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篡明 >

第334章

篡明-第334章

小说: 篡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位前辈的丰功伟绩,他不由得心驰神荡,这就是暗示我可以篡明自立啊

虽然每一个篡位贼子未必都被赐以九锡,但是被赐以九锡的,后来都是谋权篡位之辈。

当永历帝冷静下来的时候,想起历史上被赐以九锡的那些古人们的丰功伟绩,饶是他再没心思,也是冒出一身冷汗,难不成我这苟延残喘的朝廷,就要毁在这孙可望贼子的手下?

想过许多之后,永历帝那颗惊恐的心终于慢慢平定下来,依照目前孙可望的实力还不足以篡位自立,再说即便是他同意,他手下的李定国,刘文举等人也未必会答应,大可不必对此提心吊胆。所以自己放宽了心,这孙可望现在应该对自己感激涕零,誓死效忠了吧

这回领队的是满清大将敬谨亲王尼堪,率领绿营汉军二十万,蒙古正蓝,镶蓝两旗共七万,大军浩浩荡荡越过子午口,兵发四川盆地,和大明刘文秀部在江油大战一场,刘文秀不敌,退至四川。

此时的四川盆地还是人烟稠密之所,所谓的张献忠屠蜀不过是满清杀人之后编出来的托词,要是张献忠将川人都杀光了,李定国等四将又如何在四川与满清周旋二十年之久?

历史总是由胜利者编写,或者说对于胜利者而言,历史不过是个被随意**的ji女。

当李定国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正在和东山军派来的代表高元华进行商讨。

高元华乃是东山军中二号人物,位高权重,掌握着东山水军全部力量,派他前来,也显示了东山军对李定国的重视。

“小弟早闻鸿远兄大名,神交已久,奈何关山远隔,常以为恨。今日得见,三生有幸”高元华按照李辉的命令,极力拉拢之能,仔细看眼前这个将领,面如冠玉,英姿勃发,无论是相貌还是才能都是数一数二的人物。

“高兄弟过誉了。”李定国被夸得面色泛红,“久闻贵军盛名,今日也算让李某开了眼界。当年同袍有名唤孙英阁者,是据说也在东山军中当值?”

“现为我东山军炮兵师长,都指挥使衔,”高元华笑道,“草莽之中,却是英才济济,我家楚王当年也不过引车买浆之流,故对将军早有心心相惜之情。”

“自古寒门多才俊,每逢乱世,便是寒门子弟大展身手之时。”李定国应承道,“现今满清数十万大军压境,这小小的成都,怕是要抵挡不住了。”

“这个好办。”高元华见李定国面色忧虑,笑道,“若我家将军遣兵来救,将军以为如何?”

李定国那双剑眉忍不住跳了一下,略略思虑一下,缓缓道,“既然东山大军前来救援,自是好的,不过这千里迢迢,恐怕远水难解近渴。还是……”

“要说前来救援,未必要我军亲至,将军不知我东山火器威震天下么?”高元华说着一拍手,“抬上来”

士兵们从厅外抬进几个沉重的木箱子,箱子上还贴着封条,放在正中的地面上,砸得青石铺就的地面腾起一阵灰土。士兵们从箱子边拽出一根撬棍,“咔嚓”一声将木箱子的顶盖掀开,露出里面的东西来。

里面是地雷。

另外两个箱子里装的却是长长地圆圆的东西,还带着一个尖,看上去好像放大版的蜡烛。高元华解释道,这东西就是天下闻名的东山利器:神火飞鸦。

“神火飞鸦?高兄弟说笑了那神火飞鸦我见过的,不过是一截竹筒安上两片翅膀,哪有这般粗大?”李定国也听说过东山军的神火飞鸦,但如论如何也不能和眼前的这些蜡烛一般的东西联系起来。

“如若不信,不如一试。”高元华叫人马上组装起发射架,发射架已经有所改观,上面固定着一条半圆形的铁皮,作为滑轨使用。

“嗵”神火飞鸦的尾部喷出熊熊火焰,窜上天空,斜着飞向远处,就听轰隆一声,城外的荒地上爆起一团巨大的火焰,迅速升入天空,好像一朵盛开的黑色蘑菇云。

“怎么样?”高元华看着目瞪口呆的李定国,“这就是我东山火器之威”

“好”李定国大喜过望,有此神物,那满清何愁消灭不了?

高元华将三十枚神火飞鸦,一百箱地雷交给李定国,临走时留给李定国秘密话,“若不得意时,便可来我东山军中,定能一展抱负,留名画图凌烟阁上也未可知。李兄切记”

李定国对东山军的这种邀请表示感谢,但也说明现在还没有跳槽的打算,宾主二人相揖而别。

李辉这种公然的挖墙脚行径很不幸被孙可望得知了,虽然孙可望现在和李定国有很深的芥蒂,但这并不证明两人就此决裂,面对高官厚禄甚至留名青史画图凌烟这种极具诱惑力的条件,李定国也没有炒掉老板攀高枝,也从侧面说明古代人的人品比现在的高得多。

