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释怒 >

第38章

释怒-第38章

小说: 释怒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素元素日对普通士兵极其友善,士兵们无不感到佥事大人不是做样子,而且就即便是做样子,他们也会感激涕零,何况佥事大人是真心爱护他们,是真心关心他们的疾苦。佥事大人常常和他们同吃同睡,一起筑城,一起种田,一起训练,整天摸爬滚打在一起。佥事大人没有丝毫的官架和官威,他是他们的兄弟,是他们的朋友。

佥事大人虽平易近人,但亲切中却自有一股无人敢迎其锋锐的威仪,士兵中没有任何人,即便是油得不能再油的兵痞也不敢对大人有丝毫的轻慢。

佥事大人平日待他们很宽容,即便他们犯错,触犯军纪,大人也从不责骂处罚他们,大人和他们讲道理,指出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不对,但佥事大人也不是在所有事上都宽待他们,祸害百姓和训练达不到大人的要求时,大人就决不宽待。

祸害百姓的事人人痛恨,因为他们就是百姓,他们当中又有哪一个没被欺凌过?训练的严苛,他们也都理解大人的苦心,这是在救他们的命,平时训练严苛一分,战时活命的机会就多一分。

看着将士们日渐归心,看着士兵们一天比一天粗壮灵活的身躯,张素元虽然也高兴,但他知道要想带出一支钢铁雄狮,他还要走一段漫长的道路。

什么是钢铁雄狮?只有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将士们能百分之百地发挥出平日训练的水平,只有在无论多么险恶的条件下,将士们跟着他都有必胜的信念,这才是他心目中的钢铁雄狮,只有到那时,他才算是一位合格的统帅。

张素元最敬仰的一位前辈,一手荡平痿寇的天才军事家陈继光认为,一个士兵如果在作战时能把平日所学的武艺用上10%,就可以在格斗中取胜;用上20%,就可以以一敌五;要是用上50%,就可以纵横无敌。

张素元知道,这种考虑丝毫也不是出于悲观怯懦,而是战场上白刃交加的残酷现实,所以决不能姑息部下,也决不能姑息自己,所以他要求士兵作一丝不苟的训练,那怕伤筋断骨也在所不措。

张素元非常敬仰陈继光,但他也决心一定要超越陈继光,因为他面对的敌人要比当年的痿寇强大何止千百倍!张素元决心要带出一支纵横不败的雄狮劲旅,所以他不仅严苛地训练士兵,而且他同时也严苛地训练军官。

张素元以陈继光编写的《练兵实纪》为基础,系统地教授所有军官的军事知识,他要求军官们必须逐条逐条地记住。张素元向军官们声明,无论立有何等战功,这都是今后晋升官阶的先决条件,因为他不能把士兵的生命交在一个老粗手里。

军官们大都是粗通文墨的老粗,可以想见,他们会龇牙咧嘴到何种程度,但在张素元的威逼利诱下,也不得不捧起书本用心学习。

三十四章 阉党

 离过年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张素元觉得内外的条件都已成熟,是到了带领将士们出外历练的时候了。这么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振奋士气,壮大声势,二是可以堵一堵朝中小人之口,为顾大哥争取一些说话的权力。

张素元目前还不打算收复辽西失地,不是他不想,而是时候不到,他的准备仍不充分,就是此番带兵出巡,他也必须避免与离人大规模作战。张素元知道离人布防的情况,目前辽西并没有多少离人,他出奇不意带兵出巡,吉坦巴赤根本来不及调兵堵截,所以他一定可以漂漂亮亮地达到振奋士气的目的。

云历一六三五年十一月十八日,张素元在取得顾忠信的首肯后,携大将祖云寿、李胜之,率水陆兵马一万五千东巡广宁。

辽军陈兵在广宁城下,吓得广宁主将,吉坦巴赤的侄子济尔哈朗闭门不敢应战。此举极大地振奋了军队的士气,而后,张素元率军从容远去。

历时十三天,张素元率军东巡广宁,谒西镇祠,历十三山,抵右屯,最后经由水路泛三叉河而还。

不久之后,张素元因此次出巡大长国威而晋升为兵备副使,右参议。

春节刚过,张素元即与顾忠信商议,为了巩固辽东防线,决定分兵遣至锦州、桃山、锦山、大凌河、小凌河,所到之处即修城池,屯兵驻守。

一年之后,各处城池、烽火俱都修缮已毕。此后,难民云集,土地得以开垦,兵员得以补充,张素元成功向东开拓疆域二百余里,几尽复辽西旧地,宁远反成内地。

就在辽东形势一片大好之际,京城之中却已戾气冲天。人心不足蛇吞象,秦桧贤轻而易举独掌内廷大权后,当然不会就此满足,他秦某人的胸襟岂是一个小小的内廷就能装得下!笑话,瞎了兔崽子们的狗眼。

狗眼,自然是兔崽子们的,兔崽子们也自然就是掌握朝政的西林党人。

对以秦桧贤为首的内廷太监逐渐干预朝政,西林党的对策是笼络群阉,劝告他不要干预朝政。如此做法无异于与虎谋皮,虽可悲可笑,可哀可叹,但这却是众正盈朝的西林党人的唯一对策。

