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激情福利电子书 > 异域文化美国八个故事 >

第7章

异域文化美国八个故事-第7章

小说: 异域文化美国八个故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伟大的牛仔裤,了不起的Levi’s(12)
  快有一百年历史的“越缩越合身”(shrink to fit)利瓦伊式牛仔裤在公司里的地位简直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都不敢轻易妄加更改。就连沃尔特本人要去掉“那儿”那个铜钉都要召开会议一致通过后才敢决定。但大战期间节约,政府的“战时生产委员会”公布的种种规章等于替公司做了不少决定。比如,政府规定,为了节省资源,服装上凡是非必要的附件、多余之物,都必须去除。于是,男人西装的裤脚翻边没有了,上身双排扣变为单排扣。女装则因有“鼓励士气”的作用而可保留一些花边、裙褶等装饰。牛仔裤呢?为挂背带用的六个铜扣没有了,腰部系皮带的套环没有了。理由很简单,牛仔裤这么紧,不系背带、不系腰带也掉不下来。战后因美观及因使人感到安全才又添上腰部的皮带环。此外,战时缺铜,利瓦伊式牛仔裤上的所有铜钉铜扣都一律改为包铜的不锈钢钉和不锈钢扣。只有牛仔布的重量,公司坚决不肯妥协,理由是减少了重量就减少了强度,而既然只有支持前方的战略工厂的工人们才能优先配给到工作裤,那裤子越牢就越耐穿,结果反而将牛仔布的重量加到每平方码十三英两半。但正是为了这个原因,为了保证继续配给到最重的牛仔布,公司只有接受政府的价格规定,不论牛仔布价格、劳工工资或运费上涨多少,他们的牛仔裤售价不能增加。公司战时几年的牛仔裤生意都是没有利润的,以一块钱换一块钱而已。但这看来对公司不利的规定,从长远观点来看,反而帮了大忙。其他牌子的牛仔裤加了价,市面上最好的反而是最便宜的,对分配到的顾客来说,这真是双重收获,既物美又价廉。利瓦伊式牛仔裤的名字更响亮了。到一九四二年,公司为了怕Levi’s这个称呼给人滥用,泛指一切牛仔裤而失去其特性(如阿司匹林),干脆将一般人已称之多年的名字登记,不但作为其牛仔裤的专有名词,而且作为其所有产品的注册商标。
  但二次大战对公司还有更深远的影响。南加州的飞机和造船工业不但付的工资高,负责实地训练,而且又因为是战略工厂,工人又可以免服兵役,因而吸引了全美各地的年轻人,使仅仅在几年前还有一百多万失业劳工的加州现在反而感到劳工不足。而这只不过是人口从东部往西部大批迁移的开始,这些年轻工人都逐渐成为牛仔裤的忠实信徒。而全球各地,凡是有美军驻守的所在就有陆军福利社,就有利瓦伊式牛仔裤,又将这标准美国式的打扮介绍给了全世界。各地需求量如此之高,甚至于大战结束后,公司还不得不继续实行了三年的配给销售办法。尽管如此,公司在一九四八年的销售总额超出一千一百万美元,而且有史以来第一次净赚了一百万美金。
  加州人口不仅因东部大批涌来的“美国移民”而起了变化,其本来的原有人口在种族和就业的分配上也有了变动,影响到整个劳工市场,迫使利瓦伊·斯特劳斯公司不但改变了其多年来“只雇白人”的歧视性政策,反而促使公司成为今天均等就业的前卫。制衣工业虽然已相当机动化,但仍然是一个劳工密集的工业。当年的爱尔兰和意大利移民女工们已一代接一代地退休了,而她们的子女不少都开始享受到大学教育和这种高等教育所带来的就业机会。取而代之以填补这个劳工真空的很多是处在贫穷状态的黑人和东方人。中国人在旧金山可能比黑人早一点,但公司在大战期间开放了门户,雇了一批黑人。而且华利和彼得兄弟二人,在格伦邦的支持下,继续有计划地雇用黑人。这还是美国可以合法地黑白分校的时代,公司已将这个黑白兼雇、而且没有隔离地共同一处工作的政策一直推展到美国种族歧视的根据地,美国南部各州。远在黑人民权运动成形之前,远在政府通过均等就业法案之前,利瓦伊·斯特劳斯公司便下决心在南部坚决执行这个新政策,毫不妥协,不但黑白共同一处工作,相等待遇,而且无歧视地使用同一餐厅、同一厕所、同一饮水喷泉,否则宁可关闭工厂。平心而论,这不是单纯的形势比人强的情况。也正因他们近几十年在这方面有良好的成绩,所以十九世纪刊登的那个歧视性“只雇白人”的广告,今天毫无隐瞒地保留在公司旧金山总部的历史馆内,坦白地向大家交代公司过去这段不光荣的历史。
伟大的牛仔裤,了不起的Levi’s(13)
