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华夏-第3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压力,使中国的经济在战后得以快速恢复,也许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现在,关于人口的增长和农业可耕地的不足的矛盾,又表现了出来。
孙文就任农业部长后,对全国的农业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和广泛的考察,他在给孙纲的信中说,“查各省上报人数,较十年前计增不下十余倍,盖承平日久,生齿日繁,而地增有限,且庐舍所占田土,亦不啻倍增。地生之者寡,而食之者众,心甚忧之。”他这个农业部长,上任后面对的麻烦,其实是很大的。
如何有效的容纳过剩的农业人口,对中国农业社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而孙纲对此的解决办法就是,兴办矿业,把过剩的农业劳动力转入工业体系,“尽地矿之利而裕民食”,不但可以有效的解决工业发展所需大量劳动力的问题,也可以有效的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
沙皇俄国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因为占用了大量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农奴,结果出现了农业产生停滞甚至萎缩的情况,而这种事,在中国是不会发生的。
对目前的中国来说,发展工业并不缺少劳动力。
孙纲现在想做的,就是做好规划和引导工作,优先发展对国计民生最为重要的项目,少走弯路。
自己对制定国家发展规划并不是很在行,但如果能“集思广益”,多听听刘铭传他们这些“拓路者”的意见,再结合自己从后世学到和听到的知识,问题应该是不太大的。
至少,矿业这一条,不用他说,好多中国的有识之士就已经自动自觉的想到了。
刘铭传告诉孙纲,他在担任奉天巡抚的时候,已经派人招聘了一些德国的矿业专家来东北三省考察,和中国的矿务人员一起,帮助探明东三省尤其是奉天的矿藏分布,制定了一些优先发展的项目和计划,现在正在完善,并准备提交给矿务部批准,如果能够实行的话,一个工业化的奉天省也许很快就要出现在中国了。
(四百二十)来自德国人的“提示”
孙纲知道后十分高兴,如果刘铭传的计划能够实现,让奉天省成为中国的工业基地,对中国由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转变,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周馥和鹿传霖听后也很兴奋,并也决定想办法制定本省的工业规划,“兴利裕民”,让东北三省“联为一气”,形成一个系统化的工业体系。
如果这个建设计划能够实现,中国的工业发展,将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
“听说敬茗又要大举造舰,钢铁需用甚巨,而我之钢铁厂供应不敷,尚需进口,”刘铭传说道,“德员建议在奉省再建立一处钢铁厂以助军用,言奉省煤矿、铁矿、水源皆齐备不缺,建厂甚是便利,我意亦然,敬茗以为如何?”
“如此甚好,”孙纲高兴得连连点头,说道,他当然知道后世中国著名的鞍钢为什么会建在东北这个地方,很大原因就是因为有这些便利条件,“钢铁工业为一国工业重中之重,这钢铁厂,一定要建起来!”
“这些德国人果然厉害,难怪会有克虏伯等巨头出现,非偶然也。”周馥感叹道,
“这些德国人厉害的不止在这方面。”刘铭传看着孙纲,又看了看鹿传霖,呵呵笑道,“有一件事,如果敬茗知道了,怕是要后悔的。”
“什么事?”孙纲听了他的话不由得一愣,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就象刚才芝轩(鹿传霖的字)说的,其实那海参崴,敬茗差一点就打下来了。”刘铭传说道,“据那些德国人讲的,确实是功亏一篑。”
“什么?”孙纲大吃一惊。不由得立刻问道,“不可能啊?俄国人建的那些个堡垒极为坚固,我用巨炮猛轰多时,不能损其筋骨,徒费弹药,未有战果,而不破此等坚垒,此城是不能攻下来地,总不能硬拿人往上填吧?”
“那些德国人是这么说的。我对大炮也不是知道太多,敬茗不妨听听。”刘铭传说道。
“快讲快讲。”孙纲有些着急地说道,
刘铭传告诉孙纲,在他率军围攻海参崴的时候,德国人组织了好多“观战队”去前线“学习”。曾经看到过中国军队用305毫米口径的重炮猛轰海参崴的俄军堡垒,德国人认为中国炮兵对重炮的使用方法有误。最终海参崴攻防战结束后,中国军队未能攻下海参崴。一位德国军官后来告诉刘铭传,说中国炮兵用现有的这种305毫米重炮完全可以轰开那些俄军堡垒,之所以未能成功,是因为中国炮兵的火炮仰角有问题,如果火炮仰角大一些,让炮弹落在俄军堡垒的顶部,从而避开防护力较强地正面。就一定可以摧毁俄军的堡垒;如果嫌仰角过大不易瞄准地话,可以让多门炮同时向一个目标射击以火力密度来弥补射击精度的不足。
德国人还指出。中国炮兵摧毁的那座俄军大装甲炮堡其实就是一发305毫米炮弹无意中从炮堡顶部钻入堡垒内部,一直向下穿过,击中了俄军的弹药库引发大爆炸,才炸毁了这座堡垒地。看到中国人最后放弃了快要到手的胜利,德国人也感觉到非常的惋惜。
孙纲知道自己是这么与胜利擦肩而过的时候,属实是郁闷得要死。
如果自己打下了海参崴,中俄之战的结局和远东的局势,可能就是另一个样子了!
