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途-第2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秦、晋、燕三强中,虽然他朱棣的军队战斗力最强,但他所在的北平,无论是人口或是财力富庶,都比不上关中和太原,所以隶属他的军队也不是很多,仅十万余人,而秦、晋两人从去年以来大肆招兵买马,据说军队加起来已经超过三十万人了,还有蓝玉那边的二、三十万屯军,可以说秦王的势力远远超过了他,已经能和朝廷分庭抗礼了。
为此,朱棣便计划向东扩张,吞并辽王、宁王和辽东的军队,尤其是宁王的骑兵和辽东的水师都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三地军队加起来有近二十万之多,如果能吞并三地的军队,那他就完全可以兴兵南下了,就在他积极谋划向东扩张之时,秦、晋结盟的消息,俨如一记警钟在朱棣的身后敲响了。
朱棣沉思了片刻,又问吕思远道:“吕先生是如何看待秦、晋结盟一事?”
吕思远微微一笑道:“秦晋二人都是野心勃勃之辈,目标都很明确,而那个位子将来只有一个,他们又怎么分?属下以为二人结盟并不是常态,而是一种临时的利益结合,他们结盟的目的无非有二,最有可能是联合对抗朝廷,待将朝廷军队彻底打败后再议分赃,我原来是这种想法,但现在我认为这并不是他们结盟真正的用意了。”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属下听说他们二人都已起身前往京城,这说明他们二人暂时还没有造反的计划,至少一年内不会公开造反,否则二人绝不会进京,可如果不造反,他们结盟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一点我不知殿下考虑过没有,他们结盟如果不是针对朝廷,那又是针对谁呢?”
朱棣长叹一声道:“我知道,他们的结盟其实是针对我。”
“一点没错,属下已经看透,秦晋二人就是为了对付殿下而结盟,藩王有资格逐鹿天下者,唯秦、晋、燕三王,秦晋欲南下逐鼎,他们不可能不忌惮殿下的威胁,所以只有先灭掉殿下,才能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晋燕两国相接,而以晋一国之力不是殿下的对手,只有联合秦王,才有机会胜出,属下已经能够推断出他们的战略企图,先联合灭燕,然后晋王向东吞并辽东,再南下山东,而秦王进军四川,和蓝玉合兵,再东进荆湘,这样就对朝廷形成了合围之势,或许最后他们会划江而治,晋北秦南,平分大明天下,这也说不定。”
听完吕思远的分析,朱棣的脸色异常阴沉,其实他已经从秦王谋士邵闻达那里得到了消息,秦晋结盟很可能是针对自己,只不过消息很含糊,没有吕思远分析得这么透彻罢了,吕思远所说的划江而治完全有可能,朱棣非常了解朱樉其人,只要能坐上皇帝之位,他可以放弃任何原则,他对大明更没有什么历史责任,仅仅只是为了当皇帝。
吕思远见朱棣沉吟不语,他知道自己的话已经触动了他的心思,便微微一笑道:“殿下也不用太过虑,秦晋联合对付殿下,安知最后的结果不是殿下吃掉他们呢?”
朱棣摇了摇头叹道:“我的计划是先吃掉辽东、辽西和宁国,秦晋结盟打乱了我的部署。”
吕思远大吃一惊,连忙道:“殿下万万不可,辽宁不过是狐兔,秦晋才是虎狼,殿下东进,正好给了秦晋借口和机会,那时他们再联合辽宁反击,殿下腹背受敌,危亡不远矣!属下的意见却是安抚辽宁,使他们相信殿下并无吞并他们之心,然后殿下再集中精力对付秦晋,以号召天下诸王征剿蓝玉为借口向西进军,那时秦晋若与殿下交锋便先失了大义,若不与殿下交锋,燕军已经深入两地,使他们进退维谷,此乃孟明视假道伐虢之计也,那时,殿下再借口灭蓝玉而挥师河南、四川、湖广,充分利用蓝玉这步棋,调集天下军马归己,等蓝玉覆灭,建文还能安在乎?”
