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娱乐初唐 >

第152章

娱乐初唐-第152章

小说: 娱乐初唐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去那边,李恪也不会让他过去的,所以只有在计划里把所有的事情交代好,唯一让他放心的是这些人对他的话非常认真听了,脸上并没什么不满的神情,希望他们战斗的时候也会把李好的交代放在心上就好了。

一切交代好后,这只队伍就要开始准备收拾着上战场了,船也带来了,李好还陪着他们对那些火炮以及**的使用进行了几天的演习,让所有的将士都熟练这些后才真正放手让他们出征了。安排好这些后李好的任务就是游山玩水了,他一直没有来过流求,后世因为特殊的原因他也很难过来这边游玩,所以现在过来他肯定要好好的游玩下这个海岛了,虽然时间有点紧迫,但是这不耽误他游玩。

他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阿里山,主要是这个地方太有名了,小时侯就是听阿里山的姑娘长大的。阿里山位于后世的嘉义市东方75公里,地处海拔2000公尺以上,和玉山山脉相邻,四周高山环列,气候凉爽,平均气温为摄氏10。6度,夏季平均14。3度,冬季平均气温6。4度。阿里山共由十八座高山组成,属于玉山山脉的支脉,隔陈有兰溪与玉山主峰相望,总面积为1;400公顷。群峰环绕、山峦叠翠、巨木参天。这里景色非常雄伟壮观,也是非常适宜人生活的地方还是一个避暑胜地,这里的森林、云海、日出和晚霞都是非常奇异的美景。

阿里山区的林相也很丰富,从亚热带的阔叶林到寒带的针叶林都有。800公尺以下丘陵为热带林相,主要由相思树、构树构成。樟树、枫树、楠树和壳斗科植为为主的暖带林林相。1;800~3;000公尺左右的林相为温带林,红桧、台湾扁柏、台湾杉、铁杉及华山松称为阿里山五木在此大量生长,阿里山的千年桧木群是目前台湾最密集的巨木群,桧木还分为红桧和黄桧,其中黄桧较为稀少。3;000~3;500公尺主要是冷杉,呈现寒带林的林相。

这里原本有一个土着居住区的,只是这里的土着对外来百姓不是很友好所以被剿灭了,连根都断了。从阿里山下来后就直奔日月潭,其实这时这些地方都不是李好嘴里的称呼的,但是他来了,然后指着地图说这是阿里山,那里是日月潭,好吧,以后的地图就是这个名字了,不管他什么原因。(未完待续。。)u

☆、第二百一十五章 来自文工团的消息

从流求回到泉洲汇合之前留下的人后他们就的抓紧时间回上海去了,现在已经八月初了,李好家里的两个孕妇应该快到生产期了。不过从泉洲也可以陆路过去的,花费的时间和海上实际差不多,但是他们还有下一站上海要去,所以还是选择了海路,只是在上海停留的时间不会很长而已。

上海李好也只是做规划的时候来这边考察过,然后一直就没来了,现在想想都快一年时间了,大开发的基础搞好了也不知道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船在码头靠岸后李好才知道自己规划发展后的上海到底变成什么样了,因为没法象后世一样建起座座高楼,但是三四层的小楼还是很多的,一栋栋的整齐的排列起来,靠近港口的这边大部分是商铺什么的,往里走就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仓库啊或者工厂什么的,以及小吃店,酒楼和住宿的地方,李好甚至还看到了妓*院。

看来不管什么时候,这个行业的生存力都很强啊,这个即将繁华的地方居然也被人瞄上了。只是这里李好觉得自己有必要给那些部门打个招呼了,必须每月要定期检查身体健康的。这里是港口,那些人跑南跑北的,谁知道会不会携带什么东西过来?如果到时在大唐内部爆发起来就麻烦了。看来套套的研发也需要加快了,套套这个东西其实好搞也不好搞,好搞的就是用小羊的肠子来搞,但是那玩意想下就恶心,谁还敢用?不好搞的就是用橡胶来制作。因为橡胶现在才刚刚得到天然橡胶。那个硫化还需要试验。至于制成套子出来估计得等一两年了。不过这个东西也不是一时急需的,所以以后研发出来后再把这玩意半强制的推行就行了。橡胶套套这玩意既能避孕还能防病,多好的东西啊,比起同时期的那些还在用鱼鳔麻布或者羊肠子的欧洲蛮人这个产品好多了,也敏感多了。

李好晃了晃头,收起自己胡思乱想的头绪继续打量着这个新码头的样子,每条街道也按李好的要求整的很宽,但就是这样一旦有货船靠岸了。这里的人流仍是很拥挤的,搬运货物的人来来往往的,还有打渔的人以及来船上看货的人。李好他们的船是唯一一艘只载人什么没什么货物的大船。

上了码头后路边就传来各种各样的叫卖声“各位看官,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啊,新鲜的上好的南洋大米啊,还有南洋的水果,这些都是曾经御宫的产品,快来看一看,瞧一瞧。”“海鲜啊,刚打捞上来的海鲜啊。大家都来看看瞧瞧啊”等等,李好一听怎么感觉自己好象到了后世看街边小摊一样了?

