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第10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太子的抱怨让近卫文麿不知所措,近卫家族是日本五摄家(日本摄关政治传统下五个重要贵族,包括近卫、九条、应司、二条、一条)之首,历代世袭公爵。父亲在1904年在中国感染传染病死亡,14岁的近卫文麿继承了公爵之位。当裕仁还是个小孩子时,近卫就已是贵族少年中最年轻的大哥了。尽管裕仁很信任他,但近卫却选择了与元老派、政治精英相同的态度,结束战争。
“殿下,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停战,很多人不愿停战,但……”近卫小心翼翼地说道,同时微微抬眼注意观察着皇太子的表情,近卫是裕仁的发小,近卫对未来的 “天皇”知之甚深。裕仁的亲信和朋友,大都知道裕仁曾说过, “问题不在我干了什么,而在于别人对我所干的事情有什么反应”,他最顾及名声和责任,害怕承担责任。而现在元老派和政治家却试图让裕仁承担失败。
停战!对日本最有利,近卫明白皇太子内心深处迫切希望停战,但却不愿意承担任何停战责任。 “殿下,在军部和政界都倾向于和谈的前提下,少数人的意志不可能改变现实。”近卫直接了当的提醒。在外界看来,日本帝国铁板一块,但实际上,皇室、内阁、军部却是矛盾重重,天皇的作用就是协调内阁和军队。现在军队、政府已经承认失败,皇室的坚持毫无意义。
“不管怎样,战争总算即将结束了。尽管还有讨价还价的空间,原则上只得接受中国人的媾和条件了,不是吗?不能再让国民受苦了。”内心深处承认失败的裕仁重重叹口气,抬眼朝祖父明治的戎装画像望去,他明白三国干涉时期祖父明治天皇的无奈。沉默良久,裕仁无奈和愤慨的说。
“在我国民付出惨重牺牲、国家付出巨大代价后,屈辱的接受中国人的媾和条件,于心不甘,但必须忍辱负重……接受中国媾和条件前,帝国必须重建内阁,否则无法和谈。”近卫文麿提醒皇太子。
重建内阁!距5。21叛乱已10日,平定叛乱亦有7日,内阁重建举步唯艰。谁都明白新内阁首相会面对什么?新首相需要承担起田中内阁留下的烂摊子,帝国战败的责任都将由新内阁以及新首相承担,注定是一个短命内阁,新内阁的责任无非是在停战条约上签字。正因如此,无论是政友会或者宪政会任何一名政治家都不愿意出任新内阁首相,承担战败的责任。
“要是田中不死就好了!”想到田中准备承担战败的一切责任和屈辱,裕仁内心深处很婉惜。除了替罪羊,裕仁看来,田中死不足惜!沉思的裕仁用诡谲的目光看了一眼近卫,近卫文麿明白裕仁的意思,暗暗叫苦。
“文君,近卫家族是帝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的 “五摄政”之首,数百年来,近卫家族一直为帝国、为皇室尽忠,当年祖父明治有意在对露国之战胜利后,以令尊近卫笃麿公爵为帝国首相,可惜令尊却在中国身染疾病去世,仅四十二岁!否则令尊将会为帝国最年青的首相,如令尊……或许帝国也不至沦落至此。”
裕仁突然感慨万千,伊腾博文、近卫笃麿等帝国先贤,尽管在甲午战争前积极支持对清宣战,以获得帝国发展宝贵的资金及市场。但甲午战争后,在外交政策中相当重视中国,当中国在甲午战后面临西方列强瓜分时,同样亦深感危机。主张保护中国、朝鲜为帝国基本方针,组织东亚同盟,主张亚细亚主义大同团结之精神。
伊腾等人更是前往清国,为清国提供改革方针,试图打造日清同盟,以对抗西方列强的步步紧逼。但近卫笃麿等人早逝、伊腾遇刺,亚细亚大同团结之政策无疾而终。尤其对露国(俄国)战争获得胜利后,就滋生出新日本意识:像西方列强学习,参与世界势力范围的角逐,对外扩张,目标先是朝鲜再是中国。
如智者所言,与明治大帝的时代相比,现在帝国的政治家,多了几分野心,少了几分理智,帝国内部不断膨胀的野心,促使帝国放弃与中国携手对抗西方的亚细亚精神,想一举吞并中国,独霸亚洲,造成帝国沦落。 “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死去的不只是伊藤博文,而是日本的智慧和大脑的死亡。” “朝日新闻”在1909年伊藤君遇刺后曾预言,帝国稳健、智慧的大脑从此消逝。
“正如西元寺公望所言,中日之战,至少把帝国打清醒了,脱亚入欧,如西方列强一般撕咬猎物的欲望是中止的时候了!”
