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我家后院是唐朝 >

第54章

我家后院是唐朝-第54章

小说: 我家后院是唐朝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诿陀朗啦煌窈笕粲幸凼梗诿透文酝康卦谒淮恰!

一个士兵需要精通刀剑技艺才能存活,一个将军需要精通指挥才能胜利,一个谋士需要精通权谋才能辅助君主,而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他唯一需要会技能是让士兵,将军和谋士为自己所用,而做到这样很难,也很简单。

来到唐朝以后,李愔一直在学习,学习如何用人,学习如何在恰当的时候收买人心,李愔亲手把仝猛扶起来,“仝驿将请起,不必言谢,来坐下!”

“这个……”仝猛搓着手尴尬地站着,不敢坐下,眼睛在李愔和崔莺莺身上来回转着。

李愔看了眼崔莺莺,被她白了一眼,她笑道:“仝驿将请坐!”

仝猛这才敢坐下,但把凳子拉的距离桌子远远的,屁股也只是坐在椅子的边缘,紧张地一头冷汗。

想到了日后的物流系统,李愔还有不少问题想讨教一下,便又问了仝猛几个问题,原来,这驿站名义上是朝廷的,可是运营纯属是个人的事情,驿站的驿将负责提供马匹和草料,马匹死亡也是一文钱补偿没有,除了这些官方的事物,他们也给过路的行商提供草料和食宿,但是,这就得收费了,不想李愔这样,食宿全免,所以叫做自负盈亏。

虽然是个人的,但延误了朝廷的信件,怠慢了官员,驿将们还得被按律处罚,所以,他们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听完仝猛的讲述,李愔不禁有些同情,崔莺莺也是锁着眉头,如果是仝猛说的这样,这一条路的驿馆还不如一个人全部承包下来,这样相对来说成本会减少很多,效率也会高很多。

当然,这只是李愔的初步想法,也不知道实施起来会怎么样。

吃了饭,众人各自休息准备明天赶路,益州就快到了,那时候再慢慢琢磨吧。

第七十九章 益州官员

第二天,李愔和众人吃过早饭,在仝猛的相送下离开锦州,向益州而去。

李愔骑着红孩儿和崔莺莺的马车同行,十几天的朝夕相处,两人间也没有了一开始的生分,欢声笑语间倒是有了几分夫妻的样子。

回头望了望站在远处,依旧不肯离开的仝猛,崔莺莺笑着看向李愔:“殿下还真会收买人心,三言两语,一点小恩小惠就让一个驿将对你百依百顺,感恩戴德。”

“你怎么知道是收买人心呢?”李愔多少有些意外,这个这妮子懂得不少嘛。

崔莺莺轻轻哼了一声:“殿下当我是那些不识诗书的女子吗?再说我爹可是侍中,这些手段我见多了,殿下若只是同情那个驿将,只需去一道书信就行了,何必还一副热心的样子,又打听这驿站的怎么运营,后来又关怀那驿将的生意情况,还问候他的家人。”

崔莺莺一条条点出,让李愔无从辩驳,他道:“没错,我是有一个想法,想把关中到益州这条路上的驿站掌管在自己手里,这样咱们和长安的联系也就方便了许多,你觉得怎么样?”

崔莺莺把胳膊支在窗上,一手托腮,想了想道:“只是这条路上,我们路过的驿站少说也得一百个上下,这得耗费多少钱粮才能支撑下去!”

“我问过那个仝猛了,一个驿站一年下来也就一千贯钱左右,一百个也就十几万贯而已,对我们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李愔张口十几万如同轻描淡写一样,崔莺莺眼睛转了转,柔声道:“殿下,咱们现在家资几何?”

“四五百万贯吧!”都是一家人了,李愔也没想什么,脱口而出。

崔莺莺呆了一下,她知道李愔在长安城中做了一些生意,但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就积累出了这么庞大的财富,愣了一下神,她道:“殿下,我娘教导过我,说夫妻二人要同心协力,一个主外,一个主内,殿下到了益州以后肯定是政务繁忙,这些钱帛之类的事情就由莺莺打理吧,免得殿下分心!”说完,用清澈的眼神盯着李愔猛看。

李愔顿觉上当,这个小妮在这里等着他呢,这才入门几天就开始准备拿下家里的财政大权了,但崔莺莺都说道这个份上了,大道理也摆出来了,他总不能腆着脸说不行吧,毕竟男主外女主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至今的优良传统,“你现在都是蜀王妃了,你说的话下人还能不听吗?”