秦桧贤摸清了西林党对他的想法后,兴奋得连放十八个响屁,又连蹦带窜地折腾了好半天才算缓过劲来。此后,秦桧贤理所当然地更加有恃无恐,但两天的新鲜劲一过,他就发现无论怎么上窜下跳,他都不过是一个太监而已。

虽然皇帝在手心里攥着,虽然西林党迂腐懦弱,但他却是个太监,是个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虽然他这只癞蛤蟆美丽无比,但再美丽却也还是癞蛤蟆。秦桧贤知道,光靠目前的势力还不足以让他这只美丽无比的癞蛤蟆风风光光地吃天鹅肉,他一定还需要一些别的东西。

秦桧贤从不怀疑他能否吃到天鹅肉,对他而言,能否吃到天鹅肉早已不是问题,如何吃到才是他要考虑的问题。他秦某人可能什么都没有,但就是有那么一股狠劲,就是凭着这股狠劲,他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才能走到今天。

每每想起当年他为一屁股赌债所迫,一咬牙,手起刀落进宫当了太监的事,秦桧贤就无不为之而深感自豪,这是他自信的源泉。

有道是有福之人不用忙,这种事根本就不用他老人家自个儿费脑子,正当秦桧贤绞尽脑汁思谋对策的时候,齐、闽、江、浙四党的人来了。当年,他们被一顿从天而降的雷烟火跑打了个懵灯转向,清醒之后方才发觉,昔日的琼楼殿阁已是可望而不可及。

有道是识时务者为俊杰,齐、闽、江、浙四党中自然不乏俊杰,他们一旦认识到已无法与西林党争锋,便即开始千方百计与之和解。

热脸贴冷屁股,这点思想准备俊杰们自然是有的。贴一次你不热,那贴十次你热不热?贴十次你还不热,那贴一百次你热不热?这就是俊杰们的决心。

虽然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死皮赖脸,但俊杰们认为这是识时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也是俊杰们的决心。

俊杰就是俊杰,想到就要做到。此后,俊杰们付出的努力比他们打算付出的要多得多,但结果却比他们预想的最坏结果还要坏得多,因为锅里的肉就这么多,西林党人自己都还不够吃,又怎能分给别人,更何况是齐、闽、江、浙四党这些昔日的生死大敌!

西林党既然对俊杰们而言是铁板一块,没有丝毫缝隙可以容他们进入,那俊杰们也自然不会在西林党这一颗树上吊死,于是齐、闽、江、浙四党与群阉合流一处也就是必然得发生的事,于是一切就都水到渠成,西林党的败亡已经不可逆转。

秦桧贤虽奸狡阴毒,但政治斗争中云谲波诡的谋略他毕竟还无知的很,如今有了齐、闽、江、浙四党的帮助,他这才如虎添翼,有了横扫西林党如卷席的能力。

在俊杰们的指点下,秦桧贤暂时藏起爪牙,闷头培植势力,他们首先把兵权抓在手中,然后逐渐在各个部门把自己人安插其中。

就在秦桧贤和齐、闽、江、浙四党组成的阉党紧锣密鼓地加紧布置时,西林党诸公却以为秦桧贤听说听劝而满心欢喜,于是就更加起劲地提携同党,大搞党内派系斗争。

等到死党遍于朝廷内外,秦桧贤觉得时机已然成熟,于是他就把手伸向了帝国的权力中枢…内阁,他要把他七十三岁的大儿子高守仁安插进内阁为次辅。

高守仁当然是秦桧贤的干儿子,否则即便他再如何了不起也绝生不出比他自己还大二十几岁的儿子。

高守仁也曾是个人物,不仅文章做得花团锦簇,字也写得龙飞凤舞,早年做过江西总督,这几年因西林党的关系一直不怎么得志,又加之上了几岁年纪,于是不得不在家闲着。

虽然上了几岁年纪,虽然须发也随着年纪变得如霜如雪,但虎老雄心在,他的心依然数十年如一日,火热滚烫。本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精神,高守仁的一双老眼无时无刻不在观察着京城的风云变幻,他还要瞧准机会,再跃龙门。

终于,高守仁的目光落在了秦桧贤身上。当机立断,瞧准之后,他当即带着儿子高行义跪倒在秦桧贤面前说道:“大人,小人想给您当个儿子,好在您膝下承欢尽孝,但小人的年纪实在大了点。大人,小人的心愿虽无法达成,但就请让犬子当您的孙子吧。”

秦桧贤虽然已经无耻到了极高的境界,但听了圣人门徒高守仁的一番高论,他还是有点不好意思。高守仁以他的无耻赢得了秦桧贤的信任,在秦桧贤的心目中,老家伙的无耻目前稳居第一,所以他把阉党目前在朝中最高的官位给了高守仁。

西林党此时方才大梦初醒,但已无力回天。

张素元在辽西初步实现他的战略规划之时,也正是秦桧贤大杀西林党人之际。

京城发生的事,事无巨细,张素元都知道的清清楚楚,其实他知道的要比顾忠信早得多也详细得多。秦桧贤掌握内廷之后,方中徇就不定期地把京中发生的大小事务都写信告知他。

方中徇这么做并不是张素元要求的,因为没这必要,京城发生的事无论他知与不知都不会有丝毫的变化,也不会对他产生什么直接的影响,因为他不是顾忠信,他还不够级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