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大唐春 >

第182章

大唐春-第182章

小说: 大唐春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只要一想到自己此后办理漕运事务,免不了要跟太府寺这边打很多交道,甚至还有可能要从太府寺这边支借一些财货之类的,李曦就忍不住头大。

再慢的脚步,总会走到终点。

来到太府寺衙门的门口,李曦向门口的皂隶递了帖子,然后里面得到回报,很快,竟是杨崇礼亲自迎了出来。

“哎呀呀,子日先生,没想到你今日就过来了,老朽可是极爱你的诗呀,只可惜此前一直不曾有缘得晤,今日既然来了,定要好好聊聊才是”

九十二岁高龄的杨崇礼须发皆白,看去南极仙翁也似,不过脚步倒是沉稳,而且口齿清晰,说话间眉飞色舞,脸上表情极是灵动飞跃,丝毫不见龙钟之态,竟是精神矍铄之极

不过,他表现的越是亲热,李曦就越是忍不住头大。

据说,这老家伙之所以追着三位皇帝都要过债,却并不那么令人讨厌,即便是朝中政治斗争的再激烈他都可以稳坐钓鱼台,正是得益于他这副见了谁都无比亲切的态度。

而且还据说,想当年他正是凭借着一遍一遍又一遍的追着玄宗皇帝,在他跟前头嘟囔,“陛下,这笔债你得还呀”、“陛下,这笔债你不能不还呀”,如此反复以往,便如狗皮膏药一般,贴上去就撕不下来,这种话少说也得说了有个几千上万遍,到最后直嘟囔的玄宗皇帝脑仁儿疼,这才最终狠了狠心认下了这笔债的。

所以可想而知,这种人,他若是跟你板着脸正经说话,那大不了也就是公事公办罢了,可他要是跟你亲近起来……看着她的笑脸,李曦莫名其妙的就有一种心惊肉跳的感觉。

不过思来想去,眼下的自己还是光杆司令空衙门,没什么可以被他剥削的,所以李曦干脆就大了胆子,也笑着跟他客气恭维了几句,然后两个人便走进太府寺衙门里去,到杨崇礼日常署事的公事房坐下了。

刚一落座,等到胥吏奉茶毕推出去,李曦就赶紧起身,一本正经地以知太府寺丞的身份参拜主官。眼见他作揖要拜,杨崇礼唬得差点儿蹦起来,一边伸手就虚拦着,一边身子也避开座位,以示不接受李曦的礼,口中还嚷嚷道:“拜不得,拜不得,你这一拜,回头肯定张嘴要钱拜不得,拜不得呀,快免礼,快免礼”

李曦听了哭笑不得。

“老大人,下官初初上任,自然是要参拜上官的,您不受礼,这个可是为难下官了。”

杨崇礼却是继续连连的摆手,“免了,免了,你李子日么,我是知道的,做得好诗,做得好买卖,说起来跟我老头子倒是臭味相投的很,前些日子,老朽悄悄地到你店里盘了一圈,回来后还跟陛下提过一嘴,眼看我垂垂老矣,大约过不了多久就要致仕了,到时候,还得你来做这太府寺卿老朽才得放心,至少你不会做赔本的买卖……你看,老朽对你可是不差,你可别刚一来就给老朽出难题”

听了这话,即便李曦再怎么哭笑不得,也是拜不下去了。

在刑部和户部的时候,因为那边没有熟人,他虽是正儿八经的拜见了上官的,但到底只是公事公办的应付公事而已,到了吏部,因为两位侍郎都是熟识的,所以他摆姿势要拜,苏晋和李林甫也都是摆摆手就作罢了。

但是来到这里,即便不是参拜上官,他还真是诚心诚意的要拜一下的。

当下他收起苦笑,一本正经地道:“杨公,下官知道杨公经营太府寺二十多年,朝野盛赞,杨公此举自有道理,但是,下官出任江淮转运副使、督京畿粮道事,非为己身,为长安解粮荒,为社稷求万世太平尔。因此,下官此拜,乃是为长安百姓的一粥一饭,为大唐国都的万年安靖而拜,求杨公莫再推辞”

说完了,他认真地看着杨崇礼,目光清澈,态度端谨。

李曦这一番话,说的杨崇礼哑口无言,最终,他磨磨蹭蹭地回去自己的位子上坐下了,脸上却是一副剜却心头肉的模样,眉毛胡子都挤到一块儿去了。

见李曦端端正正地拜了一拜,他叹了口气,一副无比懊丧的模样,感慨道:“完了完了,这下子不给钱都不行了。”

又道:“你也太狠了,拿长安百姓来压老朽”

李曦闻言笑笑,回身坐下。

漕运一事,牵涉甚大,别的不说,光是各地的仓库、一路的车船、脚夫、船工等等,开支弥大不说,最关键的是,这里面有着很深的学问,不是说随随便便就能办好的,而关于这些经济之术,杨崇礼身为当代最著名的经济学家,自然是李曦想要请教的对象。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处。

玄宗皇帝虽然委派了李曦以全权,江淮转运使司衙门也成立了,但是到现在为止,这还只是一个空衙门而已,要想让这个衙门真正的运作起来,第一要人,第二要钱。

江淮转运使司衙门隶属于政事堂,官员们的俸禄自然是挂靠在户部支派,但是即便如此,又有谁愿意好好地长安太平官不做,跑去一个前途未卜的新衙门里?更别提李曦需要的还是一些技术型懂经济的官员了,这种官员放到任何时候都是稀缺之极的。