“怎的就不行”李辉对此表示很不满,奶奶的,老子挖你个墙角你就大肆宣扬满街吵吵的,还要发动天下清流批斗我,真是小人

“大哥,以己度人,要是哪一天王秀楚被人挖走,你会怎样办?”高元华笑道。

“我灭他全家”李辉激动的拍了桌子。

“这不就结了嘛”高元华手持茶杯,诡异一笑。

对于刚才的失态,李辉表示很是失礼,“今天我们的议题便是如何帮助李定国化解这场危机,还要将李定国,刘文秀等人收入我军门下。大家想想办法。”

沉默,无边的沉默。

“拜托各位用用脑子”李辉看着一言不发的众人,“从左手边开始,每人出一条主意,想不出来的打扫三天厕所。”

“女厕所”李辉加重语气强调。

众人都惊呆了,马上开动大脑,对桌子上的地图指指点点,可是他们所出的都是一些馊主意,李辉不停地摇头,“行了行了别说了。”

众人如蒙大赦一般迅速闭嘴,正在此时,东山军第二十旅旅长(东山三十个地方民团全部改为地方旅编制)朱光站起来,“王爷,下官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

“老朱,你就别打马虎眼了,快说吧”李辉看到终于有个说话的人,心中大喜,“说得好,给你的旅换装火枪。”

“谢王爷”朱光来到前台,用一节剥皮柳木杆在地图上指指点点,“现在满清大军已经到达汉中,屯兵定军山,先锋进江油。当以一军北上剑阁,占领此咽喉要冲之地,将敌人的前锋后队掐断,再回军剿杀,消灭敌人的先锋,敌人丧胆。扼守嘉陵江西岸,凭借滔滔大江,敌人纵有千万,不能飞渡。我军再从河南攻陕西,兵进潼关,敌人自当陷入两路前后为难之地,不败自退。”

“说得倒是蛮正确,”李辉表扬道,“你的二十旅可以特许提前装备火枪,去崇明领取吧”

“谢王爷”朱光喜不自胜,向李辉行了个军礼,一路小跑出去,李辉招呼众将开始研讨目前的局势以及下一步的进攻计划。

去年掘港获得大丰收,尤以辽东为甚,堪堪是粮谷满仓,堆积如山。今年虽说水旱仍频,但是在各地里正的组织下,百姓们兴修水利,灌溉田苗,也保住了一年的收成,百姓欣喜之余,对帮助他们修筑水渠却不取分文报酬,甚至一碗水都不喝的东山军印象更加良好。

就在东山军积极整军备战的时候,李辉授意的第三次科考破例在夏季举行,在此次科考中依旧分有文武术科,时间相互错开,这也是李辉听了茅芊芊的意见,说可以让考试完毕的举子学习一下术科和武科的奥妙,增加他们对此的兴趣。

李辉深以为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生了问题,一个人竟然报了文举和术举两门,这让李辉十分吃惊。

等到考试成绩出来之后,李辉更是大惊,那个报考文举和术举的青年在两次考试中均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竟然考中了双状元,这让他有些眩晕的感觉。

“那个人叫什么名字?”

“张华,字汉卿。”主批试卷的方以智习惯性的扶一下架在鼻梁上的李辉设计的老花镜,说道。

……

这个消息传到南京,顿时掀起轩然大*,文臣们一直要求取消张华文举的状元名次,因为在他们眼里看来,一个整天摆弄奇技yin巧的匠户,竟然也考中了状元,真是有辱斯文。

对此,东山军在南京的代表王秀楚表示非常不满,面对满朝文武,振振有词道,“这双状元便是前年被取消考试名次的张华张汉卿,今年有幸考中,你们却屡屡打压,莫不是公报私仇?”王秀楚经过这几年的历练,也熟悉了官场的套路,须知这公报私仇以权谋私图谋不轨之类的词谁也不敢沾身,沾上就得掉层皮。

“王大人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等不与那张汉卿熟识,自然没有什么私心,只是觉得此例一开,那天下的举子都为搏这一名头,都去学那匠人之业,置斯文于何地?”开口的是户部尚书张风,此人正是黄宗羲东林一党的重要成员。

“圣人也曾作技巧之事。”出身于东山一派的兵部侍郎陈冲大声反驳道,“请问又有那条圣人言语说不可做工匠之学?孔子曰有教无类,既然是教,那学什么不都是圣人之道么?”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吵了整整一上午,直到日影偏西,饥肠辘辘,这才打道回府,回家吃饱了攒足了力气,等着明天再来和敌对派系捉对厮杀。

第二天早上,众大人兴冲冲赶来,准备再在这朝堂上大战三百回合,却见永安帝已经下了旨意,准许张华以双状元的名头进京面圣。

对于这个结果,王秀楚感到很吃惊,一向和东山军唱反调的永安帝这次竟然破天荒的同意了东山军的建议,难道朝廷的风向转了?

王秀楚的高兴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还未近中午,东山军安插在宫中的细作就传来消息说永安帝和张华进行了长达两个时辰的会谈,至于谈什么内容却不得而知。

“看来皇帝是想发展帝党了。”王秀楚心中闪过一丝忧虑,在他们看来,原本可以牢牢地控制在手中的皇帝陛下竟然要造反了,真的应该好好衡量一下东山军立帝的得失了。

“拥立太子登基,这是利大于弊的。”对于这个问题,李辉看得很清楚,“在拥立永安帝之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