走过码头后里面就是生活工业区了。这时经济区这边的官员立刻过来迎接李恪李好他们,这一群人走过一家酒楼的时候竟然还听到上面有人在唱“孤灯夜下,我独自一人坐船舱,船舱里有我杜十娘,在等着我的郎。忽听窗外,有人叫杜十娘,手扶着窗栏四处望,怎不见我的郎啊。。。。。。”。李好凝神听了会,唱的还不错,只是不知道是那家女子在上面唱了。

迎接的官员看到李好在凝神听曲笑着解释这一年大唐文工团在各处总会举行几次表演,所以她们唱的歌也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楼上这唱的是歌剧《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片段,可惜不能唱全部的曲啊,也可惜那文工团没来这里表演过,说完那位官员还摇头晃脑似乎很遗憾的样子。李好看他样子觉得有点好笑,不过他也不会跟那官员说这歌剧还是自己创作的,李恪在一边听了也觉得好笑。他抱着好笑的心态问下那文工团的表演现在怎么样,毕竟他们一直在忙来忙去的也不曾关注这些。虽然当初文工团的表演在杭州很成功,但那毕竟在年头的时候,现在都已经过去快一年了。

那位官员虽然不知道李恪为什么问问起这个问题但还是老实的讲了文工团的近况,要说今年最火的是啥话题,那就非文工团莫属了。他们定期去边疆的军营里的表演据说也很火,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们今年在全国一共举行了六次表演,据说每到那个城市,那个城市基本就是万人空巷的境况,那两歌剧让多少女人流泪伤悲,让多少人被感动啊。大唐的每家报纸都连续跟踪报道了这些,这让后面的表演一场比一场更火了起来,就连书籍版的《白蛇传》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也跟着火了起来。现在满大唐的话题都是文工团的表演怎么样,那个演员演的好啊的,那《白蛇传》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现在整个大唐几乎都流传到了,每家青*楼酒楼要是没人会来两段这歌剧里面的插曲,那好意思出来接客?所以李好他们路过青楼听到唱《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片段很正常了。

李恪一听愣了,他原本是只是无心问下文工团的近况,没想到这个文工团现在竟然这么火了,这确实有点出呼他的意料了,连一边的李好也吃惊了。这歌剧在大唐的市场这么好?那京剧和黄梅戏花鼓戏呢?好象没听人说了呢,按说京剧这个时候应该开始有点套路了吧,想想后世的梨园祖师过那么几十年应该就要出生了呢,现在看来似乎京剧反响不怎么样啊。

李好忍住自己的好奇询问了那个官员文工团除了表演歌剧还表演了什么,那个官员愣了一下后才摇头说道没有,现在文工团只表演这两场歌剧,每场都要表演很久的呢,好象听报纸介绍明年还会推出新的表演节目出来,据说有什么京剧和花鼓戏来的,不过现在没有表演这些节目。李好一听才明白感情那些还没拿出来啊,害的自己白担心一场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六章 牛,好多的牛

这样看来未来几年时间李好都不需要为文工团担心这些事情了,她们做的很好,到时估计市场有了编剧也培养的差不多了,国粹提前得到了发展,只希望它们能够发扬和传承下去,不要没落了。虽然国粹这些东西比较复杂,但是李好还是希望它们能够作为一个文明传承下去,表演者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地位什么的,而不是用所谓的戏子一棍全部打死。

李好在上海停留了几天,原本他是计划停留一天就走的,这种经济开发区对他来说没什么看头的,只要规划好了,招商引资按计划进行了其实其他的也就没多少事情了,更何况上海这边还已经趋向稳定了。只是事情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出现了变化,因为南洋那边给这边码头运来了东西,为了处理这东西所以李好又多停留了几天。

南洋给上海这边运来的是大量的牛,这可是大唐最缺乏的东西了,只是这些牛似乎不是很听话,还有部分是野生的,所以运来的人提前和码头这边打了交道问该怎么处理。他们来询问的时候恰好是李好要准备离开的时候,李好他们一听来了很多耕牛所以就没走了,直接来到码头看下情况。

这一批的船队有十多搜大船还有不少小船,他们原本是要在广州上岸的,可是那边码头的人多,而且这些牛下船后不太听话,怕出问题所以他们下了一船的牛后就直接跟着来上海这边了。反正这些牛到时还是需要李恪来安排的,所以这些牛拉到上海来也没什么关系,只要船上多准备些草料就好了。至于脏点就没关系了,多冲洗几次就好了。

李好上船看了下,那些大船一船装了几十头牛,基本都是一年期左右的小牛多点,这种正好驯养,还有一部分成年牛,这些是驯养过的。所有的船加起来将近有千多头牛。这还只是第一批,后面还有不少。估计到时几十万头应该是没问题了。但是这些牛有野性的,所以需要妥善处理了,要不然也麻烦。

李好一看原来是这事情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