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

第728章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第728章

小说: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三个月的建设,十万民夫和数万军队的挥汗如雨,一座崭新的城市屹立在西北大地上,苏锦率先带头,将路使衙门搬到新城,主官一来,其他属官和衙门也只能纷纷搬来,苏锦早已为他们预留的地方,中厢便是为衙门搬迁到此特意建造的。

随着配套的各级衙门官署也纷纷搬迁而来,这些人的家眷护卫,也统统跟着过来。

八月初,各地受邀前来的商贾们到达新城,苏锦亲自去码头迎接,领带着五六百名商贾环游新城,替他们当向导一一介绍新城的各项设施。

这群人自进了新城嘴巴便没有合拢过,眼前的一切让他们觉得如在梦中,宽阔笔直的散发着奇特味道的宽阔街道,黑魆魆的路面踩上去感觉有些弹性,弄得他们举步不前,生怕陷进去。

“苏大人,这路上铺的是什么?怎地一股怪怪的味道,还有些软和。”

“这是柏油大马路,上面铺着的是一种叫沥青的油渣,别看你们踩上去觉得软和的,这种路雪天不滑,雨天不陷,晴天无尘,起码在十年内绝对不会变得坑坑洼洼,比官道好了何止百倍,不信你们可以试试。”苏锦笑道。

有的商贾果然弄了桶水往路上浇,之后在上面拉着马乱踩,闹腾了半天也没见路面有什么异样,伸手摸摸,水是水,路是路,连个黑印子都没有,根本就是两不粘的东西。

“这……真是神奇了。”商贾们目瞪口呆。

“诸位随我来,神奇的何止于此。”苏锦得意洋洋,阔步而行。

“瞧见没?道旁的两层小楼便是商铺,后面还有院子可做住家或者仓库,这些房子都是青砖青石砌成的,外边刷着白泥,漂亮不?”苏锦指着路边的房舍问道。

“这……这是商铺?老朽还以为是官府衙门呢。”一名牙齿稀少的老者张大嘴巴,一脸的不可置信。

苏锦笑道:“哪来这么多的衙门,都是给诸位准备的商铺铺面,可还满意么?”

众人无言以对,苏锦也无需他们回答,他们的表情已经出卖了内心,根本无需回答了。

惊喜还在继续,无论是街道边成排的花树的隔离带,还是每隔几十步便放置着的空的用来收集垃圾的大木桶,都让人感叹这座新城的与众不同,天色近黄昏的时候,苏锦一直没解释给众人听的路边矗立的木杆派上了用场;十几辆牛车满载风灯走近,将风灯点燃,用长挠钩一串串挂在木杆上,顿时昏暗的街道大放光明,众人行走在灯火辉煌的街道上,宛如走在天堂之中,更是一个个惊叹连连,赞美之词毫不吝啬的脱口而出。

随行之人有的倒也读过几年书,惊叹之余诗文墨水在腹中翻滚,有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于是当众口占一绝曰:天地钟神秀,人力泣鬼神;天上云霄殿,地下明珠城。

众人连声叫好,掌声雷动。

第879章 不寻常的来者

商贾们在明珠城游览盘桓数日之后,心中有了计较,政策如此优惠的经商场所,又有当地官府的大力扶持,西北各地的商贾已经开始将货物从东南西北运达此地进行交易,此处隐然已经是南北集散之地,这时候稍一犹豫便没了商机。

而且商铺有限,全城商铺千间,受邀商贾们正陆续前来,除了西北商家预留的五百铺面之外,外地商家也只有五百商铺可争,不能在犹豫了。

李重的四路仓司衙门开始挤破了门槛,为了能和官府签订入驻协议,众商贾甚至老拳相向,有的开始托关系走后门为了能拿下一间铺面。

而李重则亲自坐镇,在选择上也自有他的一套,三百六十行每行都要有,总不能你也卖布我也卖布全城皆是布商吧,这样筛选了数日,终于圈定了五百多家商贾入驻明珠城。

剩余的没捞到入驻机会的商贾自然垂头丧气,不过好消息接踵而至,官府召集剩余的两百多人发布消息,愿意提供地皮由商户出资,自行建造商铺入驻,只需按照规划的位置和风格建造即可;商贾们考虑再三,很多人接受了这个提议,虽说这一笔投资不少,但商铺便归自己所有,比那些拿到免费商铺的人更是安心,毕竟一年之后他们还是要交租或者购买商铺才行。

这主意当然是苏锦想出来的,本来新城虽建成,但由于资金的缺口,房舍铺面要是按照设计的建造起来,再加个数百万贯也不行,而通过这种办法,苏锦省心省力,既不要花钱,只提供不值钱的地皮,便能吸引的商贾入驻,而且这样入驻的商贾绝不会干到一半便跑路,因为他们花了太多的钱置办产业,忠诚度倒比获得免费商铺的商户们还要高。

随着商家的纷纷开业,明珠城中每天都像是有了喜事一般,爆竹不断的炸响;而城外的码头上也日渐忙碌起来,除了本地的商贾为低税率所吸引到明珠城交易之外,回去准备开业的商贾也将消息带回到各自的州府,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商人前来探路,更有不少人听说明珠城的与众不同而来游玩;客栈饭馆店铺如雨后春笋一般的林立起来,街道上已经熙熙攘攘尽显繁华之态。