裕仁并不知道无意中显露出的心迹,使近卫文麿心潮澎湃。在裕仁和很多人眼中,近卫文麿是一个颇有才华而园滑的人物,同时也是多疑之人。近卫文麿的母亲在他出生后八天就因产褥热去世,笃麿又娶了文麿的姨母贞子续弦,而文麿一直将姨母当成亲生母亲,直到长大后才知道真相。后来他感叹:知道这件事后让我觉得世间充满谎言,大概这就是他对任何事都持怀疑态度的根源。
近卫怀疑殿下准备让自己出任帝国新任内阁首相。近卫心中犹豫不绝,盘算应该如何应对,拒绝还是接受?作为 “五摄政”之首的近卫家族掌权人,近卫知道如果拒绝殿下的要求,意味着近卫家族在未来数十年中,都需要远离帝国中央,元老派和政治精英可以拒绝,他们有资格,也无需顾忌,但是自己不同,自父亲去世后,近卫家族是依靠祖先余荫存在于帝国政界。
近卫文麿在京都大学就学时作为世袭议员进入贵族院,开始接触政治。大学时代就曾向河上肇和哲学家西几多郎求教,对革命性思辨理论十分倾倒。大学毕业后,他挂名在内务省,参加了贵族院政友会森恪组织的 “宪法研究会”,致力贵族院改革。这一切并未让近卫脱颖而出,进入政权核心。
近卫家族重返帝国政局中央,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未来的天皇,他会把自己推到贵族院议长直至首相之位,拒绝的话……在心中掀起惊涛骇浪的近卫文麿,突然抬起头,不顾礼节的直视皇太子, “如殿下信任,近卫愿为殿下与帝国分忧!”裕仁不可思议的望着近卫文麿,自己不过是一闪念而已,但近卫……
垂首鞠躬的近卫文麿执着的请求, “殿下,如近卫出任内阁首相,希望殿下对近卫表示信任与支持!” “卿有所需,尽可直言!”裕仁大喜过望,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裕仁心中念叨。
“32岁的近卫文麿将出任帝国首相!”消息从宫中传出,日本军政两界纷纷猜测。更多的人则暗松一口气,他们不需要再冒风险,拒绝皇太子的要求,出任帝国首相。用中国一句老话:顶缸来了!对于非常时刻,主动主面顶缸之人,人们自然不吝赞美之言,甚至连舆论界也盛赞:近卫行与君分忧之举,足见其忠。当然这并不妨碍,在近卫完成使命后,他们会用种种最恶毒的语言,去攻击顶缸之人。
“看着这样的人担任首相,真是很心寒呀!”西元寺公望摇头叹息,但却喜上眉梢。对有SB顶缸,西元寺当然不会反对。5月31日深夜,在裕仁与西园寺公望支持下,年仅三十二岁的近卫文麿组阁,担任帝国首相,而且身兼首相、外相、文相、法相四职,在日本帝国历史上前无先例,后无来者。
他就任第一件事,就是宣布:日本帝国面临生死存亡之境,帝国之未来与命运,都将系于平定赤军叛乱战争的成败,帝国战时紧急状态之终止,将以赤军之灭亡为前提,赤军胜,则帝国亡”。近卫文麿的表态,无疑向世界传达一个最新的信息, “日本将结束与中国的战争!”日本32岁新首相的宣言举世瞩目。
第三百四十二章 冰冷的樱花(中)
“日本人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但当我参阅各种各样的资料,回顾自幕府末期日本一路走来的足迹时,我发现日本国民左右摇摆得十分厉害。但是他们恢复平衡的能力,决不比世界上任何国家和民族逊色。正是依靠恢复平衡的能力,才成就了今天的日本,日本的民族性令人迷惑,但却成就了日本亚洲开化第一国之地位,进而成为列强俱乐部中唯一的有色人种国家。”
日本19年前曾以羸弱之国力击败俄国。中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又一次一反常态,一败再败,令世人大跌眼镜。中国军队步步紧逼,国内赤乱愈演愈烈,日本陷入内外交困中,日本走到了命运的转折点。日本稍有理智或政治头脑的人都认识到,对中国妥协,势在必然,尽管让人难以接受,但是时候结束将毁灭帝国的战争了。
“……赤军叛乱导致帝国不得不选择,是将国家全部力量投入不能赢得胜利的战争之中?还是将国家力量投入镇压毁灭帝国的叛乱中?”
近卫的讲话,使日本出现了混乱和紧张,惊恐和狼狈在军队中尤其严重,年青军人们异口同声地叫喊, “近卫真准备投降吗?”而年长的将军们则说, “是时候结束了!就让近卫这个勇敢的年青人去承担吧!”而年青军人又说, “近卫是个勇敢的人吗?他父亲曾经创办了东亚同文会,他是牺牲帝国利益,去讨好中国人吧!”
当大家从慌乱和无奈中平静下来以后,才意识到中国人并没有要求日本 “无条件投降”,近卫只是 “接受一个合理的媾和条约”,结束与中国战争,然后抽调军队,镇压赤色分子。首先对近卫文麿讲话兴奋和支持的是外务省,战争爆发后,帝国军队不断失利,外务省就在偷偷考虑如何结束战争。外务省对田中号召的本土决战嗤之以鼻,不断试图与中国谈判,体面媾和。
5。21起义,却把阴暗的东西翻到了台面上,清清楚楚告诉大家,帝国坚持不住了。忠诚、勇敢、牺牲、奉公的国民,不愿意承担战争带来的苦难,他们要求结束,至于怎么结束,那是政府的责任。
结束吧!身兼四职的新首相近卫文麿表态后,外务省领导意识到自己必须成为……不!是已经成为 “主角”了,只不过是悲情主角,象近卫首相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