔,下颌底部有一大的皮囊,能伸缩,可以用来兜食鱼类动物。

自然界的鹈鹕,因为它的四趾之间有蹼相连,所以现代有些专家断定,这肯定是古人看花眼了,把这种四趾相连的脚,硬生生地看成了人脚。

我们的老祖宗,真的就这么没眼力吗?

这个故事,很是出乎人的意料,它是在说:当心村里的懒汉们,他们都是小偷……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这是因为,无论是上古时代的部落,还是现在的村落,居住在一起的人,虽然都是一个鼻子两只眼睛,但其本性却是有着差别的。有的人知道一滴汗水一分收成,知道如果不劳动,就必然无所获,所以他们虽然不愿意吃苦,但为了生存,为了改变自己的家园,仍然是咬紧了牙关,每天日出而作,劳动不息,这是勤劳的人民,他们理应获得幸福的生活。

但这些人之所以被称为勤劳,是因为有不勤劳的人陪衬着他们,就在勤奋的人拼了老命下田劳作的时候,在他们的地头上,总会蹲着那么几位老兄,他们揣着手,晒着太阳,逮几只虱子放进嘴里,人间他们为什么不去干活,答曰:太累……

这个故事说,这些嫌累不爱干活的懒汉,他们一个个都是小偷。

这话还用得着你说吗?想这些懒汉横草不动、竖草不拿,等到了秋冬之季,他们吃什么?又穿什么?只能是看谁家的门没关严,进去动手拿上一点。

你有你的道理,别人最多只能是把门关紧,把家里的围墙修得高高的,再养上两条生猛的大狼狗……迟早有一天,你会发现懒汉们连这两条狗都偷了去炖成一锅狗肉。

?2必须加密的思想

瓷鸟、鹪鸟,其色青黄,所经国亡。在女祭北。瓷鸟人面,居山上。一曰维鸟,青鸟、黄鸟所集。

——《山海经·海外西经》

在这里记载着两种鸟,一种叫瓷鸟,另一种叫鹪鸟。虽然名字不同,但模样好像没什么差别,都是青中带黄的颜色。这两种怪鸟不负责任地满天乱飞,它们飞过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会败亡。书上还说,这两种鸟儿,在一个叫女祭的北边,瓷鸟是居住在山上的。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说这两种鸟儿,其实是同一种鸟,名字都叫维鸟。

什么叫维鸟呢?

古人说,青颜色的鸟和黄颜色的鸟凑在一起,就统称为维鸟。

说了这么一大堆,可是,为什么会在这两种鸟飞过之后,国家就灭亡了呢?

这个故事是在说,群众不负领导的责。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是说,上古的时候,人们之所以需要一个酋长,是因为部落中的生活,已经不能再放任自流了,必须要有一个社会活动的组织者,一个协调者,而老酋长,担任的就是这么一个角色。

社会活动的组织者是有了,但是,这个组织者必须要听从大家的意见,公平行事。可是大家的意见是相互矛盾的,譬如两家争地,东家说地该归东家,西家说地该归西家,东家西家都是人民群众,都代表着群众利益,你说这个酋长应该咋办?

这个意思是说,民众的观点,具有鲜明的个人利益的特点,并不考虑大局,群众要是考虑大局,还要领导干什么?所以当领导的有时候必须要力排众议,这个众议你排对了,你就是流芳千古的圣世明君。可万一你要是排错了呢?那你就是十恶不赦的历史罪人。

所以这个领导,也不是那么好干的。既然不好干,最初的一些酋长,就采取了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的办法,就是一切听群众的。可这么一听,事情就乱了套,因为群众的意见只是为了争取眼前的一小块利益,没有争到利益的,肯定不乐意,就算是争取到了利益,可发现事态的变化更加不利于自己了,就会改变初衷,大骂领导不排“众议”。

于是这个部落就迅速地解体了,人们悲愤地说:我们需要更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于是强权就迅速地赶来,满足了当时民众的期望。

这个故事的另一个寓意是,有什么样的国民,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可这话能说出来吗?说出来还不得让人骂死!

所以呢,这种观念或是思想,必须要加密处理。

?3创新才有发展

有玄丹之山。有五色之鸟,人面有发。爰有青鴍、黄鷔,青鸟、黄鸟,其所集者其国亡。

——《山海经·大荒西经》

这里说的是在大荒之西,有一座山叫玄丹山,山上有一种长着五彩羽毛的鸟,一副人的面孔而且有头发。此外,这里还有青鴍和黄鷔,前者是青色的鸟,后者是黄色的鸟,这两种鸟跑到哪个国家聚集扎堆,哪个国家就算是完蛋了。

看起来,古人在青黄之鸟身上,吃了不少的亏啊,所以才会这么郑重其事,对此防范有加。

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部落的聚集,是因为大家拥有着共同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必然是积极的、向上的、符合人道主义的、先进的、能够引领整个文明向前行进的……所以呢,在这种核心的价值体系之下,该部落必然会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氛围,但是这五花八门的思想发展下去,就会出现一种占据优势的主流观念。

故事中说,其实主流观念也是莫衷一是、变来变去的,今天你主流,明天他主流,各领风骚三五天,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得紧。

但是却有人不喜欢这种乱哄哄的氛围。

其实也没太多的理由,很可能是老酋长对于某些观点有着一种病态的偏爱,同时对另外一些观点有着病态的敌视。这两种病态扭合在一起,老酋长就会坚持以正确的思想引导民众,奉行一种思想观念,打压其他类型的思想,就这么个搞法,于是部落里的思想迅速地统一了起来。

然后呢?

然后部落就灭亡了、解体了。

为什么呢?

因为,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肩负着价值创新与技术创新两大历史使命。不创新,他们就发明不出先进的器具,就斗不过满山遍野的豹子、老虎,而不论是价值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所需要的都是要有一个宽松的思想环境。

?4帝王的秘宫

又东三百四十里,曰尧光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金。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蛰,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斫木,见则县有大繇。

——《山海经·南山经》

这里说的是尧光之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外形像人却长着猪那样的鬣毛,冬季蛰伏在洞穴中,名称是猾褢,叫声如同砍木头时发出的响声,哪个地方出现猾褢哪里就会有繁重的徭役。

单只看“大繇”这两个字,我们就知道这段故事说的是夏朝立国以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