  在公司净赚了一百万美金的一九四八年,哈斯父子三人和科史兰德做了两个重要决定。一个是华利看到公司发展迅速,建议人事政策必须改变,尤其是上层作决策的经理们,不能再像当年格伦邦那样从小工一步步爬到工厂经理,再爬到公司副总裁。太浪费时间,太过时了。于是公司才首次聘了三个加州大学毕业生,开了以后雇用青年人才的先例。今天公司最高级管理工作大部分都是由三十来岁的人担任,而且连加州大学美式足球的死敌,史坦福大学的毕业生也雇请。另一个是公司眼见利瓦伊式牛仔裤的需求量如此之高,利润如此之厚,便决定停止做仍占营业额百分之七十五的批发生意(但到一九五四年才真正完全停止),集中全力发展基础巩固的牛仔裤和其他服装,成为一个真正的服装制造公司。他们对牛仔裤的前途抱有如此乐观的信心来自华利为公司做的全国人口趋势分析。他收集的统计数字说明,美国正要进入一个“婴儿暴增”的局面,退伍回来的军人会马上去弥补失去的光阴,无妻则先娶妻,有妻则生子。一九四〇年,美国人一年生了两百五十万个小孩,战争结束后的那一年就多生了三十多万个,而且数字与年俱增。对牛仔裤的需求就在这些未来的年轻人身上。而且美国的经济发展会使这下一代比上好几代的人都富裕。但要应付这个新局面,抓住这个机运,公司不但事先要有计划的增产,而且还必须将牛仔裤的销售重点,从工农牛仔转移到社会上的一般青年,尽量少给人们一种劳动工作的印象,尽量强调牛仔裤是一种娱乐装束、悠闲玩耍时的打扮,因为青年们玩儿的时间反正比工作的时间多。但西部传统要保留,不是工作辛劳的工农牛仔们的生活现实,而是把美国西部加以传奇化,反正西部小说、西部电影早已先开了路了,把西部描绘成一种个人主义式的浪漫形象。牛仔裤代表的是悠闲自由开放的加州生活方式。
  好,一切准备就绪,公司借此机会喘了一口气,自我祝贺了一番。因为想到创始人利瓦伊·斯特劳斯是在淘金期间来到加州的,公司便凑了一个整数,提早于一九五〇年庆祝了利瓦伊·斯特劳斯公司创办一百周年纪念,并借此机会将其慈善事务制度化,成立了利瓦伊·斯特劳斯基金会。全公司上下职工,包括退休的,一律分红。虽然是没有铺张的小型内部庆祝,但后来担任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当时为加州州长的厄尔·华伦仍给沃尔特·哈斯发了贺函,并说,“如果不是靠利瓦伊式牛仔裤的坚牢耐磨,我和我的五个小孩早早就要饭去了。”
  “只要有足够的意志力,再加上一点运气……”即使公司此时如此信心百倍,他们仍然没有料到一点,说实话,谁也没有料到美国会爆出来一个狄恩、一个马龙·白兰度。两人电影中身穿五〇一双X牛仔裤的形象把利瓦伊式牛仔裤变成为五十年代全美反主流文化青年的标准打扮。
  一年之中,公司的牛仔裤销售总额猛跳到两千八百万美元。这个数字连哈斯父子在看好牛仔裤的发展时都不敢设想。其实,公司本来还可更有作为,只不过在五十年代下半期,无论是公司方面还是牛仔裤本身都面临各种竞争和威胁。就竞争来说,自一次大战期间开始,公司有了两个商业对手,一个是“蓝钟公司”(Blue Bell,所产牛仔裤为Wrangler,港译“威格”,台译“蓝格”。英文字原意为骑马牧牛的牛仔),另一家是“李氏公司”(HDLee,生产“李牌”牛仔裤)。五十年代美国牛仔裤市场以这三个牌子为主,但其他还有无数厂牌,其个别销路固然比不上利瓦伊式牛仔裤,可是加起来的总数却要多得多。而头三名的厂牌的市场也分得相当明显,西部属于利瓦伊·斯特劳斯,中西部是“李牌”,西南部属“蓝钟”,东部和东北部则三家都打不进去。五十年代中期展开的牛仔裤热潮是这种裤子第一次受到全国的注意。尽管是利瓦伊式牛仔裤起的带头作用,但所有其他牌子的牛仔裤也都沾了不少光,抢了不少生意。再就威胁来说,所有牛仔裤制造商和所有穿牛仔裤的青年都受到以“美国男士和男童服装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Men’s and Boy’s Wear)为代表的有计划围剿。这个组织是美国制造非牛仔裤类的现成服装公司共同成立的协会。牛仔裤的畅销和风行使美国这些制造现成西装、便裤、衬衫、领带的大小公司的生意大受影响。它们针对牛仔裤发起了一个全国性的“衣着整齐”运动,迫使学校禁止学生们穿牛仔裤上学。(怎么可以让学生去效仿狄恩和马龙·白兰度!)再加上艾森豪威尔总统在任期间美国社会的保守气氛,这确实是一股非常大的压力。一个企业社会或家长式社会是不能容忍青年子弟们有其个人独立看法的,也不能承认这些青年有任何不满情绪,更别提向这个既成体制进行任何方式的挑战了。而这一切含义正好是此时青年们加在牛仔裤身上的象征。回想起来,台湾地区在几乎同一期间对我们这些穿牛仔裤的人痛加攻击,也正是为了这个原因,而不是简单的为了什么帮会,或如美国,涉及到另一个经济集团的利益。最妙的是,台湾当时也有个抵制牛仔裤的代表组织。记得我上中学时,驻校军训教官就一直利用各种手段拉拢向他讨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