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明血 >

第213章

明血-第213章

小说: 明血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爱星阿等人的人头相伴。

这一跪就是大半日,多尔衮仿佛不知道尼堪就跪在院中似的,甚至连来来往往的各个将领对尼堪也是似而不见,眼看就要入夜了,多尔衮依然没有召尼堪问话的意思,尼堪只得继续咬牙跪着。

几盏灯笼挂了起来,摇曳的灯光偏偏照在那些人头上,爱星阿和戈什阿的人头在雨水中淋了一天,脸上都一片惨白,死鱼一样的眼睛仿佛直瞪着人看,饶是尼堪多次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见过无数的死人,仍然觉得头皮发麻。

“希福,军中存粮尚可以支持多久?”多尔衮脸上已经没有昨天刚得到消息时的暴怒,只是依然笼罩着一重寒霜,让正坐着的各个王公贝勒噤若寒蝉,虽然在座之人有不少与尼堪交好,只是谁也不敢给尼堪求情,甚至对尼堪如何处置都不敢询问。

“回皇父摄政王,按照以前的标准,尚可以支持十九日。”希福回道。

军中存粮最少时只有五日,大部分时间都在半个月之下,听到希福的回答,原本各个忐忑不安将领的都松了一口气,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无论是对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还是军队,国家都是如此。

多尔衮的脸色却没有变得轻松起来,继续问道:“若是现在从京城重新起运,一次性运送八万石军粮,多久可以到达?”

希福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低头仔细盘算了一番才露出一丝苦笑道:“回皇父摄政王,估计要二十二至二十五天左右。”

二十至二十五天,各人都是一阵惊呼,那岂不是说哪怕按最快的速度计算,军中也会有三日的时间缺粮,不要说缺粮三日,就是缺粮一日,万一遭到明军的进攻,后果也是不堪设想。

“希福大人,是不是弄错了,本王记得若这次军粮没有劫走的话,再过四日就可以到达军营,也就是说从京城运到这里,即使是下雨也只需要十天时间,为何会说最快要二十二天。”罗洛宏忍不住道。

“是啊,衍禧郡王说的对,怎么会要二十多天,太慢了。”各人都附和道。

见到各个将领都是一片疑惑,希福只得解释道:“各位有所不知,眼下夏粮虽然已经收获,按理京城可以收取数百万石赋税,只是老天下雨,各地收取的赋税难予入京,前面一批十万石粮,加上这次运送八万石,已是新收赋税的大半,如今京城存粮已是不多,只有雨停之后,从各地运输的赋税才能继续到达京城,不但如此,数千辆运粮车也连同粮草被付之一炬,朝廷还需要另行征用粮车,算上这些时间,二十二天,只多不少。”

希福的话,让大厅各个高级将领脸色变得难看之极,半响无语,许多人刚才还认为多尔衮对爱星阿说杀就杀太过严厉,如果现在爱星阿重新活过来,恐怕大部分人都会同意再杀一遍。

“当然,如果运送的粮食少,十天之内还是可以到达。”希福补充到。京城不至于连八万石粮也拿不出,关键还是运输工具缺泛,五千多辆大车一下子被明军焚毁,到哪里再找这么多的大车,如果用人挑或者牲畜驮,粮食损耗的比例实在太大,大清本来就缺粮,又怎能将粮食白白损耗,何况京城还有数十万人口,每天消耗的粮食比军队还要多,如果只顾了军队,一旦京城缺粮引发混乱,照样会动摇军心。

听到希福的补充,众人这才将刚才紧绷的弦松下来,多尔衮的目光落到希福身上,叫道:“赫里舍希福。”

“下官在。”

“你马上回京,将前线之事禀明皇太后,搜及一切运粮工具,五天之内,不管能运多少粮食,一定要将粮食运出。”

“下官……下官遵令。”希福愣了一下才回道,他是文官,这样的雨天要赶回京城实在是一件苦差事,不过,既然多尔衮点了名,哪怕就是下刀子他也不得不去。

以现在的天气,他要回到京城差不多要二日时间,也就是说他其实只有三天的时间来搜寻工具运粮,三天时间或许连一半粮食也运不到,可是不管多少粮食,能运出来就好,此时只能顾眼前,至于损耗,暂时就无法顾及了。

“这次运粮必须万无一失,不知哪位将军愿意担此重任?”

多尔衮的话一问,无论是王公贝勒还是各个大将,一个个恨不得将脑袋埋进地下,让皇父摄政王看不到自己,爱星阿就是前车之鉴,派了一万五千大军尚且没有护住,这次运粮又能派多少部队,如果明军再来劫粮,谁也没有把握不丢。

“怎么,莫非要本王亲自去不成?”看到众人视运粮如同避瘟疫,多尔衮脸上不由又现在一重怒意。

“回皇父摄政王,奴才倒是有一个人选……”遏必隆有点吞吞吐吐的道。

看到遏必隆的样子,多尔衮的脸色倒是和缓了不少,道:“有人选就说,吞吞吐吐干什么?”

