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海魂 >

第302章

海魂-第302章

小说: 海魂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七卷 力挽狂澜 第二十六节 战场的转折点

这场几乎在同一时间,两个不同地点发生的海战被成为“第一次马里亚纳海战”(唐帝国的称法)。从战果上统计的话,唐帝国海军是毫无疑问的胜利者。从战役与战略意义上讲,唐帝国海军仍然是胜利者。除非美国海军派遣其战列舰舰队前来,不然就无法再支持马里亚纳群岛上的美军。唐帝国海军仍然牢牢的掌握着战场的制海权与制空权,掌握着战役的主动权,战役也正在朝着对唐帝国有利的方向发展。

“第一次马里亚纳海战”是唐帝国与美国,这两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海军在战争中的第一次正面交手。“菲律宾海战”是美国舰队偷袭,唐帝国舰队几乎没有发动有效的攻击,因此对双方海军实力对比的参考价值并不大。“第一次马里亚纳海战”作为双方舰队第一次正面作战(其中仍然有不少的偷袭成分),双方集中了所有能够调动的航母,而且派出的都是最优秀的航母指挥官,谈仁皓与哈尔西都因为不同的原因错过了“菲律宾海战”,虽然两人并没有在战场上正面交手,但是两人的表现都可以用“卓越”来形容,而且这也直接决定着海战的最后意义。

谈仁皓以及第一特混舰队官兵在战斗中的表现几近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唯一的缺陷就是低估了美军岸基航空兵的打击能力,这一点对战役并无决定性影响。在己方无一战舰遭到重创的情况下,用不到三十架战机(牺牲飞行员三十多名,其中在保卫舰队中牺牲的战斗机飞行员就有22人)的代价几乎全歼第17特混舰队,击沉敌航母两艘(“列克星敦”这个战果后来还是算到了第一特混舰队的头上),其他各类主力战舰(指驱逐舰及其以上的大型战舰)八艘,消灭敌官兵4000余人。仅这些战果都足以决定未来数个月之内太平洋战场上双方的实力对比了。

哈尔西指挥的第16特混舰队虽然遭到了重创,两艘航母在数个月之内无法参战,舰队损失了大量的官兵(特别是飞行员),但是这并不是哈尔西地过错。美军装备的战机性能落后。飞行员素质差(相对唐帝国海航的飞行员),第16特混舰队总体实力不如对手,以及战场条件并不有利等等,都是导致第16特混舰队遭受重创的重要原因。哈尔西本人的表现并不差,完全可以用“优秀”来形容。在这么多不利因素下,如果换了别人,比如弗莱彻,第16特混舰队恐怕不但无法重创第二特混舰队。让唐帝国最大的特混舰队回去养伤,恐怕连第16特混舰队本身也将全军覆没吧!

这场海战给带来的不仅仅是马里亚纳群岛战役的未来发展,更重要地是,这让双方的海军对对手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这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太平洋战争,让双方的最高统帅在决定未来的战争发展时都更为慎重,更为小心。

在此战役之前,唐帝国海军是不太看得起大洋对岸的那个强大的对手的。虽然没有人会否认美国的战争潜力,但是在唐帝国海军中,特别是在“菲律宾海战”之前。几乎没有人认为美国海军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当唐帝国海军从逆境中走出来。一步一步地击败了日本这个顽强的敌人,获得了西太平洋上的霸权地位时,骄傲。轻敌的气氛也蔓延开了(这实际上是“菲律宾海战”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几乎所有的唐帝国海军官兵都认为,美国海军没有实战经验,而且装备落后,战术落后,官兵的素质,心理状态等等都不如自己,因此可以很快击败美国。

如果说“菲律宾海战”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的话,那么“第一次马里亚纳海战”就是一瓢冷水。第二特混舰队作为帝国海军最强大,纪律最严明,官兵素质最优秀。装备最先进的舰队,在全副武装,而且是在作战状态下遭到美国舰队的重创,还是一支实力小得多,素质差得多,装备落后得多的美国舰队的沉痛打击。仅次一点,就足以让很多还处于震惊,自大,或者是其他什么感情下的唐帝国海军官兵惊醒过来了。

美国这个对手绝不能小看。更不能轻视。在如此情况下都能够让唐帝国最强大的特混舰队瘫痪,如果条件相当的话,那第二特混舰队恐怕连一条火艇(用于大型战舰之间交通与联络的小型动力艇)都回不来!

