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忠武公传奇 >

第30章

忠武公传奇-第30章

小说: 忠武公传奇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庋返畚窖艄煜轮洌嵊肷窖艄仓�

另外一件事更是无耻。黄初二年,小丕要纳献帝的次女和三女为嫔,这件事拿到朝堂上一议,那帮附势的小人个个都像打了鸡血,欢呼雀跃。如果我们把曹刘两家的关系捋一捋,这小丕就简直是猪狗不如。献帝之后是小丕的亲姐。献帝之妃是小丕的亲妹。献帝之女是他小丕的亲外甥女。但他竟然无视人伦,纳自己的亲外甥女为嫔,而且还一纳就是一双。附势的小人为什么欢呼雀跃?夺人皇权还要幸人爱女,这不是比“杀了算球!”还要歹毒吗?小丕就是那样厚颜无耻,而且还要在朝堂之上故作正经地问忠武公,余常侍,你意如何啊?

忠武公骂道,禽兽不如。

那帮附势的小人便一轰而上,围着忠武公就是一顿暴打。小丕再次喝退众人,不可放肆,余常侍乃光武先帝义弟,敕封忠武公,可恕九死,何得如此无礼?转身又对忠武公故作严肃地说道,余常侍,你也是个老革命了,我们办事要讲组织原则呀,少数服从多数,就这么定了。气得忠武公一头撞向廷柱,顿时昏死过去。

但是,歹毒的小丕并不肯放过忠武公。他请来名医华佗给忠武公疗伤,要太医院安排特护病房,用上好的云南白药。他自己还几次提着水果罐头亲临太医院探视。忠武公刚刚痊愈,他就以案牍堆积为由,要忠武公赶快上班,因为他还要继续做猫玩老鼠的游戏。

忠武公伤愈后上班的第一天,小丕坐在龙椅之上牵着他的手对大家说,余常侍乃光武先帝义弟,敕封忠武公。加上我大魏天朝,前后历十五朝,德高而望重,国之宝器也。今后,万不可轻慢。就在小丕的言语之间,大家猛然看见忠武公的满头黑发由两鬓到头顶一寸寸地白了起来,不到五分钟已是满头银丝。接着又看见他的一头白发就像面架上的挂面一样,少顷漫过腰际,滑过膝弯,一堆新麻一样匍匐在砖墁之上。

在之后的日子里,人们看到他眼袋下垂,双颊瘪塌,满嘴的牙齿一颗不剩,腰弯背驼。只有他的白发有如春天的藤蔓一样疯长,长长地拖在他的身后。那个时候的许都还是一座破烂不堪的城市,泥面的街道上到处都是牛屎马粪,猪婆在街中间滚泥,鸡鸭在街边觅食。忠武公每天步行上朝,他的长长白发拖在身后,上面粘满了泥水和动物的粪便,到了崇阳殿上已是臭不可闻。但是小丕还不放过他,专门安排两个小黄门每天用皂角水给他洗头。之后,忠武公每天上朝的时候,这两个小黄门就在他的身后捧着他长长的白发,成了当时许都街上的一道风景。但是他的白发疯长的速度实在太快,以至于为他洗头捧发的小黄门要按倍数翻番增派。由二而四,由四而八。不到十天,忠武公的白发长到三千多丈。在家的时候,他的白发像草堆一样塞满了厅堂。二百五十六个小黄门每天天没亮就要起来烧水给他洗头,然后将他的头发象晾面一样晾在特制的架子上,再用蒲扇来扇干。每天上朝的时候,虽然有二百五十六个小黄门给他捧发,但是,忠武公人到了朝堂之上,而他的头发还有些在家里没出门。好不容易等头发都到了,又把崇阳殿塞得满满当当。气得那帮家伙联名奏请小丕下旨割去他的长发,但那时候有“发肤乃父母所授”的神圣规定,割发犹如枭首,而且这可是小丕的亲爹大魏太上皇的首创,故小丕也不敢准奏。最后,只得批准了忠武公的退休申请。

这段历史在《忠武公轶事录》一书中有更为详实的记载。公元七百五十三年,大唐帝国的头牌诗人李白,在一个叫秋浦的地方偶然得到一本手撰的《忠武公轶事录》,当他读到这一章节的时候,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不由自主地高声吟唱: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后世,有无数个先生都给他的学生们讲授过这首诗。对这首诗的写作手法,无一例外地理解为艺术的夸张,是浪漫主义的绝妙构思。我从江洲师专毕业之后,在码头中学当语文老师,开始我也是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说法这么讲的。忠武公听了我的课后,就原原本本地给我讲了他在大魏跟小丕做常侍的那段经历,同时也给我讲了大唐玄宗年间他与李白的那段不解之缘。原来李白成诗是这样的一种创作背景。如此说来,这完全是一篇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啊。我为我的误人子弟的讲授而十分羞愧,第二天便又补讲了一课。学生们是听得津津有味,但是语文教研组长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却把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之后,我又向《中学语文教研》投寄了一篇《秋浦歌创作背景及艺术手法考》,但石沉大海,没有被采用,原稿也没有退。

