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公卿-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三洪微微挺身,还是没有抬头,终于说道:“自我洪武太祖立国以来,分封诸王,为的就是拱卫大明三万里河山。普天之下俱为大明嫡血,无论何处有事,不管局面如何凶险,都可以做到八方来援群起而攻之……”
“说的不错,当年的蒙元灭国无数,兵马何其强盛?然我太祖起兵反抗蒙元暴政,横行百年的蒙古帝国竟然应声而倒无人来援,皆是因为各自为政互不统属。你说的很好,继续。起来吧,站着说。”
林三洪这才起身,垂手在一旁谢过之后继续说道:“太祖皇帝本意是好的,为的就是防止四方六夷趁兵马雄壮之机,而逞疆域之内。可此一时彼一时,当今我大明国力强盛,放眼天下已无人可及,正是锐意进入大举开拓之时。自当令出中枢权集一统,以举国之力,内可安定民生打造极盛之世,外可征抚海内成千秋帝国。若再行分封之事,只会落得内斗内耗……”
第七十三章 威福并重
前一任的大明皇帝,朱棣的嫡亲侄子,建文皇帝,行的就是削藩集权之事,其实这个举动本身并没有错,也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事情。只不过因为手段用的不恰当,而且太过于急功近利,过于相信中枢的权威,这才落得凄惨下场。林三洪这么说,若是个心眼儿小的皇帝,立刻就会暴跳如雷的命令左右把林三洪拉出去砍了。
朱棣的皇位是怎么来的?还不是挑着“奉国靖难”的旗号篡位而来?当初靖难的时候,朱棣的实力并不占据优势,也曾在明里暗里得到那些藩王的支持,即便是那些没有帮忙的也没有帮倒忙,而是躲在一边等着看建文的笑话。这个时候说起这些削藩的事情,一句“挑拨”就能让林三洪死无葬身之地。
林三洪也知道其中的利害,再不敢往下说,终究没有说出“削藩”这个建文皇帝想做而没有做成的字眼来。
听了林三洪这么几句之后,朱棣并没有勃然大怒,更不会击节叫好,而是沉吟不语。
林三洪赶紧跪倒请罪:“臣万死!”
在很多时候,做臣子的即使是说对了,也不会落下好下场,尤其是在这种事情上,当年的晁错还不是被当作替罪羊给牺牲掉了么?若是朱棣还没有下定削藩的决心,为了稳住地方藩王,只怕也会牺牲掉眼前的这个言官,林三洪就没有机会见到明天的太阳。
可这也是个机会,要是说对了时机,以后就会飞黄腾达,富贵功名什么的就不必说了,关键是可以让自己跨出关键性的一步。危险是有点,不过朱棣深夜召见,显然是已经下了决心,所以总的说来,胜算应该在八成以上甚至可以达到九成。
朱棣站起身,来回走动几步,林三洪这才注意到永乐皇帝竟然是个瘸腿之人,似乎是左腿有点不便的样子,走路的时候总是显得一高一低。
“你年纪轻轻,有这样的见识已是不凡,只可惜我大明朝不是人人都有你这样的眼光……”朱棣仰头看着天上的月亮,似乎是叹息了一声,对身边的护卫千户说道:“刘成,宣旨吧。”
刘成展开早就准备好的黄绫圣旨说道:“林三洪接旨。”
这可是很正式的圣旨了,林三洪急忙跪接。
“奉天秉运,大明天子诏曰,言官林三洪者,自任中以来,辨明刑狱,劾威福乱政之官,提京枢吏治为功,彰百官风纪,希进大用,特简拔为考功清吏使。委以奉敕地方,拊循湖广。凡地方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有大臣奸邪小人构党者,可专其敕行事……”
考功清吏使是个从五品的官职,而且是那种临时性质的职务,并没有一定的定制,只有在三年一次的官员考绩中才会任命数量不等的人员担当,办完了差事之后还要撤销。因为考功清吏使的职责就是考核地方官员的政绩,按照惯例,这个职位的官员都是由吏部和督察院共同推举,林三洪是御史出身,有这么个任命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几十年之后,这个职位才成为常设的官职,并且由从五品提为正五品,划归吏部管辖,明末就又撤了,恢复为以前的临时性质。)
“你这个考功清吏的钦差大臣要下到湖广之地,替朕看一看那些地方官员,是不是奉公守法公忠体国……”朱棣低头看了看林三洪,意味深长的说道:“背后的意思朕也就不多说,你也是聪明人……”
“是!”林三洪抬头说道:“考功清吏不过是表面的工夫,万岁是要臣到湖广一带考察百官行止,为将来的……削藩做准备。”
“你明白就好,领旨吧。”
等到林三洪恭恭敬敬的领了圣旨,叩头谢恩完毕之后,朱棣又道:“事关重大,朕怕你办不好,所以还有一道旨意留给你。刘成,取第二道圣旨给他听听。”
怎么?还有圣旨?
