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领主天下-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劾大臣,几乎就没有他们不敢骂的人,不敢奏的事。而且偏偏还骨头极其的硬。
可以说明朝文官清流的名气有一大半都是这些言官给挣来的。只是后来随着东林党人的兴起,明朝党争之祸越来越严重,这些言官的作用已经被扭曲,为了搏一个所谓的好名声而彻底沦为了党争的工具。
弘光朝,虽然吏治腐败之极,但是也有那么几个敢于说真话,有骨气,有见识的大臣。章正宸就是其中一个。
他从崇祯朝的时候就是都御史,每次弹劾之人却是都是确实有问题,弹劾之事确实存在。而且证据确凿的。
所以当他出班的时候,众文武官员的耳朵都竖了起来,许多心中有鬼的人都是惴惴不安,生怕弹劾的是自己。
“臣今日要弹劾三人。”章正宸的话掷地有声,顿时引起朝堂上一片哗然。
朱由崧心中也是一惊,因为早起的那些迷糊劲也立刻消散了。在他的印象中,自从他当监国到皇帝以来,还没有见过哪个大臣一次在朝堂上弹劾过三名大臣,所以眼睛也是睁的大大的看着章正宸。
满朝文武也都是瞪大眼睛看着他,原来要倒霉的还不止一个啊!
“臣弹劾第一人,乃是原太子太傅,都督同知陈洪范。陈洪范深受皇恩,不思报国,反而勾留鞑子,刺探消息,且助鞑子残害同僚,意图谋反,罪在不赦,按律当斩。”
章正宸话音未落,朝堂上顿时一片嗡嗡之声,许多官员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马士英也是一脸惊愕的看着一旁神情肃整,腰背挺直的章正宸,不明白他要干什么。
鞑子刚进北京城的时候,弘光朝廷曾经组织了使团北上,试图与多尔衮何谈,想来个划江而治。
在当时的弘光朝君臣眼中,当时的鞑子是友,而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则是贼,是真正的敌人。
再加上鞑子势大,南明君臣早都被吓破了胆子。虽然当时也有章正宸等少数有见识的大臣上书要求朝廷趁着鞑子刚入关根基不稳,山东河南等地政权处于真空时发兵北上,一举收复这些dìfāng。但是最终还是淹没在了一片议和苟安之声中。
当时的朝廷主流声音就是联虏平寇,联合清军共同对付李自成。而且当时,马士英,史可法等朝廷中主事的大臣都是这样的想法。
可以说史可法跟马士英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人格修养上,史可法廉洁,马士英贪婪,仅此而已。
在朝廷大政,战略目光上,两人真的相差无几。
清军入关之后,多尔衮还担心南明朝廷会趁着他们立足未稳,挥师北上。刚开始还写信给史可法,表示承认南明朝廷是大明正统,说我们大清军队是来帮助你们来剿灭贼寇来了,没有恶意。
但是随着几次书信往来,而且清军逐渐在关内站住了脚,多尔衮也逐渐看清了南明君臣的虚弱和无能,就连被当时的南明君臣看做是顶梁柱的史可法在书信中也表现的是懦弱无能,这更加的滋生了多尔衮的野心。
于是多尔衮开始翻脸了,不承认南明朝廷的中原正统地位,要求小胖子下台,南明俯首称臣,否则就大兵压境,讨伐伪明。
南明君臣被吓破了胆子,无奈之下,只好组织了一个使团北上与多尔衮议和,试图与清廷划江而治。
这个使团的正使就是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左懋第,副使分别为太仆寺少卿马绍榆,太子太傅、都督同知陈洪范。
使团北上之后,到了北京,却遭受了许多的羞辱,不仅和谈的事情没有成功,而且就连左懋第和马绍榆两人也被鞑子囚禁了起来,半个月后遭到杀害。
三人之中只有陈洪范一个回到了南京城。
陈洪范回到南京之后,没有获罪,仅仅受到了遣返回乡的惩罚。
就当朝中众人已近快忘了这件事的时候,章正宸却忽然弹劾起了一个去官之人,大臣们当然会感到奇怪了。
众人还在惊愕的时候,章正宸的声音又响起了。
“臣第二个要弹劾的人乃是锦衣卫指挥使祖泽傅。祖泽傅之父祖大寿深受皇恩,不思报国,反而叛国投敌,为虎作伥,残杀大明百姓。祖泽傅身为锦衣卫指挥使,掌握国之重器,不思报效朝廷,却暗通其父,意图叛国,其心当诛,其罪当斩!”
章正宸的话犹如又一个大石头落入了水中,又引起了一片哗然。
祖泽傅是祖大寿的儿子,还是吴三桂的表弟。如今他的老子和表哥都投了鞑子,他却偏偏还在南明朝廷担任着锦衣卫指挥使这么重要的职位,可见朱由崧君臣是多么糊涂。最基本的防范心都没有,不亡国才是怪了。
难道他们想指望祖泽傅觉悟能高到不说大义灭亲,最少也来个划清界限嘛。
但是显然是不kěnéng的的,在古人心目中,家庭的观念可是远比国家要大的多的。大义灭亲在古代可不是守提倡的,反而弄不好还有受到惩罚的。
事实上,这个祖泽傅却是为清廷提供了许多南明的情报,也为清军轻易攻破南京城立下了许多功劳。
这个重磅炸弹一落下,许多官员都渐渐明白,今日的朝堂上恐怕要掀起一番惊涛骇浪了。
而且有细心的官员发现,章正宸今日弹劾的这两个人都与马士英有着密切的guānxì。难道说……
很快,章正宸的声音又响了起来:“臣弹劾第三人,乃是内阁首辅马士英。”
二百九十六章群情汹汹
“臣弹劾内阁首辅马士英!”