“是,奴才推荐……推荐敬谨庄亲王,还请皇父摄政王恩准。”

遏必隆还没有说出人选时,在座的各人都提心吊胆,生怕遏必隆说出自己的姓名,听到遏必隆说出尼堪,许多人一愣,马上就反应过来。

“禀皇父摄政王,奴才也推荐敬谨庄亲王。”

“皇父摄政王,敬谨庄亲王素有军功,上次失利仍是大意所致,相信这次敬谨庄亲王一定会小心谨慎,不如让敬谨庄亲王戴罪立功。”

“让敬谨庄亲王来押粮,最合适不过。”

……

“看来敬谨庄亲王真是众望所归啊。”多尔衮脸上似笑非笑的道,众人一时都讪讪的住口,尼堪现在还跪在外面淋雨,护粮之事对众人是一个苦差事,对尼堪却是一个机会,只要皇父摄政王同意,自然不会再行处罚。

“去,把敬谨庄亲王叫进来吧。”

“是,主子。”两名戈什哈回道,很快,已经跪了二个多时辰的尼堪被扶了进来,大概是跪得太久的缘故,两名戈什哈刚一松手,尼堪又扑通一声跪到了地上:“罪臣爱新觉罗尼堪参见皇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哼,尼堪,这次失却粮草,本应该重罚,只是同为爱新觉罗一脉,本王可以给你一次机会,让你再押运一次粮草,戴罪立功,若是能够将粮草平安运抵军营,本王可以既往不咎,若是再有闪失,你就不用再回来了,自己抹了脖子吧。”

就这样轻易的逃过处罚,尼堪不敢相信的抬头,看到周围各人对自己的殷殷期盼的双眼,尼堪才胆白过来,大喜道:“谢皇父摄政王。”

第266章 看看谁强?

严格来说,这次粮草被明军焚毁,多尔衮自己也有责任,尼堪一直按照多尔衮的吩咐离押粮队十里远,谁能想到五千大军连明军一个时辰也抵挡不住,正因为如此,多乐衮对爱星阿才如此生气,不要说爱星阿是正黄旗出身,就是正白旗出身多尔衮恐怕也要下令斩首。

尼堪虽然是前太子之子,可是对于多尔衮的地位毫无威胁,能在自己的父亲被废后重新当上亲王,尼堪的能力毋庸置疑,眼下大清已经是人才调零,多尔衮自然不会自断臂助,将尼堪也象爱星阿一样斩杀,只是尼堪失却军粮不得不处罚,众人都让尼堪戴罪立功,多尔衮自然也乐得顺手推舟。

“尼堪,这次你需要多少兵马押运?”

尼堪当然希望兵马越多越好,可是眼下还要与明军对峙,不可能抽调太多人马,尼堪咬了咬牙:“本王只需要一万五千人马。”

一万五千人,等于和上次的人马一样,多尔衮还以为尼堪至少要报一个四五万,那他还要考虑能不能给,没想到尼堪要的人远比他预计的要少,多尔衮皱了皱眉,脸色不喜的道:“尼堪,不要意气用事。”

“皇父摄政王,本王并没有意气用事,只是本王有一个要求,本王希望这一万五千人都是精锐,绿营兵不要,身上有伤残者不要,凡年龄在十八岁以下,四十五岁以上,本王一概不要。”

上次追击明军时,尼堪就吃够了军队良莠不齐的苦头,他的军中虽然都是满蒙联军,可是一大半都是十八岁以下或者四十五岁以上之人,最大的已经年过六旬,最小的只有十二三岁,除了这些,还有不少伤残,一万人当中,真正的精锐不到二成,爱星阿的军队同样如此,精锐不到一千,这些严重影响了清军的战斗力,如果全部换成满人精锐,无认如何也不会被明军在半个时辰不到就击溃。

多尔衮沉默下来,他手中虽然有二十多万大军,满蒙联军与汉军各占一半,但是真正的满人精锐只有三万余人,就是加上蒙古人也只有五万左右,尼堪要求所部全部是满蒙精锐,比要求五六万大军还要为难。

“好吧,本王答应你。”多尔衮考虑再三还是点头答应,抽调一万五千满蒙精锐,明军不见得就会察觉,就算察觉到了,有坚城凭借,多尔衮相信也可以抵住明军攻势,只是少了这一万五千精锐,进攻力量会大减,只是多尔衮也没有想过在雨天攻击明军。

“谢皇父摄政王。”尼堪诚心诚意的道。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句话在大明已经成为笑柄,可是在满人心中,这却是他们不可抹去的荣耀,有了一万五千精锐,尼堪相信如果明军敢再来,他一定不会放过这些可恶的明军。

计议已定,众人都如释重负的退出了皇父摄政王府,第二天,尼堪点齐人马,护着希福出发。

三天之后,一直浠浠沥沥的老天终于露出了笑脸,经过了十多天的雨水,那怕是最喜欢雨水之人也会受不了,天津城内,多尔衮和各个将领更是喜形于色,如果天色放睛,粮草只需三四日就可以到达,明军就是想劫也来不及。

不过,多尔衮只高兴了一会儿,马上就惊得一跳,他的耳中传来了一阵闷雷般的响声,接着响声越来越密聚:“来人,快出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皇父摄政王,不好了,是伪明的火炮。”一名戈什哈闯了进来禀道。

“走,到城墙上看看去。”听到是明军的火炮,多尔衮反而放下心来。

等多尔衮带着戈什哈登上城墙上时,明军的进攻已经进行过一段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