正文二十六

忠武公就这样一日万变,除了白发保持着加速度不断疯长外,健康状况每况日下,下垂的眼泡帘子一样遮挡着瞳孔。双颊也火鸡一样垂挂在胸前。腰身也由钝角弯成了直角。而且咳喘不已,胸腔里不断发出风箱一样的声音。满朝的文武都表现出无限的愤慨和厌恶。只有小丕假惺惺地表示着无限的同情。其实他的心里也是美得不行,于是便给忠武公发了一张“光荣退休”的证书,批准了他的退休申请。其实他的心里却时刻在想,很快就会等来他的死讯的。小丕还专门让礼部为忠武公准备了一份满纸溢美之词的悼词,这些都是做给活人看的,到时候就给他开个隆重的追悼会,再给他几顶华丽的帽子,让这个讨厌的老东西永远消失吧。

垂死的忠武公决定回长安去。他要在死前再祭扫一次双亲墓庐,然后就在长安等死,以尽人子之孝。就这样,他拖着三千余丈的白发,艰难地向着长安跋涉。启程的那天,小丕还假意在许都西门设宴饯行,并且以帮他捧发的名义,派了五百一十二名绣衣御史(也就是狗特务)来为他跟踪服务。实际上是只等他一死就好回来报讯。但是,忠武公的一头白发却无比神奇,白日里沉重无比,第一天就把五百一十二名绣衣御史累得半死。到了晚上那帮狗特务睡得象死猪一般。忠武公的白发在清风的吹拂之下,游丝一样在空中飞舞,蚕茧一般裹挟着忠武公向着长安飞行。于是,忠武公摆脱了那五百一十二个狗特务的跟踪,昼伏夜行,不几日就到了故都长安。

那一夜,在冷月清辉之下,他分明就看见他的母亲坐在坟头上用慈爱的目光看着他,仿佛他还只是一个孩童。忠武公满含委屈地叫了一声:娘!便一头扑进娘的怀抱。娘用她的左手捧着他的脸颊,右手抚摸着他的苍苍白发。他真真切切地感觉到,那满头白发在娘的抚摸之下,正一绺绺无声地滑落,无绪的乱麻一样堆砌在他的身后。他还看见,娘用她神奇的右手一掸,那堆白发便云朵一样飘得无影无踪。忠武公顿时感到身轻如燕。惊悚的忠武公又叫了一声:娘!就用双手去捧娘苍老的双颊,可是他的双手摸到的只是娘的冰冷的墓碑。

第二天清晨,早起的生意人看见一位赳赳青年流星一般从长安街上穿过。他和建武二年离开长安的那个青年一样,身穿长衫、肩挎一面粗布包袱,包袱里还是几十张饼,腋下还是夹着一把雨伞,沿着渭水溯流而上西向而去。依照“春发一枝流源落”的谶言,他认为光复汉室的大任将降于蜀汉政权的肩上。他决定溯渭水而上,再南折翻越秦岭到蜀汉去开拓他未来的事业。

离开长安的时候,忠武公看见长安城的大街上到处贴满了悬赏二百五十六万的赏格缉拿他的告示。告示上还画着一个满头白发双颊火鸡一样下垂的糟老头子,那是他离开洛阳时的光辉形象。关于赏格为什么不是二百万或三百万的整数,而是二百五十六万这么个蹊跷的数字,在此我要作一个特别的说明。大魏时代,国库空虚,所以小丕一当权,就明确地规定,凡是缉拿脱逃的要犯,刑部只定赏格的数目,中央财政是一律不负担赏金的,钱一律由责任人分摊。前面说过,忠武公告老还乡离开洛阳的时候,小丕是指派了五百一十二名绣衣御史跟踪监督的。现在大魏的头号要犯脱逃,缉拿的赏金就应该由这五百一十二名绣衣御史分摊。开始,刑部在拟悬赏告示时,为了便于算账和多留扣点,也为了能尽快捉到忠武公,赏金拟定为五百一十二万,责任人一人一万。但是,这帮狗特务中有一个人是刑部笔试帖的表哥。他出面代表大家给他表弟送了一个五万一千二百块钱(每个责任人集资一百块钱)的红包。他表弟在拟写告示的时候,便以权谋私打了个对折,责任人一人五千,这就是二百五十六万的由来。

长安城里贴满这张告示的时候,忠武公就在围观的人群当中。看着那五百一十二名绣衣御史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满街乱窜,忠武公拍拍自己的脑袋,看看自己一幅全新的面貌,心想谁能想到忠武公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呢?

过武功的时候,他看到告示上的赏金已提高到五百一十二万。过秦岭太白关的时候,他看到告示上的赏金已提高到一千零二十四万。忠武公嘿嘿一笑,心想大魏的这五百一十二个绣衣御史怕是要被集体斩首了。

忠武公马不停蹄,过太白关沿褒水而下直抵汉中。他要去找那个摇鹅毛扇子的领导。遗憾的是他的遭遇跟建武元年初到洛阳的时候一模一样。一到汉中,双脚还没有站稳,两个巡卒就给他戴上手枷直接送进了看守所。那两年,玄德皇叔是十分的苦恼,先是洛阳来的消息说小丕杀了献帝立魏代汉,接着又传来二弟云长被杀,荆州尽失的噩耗。刘皇叔便化悲痛为力量,在成都立汉称帝。为报二弟云长被杀之仇,他还不听谏阻,毅然决定倾全国之力,攻打东吴。所以忠武公到汉中的时候,蜀汉举国上下都进入一级战备。皇帝决定御驾亲征。摇鹅毛扇子的领导也回了成都备战去了。汉中只有一个姓魏的将军主持日常工作。他便亲自提审了忠武公。

魏将军:你叫什么名字?

忠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