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春-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说玉真公主在长安有好几栋府邸,其中有她作为当朝长公主的封邸,也有一座道观,而眼下李曦看到的,则是玉真公主平日里闲居的一座宅邸,名字就叫“玉真别馆”。
李曦和李适之两人下了马车,门口便有两个垂髫道童迎过来,两个小丫头看上去也就是十岁出头的样子,唇红齿白,说不出的可爱,到得李曦和李适之面前,两人稽首为礼,李适之应该是来过一次了,所以两个人张口就叫出了李适之的名号,道:“李陕州安好,我家仙师恭候多时了,请随贫道来。”
李适之和李曦都是稽首还礼,然后便跟着那两个小道童进了玉真别馆。
来到长安之后,李曦也去过几个大人物的居所了,比如李适之的府邸,比如寿王府,等等,他们或则文气郁郁,或则花团锦簇,总之给人的感觉都是十足的大家气象,但是进了这玉真别馆之后,他却突然觉得,此处清幽散淡,不似人间。
当然,作为玉真公主的别馆,这里的建筑极为讲究,丝毫都不比寿王府内逊色,但问题是,这里的一草一木,显然都是经过主人家静心布置的,所以,这气氛上带了浓重的个人色彩,而偏偏的,这份浓重的个人色彩,显得有些晦暗。
一路跟在两个道童的身后走廊过檐的往这别馆里走,李曦左看右看,忍不住皱起眉头,心想:据说玉真公主才三十出头吧?怎么竟是如此一份心如死灰的感觉?
不是说大唐的女冠们大多yin。乱不堪么?
就这布置,这心境,谁当此地,能yin。乱的起来?
还好,虽然这周围的环境素雅清淡,李曦看了却也只是微微觉得有些压抑而已,因为虽然坚决的反对把自己归入文学青年的范畴,但毕竟也盗窃了那么多著名的诗作,又日日走马于文人士丛,身上多少也沾了些文人气息。
扭头再看李适之这个十足的文人,自打进了玉真别馆,他便是一副兴奋之极的样子,显然,这环境很是对他的胃口。
扭头看见李曦皱着眉头左右打量,李适之似乎是明白了李曦在为何皱眉,于是他略微放缓脚步,同时伸手扯扯李曦的衣袖,等两个人速度慢下来,跟前边带路的那两个小道童拉开了一点距离,他这才凑过来,小声道:“觉得别扭吧?”
李曦笑笑,“还好,只是……”他伸手指一指四周,尤其是前面一丛细竹,蓬勃蔽郁,蜿蜒遮住了一带走廊,顿时就让环境显得有些阴森怕人,当然,你要解释成别有洞天,那也不是不行,但是至少这种感觉普通人不会怎么喜欢。
李曦道:“玉真长公主她……身体不太好?”
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当个人的情绪或者身体状态出现异常时,她往往会不知不觉的主动去修改自己所处的外部环境,直到这种外部环境与他自己的心情和状态吻合,这样才会感觉比较舒服,这是所有人都会不知不觉就去做的事情。
只不过玉真乃是长公主,虽然出家修道了,而且她也数次上言请求撤回自己的封号和府邸,但毕竟玄宗皇帝从未答应过,所以,她还是那个长公主,身份无比尊贵,所以李曦自然不能直接开口问这位玉真长公主是不是心理有毛病啊之类的,只好托言先问身体。
李适之闻言愣了一下,摇摇头,“没有啊长公主身体一向康健。”
他看看四周,显然是很纳闷李曦怎么把思路从那一排细竹的身上飞速转移到玉真公主的身体上的,不过他本来还想跟李曦说,“每个初到这里来的客人,总是会下意识的觉得别扭一会儿,不过很快就会适应了”。不过这会子却被李曦抛出的新话题给吸引住了,扭头看看前面渐行渐远的两个小道童,他笑了笑,微微侧过身子来。
“玉真长公主一直云英未嫁嘛,黄帝内经上怎么说的,你别告诉我你不知道。”
李曦闻言摇摇头,《黄帝内经》、《素女经》,他都听过,可是真没看过,据说那两本书都是讲有关中医和房中术的,因此李曦倒是有心想要拜读一番,只是据说那两本书都无一例外的很是晦涩难懂,再加上他一直事情忙,也是真的没心思想到这些。不过大才子的身份演到现在,要说黄帝内经没看过,还真是不好解释。
于是他想了想,道:“这个我是真不知道,家父去得早,我叔父说,这些书都是yin书,不许我看。”
他挖空心思的想出了这么一个借口,可是听在李适之耳中,他却更加惊讶,“《黄帝内经》怎么会是yin书?你叔父也未免……”
为尊者讳,他与李曦约为兄弟,自然不好肆意品评李曦的叔父,因此话说到半截就打住,他低声道:“《黄帝内经》有云,女十六,绾。还有句云,女子二十不售,失阴阳。”
说到这里,他见前面那两个道童已经站住了正疑惑地看过来,这才拽了拽李曦的袖子,赶紧快走几步,同时小声道:“长公主殿下今年已经三十岁了……”
最后那个尾音,拽的很长,很有些无奈的惋惜。
李曦忍不住在心里瞎寻思,失阴阳,意思是阴阳失调么?