吕思远的一席话,说得朱棣茅塞顿开,他跳下马,长身施礼道:“上天赐先生予我,便上天欲我得天下之意,请先生受我一礼。”
吕思远也慌忙下马行礼,“属下不敢,属下只懂诡计而不知兵法,道衍大师才是经天纬地之才,有他在,殿下何愁天下不得,属下萤火之光安敢比皓月,我愿意辅佐世子,请殿下成全。”
朱棣明白吕思远的意思,他也知道道衍什么都好,就是心胸狭窄了一点,以前他觉得李维正会威胁他,便施了暗手,使李维正险些被杀,这些事情道衍当然不会说,但朱棣心里却有数,这次道衍不肯随自己南下,理由是镇守北平,其实朱棣也知道,就是因为吕思远的缘故,一山不容二虎,连吕思远自己也看出来了。
朱棣暗暗叹了口气,现在是用人之时,绝不能让他们生出矛盾,辅佐自己儿子确实是一个好办法,既可用吕思远,又能平息道衍的不满,不过长子高炽的师傅就是道衍,不能再让吕思远去了,不过次子高煦倒确实需要一个谋略之人,上次自己也曾想过把吕思远给他,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朱棣心中有了定计,但他先不说破,而淡淡一笑道:“此事我自有主张,不让先生为难就是了。”
……
就在燕王离开北平南下之时,秦王朱樉也正在收拾行装准备离开西安府南下,不过他不止带了三千军,而是带了一万军队,这是谋士邵闻达的建议,其中五千军可驻扎凤阳,另外五千军冒充三千军进京,反正谁也不会来细数,这两年,朱樉对邵闻达越来越器重了,邵闻达也确实给他出了不少主意,比如借口宫殿危漏,强行借用了关中税粮,名义上是修宫殿,实际上是用来招兵买马,朱樉又变卖了自己所有的财产,倾囊而出置办军队,他本身就有八万王府卫军,经过大规模扩充后,他的军队已经达到了十八万,为所有藩王之首,有了人数众多的军队为后盾,朱樉底气十足,已经开始在做他的皇帝之梦了。
邵闻达现在是朱樉身边的第一红人,但是他的日子并不好过,燕王的质问和李维正的密令总是时不时出现在他面前,使他心惊胆战,朱樉越是重用他,他越是害怕,登得越高,他就跌得越重。
邵闻达的行李由妻子和小妾帮他收拾,他则一个人坐在书房里发怔,一个月前,他接到了李维正的密令,命他促使秦晋结盟,共同对付燕王,这一点他办到了,可他总觉得李维正的目的并不是那么简单,这一两年很多人都说辽东李维正野心勃勃,欲做高丽王,但邵闻达却知道李维正的野心绝不是只做高丽王那么简单,他是在走一条世间最危险地道路,用抄家灭九族为代价。
那么自己卷了进去,一旦他李维正失败,那自己是不是也同样要付出抄家灭门的代价呢?
“老爷,东西都收拾好了,明天早上可直接出发了。”邵闻达的妻子端了一碗参汤进来,放在他面前,她见丈夫忧心忡忡、眉头不展,便关心地问道:“老爷,出了什么事了?”
“唉!你就别问了,我来问你,咱们家还有多少银子?”
邵闻达的妻子低头想了想,这两年丈夫拿回来大把银子,家里的窘况已经完全没有了,她记得自己几天前才点过,“老爷,好像有一万三千两。”
‘一万三千两’,邵闻达喃喃念了几句,他忽然对妻子道:“你听我的安排,你拿一万两银子带着儿子到老家去买地买宅,藏匿起来,你藏匿的地方只能我和老管家两人知道,连玉娟也不能告诉她,以后一两年我会让老管家陆续送银子给你,你要记住了,无论如何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我的儿子在哪里?”
……
卷六 潜龙出海 第二百二十三章 京都风云(二)
李维正的各个基地除了辽东外,几乎都是在海外,比如高丽、台湾、琉球、日本对马岛、耽罗岛等等,但在大明的国土内,还有一个地方也成为了李维正的基地,这就是蓬莱,蓬莱千户赖永国早在前年就秘密投靠了李维正,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李维正是他的老上司,他们关系很密切,但更重要是蓬莱的战略位置对辽东极为重要,它是辽东进入大明腹地的入口,所以李维正在受封辽东之初,便和赖永国达成了一种默契,蓬莱千户名义上是大明的千户所,但实际上它已经成为了辽东的军卫,李维正在蓬莱港部署了六千军队,完全扼住了渤海的进出口。
知道这个秘密的只有原山东都指挥使叶升,但叶升不幸在冯傅案中被杀,而新都指挥使迟迟未能到任,这个秘密就被掩盖住了,这也是朱元璋炮制冯傅案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各地都指挥使皆被杀尽,有资历的军方高级将领也被杀光,所以当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竟找不到可以出任都指挥使的军队高官,不得已,在优先保证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地的都指挥使由稍有经验的高级将领担任外,其余大部分行省的都指挥使都是暂由布政使这样的文官兼任。
同时,朱允炆为了握紧军权,他不再任命新的五军都督。这就使得五军都督府成了一个空衙,由兵部直接统领天下卫所,一切军权都归属兵部。
蓬莱所是独立千户所,他就和正常的军卫一样直属山东都指挥使,而然,这仅仅是一个名义,蓬莱千户所名义上属于朝廷,各种形式上的文书报表仍有上报下达,但实际上蓬莱所已经效忠了辽东,就算山东都指挥使来视察,他也无法出海去隐藏着真相的长山岛等岛屿上去探察,这并不是蓬莱所的特殊情况,事实上,在各藩国内的许多军卫都已仅仅只是名义上归辖于朝廷了。
这是朱元璋在发动冯傅案前始料不及的,应该说他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大明确实出现了蓝玉、李维正这样野心勃勃的割据军阀,可问题是该杀的人没杀,不该杀的却统统死了,而另一方面,朱元璋打算在办完冯傅案后,再重新建立起一套新的军队体系,他完全有这个能力和权威,可偏偏他死了,什么都还没有来得及做便死了,把一片混乱留给了最没有资历和权威的孙子。
正是大明军队的一片混乱,使得朱允炆迟迟不敢削藩,也使得各个藩王找到了扩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