章正宸的这句话犹如在平静的湖中扔下了一枚重磅航弹,巨大的冲击力让所有人的耳朵都出现了暂时性的失聪。
朝堂之上一片静谧,除了少许人之外,其他人都是一脸的愕然,愣愣的望着脸色如常,挺拔如松的章正宸。
他莫不是疯了吧,这是许多人的第一想法。
马士英丝毫没有听清是在弹劾自己一般,竟然愣愣的毫无反应,也是呆呆的看着身旁不远处那道身影,似乎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马士英身为首辅,用人不明,错用陈洪范这等叛国奸贼,致使大臣惨死鞑虏之首,人神共愤,此其一罪也。”
“马士英担任首辅之后,不思辅佐君王励精图治,破贼拒虏,反而飞扬跋扈,堵塞圣听,卖官鬻爵,搜刮美色蛊惑君王,致使朝政腐败,吏治败坏,民怨沸腾,此其二罪也。”
“马士英驭下不严,手下四镇将兵不思报国杀敌,反而烧杀抢掠,荼毒百姓,罪恶滔天,此其三罪也。”
“马士英罪行累累,罄竹难书,罪大恶极,罪无可赦。”
“臣请陛下为大明社稷计,为天下百姓计,将此三獠明正典刑。”
偌大的奉天殿中只有章正宸激昂的声音在殿中回荡。
马士英终于反应过来了,刚才一口一个马士英,一口一个罪大恶极,让他心中的怒火如充气的气球一般迅速的膨胀起来。
他首辅的威严从来没有人敢如此挑战。他终于爆发了。
“竖子大胆!朝堂之上岂能容你胡说八道,构陷大臣,来啊,给我将此人拖下去。”马士英双眼喷火,脸色涨红,手指着章正宸咆哮起来,已经来不及顾忌他的首辅风度了。
马士英自从当了首辅以来,从来没有人敢拂逆他的意思,更何况在朝堂上当这文武百官的面来弹劾他了。
那些弹劾的话一字字,一句句都犹如猛火油一般。让他的怒火熊熊燃烧起来。
马士英首辅当久了。竟然都忘了自己的身份,这金殿之上唯一能发号施令的就是那位皇帝陛下了。那些殿前的大汉将军可不会听他的。
他刚才的话不仅让许多大臣有所反感,甚至连回过神来的皇帝都有些不满的看了他一眼。
但是马士英已经被怒火冲昏了头脑,此刻也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些。
“马首辅好大的威风啊。可是把这奉天殿当成您的府邸了!”一道带着嘲讽的声音响了起来。
随着声音。一人从勋臣的队伍里站了出来。却正是忻城伯赵之龙。
赵之龙作为崇祯皇帝钦点的镇守南京的三大臣之一,而且还是勋臣,在南京城的影响力自然是不容忽视的。
虽然他们这些勋臣平时是不被允许插手国政的。但是他们依然拥有弹劾和检举大臣的权利。
赵之龙承袭父荫,做了伯爵。虽然说文不成,武不就的,但是基本的眼光还是有的。
他们这些勋臣之后,靠着祖宗余荫,世世代代被朝廷像养猪一样的养着,享受着荣华富贵。
但是如今天下动荡,内忧外患,他们也自然会去想自己这富贵还能不能继续的享下去。
当初鞑子势大的时候,赵之龙就曾动过投靠鞑子的念头。只是没想到鞑子到了扬州城下,遇到了横空出世的萧毅后碰的头破血流,只好灰溜溜的缩回北方去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清军在攻到南京城下的时候,带头打开城门投降的就是这个赵之龙。
作为历史系的高材生,萧毅自然是知道这个人的。
后来军统司成立之后,根据萧毅的指示,黄志忠利用锦衣卫的力量对南京城中能挂上号的勋贵大臣都做了调查,每个人都建立了档案。
根据调查,这个赵之龙看不出来一点忠贞报国之意,最看重的还是一家一户的前程富贵。而且根据锦衣卫探听到的消息,他也有搭上萧毅这条大船的想法,只是一时无人引荐而已。
要扳倒马士英,这是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所以,当尤条找上门的时候,赵之龙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就答应了。
而且为了造成更大的声势,为了给皇帝造成更大的压力,赵之龙还私下串联了许多其他勋臣,如保国公朱国弼、魏国公徐久爵、隆平侯张拱日等人。
赵之龙话音一落,马士英这才有些清醒过来,脸色铁青,按捺着怒火一言不发。
赵之龙冷哼一声,转向了皇帝的方向。
“陛下,对于章御史弹劾的三人,臣附议。且臣再请陛下治马士英咆哮朝堂,藐视皇上一罪。请陛下对马士英等三人严加惩处,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臣附议!”保国公朱国弼也站了出来。
“臣附议!”隆平侯张拱日也站了出来。
“臣等附议!”随着这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