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明-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他想到了官绅一体纳粮这个政策。
在一百多年后,满清的雍正帝下达了官绅一体纳粮这个政策,解决了康熙朝后期国库空虚的问题,那么。能不能在这个策论中提出来呢?
当初,朱重八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弄出了一个有功名的士子无须纳粮,也不需要承担徭役地规矩。那个时候,有功名的读书人不多,他这个政策虽然讨了读书人的欢心,国家所付出的却也不多。
然而。随着时间地推移。随着政局地稳定。读书人越来越多。参加科举地同样如此。科举中考得功名地简直是成倍成倍地增加。官僚集团越来越庞大。他们所占有地土地也就越来越多。再加上朱家子孙都要封王。像猪一样圈养起来。他们所占地土地也是庞大无比。这些勋贵王爷和官僚集团就像一头猛兽。疯狂地扩充着自己地地盘。整个国家地财政收入全压在了那些升斗小民上面。若是有个天灾人祸。再加上乡绅地主。官府衙役地盘剥。便不得不卖田卖地。卖儿卖女。卖了自己给他人为奴。如此。相当于应该缴纳钱粮地那份田地便消失不见了。就这样。国家地土地逐年萎缩。每年地赋税也就一年少过一年。维持国家朝政运转地财政越来越接近崩溃。
所以。官绅不纳粮这个政策乃是大明朝地一大弊端。
要想解决这个弊端。很简单。只需采用雍正帝地官绅一体纳粮之策即可。然而这个政策针对地是整个官僚集团。以及培养他们地土壤。所有有功名或渴望着有功名地读书人。所遇到地阻力可想而知。
以满清地皇权。以雍正帝那样地杀伐决断。在推行这个政策时也遇见了重重险阻。被时人暗地里称之为暴君。
并且。在后世地话本小说居然被某位江湖女侠在皇宫大内中刺杀而死。这简直堪比杨澜地穿越事件了。同样神奇无比。
所以。杨澜想了想。决定放弃这个建议。
他是想行险,但是,不是自杀啊!
若想自绝于广大的官僚集团,若想日后在官场寸步难行,杨澜到是可以以此为对策。
何况,就算提出这个建议,在杨澜看来,万历皇帝也不会欣赏自己的,首先,万历皇帝是爱钱,但是,他缺乏一股狠劲,不然也不会在和大臣地对峙中败下阵来,不得不以消极罢工来对抗,看见这份对策,皇帝自然也不会开心到哪里去,说不定,还会把自己卖给官僚集团。
不管怎样和文官集团对抗,像万历这样的皇帝还是相信他们老祖宗朱重八的祖训,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乃是王朝统治的基石,断不能失去!
既然官绅一体纳粮的建议行不通,那么,该提出一个怎样的建议又不违圣人之言,又能讨皇帝欢心,又不得罪庞大的官僚集团呢?
杨澜写下一些场面话之后,面对最核心的策论答辩时,他干脆放下了手中的笔,将其架在砚台边地笔架上,闭上眼睛,凝神打坐起来。
皇极殿虽然庞大,坐上两百多考生,再加上大量地监考官,以及奔走服务的内侍,同样显得有些拥挤,为了维持空气流通,大殿地门全部大开着,风从殿外急卷而入,三月初,也算是春寒陡峭,很多士子衣衫穿得单薄,不时发出咳嗽,以及猛吸鼻涕的声音。
当然,殿内必不可少的还是毛笔在白纸上游走的沙沙声。
耳边回荡着这么多的声响,闭目端坐的杨澜就像在出神聆听一般,他静静地坐着,宛若打坐的老僧。
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
殿内计时的工具是一个沙漏,每当一个沙漏的沙流完,半个时辰便过去了,沙漏旁,一个内侍在专注地计时,每当换上一个沙漏,他就要高声吼一句,向诸位考生报时。还剩下最后一个沙漏了,当内侍那尖尖的叫声响起的时候,闭目凝神的杨澜猛地睁开眼。
他将砚台端到身前,用力磨着松墨,稍顷,墨成,他抄起笔架上的毛笔,蘸上浓浓的墨汁,然后,埋头奋笔疾书起来。
只是短短的一刻钟,这篇策论就被杨澜完成了,很多一直在书写答卷的家伙这个时候竟然未曾完工,被他赶了过去。
完卷之后,杨澜将几张涂满墨迹的卷纸挨个摊开,摆放在桌前,待笔墨干了之后,再整齐地叠放在一起,如此,便到了交卷的时间了。
这时,自然有收卷官上前,将士子们的考卷按照编号收起,之后,他们将把考卷交给受卷官,受卷官再将考卷送到礼部,交由那里的读卷官审阅,读卷官基本都是内阁或六部的重臣。
殿试阅卷一般为两日,读卷官先从对策卷中选出第一甲的人选,由内阁首辅亲自点评,余者由其他读卷大臣评阅,上者为一等,次者为二等,然后首辅据读卷官所分等次,将上一等判为二甲,二等判为三甲,一甲人选的对策要进呈文华殿读给皇帝听,由皇帝最后决定名次。
录取前三名是殿试的焦点,前三名虽由皇帝亲点,但前提是内阁首辅选中进读,如果对策卷得不到进读皇上的机会,再好的答卷也没有进入前三名的可能。
因此,杨澜的这份策论能不能进献到万历帝跟前,能否讨到皇帝的欢心,其实具有一定的难度,若是这份答卷得不到内阁大臣的认同,他所做的那些功夫也就是白费了!