要挖墙脚,最好的自然是冲着户部和太府寺下刀子。

其中又以被杨崇礼这个经济大鳄控制和调教了二十多年的太府寺为首

另外,江淮转运使司新衙门成立,朝廷上自然要拨一些款项以供办公之用,但那只是日常支用的钱罢了,到了任何时候,要做开拓性的经济工作,身后没有强大的经济后盾都是不行的,而鉴于杨崇礼一毛不拔的特性,李曦觉得,于其事事时时的找玄宗皇帝要钱,还不如抱住杨崇礼的粗腿来的更方便快捷些。

要拜师、要挖人、要钱……

对于李曦来说,他恨不得头拱地的把杨崇礼当菩萨供起来才好,而杨崇礼那么聪明的一个老妖精,他又岂能不知道李曦肚子里那点小算盘,所以,硬是抬出长安百姓万民来,让他受了自己一拜,这就等于是已经赢了一局了,人家要抱怨一下,自然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光是这一拜,显然还不够分量。

坐下之后,李曦喝了口茶,放下茶盏之后便道:“下官在国子学时,便每常听到杨公的大名,众人皆以为杨公坐镇太府寺二十多年,为国家治财理赋,可谓开元第一人矣哦,对了,据说杨公膝下有三子,亦皆有所擅,好像是二公子慎矜大人现为汝阳令,三公子慎名现为含嘉仓出给,呃,对了,倒不知大公子慎馀现居何职?”

来的这一路上,李曦就在反复揣摩该怎么把杨崇礼拉到自己这条船上来。在他看来,杨崇礼再怎么抠门较真,自己上有玄宗皇帝之命,中有长安万民福祉之托,下再拉上点个人私情,想必杨崇礼还不至于不动心。

因此,他就想到了杨家三子。

杨崇礼一族,与中宗时长宁公主的驸马杨慎交乃是同族,都是隋朝皇族的血脉,所以,如果论辈分,杨慎交的儿子杨洄还要管杨崇礼叫一声爷爷。

而据李曦所指,如果再往上查的话,杨花花和杨国忠的那个杨家,跟杨崇礼的杨氏一族,也是一家人。只不过年代久远,自隋朝灭亡之后,大家各有各的机缘,所以几十年过去,若非实有必要,再或者是同地为官的话,大家都并不怎么联系了。

毕竟身为前朝遗脉,与其他普通人还是有些不同的,虽然百多年过去了,皇帝未必就还会惦记着这种事情,但是多多少少的,总还是谨慎一些更好,免得招惹了朝野侧目,流言蜚语一旦袭来,便是皇帝本来不担心也不免要做些动作了,那就不免要害人害己。

杨崇礼今年已经是九十二岁高龄,可想而知,他的儿子也都年纪不小了,而且杨家三子,各个都有贤名,这个李曦也是听说过的。

二公子杨慎矜,三公子杨慎名,借有才名。但是人家都做得好好的官,李曦知道自己未必拉拢的动,但是据他所知,杨家大公子杨慎馀却是至今为止都没有出仕。

而且据李适之苏晋等人说,此人行事颇为机敏练达,虽然一直以来不曾出仕,但是他经营家中产业,也是很有成绩,杨家不靠皇帝赏赐,不靠灰色收入,其家中之富,却是不弱王侯,在整个长安都是出了名的富户,而这些,自然都是杨慎馀的功劳。

所以,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杨崇礼不让自己的长子出仕,但是眼下既然要拉拢杨崇礼,要把这老妖精骗到自己这条船上来,让他以后能够认真的帮助和指点自己,杨慎馀自然是李曦必须要拉拢过来的了。

而俗话说人老成精,杨崇礼九十多岁了,真个老妖精一般的,听李曦突然提起自己的儿子,他忍不住就是眉头一跳,当即拍案而起,指着李曦的鼻子怒斥道:“好你个刁滑的小子,竟真是把主意打到老夫身上来了,你……”

一个“你”字噎在喉咙里,下面那句话,他却是怎么都说不出来了。

良久之后,他颓然坐下,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摇头叹息道:“你小子,可真是鬼精鬼精的,我说,别是谁在背后给你出的主意吧?这也太毒了……”

话是这么说,其实当他坐下的时候,这心里便已经想明白了,然后就是忍不住叹了口气:为了杨家,慎馀身为长子,竟是至今不曾出仕,眼看自己垂垂老矣,或许,就借着这次机会,正式让他站出来吧。不然的话,自己在的时候固然还好,自己不在了,老2和老三固然敬重他们的大哥,但是等到下一代人,却不免要骂自己这个做爷爷的不公平了。

二房和三房都在做官,将来自然可以将家族余泽恩荫下去,但是老大呢?总不成将来还要指望着老2老三往外拉扯吧?那样对老大可是太不公平了。

于是,他抬头看着李曦,不说话,看似昏黄的眼珠里时有精芒闪过。

他在等李曦出价。

虽然一辈子奉公为国,眼看老了老了,实在是不想徇私情,但是一来李曦要做的事情如他自己所说,的确是为了长安百姓,为了大唐社稷,所以自己伸手帮他,并不能算是徇私,二来么,慎馀本身的才华,不出来做官,也确实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