刘成继续取出第二封圣旨,展开念道:“佞臣贼子林三洪者,枉不顾天恩体恤之意,浑不念朕宽仁之心,竟威福地方捏造谣传,妖言惑众于前,挑拨朕于诸藩屏之兄弟之谊于后,不诛之则国法何存?此等獠奸之宵小,实为国之祸苗,凌迟处死,夷九族难消其罪……”
刚才还是加官进爵委以钦差之任,还不等林三洪欢喜呢,忽然之间就又是一道降罪的圣旨。不仅要把林三洪凌迟碎剐,还要株连九族。
跪着的林三洪听得汗流浃背……
就听朱棣说道:“这道降罪的旨意朕先不给你,留着等你把事情办砸了再颁不迟,朕的良苦用心想必你也明白了吧?”
这道旨意是什么意思,林三洪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自己虽然成了钦差,可终究缺少和地方实力藩王斗争的实力资本,若是能顺顺利利的抓到湖广藩王的把柄,让朝廷完成削藩的大事,封赏肯定是少不了的。若是把事情办砸了,肯定会激化地方藩王和中枢之间的矛盾。到时候为了缓和皇帝和藩王的紧张关系,为了给朝廷争取时间,朱棣肯定会把林三洪给咔嚓掉,而且还要株连九族,把林三洪作为替罪羊和牺牲品给推出去。然后把脸一抹就和藩王套交情,到那个时候,所有和削藩有关系的事情就都是林三洪一个人为了“挑拨”地方中枢的关系而制造出来的,纯属子虚乌有。总之就是一句话:事情办不好,你林三洪就是我大明朝的晁错,就是削藩失败的牺牲品,所有的黑锅都给你准备好了,你想不背黑锅都不行。
真要到了那个地步,别说是一个汉王朱高煦,就是朱棣本人也保不住小小的林三洪了。
既然朱棣已经把旨意说明了,就是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林三洪知道自己没有退路更没有别的选择,把牙一咬说道:“万岁放心,臣虽肝脑涂地,也要把差事做的妥妥帖帖。”
“好了,朕知道你的血诚之心,要不然也不会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去办理。”朱棣好似倦了,挥挥手说道:“你下去吧,好好的准备准备,但有所需给煦儿那边知会一声,可便宜行事……”
林三洪很恭敬了告了退,在刘成的带领下出了皇宫,还在感叹刚才的事情:“这个朱棣可真是个做皇帝料子,红脸黑脸都给他做了,难道这就是帝王心术中的福威并重?要我到湖广去和藩王打对台,这戏不好唱啊……不对,这事情好像不大对头哇!”
出了皇宫之后,走在空荡荡的大街上,林三洪才感觉到有点不对头,仔细一想,终于察觉出其中的破绽:我说呢,就我这样一个小小的御史言官,既没有资历又没有功劳,怎么可能一步登天成为钦差大臣?一定是这样了……
第七十四章 背后的背后
“考绩湖广的钦差大臣?”作为自己的心腹,能够捞到一个钦差的身份,绝对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但是朱高煦听到林三洪说了刚才在宫里的事情之后,一点也没有兴奋的意思,反而是忧心忡忡,皱起眉头说道:“钦差大臣乃国之大事,干系到中枢和地方的许多牵扯,贤弟你……不是我说你呀林贤弟,你还不够做钦差的资格呀。”
林三洪不过是个言官,而且是新任言官,无论资历还是威望,都不够做钦差的资格。一般情况下,大明朝的钦差都是五品以上的实职官员,并且是职有所专的官吏才能够胜任。虽然林三洪被朱棣加官到了从五品,终究也不过是个短期任命,明显就是为了办这趟去湖广的差事才临时委任,以后肯定要销这个官职。
朱高煦背着手来回走动,很是担忧的说道:“父皇这么做明显是要贤弟我对付盘踞湖广的楚王。可楚王……不是贤弟你能对付的了……”
楚王朱桢乃是太祖洪武皇帝的六子,洪武三年就藩武昌府,和当初的燕王朱棣一样,属于大明最早的二十四系藩王之一。因为楚王不属于九大边王,手里没有那么多的精锐军队,除了在武力方面比燕王朱棣要差之外,其他的方方面面并不比朱棣逊色,尤其是财力雄厚不可小觑。当初建文皇帝削藩的时候,也没有敢于就真的把楚王怎么样了。
经营湖广之地已达三十年之久的楚王实力极是雄厚,就算是挟靖难之威的朱棣也不敢轻举妄动。林三洪很清楚自己的能力,一个小小的御史言官,动动嘴皮子的煽阴风点鬼火还可以胜任,若是想硬碰楚王这样的实力人物,完全就是以卵击石螳臂挡车。
虽然加了钦差大臣的名分,在地方官面前抖抖威风还能说的过去,其实在楚王这种实力派的藩王眼中,所谓的钦差大臣就是一个屁,根本就不会放在眼里。若是委派一个钦差就能搞定楚王这种实力派的话,朱棣早就动手了,还用得着费这么大的劲?
“我这样的钦差大臣肯定不够楚王塞牙缝的,难道万岁会看不到这一点?”林三洪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先不说官职的大小。光是楚王三十多年的经营,肯定已经把湖广打造成为盘根错节的铁桶大阵,尤其是在大王爷朱高炽借着整顿吏治的机会削除了藩王的部分外围势力之后,各个藩王很可能已经嗅到了什么味道。在这样的敏感而要关键的时候,哪怕是一件小事也能起到牵一而动全身的效果,忽然就派一个钦差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