“也是!”崔莺莺得意了一下,李愔没有明着说,但也算是默认了。

又是三天的车马劳顿,在第三天的中午,众人遥遥看到了前方巍峨的城池,虽然益州城的规模不能和长安相比,但在蜀地也是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了,据有关资料统计当时剑南道的户数,总共在六十七万上下,而仅仅一个益州城的人口就有十万户,也就是五十万人上下,这还不包括环绕在益州城周围的十四个县城。

见到益州城,众人都是欢喜起来,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李愔唤过秦怀玉把一个装着铜鱼符的金丝带交给他,这是唐朝官员的身份证明,出示了这个才能证明他们的身份。

秦怀玉接过铜鱼符带着四个护院策马向益州城先行一步,李愔则是和队伍慢慢走着,到了城门口被拦下来还是一样得等。

听到外面的动静,崔莺莺掀开窗帘,瞅了瞅又放了下来,临走前崔绍的话还在耳边,蜀地自隋朝以来都是不得志官员的流放之地,蜀地肥沃,享誉天府之国的美誉,但唐人对蜀地的看法并不好,这都是因为当时蜀地的风情习俗,概括起来就是百姓多沉溺于逸乐,人情薄凉,穷人不想着储蓄食粮,富有的人专好谋利相互侵夺,一些边野的富户还经常和山里的蛮族勾结,狼狈为奸,暗中控制州县。

崔绍认为李世民之所以让李愔来这里一来是为了整治蜀地,移风易俗,把这里真正变成天府之国,同时也是为了堵住朝臣的悠悠之口,隋文帝的时候为了防备自己四子谋反,就把四子封为蜀王,李渊在位的时候,也曾答应李世民让李建成做蜀王,原因在于蜀地狭小容易制衡,所以,这时候的人都一致认为蜀地这块地方特别适合用来防范那些意图谋反的皇子,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的决定没有被任何人反对的原因。

秦怀玉不一会儿就回来了,他通知了益州刺史,现在他们携着官员在门口等着李愔。

益州城门口,益州刺史高权,长史程简,司马王龙银站在一起,望着不远处缓缓行进的队伍,早几天前他们就收到了朝廷的命令,知道蜀王殿下会在不久抵达益州。

在很长一段时间,益州这个地方都没有来身份这个高贵的官员了,尽管他从驿差那里打听到这个皇子是受到贬斥,但他依旧不敢怠慢,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那文书上还专门交代益州军政都受他辖制,若单是政务,他这个刺史的腰还能挺得直一些,但这个蜀王手上还有兵权那就不是开玩笑了,他怎么也在官场上混了几十年,在长安也有些耳目,这个李愔恐怕来者不善。

他的身旁站着的长史程简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益州是蜀地的中心,繁华之所在,平日里收受钱财那是家常便饭,虽然前几日他就帮着高权做了一份假账目,但难保不会出纰漏,若是这个蜀王是廉洁奉公的人,他们就麻烦了。

相比高权和程简,王龙银则是一脸轻松的样子,高权和程简都是本地豪族出身,在益州只手遮天,而他则是寒门科举出身,虽是被安排了一个司马之名,但却无司马之实,高权什么事情都和程简商量,把他一直排除在外,他也是长安人氏,蜀王来到这里任职,他反倒有一种亲近之感,因此脸上虽然平静,心里却是非常高兴。

三个人自是各怀心思,这时候李愔的队伍渐行渐近已经到了面前,李愔跳下马来走上前去。

第八十章 蜀王府

一行人马中,独有李愔一人穿着华贵的青色长衫,坐下的骏马也是一等一的极品良驹,一看便明白他是这里地位最高的人,是蜀王无疑。

“益州刺史高权,携长史程简,司马王银龙参见蜀王殿下!”三人俱都躬身,高权则是朗声说道。

“免礼!”李愔挥了挥手,目光在三人身上掠过“多谢高刺史出城迎接!”

高权道:“这是下官应该做的!”想到了什么,他忽然道:“殿下请进城吧,车马劳顿,殿下定是劳累了,城中的蜀王府下官已经遣人收拾妥当,殿下可以安心居住!”

李愔正有此意,赞赏地看了眼高权,一行人在高权的引领下进了益州城。唐朝时期或者说唐朝以前的时期,州县内皆划分坊区,也就是和长安的坊基本相同,坊内分布民居,酒楼,旅店,和小型商业街,每个坊由一道高达的土墙围城四方四正的形状,在主干道上,每个坊都会有一个正门,供百姓出入。

“殿下,我们益州城虽说比不上西京长安,但也逊色不到哪里去,只是这城中的人口就有七十多万,你现在走的这条路从南到北长达十五里,在前面还有一条东西路,也有个十五里,这民坊加在一起一共八十六个,南北各有一市,也是相当的繁华喧闹,你若是有空,大可和王妃一起去逛逛!”走在路上,高权向李愔述说着益州城的情况。

李愔频频点头表示满意,蜀地躲过了隋末唐初的战乱,民生并没有受到影响,因此繁荣依旧,人口增长较快,工农商发展迅速,其中尤其以茶,蜀锦闻名于世,而都江堰的建成又给蜀地提供大量的灌溉用地,使得蜀地成为产粮重地。

益州城中来往穿梭的密集人流和他们身上的衣着打扮证明高权所说不假,益州城的确繁华。

过了几个坊区,高权疾走了几步,道:“殿下,蜀王府到了!”

上正挂着一个块写着蜀王府的牌匾。

益州城的坊门都是开在南侧,而这道门是面朝东,是专门开的,这也是贵族的一个特权了,可以自行在坊墙上开一个进出的大门,若是一般的老百姓,早就抓去蹲了大牢。

送到这里,高权就不方便再进去了,道:“殿下,下官就不打扰了,你歇息吧,明日下官和十四个县的县令亲自来给你接风!”

李愔也累了,也不再留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