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大唐悍卒 >

第70章

大唐悍卒-第70章

小说: 大唐悍卒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是他们不肯学怎么办?

这是你们的事,你们自己想办法,要是有人实在不肯学,你们可以拿绳子将他捆在马上,他们在马上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要是他们怕马怎么办?

那你们问问他是更怕马还是更怕老虎,要是他们怕马,可以将他们和老虎关在一起,让他们学着和老虎接触,学着和老虎成为朋友,甚至骑着老虎打仗,而不是马,那样我更高兴。

老虎哪里找?

这一路上百姓都说他们附近山上有大虫,你们去抓一只不就好了。

没有理由,没有条件。都给我学会骑马,要是谁学不会,等我将全部的步兵变成骑兵,嘿嘿,我让不会骑马的在后面给我跑。

从刘山这道命令发出以后,军队里开始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这些农民军以前就和耕牛熟,马是见过,可是还真没有多少人骑过。此时这些人都被要求骑马,看到战马,他们就两腿哆嗦,哪里肯骑。

“啊!你们看看,看看那里,人家女人都骑在马上,你们大男人不敢骑马,你们丢不丢人。”于是,在接下来的路上,怡儿和云姨的三个宝贝徒弟成了一个正面的标准教材,一旦有人不肯学,马上被刘山的骑兵大骂一通,指着不远骑在马上的怡儿或者三个丫头给他们看。

“我见了马就腿发软,哆嗦,我实在不敢上去。”

“拿绳子来!”

“你要干什么?”

“刘山哥一向不是霸道的人,我也不是,这样,我给你三条路走,一个就是给我好好学骑马。第二个就是我让人将你绑在马上,学骑马。第三个,我让人将你拉在马后面,在马后面看着我学骑马。”

见到马就腿哆嗦的人马上腿不哆嗦了,学,不就是骑马吗!

大军向着凉州进发,一路山经过的州府都有准备的粮草供应军队,刘山倒真不为粮草担心,刘山一路走来,让人多采办弩矢弓矢和战马,本来这些东西不是可以正常买卖的东西,但是刘山是唐军,是给军队采办这些东西,自然意义就不同了。

当然,刘山可不会为了这些东西掏钱,自己是给大唐去打仗,还要自己掏腰包,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刘山穷,没钱。于是,本来太子派进刘山军中带路,实际监视刘山的人大声叫苦,他们往往要给各个州府大开白条,大声承诺货款,不,是货银马上就到。

有了太子的白条,什么东西不好买,买不到。刘山太喜欢太子的白条了,这可比他那个时代的白条好用多了。

刘山随行的车上都堆满了弩矢羽箭,一捆一捆的,堆得像是小山一般。

对付骑兵就要用这些东西,刘山可不会少准备,宁愿准备多了,也不能少了。

而采办的军马迅速的装备到军中,刘山开始带出的农民军很快就变成了骑兵。

当军队出了潼关,函谷关进入秦川以后,刘山的军队已经基本转变成了骑兵,至于少量不肯学习骑马和学不会的顽固分子。刘山就像当初许诺的那样,让他们跟在骑兵后面跑。

往往一天开始,骑兵开始在路上狂奔,后面的步兵开始还能跟着,渐渐他们需要跑着跟随,渐渐他们只能望见前面骑兵搅起的狼尘了。而当骑兵休息的时候,这些步兵还需要汗流浃背的在大太阳下赶路,当他们终于气喘吁吁的赶上前面的骑兵以后,大队又要出发了。

于是,开始的步兵们也要了战马,死命的学习骑马,谁也不想过那种两腿跑的发软,肚子跑的咕咕叫的日子。

大军没有经过长安,绕道长安,经过渭水平原北部向着凉州进发。

而时间已经向着九月迈进。按照开始的速度,刘山肯定赶不到九月到达凉州,但是当军队全部转为骑兵的时候,行军的速度已经明显加快,而且,刘山让军队绕道长安,取渭水平原北部进军,也明显节省了时间。

当大军行出秦川以后,刘山已经发现,沿途的农户越来越少,州县也越来越大,自然,州县的数目越来越小。

甚至,好几次刘山都看到了荒漠的影子。

而随着大军北进,天气也一天凉比一天,凉州属于后来甘肃武威一代,是正儿八经的北方,因为周围地理原因,这里到了九月的时候,天气已经不比中原地区的炎热。

甚至,后来有一位诗人都说,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也能看出这片地方的气候。

当刘山赶到凉州边关的时候,此时,时间刚好到九月。

边关的守将热情的接见了刘山,又是酒又是肉的款待了刘山和随行来的一干军官们。

守将自然不能不热情,自己在这里苦撑,最近突厥屡次来犯,而且,突厥在凉州边关北部不断集结兵力,很明显有大举南侵之势。他早就被逼的苦不堪言,此时,终于来了援军,终于有人和他一起支撑这种苦日子,一起承担边关的防守重任,他当然要热情了。