……

作为皇上派来的耳目,高若纳自然要将苏锦的一举一动上奏朝廷,当苏锦四月里决定建立新城的时候,高若纳便早已以十天一封密奏的频率给赵祯通风报信。

赵祯也不太明白苏锦到底要干什么,本来他嗤之以鼻,笑这小子异想天开的瞎折腾,筑造一座新城谈何容易?当年种世衡在边境筑细腰城,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朝廷耗费物资钱银无数,但细腰城一年后便被攻破,化为焦土一堆,为此赵祯还心疼了许久。

如今苏锦也开始筑城,不过显然这座城池的地理方位并非为御敌而筑,加之苏锦没伸手朝朝廷要一文钱,赵祯也没多说话,朝臣奏报之时,赵祯也只是哼哼两声表示心中有数。

赵祯的意思是看看苏锦到底搞些什么玩意,静观其变,所以他除了命高若纳及时的汇报消息之外,并不想多加干涉。

对于高若纳的作为,苏锦心知肚明,只不过一直处于忙碌奔波之中,他也没空搭理这家伙,可是当新城竣工之时,苏锦要将路使治所搬迁到明珠城而来,高若纳这家伙却忽然跳出来反对。

高若纳振振有词的道:“路使治所内朝廷指定,涉及各军政衙门及其属眷的搬迁,另外搬迁至这座小城,离各路原本治所更远,并不方便各地官员禀报政务军务,大人不经朝廷允许私自搬迁,实在是值得商榷之事。”

苏锦耐着性子解释说:“我之所以要将治所搬迁道明珠城,便是想借官府之力带动明珠城的繁盛,新城刚筑,百姓们颇为不习惯,有官府带头,则百姓们必然跟随;一旦人气形成,到时候可回原治所办公,又何必大惊小怪。”

高若纳坚决不肯,威胁道:“筑此城本是多此一举,劳民伤财,我不知道苏大人筑城的用意,有这么多的闲钱,何不将原有的州府加固,多多救济百姓呢?您若搬去便搬去,我可是不搬;本官分管军队事宜,我所辖衙门一个不许搬。”

苏锦冷笑道:“闲钱?你以为这是朝廷的钱?告诉你,西北四路朝廷已经一毛不拔了,别说是军民粮饷,便是你高大人的俸禄都要我苏锦来想办法支付;老子筑城引商便是想多一条财路,不然大家都去喝西北风去;你不搬来我不勉强,但你给小爷闭嘴;老子才是西北的老大,这里还轮不到你说话,你有本事便将西北十二万官兵的饷银和军粮解决了,不要老子花一文钱;还说什么分管军务,老子断了你的粮饷供给,你什么都不是,掐掐你的小腿肚子,再啰里啰嗦便对你不客气。”

高若纳郁闷的要死,苏锦跟赵祯之间的协议他如何能得知,这事颇有些不太靠谱,朝廷还从没有不管地方州府财政,特别是像西北四路,历来都是朝廷重点救济对象,怎么可能一毛不拔?

高若纳不太相信,密奏中以此事相询赵祯,得到的答复居然是肯定的,赵祯明确训斥高若纳不要跟苏锦明着干,苏锦一撂挑子,西北又将是一大负担,而朝廷正集中财力物力准备平息广南部落之乱,可不想在这时候出乱子。

高若纳碰了个钉子,心中郁闷之极,苏锦对他的态度也让他受不了,一口一个小爷,一口一个老子,对他殊无尊敬之意,不管怎么样,自己的资格比苏锦老了不知道多少倍,而且自己能被赵祯安在苏锦身边做耳目,自己和赵祯的关系无疑比苏锦要好的多,这口气实在忍不下去。

表面上高若纳屈服了,也随着苏锦等人将衙门搬迁到了明珠城,但实际上高若纳无时无刻不在找寻苏锦的破绽,他要报这受辱之仇。

九月初,稍有闲暇的苏锦偷懒半天没去衙门,躲在在中厢新宅内宅院中陪着晏碧云下棋,夏思菱和浣娘等人在一边指指点点议论苏锦和晏碧云走棋的优劣。

仆役快步来报,说朝廷圣旨到达,苏锦只得丢下棋子顶冠束带赶去不远处的衙门大堂接旨,远远便看见高若纳正陪着一名内侍在厅中谈笑风生的等候,苏锦识得那内侍,他是赵祯御书房的内侍主事名叫左道应,跟苏锦有过数面之缘。

略一客套,左道应立刻宣旨,圣旨的内容倒是吓了苏锦一跳,竟然是赵祯听闻苏锦新筑明珠城,所以要左道应来明珠城考察城池建设半月,说什么要学习经验,要苏锦好生的接待。

苏锦极为纳闷,新建明珠城之时自己上奏过赵祯,赵祯不置可否,还隐晦的拿当年的细腰城来说事,其实便是不太赞成;但苏锦装作没领会赵祯的意思,把赵祯的不置可否当成默认,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苏锦也知道,没花赵祯一文钱,他也没什么理由来强行制止自己。

但现如今赵祯为什么突然这么感兴趣起来,派了贴身内侍前来说什么考察,难道明珠城之名果然已经名扬四海了么?

“苏大人,本人可是要在此叨扰一段时间了,给苏大人添麻烦了。”左道应笑眯眯的道。

苏锦笑道:“说的哪里话,左总管可是请都请不到的人物,能来这新筑小城是给苏某面上贴金,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