也正是从这次海战之后,唐帝国海军上下都开始重视这个对手,并且将其百到了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这才是一种正确的对敌态度。也正是唐帝国海军上下这种及时的,正确的认识,才避免了更多的灾难。

同样的,“第一次马里亚纳海战”对美国海军,乃至美国上下地冲击也非同小可。

“菲律宾海战”之后,美国海军上下的态度与唐帝国海军有点类似,真正能够认清唐帝国海军战斗力的人没有几个(尼米兹,哈尔西等优秀将领就是这少数人的代表)。巨大的胜利甚至让很多美国人(主要是政客)认为,对唐帝国的战争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结束,胜利是属于美国的。美国国内还出现了“速胜派”的论调,这最终就造成了“第一次马里亚纳海战”的惨败(当时,决定反击亚松森岛的决定不是尼米兹本人做出的,而是由上面施加压力而产生的)。

当两支特混舰队一亡一伤的消息传回了美国国内后,连美国总统都惊得连夜(当时是华盛顿时间四日凌晨)召开了最高政府官员会议。消息立即被封锁,为了稳定国内的情况,美国政府宣布获得了大胜(击沉唐帝国航母三艘,重创两艘),战局正在朝着对美国有利的方向转变。而实际上,美国军队内部则是另外一番样子。

尼米兹在第二天就召开了太平洋战区(舰队)高级将领会议,此时负伤的弗莱彻与哈尔西都还没有被送回珍珠港呢。接着,尼米兹宣布了新的调动命令,让珍珠港内的八艘战列舰,以及其他战舰都做好了随时出发的准备。

当然,这些军事上的调动是次要的。惨败带来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美国官员与将士对这场战争的认识。美国总统在当月就修改了24年度(唐历)的经济与工业生产计划。军费增加了258(其中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海军),新建造的战舰(特别是航母)的速度加快,新研制的战机也将提前装备部队。而调往太平洋战区的军队,分配给太平洋战区的物资也增加了很多。为此,美国甚至减少了部分输往欧洲盟国地物资,把向欧洲战场派军的计划延迟了三个月(极为重要),而向欧洲盟国提供的战机(特别是先进的战斗机,以及重型轰炸机)减少了至少三成。正是这次战役促使美国将重点放到了太平洋战场上来。而美国在当年制定的“先西后东”的战略计划也受到了这次战役的影响。

在美军中,提高官兵的素质(特别是飞行员),尽快完成新式武器的装备与训练工作(特别是舰载战机,雷达,新式高射炮,新式战舰等),整顿军队的纪律(第17特混舰队惨痛地教训),提高部队的战备率,加强各作战部队的联系等等行动都很快展开。

从动员上来看,美国比唐帝国做得更彻底。这是美国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决定地。与唐帝国不一样。美国无须为本土的安全担心。虽然欧洲战场很重要,但这并不会威胁到美国本土。在这次战役之后,美国上下都认识到了一点。那就是击败唐帝国是整场战争的关键。只要击败了唐帝国,那么波斯帝国,德意志帝国都不可能是美国的对手,获得胜利只是迟早的事情(这实际上正是美国制定出“先西后东”战略的基础,为此,美国甚至可以放弃欧洲大陆上的盟友)。相反,如果被唐帝国击败,那么就一切都完了。

相反,唐帝国却没有条件如同美国这样,孤注一掷的将所有力量都投入到太平洋战场上来。原因也很简单,唐帝国不具备美国的地理条件。大陆上的威胁是唐帝国必须得考虑地。而且德意志帝国这个盟友的成败也将直接关系到唐帝国的命运,唐帝国不可能抛弃德意志帝国,单独与所有的敌人作战。因此,唐帝国必须要在大陆战场上投入很大的力量(甚至是大部分的力量),而这实际上就限制了唐帝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投入。

从这些方面来讲,“第一次马里亚纳海战”可以说是太平洋“血战”的开幕式。这场海战也预示着,在未来的战斗中,两个世界上最强大地国家都不会轻易的退却。更不会很快的失败,而决定战争的除了军队的素质,装备的性能,官兵的士气与斗志,指挥官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国家的实力。这是一个由实力来决定胜负的战场,一个必须要付出大量的鲜血,声明才能获得胜利的战场!

作为第一特混舰队的司令官,谈仁皓不会考虑这么多,他能想到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获得胜利,帮雷少卿一把,同时也是帮自己一把。当然,谈仁皓也丝毫不敢小看美国这个强大的对手(更多的时候是美国海军的那些优秀指挥官)。胜利的喜悦并没有让谈仁皓兴奋的忘记了他还身处在战场上,更不会让他忘记敌人还有足够的力量。

舰队的补给工作进行得并不快,在作战行动中,舰队很多时候都是高速航行(超过18节的标准巡航速度),燃料消耗得非常快,大量的侦察行动,以及决定性的攻击行动,让航母携带的航空汽油也快要用完了。弹药也消耗了很多,而且接下来主要是执行对地打击任务,所以需要携带更多的对地打击弹药,而不是对付战舰的弹药。补给工作从天亮前一直持续到了傍晚才算勉强结束。随后,第一特混舰队与补给船队,一支开赴战场,一支返回后方的港口。

七日一早,舰队就返回了预定作战海域。天亮的时候,从硫黄岛转移而来的补充战机降落到了两艘航母上。这些战机大部分都是从后方调来的。本来谈仁皓申请得到第二特混舰队的优秀飞行员,海军司令部并没有批准,因为这些飞行员都要回去接受调查(这是海军新的规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