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途-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就在这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春天里,却有一种紧张和不安在悄悄地躁动着,在贵州中部平坝卫的天龙屯堡中,蓝玉正背着手来回踱步,他在考虑着一个关系到他一生命运的决定。
其实蓝玉只是路过此地,他刚才普定卫巡视归来,准备奉旨前往凤阳,但行至平坝卫,蓝玉突然决定去天龙屯堡拜访一位故人,正好一封紧急信件也赶到了,拦住了他前进的脚步。
此刻这封信就躺在不远处的桌上,信是秦王朱樉亲笔所书,蓝玉将这封信看了不下十遍,几乎把里面的原话都背熟了,其实朱樉就向他说了一件事,皇上已经决定拿他开刀了,这次他回凤阳,也就是他全家被灭族之日。
这封信使蓝玉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惊,朱元璋在杀了这么多开国功臣后,终于将屠刀对准他了吗?其实蓝玉已经相信了,这不仅仅因为这封信是大明皇长子的亲笔所书,更重要是蓝玉对朱元璋太了解了,二十年时间,开国功臣还剩几个,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被杀被贬,很快就病死,这些人哪来这么多病,偏偏他朱家皇族怎么一个都不生病呢?
自从他的儿子无辜被杀后,蓝玉就知道他的这一天迟早要来,但他却没想到竟会是现在,难道朱元璋不怕他在贵州造反吗?
“老将军,皇上这是欲擒故纵,他就是怕你起疑心,所以才让你来贵州,这样,再召你入朝时,你才不会有半点怀疑。”
说话之人就是蓝玉特地来天龙屯堡探望的故人,此人是苏州府周庄人,姓沈名富,世人又叫他沈万三,沈万三在洪武初年修城墙而触怒了朱元璋,被发配云南,那时元朝在云南的梁王已经归顺了大明,但洪武十四年,梁王再反,云南战火连天,沈万三在贵州少数民族领袖奢香夫人的帮助下来到贵州经商,他看准了三十万军屯大军的商机,在贵州、云南一带的茶马道上经商大获成功,又渐渐成了巨富。
沈万三今年已经八十八岁,已经快走到人生的尽头,他和从周庄逃来的子孙们就住在天龙屯堡内,李维正的表妹顾英买店铺就和沈家逃匿有直接关系,在这里,沈万三得到了他的外孙女婿,也就是现在云南西平候沐春的庇护,可以平静地终老晚年。
沈万三虽然已快到人生尽头,但他对朱元璋屡次杀他子孙而始终耿耿于怀,他见蓝玉已有造反的机会,便再劝他道:“老将军可知西平候沐英为何能得以善终,如果他不是镇守云南,他怎么可能活到去年才死,他的儿子又怎么可能再继承他的爵位,世代为云南王,皇上不是不想动沐家,而是不敢动,这就是投鼠忌器啊!老将军若真想自立,我愿散尽家资相助。”
沈万三的劝说确实让蓝玉动心了,这时门口有人禀报:“吕先生来了!”
蓝玉精神一振,连忙道:“快请他进来。”
片刻,他的心腹幕僚吕先生走了进来,这个吕先生当然就是吕思远了,吕思远受李维正之命,化名吕风投奔燕王府,本意是想做朱棣儿子的西席,但很快就被朱棣认出来了,他承认自己是不看好蒋瓛而逃匿,求贤若渴的朱棣立刻就用他为自己的幕僚,去年蓝玉西征罕东回来后,朱棣便密令吕思远投靠蓝玉,准备在关键时候策反蓝玉。
朱棣的策略和李维正完全一样,就是要激起蓝玉造反,趁天下大乱之时,他好能从中浑水摸鱼,只不过他不知道吕思远却是李维正派来埋伏在他身边的内线,也不知道李维正已经下了先手,借朱樉之手来警告蓝玉,回京必被杀。
朱棣不知道,但吕思远却知道了,他本来是在贵阳府等候蓝玉,但同时接到了朱棣和李维正派人送来的信,他立刻便赶来天龙堡,无论是朱棣,还是李维正,给他的任务都是一样,劝蓝玉在贵州自立。
吕思远快步走进来,他阴沉着脸道:“我听说将军被封为太师,准备回京述职,我特来劝阻。”
蓝玉一惊,他慌忙问道:“吕先生可是听到什么消息了?”
吕思远淡淡一笑道:“贵州闭塞,我能得到什么消息?我就在想,如果皇上想杀将军的话,或许就会找借口宣将军进京了,果然听说宣旨官来了。”
蓝玉脸色凝重,他请吕思远坐下,诚恳地问道:“请吕先生告诉我,先生为何看出皇上要杀我?”
这时,沈万三也坐下,他见吕思远也在劝蓝玉,他也就不吭声了,吕思远瞥了他一眼,便道:“很简单,因为皇上立了皇太孙,皇太孙年幼,驾驭不了重臣,皇上担心自己西去后,像老将军这样掌握军权的重臣不服从朝廷调管怎么办,所以他要趁自己在世时,将你们一一铲除,以便给诸如李维正之流的皇太孙嫡系党羽腾出位子,其实皇上的真实意思是想让皇太孙掌握一定的嫡系军队,以免被他的皇叔们掣肘,而老将军等人就是最大的妨碍了。”
蓝玉恍然大悟,以前他只是知道皇上要杀他,至于为什么杀他,他却不知道,经吕思远一番点拨,蓝玉的心中终于豁然贯通了,他叹了口气,便把朱樉的信给了他,“先生看看这封信吧!连皇长子都警告我了,我焉能不信。”
吕思远接过信看了一遍,便问蓝玉道:“那老将军的想法如何?”