在玉真别馆的后园,一处很是清雅的所在,李曦终于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长公主。
李曦知道,尽管玄宗皇帝继位之后,对于自己的儿女们都管束甚严,但百年积习,可不是那么容易就扭转的,所以即便此时,他继位已经二十年,大唐的公主地位仍然不低,再说了,民间有俗话叫做皇帝女儿不愁嫁,若是玉真公主想要嫁人,别看她已经三十岁了,即便是她六十岁了,那也是可以很轻松地找到如意郎君的。
所以,李曦明白,玉真公主之出家修道,其实是跟其他女子略有些区别的。
大唐国姓姓李,立朝初期,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故遥尊老子李耳为祖,这也导致除了武则天党政期间之外,道教在大唐的地位极高,无论民间还是宫廷,无论男子还是女子,皆是崇道成风,所以有很多女子会主动要求修道。
但是如果仔细调查一下就会不难发现,其实很多女子并不甘心就这么呆在道观里茕茕孑立的一辈子与经卷相伴。所以,她们虽然身在道门,其实却心向红尘,但是偏偏的,大多并不甘心修道的人却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她们只好通过其他的方式来求索,这也就导致了大唐的女冠们风评很是不佳。
但是显然,玉真公主是不属于此列的。
她早岁颇经离乱,可以说,是在血雨腥风的政治斗争里长大的,玄宗皇帝同样在这种环境和氛围里长大,但是他性格坚毅,所以逐渐适应并且掌握了这种环境,成为了王者,但是她不是,她是个虚弱的女子,从小眼见到现实的残酷,却又无力改变,所以久而久之,她自然也就开始想要求助于神仙之道。久而久之,在长大之后,她更是有意想要避开这些,只孤身一人安静生活,这才有了修道之途。
这一路走来,李曦眼见这玉真别馆内的布置设计,纵是心内原本还有少许的猜想,这会子也已经差不多消散干净,等到看到玉真长公主本人,他更是前所未有的态度谦恭端谨起来。
玉真公主个子高挑,即便站在贺知章苏晋等人中间,也是差不多的身量,一身宽大的杏黄道袍遮去了原本应该是正当风华的玲珑体躯,使她身上少了许多世俗女子的浮艳,却多了一抹雍容洒脱,飘飘然竟是真有几许神仙风骨。
她脸颊瘦削,却还不至于脱形,虽然谈不上脸色红润什么的,但是神色看上去还算不错,神清气和。显然,她的身体虽然不至于太好,但却应该是不至于有病在身。
而且她说话的时候语速缓慢,笑容和煦,极具亲和力。
绝世姿容,就隐藏在淡淡的微笑里。
淡雅,如一朵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清清白莲。
“这位便是声震长安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曦子日先生么?”
第三卷 风风火火闯长安 第四十四章恋姐癖
第四十四章恋姐癖
“晚生蜀州李曦,见过长公主殿下”
虽然进来之后看了一眼就发现,今儿到场的大多数都是此前曾经见过的一帮名字,也知道能跟这帮人交往的玉真长公主大约不是个怎么喜欢繁文缛节的人,不过第一次见面,李曦还是宁可执礼恭敬一些,干脆深施一礼,总之是礼多人不怪。
如果是李适之或者张旭等人,见李曦这么正儿八经的行礼,指不定反要恼了,“彼此相熟,以文会友,子日何须如此多礼?”,但是玉真公主见状脸上却仍是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只淡淡地伸手虚扶了一下,笑道:“子日先生客气了,快请入座”
李曦闻言口中道谢,直起身子来之后,仍是拱了拱手,这才转而冲其他的几位熟友们问好,贺知章、张旭等人也是纷纷回礼。
今日这宴会,是在玉真别馆的后院,这里修得曲觞流水,极有韵味,虽当秋末,然而小溪淙淙之外,多少还有几顶残荷三二翠竹可看,是以倒是个聚会的好场所。
只不过因为大家是在后园里饮酒成宴,所以压根儿也就没有什么座次,这小桥流水之地,杂乱的在草地上扑了不少硕大的蒲团,贺知章等人便是席地而坐,倒也极有雅趣。
到了地方之后,李适之自过去同张旭说话,两人便并肩坐了,李曦也随便找了一处地方,就挨着一个陌生人坐下来,彼此一通姓名,知道这人名叫焦遂,据说是布衣出身。
等到李适之和李曦到了,今日里玉真长公主邀请的人就算是到齐了,也没有什么开场白之类的,大家便自顾自的三三两两的闲聊着,倒是酒下得极快。
李曦不欲多喝,不过身边有那么多酒鬼,想逃酒,那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可能的。
酒到中筵,有人开始作诗,有好有坏,大家无一例外都要褒贬评论一番,有诗下酒,这酒也就喝得越发爽利了。
不过这是随意的,你喝了酒,来了诗兴想做诗,那就写,不想写或者没诗兴,完全不会有人催促或者刁难你,从头到尾,整个宴席都是这般充满了诗酒的气息,却是行云流水一般,让人不知不觉的就心情舒畅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