中国很可能会收回更多的领土,赢得更多的发展时间!
历史的走向,往往就差在一些个关键点上。
“这些德国人是事后诸葛亮。敬茗也不必懊悔。”周馥看着孙纲脸上那“痛不欲生”地表情。笑着安慰他道,“咱们现在不就知道了吗?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下回再轰他们,把这一回的缺憾补回来也不迟。”
“这就是差距。”孙纲瞬间让自己恢复了平静,说道,“咱们地炮手对火炮的经验都是凭着手熟得来的感性认识,关于理论方面的所知不多,这不能怪他们,是咱们这些年关于军事方面的教育工作还做得不够,迄待改进。”
“各省武备学堂数量太少,而且民间风气未开,有志于从军者不多,”刘铭传笑着说道,“这个,敬茗可要好好筹划才是。”
“这也是急务,我回去后就得想办法议个章程出来。”孙纲说道。
又和三位省长谈了一些事情,随后孙纲乘专列离开了奉天,回到了北京。
他不在的这些日子里,为了防止出现紧急的事务得不到处理的现象,孙纲采取了一个偷懒的办法,即仿照“政务院”的运作模式,临时指定军务部各部门地主要负责人对紧急事务磋商后进行投票表决,以多数为准决定后施行,等他回来后再加以确认。当他回来后发现,自己不在地这些天里,一切公务居然都被大家处理得井井有条,没有发生任何纰漏,没有了自己的日子,其实“太阳照常升起”。
而需要他事后签字盖章确认地文件,属实是不少的说,孙纲从黄兴脸上的表情就能看出来。
“军械粮秣已经拨付海军陆战师新军装已在瑞蚨祥订制国库拨款已经解付”孙纲一边看着公文,一边忙着签字盖章,他现在发现,其实很多人讨厌文牍生涯,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果不是自己会想办法“偷懒”,光这些公文就能把他烦死。
但是,自己不在时临时指定的这个运作模式却给了他启发。
那就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在军务部设立一个类似德国“参谋本部”的机构,组织一批专业的军官,协助自己处理全国军务!
他走的这些天设立的这个临时的“商议后投票决定”的运作模式,其实就有这个“参谋本部”的意思在里面。
孙纲对军事机构的设置方面所知毕竟不象武器方面那么多,他一开始并没有往那上面想,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创意”,完全是在海军里多年养成的习惯和后世无意中学到的一些知识给他的影响。
而现在,随着自己已经进入到了国家最高权力的中心,需要处理的事务不但比以前要多,而且在好多方面需要做出重大的决定,而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再怎么全面,也还是有想不到的地方,这时一个参谋机构的出现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自己在北洋舰队时,好多事情都是和海陆军众将加上江穆齐陈志坚等情报人员甚至还有一些外国军官一起商量后决定的,现在这些人大都职有专司,不可能总在自己身边给自己出主意了,而自己懂得再多,一个人的精力终归有限,是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的。
在拿定了主意之后,孙纲开始着手进行关于在军务部成立被他称为“总参谋处”的参谋机构的计划。
关于这个“总参谋处”应该如何设置的问题,对孙纲这个半吊子军迷来说,其实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考验。
他本人虽然说爱好广泛,在后世自己的朋友***里有“博学”之称,但他象好多同龄人一样,只专注于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比方说对武器和战史的研究,因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居然还会去指挥千军万马海军舰队,也没有想过自己还能有机会掌握全国的军事,因此他对于军事制度方面的了解可以说非常有限,当自己现在终于要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第一次有了“麻爪”的感觉。
他光知道,是德国名将沙恩霍斯特最先弄出来的这个关于“总参谋部”的东东。这还是自己上大学一时兴起学自考时《管理学原理》里面告诉自己的,关于这个至关重要的部门沙恩霍斯特具体是如何设置的,他还真不知道。
实在不行,就得去找人来问了。也不知道中国现在的武备学堂教不教学生这个。
他现在发现,当自己真的执掌全国军权的时候,有好多东西,也是需要现学的。
孙纲的目光又瞄向了青岛。
新的“华夏共和国”取代清朝成立之后,德国也迅速予以了正式承认,并要求和中国“换约”,逼迫中国政府承认清朝和德国签订的《胶澳租借条约》,继续占领青岛。李鸿章等政务院大佬和孙纲商议后认为现在就和德国人“翻脸”收回青岛恐怕“不太现实”,为了防止德国因为青岛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