蓝玉摇了摇头道:“我心中一团糊涂,刚才沈老先生劝我自立,说实话,我有点动心,但我想听听吕先生的意思。”
‘自立?’吕思远自言自语,他沉思了片刻,这才缓缓道:“我的想法是分三步走。”
蓝玉大喜,连忙道:“先生快请说,哪三步。”
“老将军别急,听我慢慢说。”
吕思远微微一笑道:“第一步是老将军暂缓回京,可写信告之皇上,现在正是屯田的重要时刻,暂不能离开,同时老将军要立刻召集贵州的各卫将领,铲除异己、扶植亲卫,将贵州军权牢牢控制在手中;第二步,待皇上杀傅友仁或者冯胜时,老将军便可正式上书皇上,说自己决无异心,请皇上保全老将军的家人。”
“那如果他真杀了我的家人呢?”蓝玉忽然插口道,这是他最关心的事情。
吕思远冷笑了一声,他注视着蓝玉的眼睛一字一句道:“他很可能也怕把将军逼反,不敢杀老将军家人,但我们要有最坏的打算,如果真到了那一步,老将军便走第三步,自领黔王,裂疆而治。”
“砰!”地一声巨响,蓝玉狠狠一拳砸在桌子上。
“干!”
……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蓝玉拒旨不归,大明的历史就是从这里走上了另一条岔道。
……
卷六 潜龙出海 第一百九十六章 皇上有恙
朱漆铜门轰隆隆的打开了,朱允炆在两队的侍卫的簇拥下,走进了后宫,他脚步飞快,低着头,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事实上他心中非常担忧,前几天内宫传来了消息,皇祖父病倒了,而且病得很重,曾经昏迷了整整一天一夜,御医也束手无策,只能祈祷老天保佑皇上早点康复。
朱允炆也知道皇祖父倒下的原因,在突然得知蓝玉抗旨不归的消息,皇祖父在惊怒之下晕厥倒地,那么说,皇祖父想清洗军队的传言是真的,否则不会这样怒极攻心,这几天,京城中流传着一个小道消息,说皇上准备在凤阳举行诸王演兵只是一个借口,真实用意是想把军中老将一扫而空,这个消息虽然荒唐,但有一点却是真的,那就是大批锦衣卫已经奔赴凤阳,到目前为止,凤阳那边没有半点消息传来,据说是演兵需要封锁消息,但朱允炆还是隐隐意识到,先期抵达凤阳的冯胜等人极可能已经被控制住了。
在他进驻东宫才刚刚一年,一场政治风暴眼看要在大明悄悄卷起,为此,朱允炆非常忧心焦虑,他来到朱元璋的寝宫前,耐心等候着,早有太监前去禀报。
朱元璋的寝宫里弥漫着刺鼻的药味,十几个御医坐在侧殿里,愁眉苦脸地翻找医书,他们不是不知道朱元璋病在哪里?可是谁敢说,劝他从此不要再操劳国事?这不等于是劝皇上退位吗?话虽简单,可脑袋却保不住了。
朱元璋已经醒来,一个妃子正坐在床边喂他喝药,这一场大病将朱元璋的身体几乎摧毁了,他骨瘦如柴,头发完全花白了,事实上这场病只是一个导火线,将他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宿疾一并爆发,他在病床上整整躺了五天,御医已经杀了五六个,可病情还是沉重,一点康复的迹象都没有。
朱元璋是在得到蓝玉抗旨不归的消息后大叫一声晕倒,在他看来,蓝玉抗旨,这和造反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关键是蓝玉在贵州,那里有三十万屯军,大部分都曾是他的老部下,朱元璋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一个决策性的错误,他万万没有想到蓝玉会猜到他的企图,会有勇气抗拒他的圣旨,正是他没有想到,所以他现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放虎归山了。
朱元璋虚弱地倚躺在床头,平静地听着蒋瓛的汇报,他病倒后,几乎所有的奏折都由皇太孙朱允炆代批了,除非遇到一些重大的事情,便会来向他禀报,但惟独有锦衣卫的事情,朱元璋还是一手过问,没有交给朱允炆。
蒋瓛跪下行了一礼,恭恭敬敬道:“禀报陛下,冯胜、傅友德、常升、王弼,还有普定侯陈垣、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武定侯郭英、靖宁侯叶升、东川侯胡海、会宁侯张温等等皆已被锦衣卫控制,陛下名单中的四十三人,已有三十五人被拘押在凤阳。”
“那唐胜宗和张龙呢,他们来了没有?”朱元璋吃力地问道。
蒋瓛迟疑一下道:“延安侯唐胜宗、凤翔侯张龙在贵州督导屯田,听说他们本来也要奉旨前来观看诸王演兵,但被蓝玉拦住了。”
朱元璋脸色刷地惨白,唐胜宗和张龙皆是蓝玉老部下,他们二人手握贵州屯兵大权,现在二人不来,也就意味着蓝玉已经完全控制住贵州了,朱元璋剧烈地喘了几下,忽然竟吐出来一口血。
“皇上!皇上!” 蒋瓛和旁边喂药的皇妃都惊呆了,蒋瓛急声大喊:“御医,御医快来!”
十几个御医飞奔而来,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