不过,面对这种情况,杨澜也有着他的计较和盘算。
不要忘了,他的姥爷是皇长孙身旁的朱由校,不要忘了朱由校对他极有好感,虽然,将希望寄托在这两人身上,未免有些冒险,不过,人生,不就是一场赌博?一场与别人,与老天,也与自己的赌博!
杨澜已经拟定了计划,至于计划能不能成功,到时候就要看老天爷的了!
交卷之后,杨澜便和众考生一道在礼仪官的带领下离开了皇极殿,沿着来路出了紫禁城,走出承天门后,几乎所有的考生都齐齐地呼出了一口长气,他们的脸上这才少了当初木偶泥胎般的表情,变得生动了起来。
宫门外,考生们的家人朋友自然是等候在一旁的,舒小婉也坐着马车来到了宫门外,微微自然也伴在她身旁,坐在马车里面,除此之外,杨庆、杨凌祖孙,张落,阿牛,范进,伤势刚好不久的侯国光也来到了这里,至于那个骗子朱小夭,杀手单赤眉等人,因为某些原因,自然是没有到场的。
杨澜正要向马车行去,这时,冯铨拉住了他,说是今晚要请他去青楼饮宴玩乐,杨澜知道,对方之所以这样做,必定是看到了他和朱由校之间的互动,因此,才起了这个心思,要知道,当初从韩广府上分别之后,冯铨可从来没有登门来拜访过。
小人!
杨澜在心中冷哼了一声,不过,还是微笑着点头答应了!
和聪明的小人打交道,应该比和愚蠢的君子打交道要容易吧?
之后,他又接到了几份邀约,其中有认识的魏好古,袁崇焕等人,也有不认识的其他士子,就因为朱由校在皇极殿上的那么一笑,杨澜又成为了士子们眼中的香饽饽了。
最后,花费了不少功夫,杨澜这才摆脱了那些考生的纠缠,来到了马车前,舒小婉掀开马车的布帘,她和微微同时向杨澜笑了笑,随后,布帘拉上,杨澜跳上杨庆给他准备好的骡马,一行人往居所径自而去了。
第二集 京师风波恶
第五十八章 计划的第一步
一行人回到府上,天色还未暗下来,一整天都不见踪影的太阳这会儿却在西边的天空露出半张脸来,它挂在西面城墙的角落上,夕照呈扇形铺洒过来,落在厢房的檐角上,漾起了一溜金色的光晕。
陈光今日当值,不过,他还是早早和同僚打了个招呼,在杨澜一行回府之前赶到了杨澜府上,大约在客厅里坐了一刻钟之后,杨澜和众人回来了。
自然免不了一些寒暄,陈光告诉杨澜,希望他能高中状元,杨澜则客气地回应,承蒙他的贵言,不过,状元什么的他并不奢望,能够二甲进士及第,他便已经心满意足了。
陈光的到来自然不仅仅是向杨澜表达自己的良好祝愿,他还带了某人的口信。
杨澜来不及和舒小婉等人讲述自己殿试时的经历,来不及和他们分享自己进入紫禁城的感受,就不得不离开了府邸,随陈光一起离去了。
那个想要见杨澜的自然是他的姥爷魏忠贤(虽然他现在叫李进忠,但是,为了便于称呼,以后都用魏忠贤这个名字)。
自己的外孙参加殿试,魏忠贤自然是牵挂的,但是,由于职司的关系,他不能随意出入皇极殿,同时,为了不透露自己和杨澜的亲戚关系,也不敢收买皇极殿当差的小太监打听杨澜殿试的具体信息,所以,今天一天,魏忠贤都有些神思不属,干起事情来丢三落四,还好没有出什么差错。
到得殿试快要结束的时辰。魏忠贤找了个借口,交代了执事太监几句,让人顶了自己的差,他便急匆匆出宫去了。
出宫之后,他先去见了陈光,让陈光告假到杨澜府上,将杨澜带来,他要细细询问杨澜殿试时的情景,虽然。他沦为了太监,执贱业,但是,自己地外孙若能进士及第。也算是老魏家祖坟埋得好啊!
不消陈光来请,杨澜也想和自己的姥爷见上一面,他的计划若没有魏忠贤的参与,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就算有魏忠贤参与,这计划能否实现,也还是未知之数啊!
总之。整件事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魏忠贤和杨澜见面地地方自然不是他们初次见面地那个秘密妓院。他们见面地地方在周游地地盘上。江南春酒楼。
有了杨澜给予地海肠子味精配方。江南春地菜肴别有一番风味。再加上建筑都是清一色地江南庭院。因此。江南春酒楼很快就打响了名声。达官贵人。闻风而来。
因为客人众多。来去如潮。在这里见面。反倒容易掩人耳目。再加上是杨澜有着这里地股份。这里也算是他地地头。在此见面自然便顺理成章了。
每次杨澜前来这里用膳。周游都会安排一间比较清静地院子给他。此刻。魏忠贤就在这间院子等候着杨澜。
陈光和杨澜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