要是平时,边关无事,他自然恨死和自己来抢权的人,可是,此一时彼一时,敌人大兵压境,他巴不得有人来支撑局面,而不是自己。

刘山不喜欢官场的客套,也知道边关守将的想法。灾难危局里面,可没有人愿意挡在第一线。

当守将得知刘山就带了六千人队伍的时候,守将明显的露出了失望的神色,突厥兵像是饿狼一样,像是草原上的狼群一样,此时长安那里就派来了六千兵马,这凉州一战可怎么打。

刘山看到对方那表情就知道对方是嫌自己兵少,幸好刘山还没有告诉他自己带的兵在上个月还是拿着锄头的农民,要不然估计他要大叫起来。

此时,不是降低边关军队守关热情的时候,刘山不会说,太子的人更不会说。他们只会说刘山带来的兵都是精兵,都是一个能打十个的好兵。

他们吹的刘山只应天上有,地上无的。吹的刘山都不好意思听那些话,吃的刘山都感觉到汗颜,感觉到自己耳根子有点烫。要是那些话都能当真,刘山估计自己此时单枪匹马都可以横扫突厥,夷平漠北了。

在太子的人将刘山和他的军队狠狠恭维了一番以后,守将终于心中有了一点底了。

刘山此时也不得不佩服这些人的嘴巴,真是什么假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拍着胸脯打包票。

第一百零六节凉州夜月(上)

有些话不能当真,尤其是官场上面的有些话,这个刘山知道。可是能把自己的农民军说成百战雄师,把自己说成不败战神,这些刘山还是第一次听到,也是第一次领教。

转眼,欢迎的宴会已经散了,太子的人也要回去了,凉州地界,随时都会有兵祸,隔着不远的突厥人可是随时都想来这里逛一圈,顺便抢点东西,杀点人,掠走一些财物。这里可是属于高危地区,太子的人既然完了使命,自然不肯在这里停留。因为突厥人可不管你是谁的人,可不管你身份如何高贵,似乎,你身份越是高贵,他们倒还对你更有兴趣。

守将将太子的人送出好远,送走的时候太色已经很黑了,边关的冷月照着辽阔的大地,车辙碾过荒凉的凉州地界,只留下喽喽的车轮转动声。太子的人竟然是连夜赶出凉州,可见他们对突厥人的恐惧。

这个刘山也能理解,毕竟隋末战争连绵不断,战火蔓延的到处都是,在漠北这里,最大的祸患就是这个凶悍的草原民族,对于他们的畏惧,恐怕已经植根在某些人的心里。不过,刘山从心里看不起这些人,在他们的身上,刘山看不到哪怕一丁点的血性。

刘山并没有送太子的人,他只是在冷月之中登上了边关的城墙,说是城墙,其实也就三米多高,一米来厚的城墙,而且,许多地方都有破损,后来修筑的和原本的城墙呈现完全不同的两种颜色,让人尽感沧桑,以及对于这里战事频繁的忧虑。比起长安,洛阳这些如同钢铁猛兽一般的城市,这里的城墙像是站在史前巨兽面前的哈巴小狗。

对于凉州,刘山还是有点印象的,这里是唐朝在初年的对外扩张中从河西大凉王李轨手上夺下的地方。本来这里就离突厥近,常年的边患从来就没有断过,加上这里的位置特别的特殊,是河西走廊上的战略要冲,在隋末唐初的这段时间里,突厥对这里用兵几乎成了一种惯例,大举的进攻都不下十几次,而小的战役更是每个月都有发生,至于边境摩擦,死伤个把人,那简直是家常便饭,像是这种事若是不发生,倒是不正常。

而此时刘山站在低矮的城墙上,目光望着城北的方向,那里过去不远就是突厥的土地,是彪悍的草原游牧骑兵经常出没的地方。此时,月光里面,刘山的视线里面一片荒凉,在这片荒凉的尽头,刘山似乎看到一道蜿蜒的线条。[小说网·。。]刘山不知道那是哪里。但是站在这里,刘山有一种历史在眼前闪过的错觉。

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华夏的大患,在奴隶制社会的时候,处于北方的外邦蛮族就经常进犯,而历史上著名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发生的时期,就是位于甘肃这一块的犬戎将西周灭亡,从而周王室东迁,东周开始。自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帝国建立以后,北方的游牧部落依然经常南侵,匈奴,东胡,鲜卑,乌恒,突厥,以及刘山知道的契丹,女真,回鹘,以及最后侵入汉土的蒙古和满清。可以说,华夏史之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北方游牧部落和南方汉族政权之间的相互拼杀和征讨。

在秦帝国时期,由于秦帝国的强势,北方民族一时间难以南下,即使趁着秦灭六国的时间拿下秦国的河南地,最后也被蒙恬收复,蒙恬北筑长城,后来秦始皇更是在蒙恬修筑长城这一举动上看出抗击北方游牧部落的方式和方法,于是秦国大举修筑长城,将原本在赵燕秦几国北部的长城连为一线,这就是中国万里长城的开始。

秦帝国统一六国,得以对北方用兵,大将军蒙恬领兵三十万,北击匈奴,胡人被驱赶的像是见了狼的兔子,见了猫的老鼠一般,被赶得上蹿下跳,被杀的屁滚尿流。胡人甚至不敢南下寻找水草丰美的地方放牧他们的牛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